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衛員翟作軍目睹毛主席寫《論持久戰》

2020-12-14 騰訊網

作軍同志:

  十二月二日給我的信收到,很高興。你大概已回太原去了。過去的信收到一點,似乎沒有收全。我們都好。希望你好好學習。下次到北京的時候,早日通知,可來一見。

  祝好!

  人物小傳:翟作軍,河南省濟源人,1919年1月生,1936年3月入伍,離休前任武漢軍區空軍後勤部政治部副主任。

  主席正在脫棉鞋,兩隻棉鞋都在冒煙呢。壞了,主席的棉鞋被火烤著了。翟作軍急忙幫主席把棉鞋脫了下來,並端起暖壺中的水向鞋上澆去。伴著「吱吱」的聲音,焦煳味撲鼻而來。再看主席的腳上,襪子被燒了個大窟窿,腳指頭都露在外邊了,兩隻棉鞋的鞋幫也快燒沒了。翟作軍連忙找來一雙單布鞋給主席換上。

  抗日戰爭爆發後,國內出現了「亡國論」和「速勝論」等論調。抗日戰爭究竟如何進行,怎樣發展?結局會怎樣?為了回答這些重要問題,為抗戰指明勝利方向,1938年春,毛澤東開始夜以繼日地寫作《論持久戰》。

  延安窯洞裡的油燈徹夜不熄,窗紙上映著毛澤東奮筆疾書的身影。毛澤東每天這樣寫著,忘記了時間,忘記了飢餓。警衛員端來冒著熱氣的飯菜,幾次涼了又熱,勸毛主席快吃飯,也無濟於事。

  春寒料峭,初春的陝北之夜仍十分寒冷。為了讓毛澤東主席安心寫作,警衛員翟作軍弄來了一盆炭火,他怕主席凍著腳,就把火盆放到了毛澤東的腳邊。八九天就這樣過去了。毛澤東的兩眼布滿了血絲,臉龐也日漸消瘦。一天夜裡,毛澤東喚來了翟作軍,讓小翟把一摞厚厚的書稿送到清涼山解放社去。翟作軍知道主席的書終於寫完了,高興地答應著向解放社跑去。

  翟作軍,河南省濟源人,1919年1月生,1936年3月入伍,離休前任武漢軍區空軍後勤部政治部副主任。毛主席的《論持久戰》,人們都不陌生。這篇光輝著作是怎樣寫成的呢?現在空軍武漢某幹休所休養的翟作軍老人,延安時期曾擔任毛主席的警衛員,1938年5月初,他目睹了毛主席撰寫《論持久戰》的情景。

  端起暖壺向鞋上澆去

  那次,主席寫《論持久戰》,已經兩天兩夜沒合眼了。主席的工作條件十分簡陋,一張方桌,一把椅子,一支毛筆。寫得實在太累了,就叫翟作軍給他打盆涼水洗洗臉,或到院子轉一轉,或躺在床上養養神。這樣下去怎麼行?大家都在想辦法讓主席多休息一下。這天,輪到翟作軍值班。晚上,給主席點蠟燭時,翟作軍有意放慢動作,輕聲勸主席休息一下,可主席「嗯」了一聲就再沒有說啥了。見此情景,翟作軍知道不便打擾,輕輕退了出去。

  主席已經連續五六天沒好好睡覺了。雙眼滿是血絲,面頰明顯瘦了下去。葉子龍科長過去勸主席休息,也勸不住。到了第七天,又輪到翟作軍值班了。這天晚上特別冷,為了讓主席取取暖,翟作軍特意放了盆炭火在主席腳邊。怕主席坐硬板凳長了太累,又找了條毛毯墊在椅子上。

  也不知過了多久,翟作軍聽到主席喊:「小鬼,你來一下。」翟作軍趕緊跑了過去。遠遠就聞到了一股東西被燒焦的味。跑到主席房間一看,主席正在脫棉鞋,兩隻棉鞋都在冒煙呢。壞了,主席的棉鞋被火烤著了。翟作軍急忙幫主席把棉鞋脫了下來,並端起暖壺中的水向鞋上澆去。伴著「吱吱」的聲音,焦煳味撲鼻而來。再看主席的腳上,襪子被燒了個大窟窿,腳指頭都露在外邊了,兩隻棉鞋的鞋幫也快燒沒了。翟作軍連忙找來一雙單布鞋給主席換上。

