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年接待觀眾首破1700萬人次 成為世界參觀人數最多博物館

2020-12-22 新華網客戶端

  昨天,故宮博物院宣布,今年接待觀眾數量已突破1700萬人次。12月13日11時40分,隨著一位20歲的劉姓大學生從午門檢票入院,故宮博物院迎來了本年度第1700萬名觀眾,創造了新的歷史紀錄。

  每年增加百萬觀眾

  據故宮博物院相關負責人介紹,2009年,故宮博物院年度接待觀眾人次首次突破1000萬,之後每年參觀人數都以百萬計持續增長。2012年度突破1500萬,2016年突破1600萬,到今年首次突破1700萬,不斷刷新年度參觀人數的紀錄,當之無愧是世界上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

  從今年觀眾數據上看,30歲以下觀眾佔40%,30-40歲觀眾佔24%,40-50歲觀眾佔17.5%,可見年輕觀眾,尤其是80後和90後,已經成為參觀故宮博物院的「主力」,00後也緊跟其後。

  從地域分布上來看,來自山東、河北、河南、江蘇等周邊省區的觀眾最多,共約468萬人次,佔總人數的27.5%,直轄市中北京觀眾參觀熱情最高,有41.7萬人次,上海、天津、重慶觀眾分別為31萬、21.4萬、10.2萬人次。

  旺季不擠淡季不淡

  2018年,故宮博物院實行每日限流8萬措施共76天,也創造了新的紀錄。2017年限流天數為52天,2016年為47天,2015年為32天。每年實行限流8萬措施的天數不斷增長,表明了觀眾參觀熱情的不斷上升。同時,本年度淡季(即今年1至3月、11月至目前)不到5個月的時間裡,參觀人數達452萬,佔全年的26.6%,這與近三年的數據基本持平,比2014年增加了20%。表明故宮博物院實行限流措施以來,淡季參觀人數穩定增長,實現了「削峰填谷」的預期效果,「旺季不擠、淡季不淡」,觀眾參觀環境也得到顯著提升。

  另外,觀眾參觀的區域分布上也出現新的變化,中軸線之外的區域得到了更多觀眾青睞。鐘錶館、珍寶館等常設專館參觀人數不斷增長,2018年的參觀人數達524萬人次,比2013年翻了一番。這些數據證明了故宮博物院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社會公眾,尤其是年輕人的目光。

  開放面積達到80%

  在觀眾管理上,故宮博物院多年積累,成效顯著。2015年6月起開始實施每天8萬人次限流措施,以平衡淡季和旺季、假日和平日觀眾參觀人數之間的巨大差距。至此,每天超過10萬人次,甚至達到18萬人次的觀眾參觀極端高峰不復存在。同時,故宮開放面積從2012年的30%,持續擴大到目前的80%。

  2017年「十一」長假,故宮博物院首次實現網絡預售門票比例達100%,正式邁入「博物館全網售票」時代。2018年,「平安故宮」工程持續推進,故宮博物院北院區項目開工,地下文物庫房改造項目動工;文化遺產保護管理繼續優化,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完成工匠選拔、培訓工作,正式開工,階段性成果展出;故宮展覽與教育項目從「館舍天地」持續走向「大千世界」,南大庫家具館開館、3/4的城牆向觀眾開放,實體展覽、虛擬展覽亮點紛呈,《清明上河圖3.0》高科技互動藝術展演吸引超過140萬觀眾參觀等,故宮文化越來越多地融入了公眾生活。(記者 王歧豐)

