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參觀量僅次於故宮,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有何「秘訣」?

2020-12-18 上遊新聞

僅次於故宮,參觀量領先第三名超過200萬人次!兩天前(5月20日),微信公眾號「博物館」發布的一個榜單再次讓重慶、讓享譽全國的紅巖文化成為了網友和無數遊客矚目的焦點。在這份《2019年中國博物館參觀量100強》榜單中,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以1150萬人次的參觀量位列中國博物館觀眾參觀量第二位,僅次於故宮博物院。

作為「紅巖精神」的發源地,同時也是舉世聞名的「小蘿蔔頭」「江姐」故事的誕生地,如今的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紅巖博物館」)是如何在保護紅巖革命歷史文化遺址的基礎上讓參觀人流逐年攀升,達到全國第二的?22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走進這裡找尋答案。

渣滓洞、白公館人氣最旺

紅巖博物館為國家一級博物館,目前下轄紅巖革命紀念館、重慶歌樂山革命紀念館(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管理處)、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及其所屬革命遺址群。

據館方介紹,目前紅巖博物館有館藏藏品10萬件,珍貴可移動文物3120件(套);先後整合文物遺址53處,對外免費開放了33處。其中4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批國家級抗戰紀念遺址,1批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1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

1150萬隻是《2019年中國博物館參觀量100強》榜單上給出的數據,參觀人群更具體的「畫像」則要靠館方的統計來實現。根據重慶紅巖博物館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所有參觀者中僅有3.99%是重慶本地觀眾,外地觀眾的佔比超過了96%。這也就是說,參觀人流中衝著紅巖文化而來的外地遊客佔了絕對主力。這其中又數四川、陝西、江蘇三個省的遊客最多。

而具體到紅巖博物館下轄的紀念館、陳列館和遺址群,渣滓洞和白公館又是當仁不讓的人氣之最。記者隨機查閱了過去3日(19日、20日、21日)紅巖博物館的參觀量統計數據。受疫情影響,這三天的參觀總人數均為2000餘人,但渣滓洞的接待人數均為1000人上下,20日的接待人數更達到了1160人。白公館的接待人數次之,這三天裡每天也有600人左右到訪。

館方數據還顯示,18歲以上的成年觀眾佔到了參觀者的94%。

去年推出了22個精品展

在保護紅巖革命歷史文化遺址的基礎上,紅巖博物館一直在不遺餘力地研究發掘革命歷史文化資源,提升紅巖文化吸引力、紅巖精神感召力和紅巖教育影響力。據館方介紹,僅2019年度,紅巖博物館就推出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共和國不會忘記」「重慶談判」等8項共22個精品展覽。同時還開展了「送烈士回家」「讓小蘿蔔頭進校園」「11.27烈士殉難70周年紅巖革命詩文誦演」、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精品巡展等數百場社會影響力較大的宣傳教育特色活動。

像「共和國不會忘記」系列專題展還走出重慶,在四川、上海、江蘇等15個省市展出,讓當地觀眾們再次重溫了從自己家鄉走出的烈士們的故事。

「讓小蘿蔔頭進校園」等反響熱烈

在這些精品展覽和眾多特色活動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讓小蘿蔔頭進校園」等均收穫了積極、熱烈的反響。

在「讓小蘿蔔頭進校園」活動中,紅巖博物館除了讓孩子們了解紅巖革命歷史文化和宋振中(小蘿蔔頭)相關文物、史實,還在博物館的紅巖故事宣講團中組建了「小蘿蔔頭」故事宣講隊,深入到重慶有關中小學校中,開展以「小蘿蔔頭故事」為主題的巡展巡講系列活動,讓小蘿蔔頭走進了中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去年7月在紅巖革命紀念館陳列館四樓和歌樂山烈士陵園紅巖魂廣場舉辦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專題展覽也獲得了參觀者的一致點讚。該專題展覽自2017年就開始籌備,館方先後赴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徵集文物、史料,採集圖片3000餘張。整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專題展的展線長度約為400平方米(兩處),總展陳面積達到了1200平方米。生動地再現了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人所擁有的初心和擔負的使命,以及新中國成立後,一大批旅居海外的學者、科學家衝破重重阻力,紛紛回到祖國參加建設等內容。

