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菜價穩定 有基礎有條件

2021-01-09 金融界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常欽 王沛

今年以來,蔬菜價格牽動人心。一季度持續高位運行,二季度後菜價走低,近期有的品種又出現階段性回升。菜價波動原因是什麼?蔬菜供給是否有保障?未來菜價走勢如何?圍繞這些百姓關心的問題,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

不利氣象條件、季節性因素導致菜價波動

在菜市場,價格始終是居民關注的焦點。

9月7日一早,山東省青島市李滄區農貿市場的新鮮蔬菜琳琅滿目,市民李女士的小推車裡滿滿的。「西紅柿一斤三塊五,西葫蘆一塊五,比前段時間便宜多了。」

「有的菜漲了點,有的菜落了點,但幅度都不大!」在北京市朝陽區呼家樓北裡社區的櫻桃陣便民服務站裡,售貨員熊香華告訴記者。

據農業農村部監測,今年8月份,重點監測的28種蔬菜全國平均批發價為每公斤4.12元,環比漲1.2%,同比漲3.8%。環比價格上漲的有14種,下跌的也是14種。其中,漲幅超過20%的有黃瓜、油菜、菠菜等;跌幅超過20%的有菜花和蓮藕等品種。

為何近期有的蔬菜價格上行?農業農村部蔬菜市場分析預警團隊首席分析師張晶分析,一是颱風和南方持續高溫等不利氣象條件,影響蔬菜短期生產和採收運輸,尤其是不耐儲運的葉類菜,價格上漲相對明顯。二是受季節性因素影響,當前全國蔬菜供應處於產地轉換期,外調菜增加引起成本上漲,拉動菜價上行。

張晶認為,今年颱風災害較去年影響小,浙江、江蘇和山東等地生產恢復較快,「從數據看,全國蔬菜價格上行幅度小於去年。」

與全國蔬菜價格走勢不同,北京市場的菜價明顯下降:8月30日,新發地市場蔬菜的加權平均價1.82元/公斤,環比下降6.19%,同比下降14.55%。「目前,北方冷涼地區的應季蔬菜進入採收階段,上市量明顯增加,菜價自然會降下來。」

「總體看,當前蔬菜市場供應充足,後期供應好於去年同期,菜價穩定有基礎、有條件。」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運行調控處處長趙卓分析,7月份以來,北方露地蔬菜種植面積總體穩定,設施蔬菜面積增加,蔬菜供應數量總體充足、品種豐富的格局有望保持。

種植面積增加,蔬菜物流暢通,籃子裡不差菜

在「蔬菜之鄉」山東壽光,孫家集村黃瓜種植戶張天華迎來了今年的第二茬豐收:「多的時候每天賣2000斤,少的時候1000斤,跟上一茬差不多,能收10萬斤。」

壽光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曹軍介紹,9—12月是蔬菜上市的旺季,預計今年壽光蔬菜總產量比去年略高,能達到450萬噸。

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數據顯示,今年全國蔬菜種植面積增加1.4%。蔬菜總體供給能力提高,百姓菜籃子裡不差菜。與此同時,蔬菜的物流也更暢通。在山東省壽光地利農產品物流園,蔬菜經銷商紀振男忙著卸貨,一天能銷售30噸—40噸菜花。「這段時間全國蔬菜以『北菜南運』為主,通過壽光中轉集散,運往全國各地。」

城市零售網點逐步織密,進一步滿足了百姓的消費需求。目前北京各類蔬菜零售網點已達9000餘個,不少蔬菜直通車開進社區,「菜籃子」產品能滿足市民需求。

張晶表示,我國蔬菜市場供給基本實現全國大流通格局。今夏北方冷涼地區氣候條件好,高原夏菜供給充足,「北菜南運」和「西菜東運」有效平衡了全國市場供應。

制度發力穩菜價,下半年將保持平穩狀態

中秋、國慶兩節臨近,消費迎來旺季,一些品種價格會不會繼續走高?

「菜價上行缺乏基礎」,張晶分析,從目前主產區蔬菜長勢看,市場供應形勢或好於去年同期。秋後氣溫逐步下降,高緯度冷涼地區蔬菜產量降低,上市量逐步減少,但華北東部、南部以及西北地區的蔬菜開始進入採收期,上市量會逐漸加大,可補充冷涼地區產量的不足。

此外,進入秋季,自然災害減少、溫度適宜,適合蔬菜生長,各地蔬菜產量都會增加,整體菜價將進入相對穩定或季節性回落階段。

河北新發地農副產品物流園常務副總經理王煒分析,目前河北豆角類蔬菜的產量受到降溫的影響有所下降,但是東北、華北、西北的蔬菜也開始進入上市期,填補了缺口。後期,北京市場蔬菜上市量還會繼續加大,供應充足,價格上漲可能性較小。

制度發力穩菜價。去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農村部等11個部委,對全國各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首次聯合開展「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考核內容包括「菜籃子」產品生產能力、市場流通能力、質量安全監管能力、調控保障能力和市民滿意度5個方面。督促各地扶持生產,實施監測預警,調控市場,加大「菜籃子」保障力度。