  「怎麼搞的,我一點感覺都沒有就燒著了。」主席邊說邊哈哈大笑起來。翟作軍也跟著笑了,並趁機勸主席快休息。

  「好,好,你先睡,我馬上就睡。」主席還是那句話。說罷又伏案疾書起來。

  第九天,主席終於寫完了。翟作軍小心翼翼地將書稿整理好。過了兩三天,主席又不分晝夜地反覆修改。就這樣,一部5萬多字的重要著作問世了。

  不久,毛主席在延安作了《論持久戰》的報告,並很快在全國引起震動,並先後被譯為英文、法文、日文等出版,在世界各國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這部光輝著作,為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指明了方向,成為抗日戰爭史上的經典篇章。

  爭相傳閱《論持久戰》

  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澤東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以《論持久戰》為題發表了演講,受到幹部戰士們的熱烈歡迎,他們爭相傳閱、展開討論。就這樣,《論持久戰》這部5萬多字的光輝著作終於誕生了。

  在《論持久戰》一書中,毛澤東深刻分析了中日雙方的情況,指出了中國人民經過持久戰必將取得最後勝利的客觀依據,科學地預見到抗日戰爭經過戰略防禦、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三個階段,並分析了各個階段的特點。《論持久戰》強調了「兵民是勝利之本」,指出了爭取抗戰勝利的唯—道路是充分動員和依靠人民群眾,實行人民戰爭。這篇偉大著作,有力地批駁了「速勝論」和「亡國論」的謬論,為抗戰勝利指明了具體道路,堅定了人民戰勝敵人的信心和勇氣。

  在《論持久戰》確定的戰略方針指導下,八路軍首戰平型關之後,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分兵深入敵後,開展抗日遊擊戰爭。

  1937年10月,第一一五師主力從五臺山南下,開赴晉西創建敵後抗日根據地。副師長聶榮臻率部分部隊和軍政幹部約3000餘人,留守五臺山。他們宣傳群眾,武裝群眾,開展敵後抗日遊擊戰爭,開闢了晉東北、察南、冀西3個遊擊根據地,收復十幾座縣城。同年10月,呂正操率原國民黨軍第五十三軍第六九一團官兵在冀中改編為「人民自衛軍」,加入八路軍行列,開闢了冀中抗日根據地。11月7日,晉察冀軍區成立。聶榮臻任軍區司令員兼政委。下設4個軍分區,初步形成了以五臺山為中心的晉察冀抗日根據地。11月,晉察冀軍民打退了日軍2萬餘兵力的「八路圍攻」,殲敵2000餘人,在戰鬥中鞏固了根據地。1938年1月,中共中央批准,在冀西阜平縣召開了晉察冀邊區軍政民代表大會。出席大會代表共149人,分別來自各抗日階層、各少數民族,還有佛教聖地五臺山的代表。經過選舉,成立了晉察冀邊區臨時行政委員會。宋邵文為主任委員,聶榮臻等9人為委員。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建立的第一個統一戰線性質的敵後抗日民主政權。晉察冀根據地是八路軍創建的第一塊抗日根據地。

  1938年7月,冀東20萬工農舉行抗日大起義,開闢了冀東抗日遊擊根據地。使晉察冀根據地逐步擴大到北嶽、冀中、冀東、平西、平北等廣大地區。在共產黨領導下,開展了抗日民主建設。被毛澤東譽為「模範抗日根據地」。

  1937年9月下旬,賀龍、關向應率領第一二0師進入呂梁山區,開展遊擊戰爭,開闢以管涔山脈為中心的晉西北抗日根據地。他們組織工作團向南向北發展,建立各級戰地動員委員會,成立遊擊隊和自衛軍:人數迅速擴大至1萬餘人。

  1 1月太原失守後,第二戰區民族革命戰爭總動員委員會主任續範亭率機關和保安司令部所屬抗日武裝1萬餘人來到晉西北。八路軍一二0師主力及工作團抓住時機,向汾陽、離石和晉中平原發展,實現了在晉西北的全面展開。

  1938年初,一二0師由出徵時的2個旅3個團共8200餘人,發展到2個旅6個團共2.5萬餘人。雁北支隊也由1個營發展到5個營。部隊在與日軍戰鬥中解放了晉西北廣大地區,創建了晉西北抗日根據地。根據地軍民連續作戰,打退了日偽軍多次圍攻和「掃蕩」,在戰鬥中鞏固發展了晉西北根據地。

