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寫歌——寫詞之兒化音

2020-12-12 維樂的原創音樂小課堂

我們第三課總結的15道轍中,有一個極其難用的轍——爾轍。在爾轍裡,我們僅有的詞彙,屈指可數——不過爾爾,聞名遐邇,雙眼雙耳,你是秀兒……還有啥詞,記得在下邊留言哈。總之,爾轍的難用程度不是蓋的,絕對的TOP1。但是,這是在普通話中的情況,在我們東北(其實大部分北方地區都是)喜歡在某些字上邊,加上兒化音,加上兒化音之後,它的讀音會發生50%的變化,但不失原意。當我們在歌詞的韻腳處使用兒化音時,爾轍就變得非常好用了,而且寫出來的歌詞也特別有特色。下邊我們就來講一下兒化音。

本節課的封面

首先,作為韻腳,兒化音需要在句子最後一個字上使用,但是不是所有的字都可以兒化音的,也不是所有的詞都是兒化最後一個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我們首先來看一下,14道轍(因為爾轍沒辦法再兒化了)兒化之後,都是什麼樣子的。

注意:下邊的拼音是為了方便大家念出正確的兒化音才這麼寫的,並非標準表示兒話音的拼音(標準拼音只是在兒化字的拼音末尾加上r而已)。

一、由a音滑向r音,但重音在a上,舌頭捲起,念「啊」,就是這個感覺。這一類裡,包含沙畫轍。

腳丫兒 jiǎo yār

髮夾兒 fà jiár

貓爪兒 māo zhuǎr

撇捺兒 pi nàr

但第一種情況由於地方口音不同,也常常會融合進第二種情況中,所以第一、第二兩種情況其實是可以混用的。

二、由a音滑向r音,但重音在r上,念「啊」快速滑向「兒」音就是這個感覺。還有就是本身發「兒」音,或兒化後只剩下「兒」音的也屬性這種情況。這一類裡,包含巨量的轍,由a滑過來的有(上邊的沙畫轍也可以算在這裡)徘徊轍、田園與山巒轍;本身發兒音的有爾轍;兒化後只剩下兒音的有細雨轍、玫瑰轍、溫存與陰雲轍、詩詞轍。可以使用的字海量啊,這下再也不怕使用爾轍了。

1. 徘徊轍,ai與uai音,兒化後變成aer音。

名牌兒 míng páer

冰塊兒 bīng kuàer

2. 田園與山巒轍,an、ian、uan、üan,兒化後變成aer。

被單兒 bèi dāer

踢踺兒 tī jiàer

打轉兒 dǎ zhuàer

後院兒 hòu yuàer

3. 細雨轍,i與ü音,兒化後變成ier與üer音。

小雞兒 xiǎo jīer

有趣兒 yǒu qúer(jqxy與ü拼時,ü的兩點去掉變成u)

4. 玫瑰轍,ei與ui音,兒化後變成er音與uer音。

姐妹兒 ji mèr

配對兒 pèi duèr(i、u並列時聲調標在後邊)

5. 溫存與陰雲轍,en、in、un與ün音。

扎針兒 zhā zhēr

樹林兒 shù liér

保準兒 bāo zhur

圍裙兒 wéi quer(輕聲)

6. 詩詞轍,兒化後變成er音。(日字無法兒化)

樹枝兒 shù zhēr

湯匙兒 tāng chér

沒事兒 méi shèr

寫字兒 xi zèr

魚刺兒 yú cèr

鐵絲兒 ti sēr

這下子,爾轍變成了所有15道轍中最強大的了,因為它連細雨轍都包含進來了,其它幾轍的詞彙量也極為豐富。

三、夜月轍,ie和üe,兒化後變成iêr和üêr。

樹葉兒 shù yèr

主角兒 zhu juér

夜月轍的e仍然會保留ê的音,但有些人習慣咬字比較重,會使夜月轍兒化後也變成er音(類似於細雨轍兒化),所以第三種情況也可以混入第二種中。

四、剩下的幾道轍,都像沙畫轍一樣,是部分兒化音,它們各自的讀音區別都很大,所以基本上不可以混用。

1. 波折轍,o、uo和e音,兒化後發or(捲起舌頭念「窩」)和r(捲起舌頭念「呃」而不是「兒」音)。

水波兒 shuǐ bōr

一撮兒 yì zuǒr(東北習慣念法,其實念cuōr也行)