張晶表示,由於今年上半年菜價較往年偏高,後期農民擴種意願強烈,如果不出現極端天氣,下半年整體價格將保持平穩狀態,預計會回落至常年水平。

相關焦點

  • 六成蔬菜價格出現回落 近期菜價將回歸穩定
    過年菜價貴了?最新監測分析顯示,今年菜價上漲,有相當一部分是假日因素造成的。在最近5年裡,今年春節期間蔬菜價格並不是最貴的,「猴年」春節假期蔬菜零售價比今年春節高28%。據了解,目前23個蔬菜監測品種中已有超6成出現價格回落,隨著供應增加,未來蔬菜價格將會回歸穩定。
  • 智慧澄邁成穩定菜價「新利器」 可幫老百姓快速買到平價菜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澄邁10月23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李昊)「我每天都會關注App上的菜價,然後對比下價格,哪家賣的便宜就去哪家買。」家住澄邁縣金江鎮的王女士說。近期,澄邁縣一站式市民服務平臺智慧澄邁App上線了「今日菜價」應用功能,為澄邁老百姓提供全方位、立體化的價格公共服務,老百姓可隨時隨地了解最新菜價,快速買到平價菜。
  • 全國各地菜價開始下跌 專家稱限價政策無從談起
    目前各地菜價開始下跌,有的蔬菜甚至出現30%以上的跌幅。那麼,推動這輪菜價大漲大跌的力量是什麼?誰又是漲跌之中的受益者和受害者?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分別深入江西、山東、上海等地的蔬菜生產和流通環節深入調查。  「菜價從來沒有這麼貴」  5月9日上午,南昌市西湖區桃苑集貿市場。
  • 國家統計局:消費持續回升是有基礎、有條件的
    從主要商品結構來看,升級類商品消費增長是比較快的,多數在20%以上,說明雖然有疫情的影響,但是商品銷售還是保持了較快的增長勢頭。從銷售的形態上來看,前11個月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5.7%,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在網上零售保持較快增長的同時,實體店的銷售也在恢復。前11個月,實體店零售額降幅比前10個月收窄1.5個百分點,這也說明了消費增長的勢頭還在延續。
  • 批發市場增加外地調運蔬菜量 福州菜價較為穩定
    ­  記者昨天在採訪中了解到,臺江河口農貿市場和榕城廣場附近的金山農貿市場蔬菜供應和平日相差不大,葉菜中有空心菜、地瓜葉、小白菜、上海青、油菜、春菜等,空心菜每500克賣2.5元,小白菜一把賣7元。菜販們表示,蔬菜供應尚未受到颱風影響,價格並未明顯上漲,基本保持穩定。­  福州家樂福、永輝等超市相關負責人均表示,已提前備貨,目前超市蔬菜供應充足,價格暫時也比較穩定。
  • 全國菜價走勢綜述:菜價止跌回升 賣難有望緩解
    中國流通產業網分析師認為,此次菜價整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蔬菜供求失衡。秋季是蔬菜集中上市的旺季,市場供應急劇增加但消費並沒有相應增長,供過於求導致菜價大幅下降。此外,由於夏季暴雨後菜價持續高位運行,菜農生產積極性較高,有盲目跟風擴種現象,立秋以來蔬菜主產區天氣總體較好,有利蔬菜生長,產量增加。
  • 外匯局:國際收支有基礎、有條件維持合理的、合意的局面
    原標題:外匯局:國際收支有基礎、有條件維持合理的、合意的局面
  • 近期全國菜價走勢綜述
    據商務部監測,近期全國菜價已連續兩個月走低,整體價格低於去年同期。10月份全國36個大中城市18種蔬菜批發均價為2.78元/公斤,環比下降8.5%,降幅較9月份擴大2.3個百分點,同比下降2.1%。其中葉類菜降幅*,大白菜、生菜、圓白菜、油菜和芹菜跌幅居前列,環比分別下降34.1%、21.8%、21.7%、19.8%和11.5%。
  • 巨鹿今日菜價!
    每天看市場,天天知菜價。今日菜價VEGETABLE菜價的漲跌直接關乎民生很多巨鹿朋友很關心疫情中菜價是否受影響小布和大家一起關注本地菜價波動1月7日根據巨鹿縣助農團購平臺提供菜價信息了解到今日菜價具體價格為:提示:以上價格,僅作為反映市場動態參考!
  • 雨雪天氣「馬不停蹄」菜價將繼續攀高
    分析人士認為,惡劣的天氣因素可能繼續推高菜價。  在2009年年底蔬菜價格一路上漲的基礎上,新年的第一場雪再次「推波助瀾」將蔬菜價格推高。據農業部監測數據,1月4日的「菜籃子」產品批發價格指數相比前一個統計日的漲幅創下了一個月以來的最高紀錄。
  • 市民反映菜價浮動,小問去了幾家超市發現……
