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成都博物館迎來第1000萬位觀眾!是她……

2020-12-20 紅星新聞

2020年10月6日上午,成都博物館迎來了她第1000萬位到訪的觀眾。根據觀眾統計數據推測的時間,成都博物館館務委員王瑛今天一早就來到安檢處,翹首以盼地默數著數據。當一位留著長發的年輕女子邁入大門時,數據正好跳轉到10000000——「千萬觀眾」誕生了!王瑛捧著大禮包迎了上去:「你是成博開館後迎來的第1000萬位觀眾,感謝你對我們的喜愛和關注。這是送你的幸運禮包。」這位幸運觀眾名叫蒲中春,今年31歲,是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的護士。在紅星新聞記者與蒲中春的交流中了解到,原來她還是疫情期間前往武漢的第三批援湖北四川醫療隊成員。王瑛說,開館四年多來,他們對第50萬位、100萬位觀眾都開展了特別的歡迎儀式,「能迎來第1000萬位觀眾,是我們成都博物館的驕傲,也是廣大觀眾對我們的支持。我們將以此為新的起點,為觀眾提供更好的多樣化的展覽。」

曾奮戰在抗疫前線的幸運觀眾

驚喜地接過王瑛送上的大禮包後,蒲中春打開來一一欣賞:「這些禮物實用又有趣。」《花重錦官城》圖錄展示了成都從先秦到近代波瀾壯闊的歷史,《光影浮空:歐洲繪畫五百年》圖錄則收錄了60幅西方藝術大師的佳作,還有一尊代表著川人樂觀精神的說唱俑陶偶。當聽說蒲中春有個3歲的兒子時,成博還特別送上了一隻以鎮館之寶石犀為原型開發的可愛玩偶。

「今年疫情期間,別說博物館,什麼都關了。現在看到這麼多人在安心地看展,覺得特別好,特別開心。」蒲中春說,自己一直很喜歡來成博看展,這次國慶大假,前幾天覺得可能觀眾會很多,就預約了今天的門票,沒想到竟然如此幸運,真是開心極了。

成都博物館第1000萬位幸運觀眾蒲中春

在解說員的帶領下,蒲中春走進了「光影浮空:歐洲國家500年」展館,這裡有來自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的60幅世界頂級藝術典藏,展品囊括14至20世紀初歐洲藝術史上最具代表性流派的代表性畫家作品。「我之前看到報導,就很想來看這個展,這次看完後,感覺很震撼。」蒲中春說。

蒲中春在館內觀展

逛完展覽後,蒲中春也和紅星新聞記者聊了幾句年初在武漢抗疫的經歷。當時她把兒子送回了老家交給老人照顧,之後便投入了抗疫最前線。「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一所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中,主要收治危重、重症患者。前後待了59天。」當時的緊張勞累已在記憶中淡去,留下的都是溫暖的回憶,「雖然穿著防護服只漏出一雙眼睛,但是聽我們聲音,病人就知道我們的名字,喊我『蒲蒲,你來啦』,那聲音讓我特別難忘。」她說,「等明年武漢櫻花開了,我還想再去看看那座城市。」

出院患者與蒲中春的合影(圖據受訪者)

從2016年6月新館落成到如今,成都博物館已經走過了四年多的路程。古老成都四千五百年的城市史詩在這裡恢弘唱響,大時代中普通百姓的涓滴過往在這裡被真實記錄,一場又一場重磅展覽以多元的主題、精彩的內容持續不斷地滋養著城市的文化脈絡,與開放、包容、國際的城市精神交融共生。關於成都博物館的前世今生,你了解多少呢?

從大慈寺到天府廣場

建館與考古發掘並進

成都博物館作為成都市規模最大的綜合型博物館,已有五十餘年的歷史,最早的館址在東風路大慈寺內。如今的成都博物館則位於天府廣場西側寸土寸金的寶地上。佔地面積17畝,總建築面積65000平米,外觀簡潔大氣,就像拉開帷幕的舞臺,展現出成都漫長而瑰麗的歷史文化。

新館建設過程中,一件件「鎮城之寶」在附近出土:巍巍大漢碑、鎮水石犀、從漢代到明代不同時期的重要遺存……古今延續的歷史對話,在這裡完美體現。

成都博物館的文創產品:石犀毛絨公仔

經過近8年的精心打造,成都博物館新館於2016年6月順利建成並正式對外開放。新館接連獲得「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體現出專業設計團隊對天府文化的致敬。

成都博物館人也用心用力,努力為博物館的發展添磚加瓦。2018年「國際博物館日」,成都博物館的展覽「現代之路——法國現當代繪畫藝術展」在第十五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評選中獲得「國際及港澳臺合作入圍獎」;2019年,常設展「花重錦官城」一舉榮獲第十六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

