在經濟全球化與知識經濟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對經濟和社會發展及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影響日益凸顯。韓國歷屆政府一直非常重視教育事業發展,韓國國民的大學升學率曾高達82%,是世界最高水平,伴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成為韓國政府的首要課題,並頒布實施了一系列教育政策支持並促進韓國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
1. 「BK21工程」
BK21(Brain Korea 21)工程是在金大中政府和盧武鉉政府時期實施的,旨在建設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和地方優秀大學,培養富有創造性、高質量的人才資源以滿足知識社會需要。
BK21工程第一期(1999~2005年)在研究型大學建設方面,共投入11億美元用於建設世界一流研究生院,強調從應用科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傳統特色科學及新興產業科學4個領域提升科研水平,12所大學和2所科研院入選世界一流大學研究生院重點建設計劃,通過課程體系、招生制度、師資聘用機制等三方面的改革推進實施。在地方性大學扶持方面,投入3800萬美元,加強應用專業教育和外語、信息管理等技能型教學,培養實用型人才,滿足地方企業的需要。
第二期(2006~2012年)稱為「續BK21工程」(Post-BK21 Project),目的在於進一步支持高水平大學建設,滿足21世紀知識經濟社會的發展。
BK21工程實施期間,韓國大學的科研能力顯著提高,在SCI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數量大幅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大學的學術風氣,也極大地促進了韓國大學體系改革,但由於這項計劃僅代表政府意志,韓國教育部在制定政策時未公開諮詢高等教育機構的意見,具有一定的「先天不足」和爭議性,但卻表達出了韓國政府對於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強烈願望。
2. 「WCU計劃」
為進一步滿足國民對優質高等教育的需求,提高韓國大學的國際競爭力,李明博政府推出《建設世界級高水平研究中心型大學(WCU, World Class University)》計劃,於2008年6月20日發布了具體實施方案。
韓國政府對入選「WCU計劃」的重點高校學科投資8250億韓元(合8.25億美元),通過聘用海外高層次權威學者,集中發展一批關於有關國家未來發展、具備廣闊發展前景並需跨學科交叉融合的新技術和新專業,以加快培育世界級高水平優秀大學, 大力提高國內高校的教育研究質量和水平, 增強韓國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
「WCU計劃」分三種建設方式:
1)開設新學科院系,引進海外專家教授等領軍人物,聘任其擔任全日制教授,通過與韓國國內教授合作設立交叉複合型新學科,並開設相關課程;
2)為現有學科引進海外學者,聘請1~2名海外學者為全職教授,負責教學和科研工作,與國內教授組建學術團隊共同合作研究,推動學科發展;
3)邀請海外頂尖學術大師(如諾貝爾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工程院院士等頂尖學者),與本國教授合作研究或講授學科基礎前沿課程,開設某一領域專題學術講座。
按照學科和專業的不同,WCU項目分自然理工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兩大領域。所有申報課題都需經過量化初審、覆審、國際同行評議、綜合審查四個遴選階段,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評價考慮專業學科特點,構建跨學科門類的評價指標體系,對於我們國家的雙一流建設具有很好的學習借鑑意義。
2018年11月底韓國政府最終確定並公布了各校獲得資助的課題數量和經費情況,共有18所大學(包括4所地方大學)的52個項目課題獲批,共聘請284名外國學者,其中全日制教授203名,161名外國知名學者受聘擔任全日制教授在13所大學新設26個交叉學科(全部為研究生課程)。(責任編輯趙豔玲,榮譽主編李志民)
【參考文獻】[1] 連進軍. 韓國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BK21工程述評[J]. 大學教育科學,2011(2):97-101.[2] 張雷生,文春. 韓國的世界高水平大學建設研究[J]. 國外高等教育,2013(2):146-149.[3] 張雷生,吳丹丹. 韓國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項目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6(8):8-95.[3] 裴志穗. 韓國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項目(WCU)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 長春:吉林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