  晉西北抗日根據地,位於同蒲路大同至太原段以西、黃河以東、汾陽至離石公路以北、長城線以南,是陝甘寧邊區和延安的東部屏障,又是陝甘寧邊區同華北各抗日根據地聯繫的樞紐。在整個八年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革命的紅旗一直在呂梁山上高高飄揚。1937年12月,朱德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率八路軍總部機關進駐太行山區。從此,太行山的抗日烽火開始熊熊燃燒。八路軍以太行山為中心,開展敵後遊擊戰爭,開闢了許多塊抗日根據地。其中有晉西、晉冀豫、太行、太嶽、冀魯豫等,最後發展形成了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裡,太行山區的抗日戰歌嘹亮,太行人民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湧現出太行神槍手高貴堂,威震太行的「地雷大王」王來法,一等殺敵英雄關二如、馬應元,母子殺敵英雄王貴女、段滿青,太行擁軍模範胡春花,女民兵隊長馬鳳英等英雄人物。還有無數抗日將士血梁太行大地,如太行三分區司令員郭國言、旅政治部主任蘇精誠、團長葉成煥、謝家慶等將領;還有威武不屈的孤膽英雄程坦、武志芳;寧死不屈的女中之傑李馥蘭、郝愛則;馳名太行的遊擊隊長武華;臨危鬥敵的抗日兒童團長李愛民等等。他們的英雄業績,充分顯示了太行人民不可侮的愛國精神,在中國抗日戰爭史上寫下了壯麗的篇章。

  1938年5月,黨先後派一批軍政幹部和八路軍部分主力部隊赴山東;9月,八路軍一一五師政治部副主任肖華到達樂陵,開闢了冀魯邊平原遊擊根據地。1938年12月,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山東各地武裝合編為八路軍山東縱隊,以張經武為總指揮,黎玉為政治委員。山東抗日根據地初步形成。到1940年底,全山東建立了95個民主縣政府、14個專員公署。抗日民主政權的建立,標誌著抗日民主根據地的進—步發展與鞏固。山東軍民為打敗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巨大貢獻。

  新四軍挺進華中後,先後取得了夜襲滸墅關、火燒虹橋機場、奔襲蕪湖官徒門,以及繁昌保衛戰、火攻來安城等一系列勝利,威震華中。

  新四軍按照黨中央的指示,東進北上,先後創建了蘇北、蘇中、淮北、淮南、皖中、鄂豫皖、浙東等大片抗日根據地,使華中解放區發展到東臨大海、西屏武當、南連浙贛、北至隴海。新四軍的戰旗飄揚在江淮河漢的廣大地區。(餘德江)