模特兒 mó tr(輕聲,入聲都行)

但這裡有些特例:打啵兒 dǎ bēr,在這兒 zài zhèr,它們發的是兒音。

2. 逗留轍,ou與iu音,兒化後變成our。

小狗兒 xiǎo gǒur(捲起舌頭念「歐」)

皮球兒 pí qióur(捲起舌頭念「優」)

3. 窈窕轍,ao與iao音,兒化後變成aor。

冒泡兒 mào pàor(捲起舌頭念「奧」)

發小兒 fà xiǎor(捲起舌頭念「咬」)

4. 姑蘇轍,u音,兒化後變成ur(捲起舌頭念「屋」)。

淚珠兒 lèi zhūr

5. 蒼涼轍,ang、iang和uang音,兒化後變成angr(捲起舌頭念「昂」)。

插秧兒 chā yāngr

納涼兒 nà liángr

籃框兒 lán kuāngr

6. 朦朧和英雄轍,eng、ing、ong和iong音。

麻繩兒 má shéngr(捲起舌頭念「eng」)

沒影兒 méi yǐngr(捲起舌頭念「eng」)

酒盅兒 jiǔ zhōngr(捲起舌頭念「ong」)

小熊兒 xiǎo xióngr(捲起舌頭念「ong」)

以上就是所有15道轍兒化音之後的變化了,是不是很有意思?對於南方的小盆友們來說,估計念起來會很有難度,但對於北方的小盆友們來說就很輕鬆親切加愉快了。通過兒化音,使得最難用的爾轍也變得十分豐富,而且特別有地方特色。好啦,今天這節就到這裡了,寫詞這一章就講到這裡,本來我還預備了「語法及語境」的內容,大家請去優酷搜索「野胡禪的寫歌心得」看視頻吧。下一章我們開始講節奏與節拍,請大家咬起小手絹兒瞪大小眼珠兒期待吧!

