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區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簡介

2021-01-10 中國科技論文在線
圖片來自網絡

眾所周知,香港地區擁有多所世界知名高校,在今年5月2日最新發布的《泰晤士高等教育2019年亞洲大學排名》中,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分別位列第三、四、七名,可以充分反映出香港地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卓著成效。下面來介紹一下香港地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情況。

1. 國際化視野和定位

作為世界重要的經濟中心之一,香港一直都非常重視高等教育發展,也是世界級的高等教育中心之一,伴隨著經濟和高等教育的發展,香港高校以國際化視野和辦學標準來定位發展戰略。

例如,香港科技大學早在2005年發布的未來十五年規劃中明確其作為世界級學府、中國最優秀的大學之一,要在每一個精選的科研領域走在國際前沿,對國家經濟及社會發展作出貢獻;香港大學直接將「亞洲的全球性大學」定位作為規劃的標題,要在教學、科研、知識等方面保持卓越,要有全球視野;香港中文大學要求雙語及跨文化傳統的學生教育、學術成果及社會貢獻均保持卓越水平,致力於成為全港、全國及國際公認的第一流研究型綜合大學。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香港開始實施「卓越學科領域計劃」,世界一流大學建設以卓越學科帶動一流大學建設為戰略路徑,通過扶持部分學科和少數大學帶動全港高等教育發展。在引進高層次師資力量的同時,也有明確的學術研究領域和方向,重視並不斷完善跨學科教育。

例如,香港科技大學在2020年中長期戰略規劃中明確了納米技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電子通訊與資訊科技、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工商管理教育及研究共5個重點發展領域,支持國家和香港的創新發展;香港大學於2014年明確了前沿技術、環境、中國、生物醫學、社群5個領域的22個主題;香港中文大學以中國研究、轉化醫學、資訊與自動化科技、環境與持續發展為四大戰略研究領域,並從其中選出16項優先研究的跨學科主題,著重投入教育資源,有的放矢。

2. 質量評估體系完善

香港地區高校具有完整全面的質量評估系統,內部評估、外部評估及社會輿論評估三管齊下,形成了內外結合的質量保障體系,「質量控制」貫穿於整個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過程,以保障並提升高等教育質量。香港是國際上少數的賦予高校自評資格的地區之一,擁有自評資格的高校都是並且必須是擁有優良學術傳統和質量保障機制的,且仍要接受不定期的外部評估(比其他高校的外部課程評估更嚴格)。外部評估主要來自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UGC)及其轄下的質量保證局(QAC)、聯校質量檢查委員會(JQRC)及學術與職業資歷評審局(CAAVQ)三大機構。相關評估報告定期官網公示接受民眾監督。

3. 教育經費投入水平高

香港政府在教育經費上投入的公共財政支持力度一直處於較高水平,教育經常支出佔總經常支出的比例穩定在1/5以上。除了政府公共經費的大力支持外,香港政府還鼓勵多元競爭性教育經費投入,通過多種途徑籌措經費,其中一項重要措施即配對補助金計劃,這是香港政府在高等教育領域實施的一項競爭性、連續性的撥款政策,操作方式即院校籌得私人捐款,政府予以配對比例的補貼,比例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而有所不同,香港政府同時還調高了捐款免稅額,既減少了政府的財政壓力,也引導了高校尋找新的經費籌措渠道,實現了政府和高校雙贏。

香港地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戰略規劃目標定位清晰、戰略研究領域明確、資源保障充分,對於內地高校「雙一流」建設、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具有很多有益的借鑑意義。(責任編輯趙豔玲,榮譽主編李志民)

【參考文獻】

[1] 孫百才,徐寧. 香港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質量保障措施與政策經驗[J].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8(1):75-83.

[2] 顧雨竹,賈啟君. 香港一流大學戰略規劃研究[J]. 高等教育評論,2018(2).

