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寶媽,生完寶寶後小腹突出,大多數人都會認為是脂肪在作祟,但實際上,其實是深層核心肌肉(腹橫肌、盆底肌等)鬆弛無力和不正確的身體姿勢導致的,畢竟懷孕期間,核心肌肉群幫助我們承託著胎兒的重量,長時間處於舒張狀態,自然會導致腹部肌肉群鬆弛。
核心肌群鬆弛,導致腹部突出
生完寶寶後,會有明顯小腹,不一定是因為脂肪過多原因
仰臥於墊子上,膝蓋彎曲,雙腳平放墊子上。頭下放一個枕頭,放鬆腹部肌肉。
首先,食指和中指併攏,放在肚臍上5釐米(肚臍下2.5釐米),然後將手指頭在肚子上立起來,掌心朝頭部的方向。→輕輕將手指往腹部方向壓下去並保持,同時把平躺的頭頸部抬起,但不要將胸部抬起變成了仰臥起坐姿勢;→此時你應該能夠感覺到你的腹肌兩側夾緊你的手指;如果你感覺不到任何東西,則重新開始,但這次用三根手指。重複這個步驟,直到你感覺到你的肌肉夾在手指上;最後把感覺到夾手指寬度記錄下來,這個數字就是你腹直肌分離的寬度。
正常腹白線的最寬處是2cm,測量自己兩指的寬度,基本符合2cm的話,通常會用2指(中指、食指)來衡量。如果你感覺到的縫隙比兩根手指寬,那懷疑你可能患了腹直肌分離症。你可以每周重複一次測試——隨著你的肌肉變得更強壯,這種差距應該會縮小。當腹直肌分離超過2cm時,建議不要做仰臥起坐、卷腹、扭轉、過度的脊柱伸展、大強度腹壓增加等動作,會導致更嚴重的分離。保證正確的姿勢,防止體態變形。
對於深層核心肌肉這件「內部緊身衣」,採用傳統的、主流的一些訓練或舉鐵類型的力量訓練並不能很好的強化它,而是需要做一些針對性的訓練來激活或者喚醒內部的核心肌肉。始終保持良好的體位,推薦進行以下幾個動作:
1、仰臥臀橋
核心的控制很重要
仰臥於墊面上,上身放鬆,兩手掌心向上置於體側→屈膝,膝蓋不外展,雙腳腳跟離臀部一腳掌距離,兩腳跟之間保持臀寬,腳尖離地略向外打開(臀橋也分慢速靜態和快速動態兩個步驟)
慢速靜態:呼氣同時臀部發力、腳跟蹬地將臀部向上推起,至肩、髖、膝一條直線即可。保持這個姿勢5秒,同時大聲數5秒;
快速動態:保持肩、髖、膝一條直線這個姿勢,做5個快速的臀衝動作,臀部下降3釐米再快速回到肩、髖、膝一條直線的位置,全程保持對動作的控制。之後,慢慢將身體放下回到開始時的姿勢;
慢速靜態加上快速靜態兩個步驟算一組動作,做5組算一次,每天2次。隨著你能力的加強可以增加組數、次數或訓練個數。
2、仰臥僵蟲
平躺在墊面上,枕一個薄枕頭或疊起來的毛巾來支撐頭部→臀部和膝蓋彎曲,將腳平放在墊面上→將手放在髂前上棘上,手指指向肚臍。在練習的整個過程中,手始終這樣放置,用來檢測骨盆是否發生了不必要的移動→輕輕呼氣並抬起一隻腳,讓腳後跟離地5釐米,並全程保持骨盆不動。然後換另外一隻腳進行,全程需要控制;
隨著肌肉力量增加,時間也要增加,在過程中,繼續用手來感覺和檢測骨盆是否有移動。如果感覺骨盆有晃動或扭動,需停止練習,從頭開始這一動作,並降低腳跟離地高度,以此來降低動作難度;動作過程中不要憋氣。
3、側支撐
側面看耳、肩、髖、膝一條直線
側臥於墊上,膝關節彎曲90度,右肘置於肩部正下方將身體撐起,檢查身體姿勢,肩髖膝一條直線→保持軀幹不要轉動:側面看耳、肩、髖、膝一條直線→每次撐起要保持15秒→身體兩側都需要練習,每側分別練習2次;逐漸地增加時間,直到你能夠保持30秒。
每天堅持以上的練習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尤其是抱起寶寶的過程中:
讓寶寶貼近自己的重心,避免扭轉背部;兩腳間距離保持肩寬,彎曲膝蓋;或前後站立成小弓步;俯身時從膝蓋和臀部彎曲,而不是背部;抱起孩子同時呼吸發力;兩邊手臂交替抱寶寶;餵奶的時候讓寶寶靠近乳房,而不是用乳房去找寶寶;
第一次當媽媽第一次做寶寶,我們有太多的事情去學習去做
類似的生活小常識在這裡就不多講了,有興趣的自己可以多看一看相關內容,這裡提醒一下各位寶媽,恢復少女身材很重要,但要科學有序地進行恢復,不能操之過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