花重錦官城:成都歷史文化陳列·古代篇

作為城市博物館,成都博物館深具文化包容性,既關注古代歷史,也關注當代社會,既體現人文風俗,也科普自然科學,在展覽、陳列設計、宣傳、講解、社教等多個領域紛紛獲得業內獎項。每逢節假日,觀眾都會排著隊到成博看展,成為成都這座城市的一道文化景觀。

常設展和臨展交輝

豐富豐盈城市內涵

常設展「花重錦官城——成都歷史文化陳列」將成都悠久燦爛的歷史文明如畫卷般徐徐展開,將開放、包容與創新並舉的城市性格生動呈現在觀眾眼前;作為中國收藏皮影數量最多的博物館,成都博物館的專題陳列「影舞萬象·偶戲大千——中國皮影木偶展」,通過光影之美展示皮影木偶的獨特魅力;「人與自然:貝林捐贈展」以美國慈善家貝林捐贈的300餘件珍貴動物標本,向觀眾進行自然科普教育,呼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影舞萬象·中國皮影展

在展示多元文化的豐富性方面,各大臨展的優勢更為明顯。自新館開館以來,成博已推出不同主題、不同風格、不同內容的大小臨展共數十餘個,涵蓋歷史文化、東西方藝術、自然科普、民風民俗等不同領域。

「絲路之魂」「錦行天下」「映世菩提」揭示天府之國在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地位;「盛世天子」「走進重華宮」「秦蜀之路」引領觀眾重回歷史;「帝國夏宮」「文明的迴響」帶來迥異於本國的異域風情與古老文明;「倥傯的鄉愁」「現代之路」「大師印記」為觀眾打開通往藝術領域的大門;「影子之城」「和而不同」「好雨時節」「巧手奪天工」則追溯著川人的市井生活與精神世界……古老與現代悄然連接,東方與西方隔空對話,文明在這裡交流、互鑑,豐富豐盈著城市內涵。

2016年末的「絲路之魂」大展,2017年的「錦行天下」展覽開幕式上融傳統文化和國際時尚為一體的服飾秀,無不盛大華美,給現場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至今為人們所津津樂道。2018年的「好雨時節——見證改革開放四川四十年」展覽,首次嘗試打造一場「眾籌的展覽」,從開展前三個月就面向社會公開徵集老物件、老照片,邀請觀眾參與展覽共建。

展覽期間,「快閃迪斯科」舞蹈和現場9個不同內容的多媒體設置,用鮮活的形式喚起公眾的共同記憶,讓這場展覽成為成博開館以來留言人數最多的臨展。

特色專題講座不斷

說出來的博學科普

自然景觀是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一目了然」;人文景觀、文化遺產,文內含於物,是不「說」不知道。把內涵「說」出來,既是一種需要,也是一種能力。博物館人就是擁有這種能力的人。因此在專業講解之外,公益講座也成為成博與公眾交流的一種重要方式。新館開館以來,成博為公眾提供數百場講座,構建出「成博·錦觀」「金沙講壇」「成都自然與人文講堂」三大講座系列。

「成博·錦觀」以成都博物館基本陳列、特展為主題,圍繞成都歷史文化、特展相關知識拓展、解讀開展講座。《西蜀稱天府——秦漢時期的成都》《石犀出土地——天府廣場東北側古遺址的發掘與收穫》《花重錦官城-成都博物館裡的成都》,圍繞成都歷史文化,厚重有嚼頭;「絲路之魂 敦煌藝術大展暨天府之國與絲綢之路文物特展」期間,配套講座20餘場,吸引近萬名市民參與。

成都動物園副園長陳紅衛在「成都自然與人文講堂」上

「金沙講壇」自2017年起在成都博物館舉行,講壇著眼於貼近百姓精神文化需求,創新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和社會科學普及;「成都自然與人文講堂」系列講座以自然與人文相結合的方式,向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兒童普及自然與歷史、人文生態、博物學、生態哲學、人與自然關係等方面的知識,傳播自然科學知識、傳遞生態文明觀。

「文明是火炬,博物館是執炬者,撒一把火星如鏈,此去山高水長路千重,攜帶著文明之光的火鏈將照亮史書出世前的亙古長夜,照亮史書落筆後的不朽河山。」當前,成都正加快建設世界文化名城。作為保護和展現城市歷史文化的載體,成都博物館已成為成都新的文化地標之一。