相關焦點

  • 毛澤東名著《論持久戰》背後的故事
    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分析了中日雙方相互矛盾著的四個基本特點(即敵強我弱、敵小我大、敵退步我進步、敵寡助我多助),作出了中國不會滅亡,也不能速勝,只要經過艱苦、持久的抗戰,最後的勝利一定屬於中國的正確結論。 不分晝夜,廢寢忘食奮筆疾書 翟作軍在1937年10月至1939年4月,曾經給毛澤東主席當過一段時間的警衛員。
  • 毛澤東為什麼能寫出《論持久戰》
    這說明持久戰是全面抗戰爆發後全民族的抗戰方針,但由於存在著對「為什麼是持久戰」「怎樣進行持久戰」認識不清、貫徹不力的問題,未能堅定有效地執行。毛澤東寫《論持久戰》,就是意在分析和解答為什麼是持久戰、怎樣進行持久戰。毛澤東為什麼能分析和解答這個問題,即毛澤東為什麼能寫出《論持久戰》?為什麼是毛澤東而不是別的什麼人?搞清楚這個問題無疑有重要意義。
  • 警衛員當值時突放響屁,場面異常尷尬,毛主席幽默化解氛圍
    同樣的這樣的場面當然也會發生在國家領導人的身邊,面對這樣的情況,有些人屏住呼吸,有些人若無其事,有些人反感厭惡,同樣的情況發生時,毛主席竟然開起了玩笑。1957年2月,毛主席正準備通宵工作,站在一旁的警衛員馮耀松勸說他休息。在睡覺之前,他打算為毛主席擦一下背。因為一直長時間的坐著,他想通過這樣的方式給毛主席緩解一下疲勞。
  • 把《論持久戰》的精髓運用到中考高考學習中,戰無不勝!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日本速戰速決的戰略和精良的武器裝備,曾使國內出現了「中國必亡論」和「中國速勝論」,十個月之後,1938年毛主席的著作《論持久戰》發表,毛主席批評了兩種錯誤觀點,分析了抗日戰爭的性質,提出了戰爭的「戰略防禦」、「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三個階段,創造性提出多種如「運動戰」、「遊擊戰」、「陣地戰」等戰略方法,以持久戰思想武裝全黨全民族,「兵民是勝利之本」。
  • 邵洵美夫婦曾冒險連載翻譯《論持久戰》
    原標題:邵洵美與《論持久戰》 1938年5月,毛澤東在延安發表《論持久戰》後不久,中共中央決定把這部作品翻譯成英文,傳播到國外去。經過慎重考慮,他們把這一任務交給了在上海工作的《大公報》駐美記者、中共地下女黨員楊剛。
  • 讓世界了解中國抗戰:是誰冒險翻譯並出版了毛澤東的《論持久戰》?
    《論持久戰》封面《論持久戰》交給誰翻譯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澤東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講演了自己寫好的著名的《論持久戰》。中美兩位女才子和《論持久戰》楊剛接受《論持久戰》的翻譯任務時,不過三十多歲,公開身份是《大公報》駐美記者。她是周恩來讚賞和信任的人。因為工作關係,精通英語,年輕美麗,才情並重的楊剛社交範圍很廣,並贏得了許多國外有識之士的敬佩,美國女作家項美麗就是其中一位好友。項美麗是使楊剛能夠順利完成翻譯《論持久戰》的關鍵人物。
  • 再讀《論持久戰》(附全文)
    1938年5月,毛澤東同志在陝北的窯洞裡,寫出了《論持久戰》。彼時,中國抗戰的前景撲朔迷離,人們對這場戰爭的發展規律和結局都缺乏正確的認識和科學的分析,「亡國論」「速勝論」莫衷一是。《論持久戰》的發表,回答了困擾人們思想的種種問題,為抗戰勝利指明了正確的方向。
  • 《論持久戰》出版後,有沒有流傳到日軍手中?看完又作何評價?
    主席也將他的這份文筆帶入到了軍事寫作當中,既不會太俗套又高雅的言簡意賅,他一生佳作無數,今天要說的是主席在1938年的演講稿《論持久戰》。誠如邵洵美所言:"《論持久戰》的小冊子,洋洋數萬言,討論的範圍不能說不廣,研究的技術不能說不精,含蓄的意識不能說不高,但是寫得'淺近',人人能了解,人人能欣賞。
  • 今天,我們為什麼要重溫毛澤東同志的《論持久戰》?
    今年,是毛澤東同志《論持久戰》發表82周年。毛澤東同志的《論持久戰》是毛澤東人民戰爭思想的奠基之作。儘管《論持久戰》的內容是針對戰爭問題進行討論,但其出神入化地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分析方法,以及總攬全局、縱橫捭闔、縱論古今的恢弘氣勢和充滿智慧的邏輯構建,深深吸引著探尋事物發展規律、尋找制勝法寶的各方人士的注目,其影響已遠超軍事領域。
  • 此人竟當著毛主席的面揍主席的警衛員,為啥?毛主席如何處理?