我錄完的視頻清單

相關焦點

  • 小白寫歌——寫詞之拼音
    寫歌最容易入手的地方就是寫歌詞,單純地寫詞而不是填詞。因為我們是中國人嘛,天天講漢語,寫詞只需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力就可以,完全不用理會樂理知識。當然,我們之後會開始講樂理,但我們先從最簡單的入手,第一章寫詞。
  • 你不知道的兒化音!
    眾所周知兒化音是我國現代漢語普通話和多數方言中,一些字的韻母因捲舌動作而發生的音變現象,其特點是在韻母后面加上r。兒化音是普通話的重要特徵,也是現代漢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除普通話外,它還出現在我國當代幾乎所有的官話方言和包括晉語等在內的少部分非官話方言中,此外,杭州話也存在類似於兒化音的兒字綴。那麼你知道規則與作用嗎?一,規則。er在普通話裡是一個比較特殊的韻母,它不同聲母相拼,也不能同其他音素組合成複合韻母,但它可以自成音節。
  • 學習兒化音,應該關注哪些
    一、知識要點er 普通話裡的er韻,常跟別的音節連成一個音節,從而改變音節韻母的讀音,成為一個捲舌的韻,這就是「兒化」。改變後的韻母就叫「兒化韻」。兒化的規律有如下五個方面:韻母或韻尾是ɑ、o、e、u的,直接加捲舌動作;韻尾是i、n的,去掉韻尾,韻腹加捲舌動作;韻尾是nɡ的,去掉韻尾,韻腹變成鼻音並捲舌;單韻母是i、ü,韻母加e並捲舌;韻母是-i(
  • 小白寫歌——簡譜之反覆記號
    簡譜的最後一節了,前邊學了一堆記號,都是標註在音上邊的。我們一首歌,可能很短,可能比較長。當篇幅比較長,且有重複的時候,我們不需要把重複的部分都寫出來,可以藉助反覆記號,來節省寫譜的時間。這節我們就來介紹幾種常見的反覆記號。
  • 兒化音,逼瘋南方人的「致命玄學」
    聽南方人講兒化音,是北方人的快樂瀑布。南方人講兒化音的段子,網上一搜一大把:把《十年》唱成「如果那兩個字兒沒有顫抖」,把「寶貝兒」念成「包貝爾」……聽多了感覺,還蠻可愛的。雖然許多南方人眼裡,「兒化」或多或少都和北京口音聯繫在一起。可是事實上,兒化在漢語裡面的分布遠遠不限於北京城。四川人稱呼老闆肯定是說「老闆兒」的,洛陽人叫小雞也是叫「雞娃兒」。乃至更南方的雲南也有兒化音,安寧要說「秧」基本專指稻秧,要說「秧兒」就指其他作物的幼苗了,「煙秧兒」就是烤菸苗。
  • 老家方言 | 戀愛、聊天兒必備發音技巧:使用兒化音的四條規律
    怎樣快速系統掌握兒化音的規律呢?首先,總體的規律是,所有的兒化音的發音都很弱,就是要順勢帶出「兒」字的發音,不能單獨發「兒」字的聲音。僅憑這一點,即可迅速判斷說話者是否為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作為第二語言,跟人學習或者自學的人,他的口語表達一般很難達到如此熟練的程度。
  • 那些年被逼瘋的「兒化音」,你中招了嗎?
    南方的朋友不僅經常分不清前後鼻音,還經常經常聽到北方人說兒化音的時候,都想問一句,你們不說兒化音就不知道中文怎麼說了嗎?有些居住在北方的南方朋友,為了入鄉隨俗,強迫自己在每一句話後面加個兒化音,於是喜劇就這麼來了:1、在公司裡,老闆問北方的妹子,這個bug好改嗎?北方妹子自信地回了一句:天空飄來五個字,這都不是事兒!
  • 來首愉快的五十音之歌吧~
    淘智網向全體學員徵集熱度美文,要求如下:1.與日語、日本有關的文章 2.原網頁點擊量超過一萬原文來自:跳格子的小破歌兒
  • 北京話的兒化音是完全無規律嗎?是!也不是!但絕不是什麼都加!
    北京樂與怒提起北京話,很多朋友的第一印象就是各種的兒化音,好像北京人說話都得加個「兒」才能把話送出去似的,但其實並不是這樣,北京人說話沒那麼垮,可不是什麼都加兒化音,加兒化音是因為這句話需要加才加的前門老照片在之前寫短視頻裡的「老北京人」那期的文章中有朋友留言,說要想分辨是不是北京人,就讓他說「廣渠門兒和東便門兒」,這說的非常形象,今天咱們就以此展開,找一找北京話裡加兒化音的規律
  • 正好剩下十來個角——離石話的兒化音