此外,2019年,為了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紅巖博物館還將「禮讚新中國·謳歌新時代」重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精品巡展開進了渝中區、沙坪垻區、北碚區、豐都縣等8個區縣。現場共講解190場,讓紅巖精神更好地紮根到了群眾當中。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裘晉奕

相關焦點

  • 僅次於故宮!2019年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參觀人次超千萬
    近日,在博物館頭條發布的《中國博物館參觀量100強(2019)》中,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以1150萬人次的參觀量,僅次於故宮博物院,排在了中國博物館的第二位。5月21日,來自重慶紅巖聯線的統計數據顯示,參觀者中僅僅只有3.99%是重慶本地觀眾,外地觀眾的佔比超過了96%。
  • 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去年接待遊客1150萬人次
    (本報資料圖片)記者 熊明 攝/視覺重慶近日,博物館界知名新媒體平臺「博物館頭條」公布「2019年度中國博物館參觀量100強」榜單,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紅巖博物館」)以1150萬人次位居全國博物館2019年遊客接待量第二位,僅次於故宮博物院。這家博物館魅力何在?又將如何進一步發展?5月21日,重慶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 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去年接待遊客1150萬人次 接待量居全國博物...
    (本報資料圖片)記者 熊明 攝/視覺重慶  近日,博物館界知名新媒體平臺「博物館頭條」公布「2019年度中國博物館參觀量100強」榜單,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紅巖博物館」)以1150萬人次位居全國博物館2019年遊客接待量第二位,僅次於故宮博物院。  這家博物館魅力何在?又將如何進一步發展?5月21日,重慶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 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打造「紅巖革命故事展演」品牌
    作為革命博物館,挖掘革命館藏文物,讓革命文物在展演中「活起來」是「紅巖革命故事展演」的政治特色和魅力支撐。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有藏品10萬件,其中珍貴可移動文物3120件(套)。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根據劇本認真梳理可用於展演劇目的歷史圖片53張、檔案資料136份、文物複製品18套以及背景音樂28首。
  • 重慶新增2家國家一級博物館,都是增長見識的好去處!無門票
    接下來一起同雙姐了解下,重慶有哪些國家一級博物館。講解員的解說熱情洋溢、細緻入微,仿佛讓遊客們夢回古巴國,穿越時空隧道親身體驗一把。博物館經常會有特展展出,那份深藏不露的風雅與藝術魅力等你來賞,而且基本都是免費。
  • 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調整景區開放範圍 參觀請提前預約
    原標題: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調整景區開放範圍 參觀請提前預約   華龍網-新重慶
  • 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運用數位技術提升參觀體驗感
    重慶作為紅巖精神的發祥地,留下了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舊址、周公館、桂園等眾多遺址遺蹟。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作為管理單位,近年來,積極探索運用數位技術提升參觀體驗感,使革命文物展示更加鮮活生動,紅色文化傳承更加深入人心。
  • 文物+科技 讓革命文物更有「氣質」
    12月9日,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跟隨由國家文物局組織的「文物保護看基層」(重慶)主題宣傳活動來到了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 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下轄紅巖革命紀念館、歌樂山革命紀念館。現擁有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舊址、曾家巖50號(周公館)、《新華日報》總館舊址、桂園——《雙十協定》籤訂處、渣滓洞、白公館等革命文物舊址53處,對外免費開放36處;現有館藏104994件/套,其中文物8199件/套;現有珍貴文物3608件/套,其中一級文物199件/套,二級文物300件/套,三級文物3109件/套。
  • 紅巖革命故事展演特色思政課走進四川外國語大學