紅星新聞記者 胡敏娟 曾琦 編輯 喬雪陽 圖據成都博物館官網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直接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這座博物館「牛」在何處?
    「文化會客廳」,對於觀眾而言,這裡就是了解成都悠久歷史和璀璨文化窗口。「鎮館之寶」天府石犀2018年成都博物館的展覽「現代之路——法國現當代繪畫藝術展」在第十五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評選中獲得「國際及港澳臺合作入圍獎」;2019年,常設展「花重錦官城」一舉榮獲第十六屆
  • 「跳級」獲評國家一級館,這家博物館有多「牛」?
    2018年成都博物館的展覽「現代之路——法國現當代繪畫藝術展」在第十五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評選中獲得「國際及港澳臺合作入圍獎」;2019年,常設展「花重錦官城」一舉榮獲第十六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 在中國博物館協會陳列藝術委員會副主任陳同樂看來,成都博物館的臨展立意深刻,且飽含人文的關懷。
  • 國家一級博物館上新!成都兩家博物館榜上有名
    「新晉」國家一級博物館 成都博物館今年10月迎來第一千萬名觀眾 千百年來,成都既傳承著燦爛輝煌、弦歌不輟的巴蜀文脈,又書寫出豐富多彩、獨具魅力的天府文化。博物館,成為了承載成都榮光的最好載體。近些年,逛博物館也成了不少市民的一種生活習慣。
  • 博物館如何留住觀眾?眾學者敦煌覓「良方」
    博物館如何留住觀眾?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蘭州10月13日電 (記者 馮志軍)博物館如何留住觀眾
  • 上海世博會澳門館迎來第100萬位遊客(組圖)
    第100萬位幸運遊客開心領獎澳門展館26日迎來第一百萬名遊客(著紅衣者)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鷺燕、於曉莉):今天(26)上午,澳門館迎來第100萬位遊客,來自上海的張祖烈成為當天澳門館最幸運的人,他獲得了澳門館精心準備的大禮包一份
  • 直接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成博,牛!
    自2016年開館以來,成都博物館為觀眾揮毫描摹出一幅積厚流光的瑰麗畫卷。2018年成都博物館的展覽「現代之路——法國現當代繪畫藝術展」在第十五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評選中獲得「國際及港澳臺合作入圍獎」;2019年,常設展「花重錦官城」一舉榮獲第十六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
  • 先鋒藝術家策展「最溫柔她說」 成都當代影像館迎來第十展
    博物館頭條X當代藝術上海 5萬+博物館從業者愛好者已關注 《她說》開幕花絮新展開幕 頭條編者按:2019年11月9日,成都當代影像館本年度的第十個重要展覽:《她說》正式與觀眾見面。
  • 成都:天文物理學碩士、亞述學博士 因愛好考古成為博物館志願者
    今年11月,在第十一屆「牽手歷史——中國博物館十佳志願者之星」推介活動上,金沙遺址博物館志願者曾燕伶以總評分第一的成績,獲得「十佳志願者之星」。她是今年西南地區唯一一位摘得此項榮譽的志願者。  作為四川大學亞述學(研究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地區語言、文字、社會和歷史的學科)博士研究生,曾燕伶掌握六門語言。
  • 四川成都:全球最大泰迪熊博物館迎首日體驗
    四川成都:全球最大泰迪熊博物館迎首日體驗 中國泰迪熊博物館內泰迪熊雕塑「擲鐵餅者」 何浠 攝   中新網成都10月20日電 (何浠)20日,全球最大泰迪熊博物館迎來第一批體驗者——SOS兒童村的孩子們,孩子們牽手入館,感受獨特的泰迪熊文化。
  • 博物館日|滿載而歸!成都博物館喜獲2019四川省博物館「十大」評選...
    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的展覽「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四川古蜀文明特展」榮獲本次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國際及港澳臺合作獎。展覽集合了8大文博機構的145件(組)珍貴展品,其中也包括了成都博物館的25件精品文物,在古老的義大利完成了一次跨越時空的交流與互鑑。而同樣來自四川的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則獲得了「最具創新力博物館」獎。
  • 成都興起博物館熱 彰顯天府文化巨大魅力(圖)
    截至今年11月4日,成都博物館參觀總人數已超380萬人次,成為天府文化當之無愧的一張新名片  成都是一座擁有4500年歷史文化積澱的城市,在這裡,平均每13.5萬人就擁有一座博物館近年來,在政府大力扶持下,成都的博物館不僅數量眾多,服務水平、管理與科研能力等也日臻提高,為市民提供了更多元、更優質的文化活動,逛博物館已成為眾多市民的一種生活習慣。以成都博物館為例,該館自去年6月11日試開放以來,截至今年11月4日,參觀總人數已超380萬人次,成為天府文化當之無愧的一張新名片。成都博物館的火爆,是博物館熱在成都興起的一個縮影。