相關焦點

  • 2016年全球博物館接待遊客數量前20排行,中國有四個但沒有故宮
    而排名前20的博物館當中,有6家來自美國,4家來自中國,3家來自英國。其它博物館則來自俄羅斯、韓國、梵蒂岡等國家。排名的主要參考數據為年度接待數量。然而這個排名竟然沒有我國的故宮博物院,不知道是統計口徑還是數據需要自行申報原因。據北京日報消息,2016年12月31日,故宮博物院迎來了當年第1600萬名觀眾。這是該院成立91年來年客流量首破1600萬人次。
  • 北京地區19家博物館五一開放,超過5萬人次參觀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記者從北京市文物局獲悉,五一假期期間,北京地區19家博物館有序開放,5天假期接待觀眾總量超過5萬人次,預約總數逾6萬人次。5月1日起開放的包括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北京市文物局下屬首都博物館、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等11家博物館,以及中國古動物館、北京民俗博物館、北京房山雲居寺石經博物館。另外,明十三陵博物館、延慶博物館、香山革命紀念館分別於5月3日、4日、5日恢復開放。5月1日,觀眾戴著口罩參觀首日恢復開放的首都博物館。
  • 世界上最受歡迎十大博物館:中國有兩家上榜,沒有北京故宮博物館
    臺北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了70多萬件皇家藝術品和手工藝品。這些物品包括陶瓷、雕刻、書法和金屬製品,它們涵蓋了近8000年的中國歷史。每年有443萬人參觀故宮博物院。8. 英國國家美術館國家美術館收藏了2300多件珍貴物品。
  • 臺灣「奇美博物館珍品鎮江展」逾15萬人次參觀
    中國臺灣網8月2日鎮江消息日前,從鎮江博物館了解到,自4月17日題為《兩地情 一家親》——藝術中的兒童形象·奇美博物館珍品展」在鎮江博物館開展以來,三個月時間已接待參觀者逾15萬人次,5-6月份與展前參觀人數上升35%,7月份進入署假後,參觀人次與展前上升50%以上。
  • 2018年羅浮宮參觀人數破世界紀錄 碧昂絲貢獻巨大
    參考消息網1月7日報導西媒稱,羅浮宮博物館2018年的參觀人數突破歷史紀錄,達到1020萬人次,比2017年增長25%,這個數字也創造了世界紀錄,迄今沒有任何其他藝術中心能夠吸引這麼多人參觀。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1月3日報導,羅浮宮參觀人數在2012年曾達到970萬人次,但隨後參觀人次下降了30%,尤其是2015年巴黎遭遇恐襲之後,遊客人數大幅下降,羅浮宮參觀人數也受到了影響。2018年羅浮宮遊客中75%為外國人,其中最多的是美國人和中國人,其次是歐洲人,歐洲人中又以西班牙、德國、義大利和英國的遊客居多。
  • 陝西博物館達325座 年均接待觀眾超4900萬人次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趙爭耀)12月2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截至2020年上半年,在陝西省文物局登記備案的博物館共325座,平均每11.7萬人擁有一座博物館,遠超全國26萬人的平均水平,全省博物館年均接待觀眾超4900萬人次。
  • 故宮五一首次試行限制參觀人數 將關閉太和殿
    中廣網北京3月26日消息(記者張庶卓)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故宮(微博)作為世界文化遺產、舉世聞名的古代宮殿,是各地遊客到北京旅遊參觀的首選之地,然而,每到節假日,遊客數量激增,為了保證參觀質量和對文物的保護,故宮決定在五一期間試行限制參觀人數。
  • 全球四大博物館之首:被譽為「歐洲故宮」,藏品價值連城
    故宮博物院算是我國上下五千年文化傳承的瑰寶,對於我國來說的意義非常重大,價值也不是用金錢可以衡量的,在歐洲也有著一座博物館,被譽為「歐洲故宮」,要論世界性的影響力和魅力,排在全球博物館之首,其館內所收藏的物件同樣價值連城,絲毫不遜色於我國故宮。
  • 國家博物館正式告別紙質門票
    繼故宮之後,中國國家博物館(以下簡稱「國博」)也取消了紙質門票。北京商報記者3月11日獲悉,國家博物館已經正式取消紙質門票,今後觀眾持身份證即可直接進入國博參觀。   據國家博物館官方微博宣布,國博已正式告別紙質門票,今後觀眾持身份證即可直接入館。
  • 遊客參觀量僅次於故宮,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有何「秘訣」?
    僅次於故宮,參觀量領先第三名超過200萬人次!兩天前(5月20日),微信公眾號「博物館」發布的一個榜單再次讓重慶、讓享譽全國的紅巖文化成為了網友和無數遊客矚目的焦點。在這份《2019年中國博物館參觀量100強》榜單中,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以1150萬人次的參觀量位列中國博物館觀眾參觀量第二位,僅次於故宮博物院。
  • 近三年博物館參觀人次每年增1億!上海這些博物館還有奇妙夜