    一天,警衛排長閻長林和幾個警衛員隨毛澤東出去散步。他們出了院子門口,走到村口大樹下。這裡有不少老鄉圍在一起吃飯。大柳樹年歲不小,枝葉繁茂,每天都有人在樹下乘涼、吃飯、閒談。戰士們也常去那裡,與老鄉攀談。毛澤東停住腳,看著老鄉們吃飯、閒談。警衛員石國瑞發現房東家的老二也在這裡,於是躡手躡腳走到他面前,用手按了一下他的背,開玩笑地說:「嘿!
  • 解讀《論持久戰》解讀中國新流行的三個階段
    《論持久戰》在評估中日戰爭需要經歷的三個階段時提出了「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禦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毛澤東《論持久戰》的本意是評價中日戰爭的發展趨勢,是對戰爭趨勢的預測。
  • 湖南78歲老農,妻子住院無錢治,給政府寫信:我是毛主席警衛
    領導看過之後,大吃一驚,信裡寫得很清楚,奉孝同是抗美援朝老兵,曾給偉大領袖毛主席當過警衛員,現在生活困難,請求救濟。如果信中所講屬實,那可是新化縣武裝部和民政部門失職,沒有落實好這位當過毛主席警衛員的抗美援朝老兵啊!
  • 《毛主席的話兒記心上》:唱出人民內心的歌聲
    看過電影《地道戰》的人,都會對裡面的插曲《毛主席的話兒記心上》印象深刻。影片主人公高傳寶在對敵鬥爭中多次受挫,區長趙平原給了他一本《論持久戰》。他秉燭夜讀,學習人民戰爭的道理。同時,女聲演唱的「太陽出來照四方,毛主席的思想閃金光」響起。   1965年創作《地道戰》音樂時,傅庚辰只有29歲。起初,《地道戰》的劇本裡並沒有設計插曲,在現在插曲的位置,導演在分鏡頭劇本上寫了兩句話:「潮水般的音樂湧起」,「畫外,太行山上響起了抗日的歌聲」。傅庚辰當時在劇本上注道:此處用《在太行山上》。「這首歌既是抗戰名曲,又寫了太行山地區,與影片內容、地理環境很吻合。」
  • 毛主席周總理席地而坐20分鐘
    1966年國慶節,毛主席擺手制止警衛員搬椅子,席地坐在金水橋上,周總理隨後趕來。錢嗣傑按動快門,捕捉了這一精彩瞬間。    1966年7月,毛主席不解地問錢嗣傑:別人都和我照一張,你為何照兩張?    已近耄耋之年的著名攝影家錢嗣傑曾在毛主席身邊工作了七年,作為領袖的專職攝影記者,他拍攝了大量極具價值的作品,「毛主席暢遊長江」、「毛主席重上井岡山」等。
  • 毛主席的這張照片:竟讓當代官員看了無地自容
    四、從經濟上講:毛主席是務實、頂尖、偉大的經濟學家。毛主席博學多才,用兵打仗,他是天才;人文歷史,他是行家;詩詞歌賦,他自成一派;毛體書法,更是前無古人般狂放恣肆、奇詭瀟灑。他除了日理萬機,指揮千軍萬馬,改朝換代,還寫出許多如《論持久戰》等的重要著作和許多不朽名作,既是偉大的詩人(代表作有氣勢磅礴和文才飛揚的《沁圓春。
  • 重讀毛主席《愚公移山》下定決心 不怕犧牲 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毛主席主席寫的文章,大概很久沒有人讀了。實話實說,我第一次接觸是在大學的讀書館,在一堆老舊書的縫隙之中,我發現了《論持久戰》的單行本。從那時起,才明白這個世界上有的人的文章,是可以直接當做教科書來讀的。
  • 伊朗好好學習《論持久戰》,打敗美國的奧秘,就是一個「耗」字
    是堅持持久戰,還是堅持速決戰?三是伊朗的外交戰爭怎麼打?拉攏誰、團結誰、打擊誰?四是伊朗如何處理好外線作戰和內線作戰的問題?五是伊朗如何進行人民戰爭?處理好保存自己和消滅敵人之間的辯證關係?伊朗要做到這些,還是好好學習中國偉人毛澤東的軍事著作《論持久戰》,這個著作會告訴伊朗:打敗美國的奧秘,就是一個「耗」字。
  • 現在孩子的悲哀,可以用毛主席的一首詩來概括
    說起來,這句話本源自清代的一部小說名字——《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我在這裡並不想去探討這部小說如何諷刺當時的現實,我所關心的是當今中國教育界的怪現狀:老師像打仗,家長像打仗,學生更像打仗!,論輩分還是毛主席的遠房大哥。
  • 寫好材料的捷徑:抓問題
    大家都去過故宮,故宮牆上寫了許多萬壽無疆賦,那是給慈禧太后祝壽時寫的,仔細看一看那些賦,文字寫得非常華麗,對句非常工仗,寫得也非常好。又寫在牆上,那麼多人到故宮去,應該說廣告面是很廣了,可是到現在為止,卻從沒有聽到哪個人說,故宮裡的萬壽無疆賦有哪一篇寫得好。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究竟在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