  • 攜程與成都博物館達成戰略合作,獨家支持購票預約
    近日,成都博物館門票預約上線攜程系統,成為首家與成都博物館達成戰略合作的OTA,為遊客提供更加便捷的博物館服務。成都博物館坐落於天府廣場西側,自2016年開館以來,已經迎來了800多萬觀眾入館參觀,成為了蓉城市民的文化樂園,也是外地遊客的「打卡聖地」。
  • 四川省近60家博物館恢復開放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曉鈴)隨著我省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恢復開放的博物館正在增加。記者21日了解到,我省恢復開放的博物館已有近60家,而在21日周六這天,恢復開放的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已達到1000人的觀眾上限。
  • 成都博物館近期參觀預約常見問題
    有參觀計劃的觀眾請務必提前進行網上預約。2、哪些人群可以進行現場取票入館呢?答:每日現場取票限100名,僅限醫務工作者、軍人、70歲以上老年觀眾,在非身份證取票點憑個人有效證件(醫務工作者憑本人身份證和醫生(護士)執業證、工作證、單位證明等,軍人憑軍官證、士兵證等有效證件,70歲以上老年觀眾憑身份證)取票,並出具天府健康碼後,方可入館。3、「天府健康碼」如何獲取?
  • 烏魯木齊博物館迎來參觀高峰
    「猴年春節期間,自治區博物館迎來了一波參觀高峰。光大年初二一天就接待了近1500人。春節期間,博物館共接待參觀者近兩萬人。」自治區博物館社教部副主任張蕾告訴記者。  全家齊逛博物館  剛剛過去的猴年春節假期給講解員帕麗巴克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從大年初二到年初六,每天我都要和同事們給觀眾講三四場,從上午10:30開館到下午5:30閉館,前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  已經工作4年的帕麗巴克明顯感到:「過年到博物館參觀的人越來越多了,大都是舉家前來,年輕的父母帶著小孩,還有的帶著年邁的父母,一起到博物館來參觀。」
  • 故宮年接待觀眾首破1700萬人次 成為世界參觀人數最多博物館
    昨天,故宮博物院宣布,今年接待觀眾數量已突破1700萬人次。12月13日11時40分,隨著一位20歲的劉姓大學生從午門檢票入院,故宮博物院迎來了本年度第1700萬名觀眾,創造了新的歷史紀錄。  每年增加百萬觀眾  據故宮博物院相關負責人介紹,2009年,故宮博物院年度接待觀眾人次首次突破1000萬,之後每年參觀人數都以百萬計持續增長。2012年度突破1500萬,2016年突破1600萬,到今年首次突破1700萬,不斷刷新年度參觀人數的紀錄,當之無愧是世界上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
  • 探秘亞洲最大昆蟲博物館: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
    2015-05-21 08:53:12    華夏經緯網
  • 四川博物院、成都博物館、金沙遺址博物館等陸續宣布暫行閉館
    1月24日,為全力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成都眾多場所、景區相繼發布相關應對措施:四川博物院關於暫行閉館的公告成都博物館關於暫行閉館的公告各位親愛的觀眾朋友已經網上預約參觀的觀眾,請另行預約在開館時間前來參觀。給您帶來的不便,我們深表歉意,敬請諒解,同時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成都博物館的關心、支持和理解。祝大家度過一個健康、愉快的春節!
  • 今天,這所學校與成都博物館達成了合作…
    石室中學校館共建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在成都博物館舉行。籤約儀式後,成都市石室中學高二9班的同學還走進成都博物館,體驗了一堂不尋常的美育課程,身臨其境地感受了歐洲繪畫藝術之美。石室中學校長趙清芳表示,今後,石室中學將充分利用成都博物館的智力支持和技術支撐,將成都博物館的文創與課程引進校園,讓更多的學生和家長了解接觸;同時學校還準備將成都博物館作為學生和家長社會實踐、感悟文化的常駐基地,並和成都博物館共同開發教材,開設與成都博物館、與社會相融通融合的課程,做到真正鞏固傳承歷史文化知識。
  • 成都市金沙博物館、成都博物館、四川美術館逐漸開放!詳情戳這兒
    如今,春暖花開一切美好都已經悄然上線而成都這些好地方在等著您的到來近日,金沙遺址博物館發布公告,將於2020年3月17日起,有序恢復開放。時疫退散,成都等您!歡迎觀眾朋友們前來參觀。成都博物館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將於2020年3月17日(星期二)起恢復有序開放。一、開放時間每日上午10:00—下午16:00,15:30停止進館,每周一閉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