    從詞義來看,這個兒化不會對意思有啥影響,「花兒」不比「花」更可愛,「鍋兒」不比「鍋」更親切。從發音方面來看,兒化之後的詞依舊是單音節,而不是簡單生硬地加一個「兒」音。舌頭的位置從一開始就是固定的,不會半途移動發成另一個音,['r]和主體詞彙自然而然融為一體。事實是,去掉兒化韻,這些詞對於離石人會變得像外語一樣地陌生,而且難發。
  • 相聲演員名字加兒化音是親近?也可能是一種輕蔑
    眾所周知,北京人說話喜歡帶兒化音,還衍生出很多兒化詞。兒化音比較多用於「小稱」,表達一種比較親密的感情,或者形容小這種狀態,比如同樣的一個名詞,走大字眼叫「寶貝」,通常用來形容珍貴的物件,但走小字眼說「寶貝兒」,那就可以用來形容關係親近的人或者寵物了。
  • 小白寫歌——和聲進行之滲透
    其實,在我們欣賞別人作品的時候,我們常常會發現,在一首歌裡,其實不止局限於單一的調式。一首歌曲,它通常都是由相關的幾種調混合寫成的,這種用法叫作「滲透」。01小調與其變體的滲透我們知道,在寫流行歌曲的時候,我們基本上用的是自然小調;在研究和聲時,我們著重的是和聲小調;在調(條)和旋律進行時,
  • 北京地名這些兒化音,你都念對了嗎?
    「我啊,西便門兒!」寥寥數語的對話聽上去很簡單又有點兒親切,總能讓聯想到北京熱鬧的早市、花市什麼的。只是,可能少有人注意到,看似平常的對話中也藏著學問。比如,「兒化音」什麼時候該加,就很有門道。京味語言的特點之一,就是詞尾的「兒化」發音。不過,又不是每個詞、每句話都帶上兒化音,而是有時要加,有時不加。如果不知內情的人無意改了讀法,在老北京人聽來,就會覺得「彆扭」,或者失去「京味兒」。
  • 專家:路牌標註不應兒化音
    燕兒島路路牌拼音是兒化音。    交通指示牌上"燕兒島路"沒有兒化音。市民趙先生質疑,「我們平時說燕兒島路的時候,幾乎不是兒化音,為什麼路牌設置的時候卻成了兒化音呢?」不過,趙先生也表示,由於整條道路的路牌拼音都標註成了兒化音,他猜測錯誤標註的可能性不大,相反,這可能是相關部門有意為之。
  • 林夕之後,誰在寫詞?
    通常的觀點是,固定詞曲組合更能讓作品風格和品質趨於穩定,比如方文山之於周杰倫,姚若龍之於陳小霞,林夕之於雷頌德,十三郎之於張宇。「大白兔和大風車,我要寫進歌裡」——————《兒時》是唐映楓這首歌成就了劉昊霖,汪峰在《歌手》中曾翻唱《兒時》,好評如潮。
  • 李誕汪涵調侃林彥俊「迷之兒化音」
    林彥俊的迷之兒化音也遭到了哥哥們的吐槽,野生兄弟越來越好玩了。在之前的天天向上節目中,汪涵就經常幫錢楓介紹女嘉賓認識,簡直像個為兒子婚姻大事操碎心的老父親。在錄製完—我家那小子—之後,幾乎全國觀眾都知道錢楓著急找女朋友了。有一點大家覺得挺困惑:錢楓性格那麼好,還細心,為什麼到現在還沒有男朋友呢?
  • 「兒化音」使用秘籍:北京話必備,為何喜歡的人名字也要加?
    外城只有兩個門不帶兒化音,一個是永定門,一個是廣安門,因為這兩座城樓比較大。可是,東便門兒,西便門兒,廣渠門兒,都要帶兒化音。不帶就是不知道這個規矩。那左安門、右安門呢?因為左安門、右安門是朝廷的叫法。當初老百姓,對左安門叫「礓礤門兒」,還是帶兒化音。因為左安門、右安門也不大。右安門叫「南西門兒」,也是門兒,那帶兒化音。
  • 曼且思教育早報:南方人怎麼練好「兒化音」?
    曼且思教育了解到很多考生在學習普通話之前覺得兒化音是最簡單的一個環節,但是到了真正練習普通話的時候,發現兒化音的難度完全不亞於前後鼻音和平翹舌音。曼且思-兒化音的使用不多曼且思教育了解到由於平時生活中兒化音的使用不多,在普通話水平測試中遇到的時候就會通過可以強化「兒」的音調,聽起來很生硬。
  • "兒化音"怎麼用?南方網友:我想放哪兒就放哪兒
    都知道北方人說話的最顯著特徵便是帶上「兒化音」。如果南方人學起北方口音,說話也帶上「兒化音」,會是怎樣的畫面?昨天,一位網友當真把這樣的場景「模擬」出來,引發了網友們關於「兒化音」正確使用方法的大討論。
  • 緊到說:兒化音可不是北方人的專利,重慶人說得也賊溜!
    兒化音,是日常交流當中,非常普遍的一種語言使用習慣。在詞語結尾加上一個兒化音,並不會改變詞語的意思,但是卻會帶來語氣上的改變。比如,非常經典的:怎麼回事兒?通常,大家印象當中,兒化音總是出現在北方地區,而實際上,兒化音可謂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