    隨後,多位市民反映:自家附近的超市普遍出現了菜價上漲的情況。那麼,菜價上漲的現象普遍麼?上漲的原因又有哪些?6月16日的茄子價格/袁碩攝6月16日的黃瓜價格/袁碩攝6月16日的青椒和尖椒價格/袁碩攝漢食總經理:力保穩定之後,記者又走訪多家超市發現:蔬菜價格普遍存在上浮,水果價格基本不受影響,另外,大多數超市已經下架了海鮮產品,小部分超市停售了肉類產品。
  • 大學食堂的菜價怎麼樣,看看這所學校的菜價,發現自己走錯了食堂
    學生對食堂的評價標準有兩個,一是口味、二是價錢。這兩個對於學生來說都是比較關注的。如果口味和價錢其中一個達不到學生心目中的標準,就會影響學生對飯菜的整體評價。當然,每一所高校食堂的菜價都不一樣,但是很多學生都會比較。比如說,可能很多學校的菜價可能偏高,吃一頓就抵其他學校的兩頓,對於貧窮的學生黨來說,食堂的菜價太高,就會導致不敢消費太多。
  • 去西安曲江某小區買菜,菜價有所上漲,但大多數人表示能夠接受
    #春節遊記#春節期間根據各級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的建議,一直在家裡待著,堅持不走親戚不串門,每天過著豬一樣的生活,不是喝茶吃東西就是看電視,最近家裡儲備的年貨蔬菜也吃得差不多了,雖然這幾天聽說西安個別超市的菜價有所上漲
  • 寧波市民有了「買菜神器」 手機可查當天實時菜價
    浙江政務服務網APP寧波站全新上線「菜價查詢」功能,市民通過手機就能了解到寧波市區所有農貿市場的實時菜價,方便比價購買。政務君這樣的情況,相信很多人都有遇到過吧?去菜場選擇新鮮食材時,如果對菜價走勢不熟悉,那就難免像會「挨宰」。
  • 寒潮來襲「凍」高了菜價 綠葉菜、大蔥、辣椒漲幅明顯
    近日,兩次寒潮來襲,氣溫不斷突破新低,這一情況對我市菜價也造成了一定影響。記者走訪菜場發現,綠葉菜、椒類價格漲幅最為明顯,菇類價格則波動不大。「芹菜從3元漲到了5元6元,蔥也從4元漲到了8元。」江濱市場的一位攤主告訴記者,從第一次大幅降溫開始菜價就有所上漲,漲幅最大的是椒類,美人椒從之前的10多元漲到了20幾元一斤,其他柿子椒、尖椒等也有明顯上漲,但像杏鮑菇、金針菇等菇類價格還算穩定,整體供應比較充足。「確實漲了不少,不過天氣那麼冷,漲一些也正常。」市民商小姐經營著一家燒烤店,今天是來進貨的。
  • 颱風來襲菜價飆升 零售價比批發價高出2.5倍以上
    颱風來襲菜價漲,雖部分賣場提供部分平價蔬菜,但「農委會」指29家賣場、超市的高麗菜、結球白菜、小白菜、空心菜價格,比臺北果菜市場特級品貴上東南網8月27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農委會」大動作全臺查菜價,發現號稱平價的賣場、超市菜價比臺北果菜批發市場特級品多出2.5倍以上。「農糧署」要求業者書面回函說明,但截至26日中午為止,仍未收到業者回函。「農委會」表示,等業者提出說明後,將相互比較各賣場進出貨成本,是否有不合理處,雖然業者喊冤,但有沒有哄抬物價,「不是業者說了算」。
  • 氣溫攀升,菜價為何不見「漲」食行生鮮多措並舉保供穩價
    對廣大市民百姓來說,炎熱的天氣裡,比納涼消暑更在意的,是菜價有沒有隨著氣溫的飆升而出現明顯上漲?來自上海市菜市場的的相關市調,近一周以來,上海菜價基本保持穩定。土豆、黃瓜、西紅柿、大白菜、青椒等常見蔬菜價格分別穩定在2.5元/斤、3.1元/斤、3.2元/斤、2元/斤、4.6元/斤左右。
  • 肉價、菜價、水果價格,過年你關心的都在這裡
    先概括一下核心觀點:展望2020年,我國糧棉油糖等大宗農產品供給總量仍相對寬鬆,生豬產能有望逐步恢復,市場繼續保持平穩運行具有較好的基礎,全年農產品價格水平漲幅有望回落,但部分品種階段性波動風險需密切關注。
  • 1個因素或抬升菜價
    1個因素或抬升菜價在2019年下半年,蔬菜的總體行情並不是太好,其賣價呈現出低迷不振的局面,消費者購買的蔬菜價格也會為此降低,很多人也能吃上更便宜點的蔬菜,只是相比來說農民的虧損自然也會加大,不少人栽種了蔬菜作物後,並沒有賣出太可觀的價格,有一些人連本錢都沒有賺上。
  • 臺灣地區菜價又攀歷史新高 婆媽怒:還能吃什麼
    (王英豪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華夏經緯網3月3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菜價又攀上史上新高!昨天大臺北蔬菜每公斤平均批發價達56.1元(新臺幣,下同),創下臺「農糧署」有史以來最貴紀錄。臺「農委會」表示,由於接下來就是清明節連價,蔬菜需求量大,未來一周恐怕會持續維持高檔,菜價回穩得等到4月中旬。    為何菜價會這麼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