    圖為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精心打造的紅巖革命故事展演現場。新華網發(胡鑑 攝)  新華網重慶12月8日電(陶玉蓮 胡鑑)12月7日,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精心打造的紅巖革命故事展演在四川外國語大學舉行,為現場師生帶來了一堂有情懷、有溫度的思政課。  據介紹,紅巖故事展演分「開篇」「上篇」「下篇」和「尾聲」四個部分,融合講、誦、展、演等活潑藝術形式,重現昨日革命,再塑偉人風範。
  • 重慶紅巖聯線創新打造特色思政課 弘揚紅巖精神
    記者從重慶紅巖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獲悉,近年來,該館多措並舉,不僅堅持保護優先,加強紅巖革命文物保護工作,還守正創新,活用革命文物資源,弘揚、傳播「紅巖精神」這一無形資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獨特作用。紅巖博物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擁有豐富的革命文物資源。
  • 巫山花竹村校:雲端博物館引領學生傳承紅巖精神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15日5時30分訊(通訊員 陳繼林 陳昌興)近日,中國電信重慶公司聯合重慶紅巖革命紀念館開啟「雲端博物館」之旅,邀請重慶紅巖革命紀念館主講嘉賓為重慶18個深度貧困鄉鎮20所愛心小屋的孩子們雲端開講。
  • 重慶紅巖革命故事「走進」四川外國語大學 新穎形式傳遞革命精神
    封面新聞記者 羅惟巍 實習生 李茂佳12月7日,「傳承紅色基因 爭做時代新人」重慶紅巖革命故事展演「走進」四川外國語大學,通過講、誦、展、演等鮮活舞臺形式,為該校1000名師生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思想政治課,傳遞革命精神。
  • 博物館歷史:紫禁城曾有3個博物館 毛主席兩遊故宮
    今天是世界博物館日。博物館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展示文明成就的重要窗口,是全民族文明記憶的實物體現,對保護文化遺產和人類環境物證具有重大作用。北京各類博物館已超過150座,從數量和種類上僅次於倫敦,位列世界第二位。但中國的博物館興起可謂一波三折。
  • 聆聽紅巖故事!中國電信愛心小屋助力山裡娃暢遊「雲端博物館」
    7月1日15:00,中國電信愛心小屋「雲端博物館」活動充分展現出強大的信息化扶貧力量!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精神,積極響應重慶市政府「信息化扶貧」號召,推動貧困地區教育信息化發展,弘揚紅巖文化精神!7月1日下午,中國電信愛心小屋「雲端博物館」系列活動第一站在重慶紅巖革命紀念館正式開啟!
  • 僅次於故宮的博物館,南京的地標性建築,不要門票帶證件網上預約
    當然,吸引遊客的另一個理由是南京博物院的稱號和歷史,南京博物院是國家一級博物館,統稱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為「中國三大博物館」,南博是中國最早的博物院,中國第一個國家投資建設的大型綜合博物館。南京作為江蘇省的省會,有兩大免費的5A級景區,景區人氣很高,不需要升格為5A景區,可以把5A的名額留在江蘇省其他城市,促進其他城市的旅遊發展, 當然,有人認為,南博即使是4A旅遊勝地,也不能動搖南博作為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地位, 另外,這裡本身是免費的, 另外,遊客的數量有一定的限制, 不能提高5A。
  • 歌樂山革命紀念館:多種珍貴文物還原紅巖先烈故事
    原標題:多種珍貴文物還原紅巖先烈故事 歌樂山革命紀念館供圖 一本《紅巖》讓渣滓洞、白公館的名字廣為人知的同時,也讓青翠的歌樂山成為紅色革命的聖地。 如今,在歌樂山革命紀念館內陳列著包括國家一級文物《大聲》周刊停刊號、周恩來親筆批示的介紹信等大量珍貴文物,讓人們了解烈士的故事。 一封特殊的「介紹信」 「周副主席:茲介紹吳銘同志前往你處一敘,請接見。
  • 一堂有溫度的紅巖精神特色思政課
    (重慶大學)、重慶紅巖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聯合傾力打造了一堂紅巖精神特色思政課:「傳承紅色基因 爭做時代新人——紅巖革命故事展演」。該展演已在重慶、武漢等地20餘所高校和機關企事業單位演出,現場觀眾量達2萬餘人次,網絡點擊量達60萬人次,贏得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12月7日,重慶紅巖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邀請了思想政治教育、黨史、戲曲、舞美、傳媒等方面的專家為展演作指導,現摘要刊發部分專家的主題發言,以饗讀者。
  • 線上也能逛文物 重慶博物館254個數字展覽豐富宅家生活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2月27日18時50分訊(記者 舒婷)「太豐富了,我們每天都看不過來。」這段時間雖然大部分的市民都宅在家裡,可好在重慶各大博物館的網上展覽為市民居家防控的生活中添加了特殊的「調味品」,足不出戶,也能看文物、逛博物館。受疫情影響,重慶市已備案的104家博物館暫時閉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