    5月18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文旅局獲悉,今年博物館日,上海博物館126家免費,5家半價,全市推出220項文化活動。其中,近20家場館推出博物館夜遊活動。5月19日中國旅遊日,上海70家景區(點)門票優惠,大多半價。與此同時,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顯示,最近3年,每年博物館參觀人次增量都在1億左右。
  • 春節假期北京接待遊客770.7萬人次 什剎海景區遊客人數居首
    記者今日(2月21日)從北京市旅遊發展委員會獲悉,2018年春節黃金周期間北京市接待旅遊總人數達到770.7萬人次,旅遊總收入72.6億元。各類旅遊投訴36件,同比減少61%。  遊客人均每天花費942元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春節黃金周北京市旅遊景區遊客接待量和營業收入實現雙增長。
  • 故宮志願講解員:故宮生力軍 讓歷史文化薪火相傳
    2017年年底,教育部發布了首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名單》,其中由文化部推薦入選的故宮博物院在這一年間又創遊客來訪量新高。根據北京假日辦的數據,中秋小長假期間故宮博物院累計接待25.6萬人,日均接待人數超8萬人,同比增加47.2%。
  • 陸客減半,臺北故宮參觀人數創近年新低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臺北故宮一向是陸客遊臺灣必去景點,但數據顯示,近兩年參觀臺北故宮的陸客越來越少。據香港中評社20日報導,在馬英九執政的2015年,參觀臺北故宮的人數為529萬人次,2016年衰減到466萬人次,去年更減至443萬人次。
  • 故宮啟祥門至隆宗門廣場段開放 新文物庫房2020年建成
    「遊客從中軸線走過來,要到壽康宮、寧壽宮等地參觀,原來還要走回三大殿。現在從這裡直接通過,便捷很多,也便於客流疏解。」單霽翔介紹,一段西城牆也基本修繕完成,預計春節期間開放。站在城牆上,觀眾可以遠眺中山公園的景致。  今年「五一」,故宮南大庫將開放。武英殿與文華殿功能也將對調,武英殿變為陶瓷館,文華殿成為書畫館。
  • 臺北故宮擬調高門票價格應對參觀人潮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20日透露,擬從4月15日起調高門票價格,境外來參觀的散客票從160元調至250元(新臺幣,下同),團體票亦從目前的100元調至250元(含一個耳機)。臺北故宮是最受民眾和遊客青睞的臺灣景點及文化場所之一。2012年參訪人數達436萬人次,比2008年增長一倍多;日均1.2萬人次,旺季單日更突破1.7萬人次。其中,以大陸遊客為最多,2012年陸客逾210萬人次,同2008年相比增長16倍,也較2011年增長近五成。為因應暴增的人潮,臺北故宮已採取延長開館時間、調整參觀動線、人流控管等措施,收到一定成效。
  • 中國沉香博物館漸成東莞文化名片 一年接待遊客近100萬人次
    一年的時間裡,香博館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舉辦各種活動傳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已然成為東莞文化的一張名片。香博館開館一年來,已接待遊客近100萬人次,其中不乏一些明星大腕和國外高級政要。  香博館交易中心橫瀝體驗館對外開放   正值中國沉香文化博物館開館一周年,12月18日,香博館交易中心全國首家體驗館在東莞橫瀝正式對外開放。
  • 國內「最忙」的機場,客流量連續9年世界第二,每天起落1700次
    近年來,我國交通設施完善,可謂無所不為,所以在國際上有了「基礎設施狂魔」的稱號,而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是我國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我國面向國際的重要窗口,因為每年來這裡的人數不勝數,這裡的交通是我國最完善、最發達的,但很多外國朋友來北京,恐怕大部分都是到首都機場來,踏上我國的土地。
  • 故宮文創這樣造品牌
    (來源:故宮文創官網)故宮的雪、故宮的貓、故宮文創、故宮展覽,如今,故宮已不再僅僅是一座博物館,更是利用文化創意產品走進百姓生活的一個樣板。作為一個擁有近600年歷史的文化符號,故宮擁有眾多皇宮建築群、文物古蹟,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典型象徵。近年來,在文創產業帶動下,故宮化身成為「網紅」。
  • 國博實名預約參觀 每天預約人數為3萬人,額滿為止
    原標題:國家博物館將分時段實名預約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將於4月開始施行全員分時段實名預約參觀,每天預約人數為3萬人,額滿為止。目前,具體開始實施日期尚未確定。據了解,自4月起,個人觀眾需提前1-5天在「國家博物館」官方網站或微信預約。團體觀眾可提前2-7天進行預約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