相關焦點

  • 新加坡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簡介
    11,南洋理工大學排名12,由此可見,新加坡一流大學的建設有其獨到的經驗,而政府的大力投入、國際化戰略和以人為本的人才培養模式可謂是其中的關鍵。大學自主改革後,政府撥款40億新元設立教育儲蓄金。為鼓勵大學積極吸納捐款,政府採取配套措施,根據捐款額數,以數倍的比例給學校資助[1]。20世紀90年代,新加坡政府實施了一系列高等教育計劃。1997年,新加坡制定了「東方波士頓計劃」,提出將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建設為世界一流大學。
  • 沙烏地阿拉伯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簡介
    基於上述經濟轉型、政治戰略和高等教育自身局限的考量,沙特政府明確了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標,就是讓未來的沙特擺脫對石油經濟的依賴,通過政治、經濟、人才等領域的多元化發展來確認沙特在中東地區乃至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 韓國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簡介
    韓國歷屆政府一直非常重視教育事業發展,韓國國民的大學升學率曾高達82%,是世界最高水平,伴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成為韓國政府的首要課題,並頒布實施了一系列教育政策支持並促進韓國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1.
  • 日本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簡介
    經過數十年的努力,日本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計劃也卓有成效,在QS2019世界大學排名中,有5所日本大學進入世界大學TOP100。進入21世紀,日本政府加快了一流學科建設和尖端人才培養的步伐,相繼啟動了「21世紀COE計劃」、「全球COE計劃」、「世界頂級研究基地建設(WPI)」等高等教育振興工程[2]。在這一階段,日本政府主要通過對各高校具有發展潛力的學科進行重點扶持,以學科領域為單位建設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研究基地來增強大學的國際競爭力。
  • 全球學術印度篇:印度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簡介
    印度和中國一樣是世界高等教育大國,高等教育規模位居世界第三。在經濟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背景下,印度開始重視高等教育發展,通過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來提升國際競爭力,是印度高等教育發展的目標之一。  印度有長達兩個世紀的英國殖民歷史,直到1947年才獲得獨立。
  • 全球學術新加坡篇:新加坡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簡介
    新加坡的高等教育發展的歷程不長,大學數量也不算多,但少有的大學都在短期內實現了大學世界排名的飛速躍升,成為了亞洲乃至世界頂級名校,根據2019QS世界大學排名,新加坡國立大學排名11,南洋理工大學排名12,由此可見,新加坡一流大學的建設有其獨到的經驗,而政府的大力投入、國際化戰略和以人為本的人才培養模式可謂是其中的關鍵。
  • 2020中國粵港澳大灣區大學排名發布,香港大學躋身世界一流
    誰是2020年中國粵港澳大灣區的最好大學?中國粵港澳大灣區哪些高校躋身2020年世界一流大學和中國一流大學行列?在2017年國家公布的「雙一流」建設高校中,粵港澳大灣區除香港澳門外,共有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等5所著名大學入選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 香港科技大學汪揚副校長在「一流大學建設系列研討會- 2020」暨...
    10月16日-17日,「 一流大學建設系列研討會- 2020 " 暨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在東莞成功舉辦。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大學的十二所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成員院校的校長和副校長,以及各校近百名代表出席會議。
  • 厲害了,廣州將新增兩所世界一流大學,香港科大分校也來了
    來源:綜合自廣州日報 近日,市府辦公廳印發實施《廣州市建設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其中提到廣州將新增兩所世界一流大學並大力推動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分校建設。接下來隨小編了解一下詳情吧!
  • 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港大靠什麼躋身世界一流
    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    徐立之簡介 1950年出生於上海,後隨父母移居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學士及碩士,美國匹茲堡大學哲學博士。曾任加拿大多倫多病童醫院研究中心遺傳學及基因工程計劃的主管兼首席遺傳專家,多倫多大學教授及H.E.Sellers囊狀纖維症講座教授。1989年,徐立之領導的研究小組準確發現人體第七條染色體內的囊狀纖維症基因缺陷,從而奠定了他在世界遺傳學界的權威地位。2002年9月起任香港大學第十四任校長。
  • 創建世界一流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專訪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吸引了幾百位世界一流的科學家和學者來深圳工作,這對整個深圳的創新氛圍應該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在試點方案實施後,我們的辦學條件會更加的寬鬆,吸引人才的條件也會更加優惠,我非常期待。 問:「探索擴大辦學自主權。探索擴大在深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
  • 【主編講堂】全球學術印度篇(二)印度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簡介
    印度在其「十一五」高等教育規劃(2007-2012)中明確提出,要建設14所世界一流大學,後改名為創新型大學,致力於達到世界一流大學標準,這標誌著印度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計劃被正式提上日程。  根據規劃(2007-2012年),印度政府將根據世界一流大學標準,給予選定大學相應資金和教學科研支持,建設14所創新型大學,增強印度大學全球競爭力,使印度成為全球創新中心。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學校簡介 教學師資和收費情況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學校簡介,教學師資和招生管理及收費情況。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概況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由香港中文大學和深圳巿人民政府,深圳大學共同建立。學校是培育具有國際視野、才德兼備的創新型高層次人才,並為國家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探索新路。
  • 【主編講堂】全球學術新加坡篇(二)新加坡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簡介
    新加坡的高等教育發展的歷程不長,大學數量也不算多,但少有的大學都在短期內實現了大學世界排名的飛速躍升,成為了亞洲乃至世界頂級名校,根據2019QS世界大學排名,新加坡國立大學排名11,南洋理工大學排名12,由此可見,新加坡一流大學的建設有其獨到的經驗,而政府的大力投入、國際化戰略和以人為本的人才培養模式可謂是其中的關鍵。
  •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核心要義 - 人民論壇
    【關鍵詞】高校  「雙一流」建設  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黨和國家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我國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舉措,也是我國國家戰略體系中的關鍵一環。
  • 中國藥科大學是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這所大學到底有多牛?
    中國藥科大學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是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藥學為特色,理、工、經、管、文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重點大學;是曾經的國家「211工程」大學、「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院校,和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 太原理工大學「雙一流」建設升級:目標世界一流大學
    2017年我國啟動了第一輪「雙一流」工程建設,太原理工大學是山西省唯一的「雙一流」工程建設高校。「雙一流」是指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太原理工大學的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是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單位。近日太原理工大學公布了新的「雙一流」工作目標: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目前全國有42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其中A類36所,B類6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2017年,山西省啟動了提升高校綜合實力的「1331」工程,在政策、資金、人才等方面給予全方位支持。
  • 日本世界一流大學建設:變遷、特徵與啟示
    關鍵詞 日本高等教育;世界一流大學;戰略規劃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建設一流大學成為世界範圍內高等教育發展的「主戰場」。我國政府於1998年推出「985工程」,揭開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序幕。
  • 國科大為何未能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僅僅是一流學科建設?
    在2017年,985,211這樣的字眼被「雙一流」取代的時候,也就是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和B類)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國科大沒能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序列,只在世界一流學科建設說列,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1.國科大更像個研究所群體,不像一所常規的大
  • 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中國模式及其國際影響
    作者簡介:陳麗媛,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講師;劉念才,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長,教授。本研究嘗試將這一理論應用到全球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背景下,解釋中國在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過程中如何協調與平衡多種競爭力量,使之互相補償、有機結合,最終形塑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中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