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南城新增一家國家級博物館

2020-12-27 中國視窗

12月21日,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公告,公布了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名單。其中,東莞南城蠔崗遺址博物館獲評國家三級博物館。

蠔崗貝丘遺址是新石器時代晚期貝丘遺址,距今約5000年,是廣東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人類聚落遺存,也是珠江三角洲為數不多的出土彩陶的貝丘遺址,被譽為「珠江三角洲第一村」,2013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為加強蠔崗貝丘遺址原址保護,東莞取消相關房地產項目,投入1300多萬元,邀請著名嶺南建築大師莫伯治規劃設計,直接完整保存遺址考古發掘面,作為陳列展示的有機組成部分,並對未發掘部分進行了科學保護處理,成為廣東省首座在城市中心區建成的史前遺址博物館,被著名考古學家麥英豪稱為「文物保護的範例」。2020年12月被評為國家三級博物館。

蠔崗遺址博物館

走進位於東莞市南城區勝和蠔崗村的蠔崗遺址博物館,這個被周邊房屋包圍、綠樹陰翳的古風小園,如同深藏在鬧市中的桃花源。

這個建成於2007年的博物館其實是直接在遺址原址上保護建設起來的,也是嶺南建築大師莫伯治生前最後一件作品,可以說內外都是寶。

上世紀80年代,一位考古愛好者經過此地,被散落在蠔殼中的陶片吸引,懷疑這或許就是數千年前人類生活的遺蹟。考古隊聞訊而來,通過仔細地勘察確認,這正是一處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

之後,遺址相繼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骨器和蚌器,發現灰坑、房屋柱洞、牆基槽等遺蹟,還意外發掘出兩具古人類遺骸。

在考古專家眼裡,這些寶貝是研究珠三角彩陶文化和史前採集漁獵經濟的極好標本。蠔崗作為目前珠三角地區發現的最早的人類定居點,更被嶺南考古學泰鬥、著名考古學家麥英豪譽為「珠三角第一村」。

出土遺骸被稱「珠三角之父」

蠔崗遺址中最重要的發現莫過於兩具距今有5000年歷史的人骨遺骸,其中一具竟還保存得非常完整,骨架完整清晰,牙齒都幾乎沒掉。

考古專家研究發現,這位在此沉睡5000年的蠔崗人是一位男性,去世時大概在40至45歲,身高約1.66米。因為是目前珠三角地區考古發現中,年代最久遠、保存最完好的人骨遺骸,因此被一些專家稱為「珠三角之父」。

從頭骨還原的雕塑中,我們大致可以看出東莞人祖先的相貌特徵:短寬的臉、低矮的眶、低闊的鼻型,不僅濃眉大眼,更有著純天然的大雙眼皮。

和北京猿人、山頂洞人比起來,更具有廣東人特點。

嶺南地區潮溼悶熱,土壤酸性,這副遺骸如何能完整保存5000年?原來這個蠔崗人出土時身上覆蓋著層層蠔殼。因此專家猜測,是蠔殼本身的鹼性中和了泥土酸性,這相當於給骨頭塗上了一層「防腐劑」,護其周全。

為了避免出土後的蠔崗人接觸空氣引發黴變,中山大學人類學系教授馮家駿第一時間趕來為蠔崗人做消毒和防腐加固,將其放入玻璃箱保管。未來還計劃對蠔崗人做三維塑形研究,進一步深入研究其內部構造。

5000年前的居民生活

除了珍貴的人骨,這個被專家譽為「珠三角第一村」的蠔崗遺址還原了5000年前珠三角居民的生活提供了許多生動的線索。

—衣—

那時的蠔崗還是一個靠近大陸岸線的海島,氣溫較高。作為名副其實的「島民」,蠔崗人並不是裹著厚重的獸皮,而是自製「樹皮衣」,清涼又洋氣。

做這種衣服需要將樹皮浸水、捶松,再用石拍拍去渣滓,變成天然的「不織布」再來裁剪縫衣。大概從這時起就顯露出廣東人的時尚基因,穿樹皮衣成為了當時珠三角最風靡的「島民style」。

—食—

俗話說「食在廣東」。對此專家也很好奇,在新石器時代,珠三角居民究竟吃什麼?他們對蠔崗人骨做過碳氮穩定同位素的含量分析,發現骨頭裡的氮十五含量很高,得出蠔崗人的營養級很高,這說明當時的居民同樣靠海吃海,應該是以蠔和魚等海產品為主食。

在蠔崗,因為鹹淡水交融,最多的水產品就是——蠔。有趣的是,當年的蠔可比現在大得多,個個都有碗口粗,出土的蠔殼中還有一些被整齊地穿了圓孔。

—住—

靠海而居,珠三角先民在居住上也很有講究,但他們住的卻並非吊腳樓。

專家從遺址發掘的房柱洞研究發現,蠔崗人首先會以兩米左右的等距挖牆腳,將兩排樹杆交叉紮好,再用蘆葦和著稀泥作面壁。這樣,一間間呈等邊三角形的海景「別墅」就矗立在海邊了。

更有趣的是,當時的居民還會在屋外挖排水溝、垃圾堆集場,再火燒周邊土地,使之變硬變滑,方便打掃。看來5000多年前的蠔崗先民就已經講衛生講文明了。

—行—

作為「島民」,最痛苦的事莫過於出行不便。勤勞智慧、擅於創新的蠔崗人自有解決之道。

專家推斷,蠔崗人的交通工具是獨木舟,用中間挖空的粗樹幹製成。光從200平方米的挖掘坑裡就出土了十多把造船用的石斧、石錛,可見當年蠔崗「造船業」的興盛和珠三角居民的「壕」——「海景別墅」配「私家遊艇」,惹人豔羨。

蠔崗文化「走出去」

蠔崗遺址中這些重新被喚醒的珍貴文物,帶領人們重新認識東莞的歷史,進一步了解孕育東莞成長的這片南粵大地。

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馮孟欽曾評價道,蠔崗遺址為珠江三角洲史前文化發展序列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層位依據和比較基礎,出土的人骨為研究珠江三角洲先民的種族特徵和來源提供了體質人類學的資料。

考古學家麥英豪也曾說過,東莞文物眾多,時至今日仍保留於地面的文物史跡為數不少,其中還不乏瑰寶,小至一塊明代的「卻金亭」石碑,大如「南社」整條古村落,現在又有蠔崗遺址這類最具歷史文物價值的地下遺存。

這些遺蹟都是東莞的文脈,更是研究和展示嶺南、珠三角史前文明的重要基地。

時至今日,如何進一步挖掘和傳承嶺南文脈,是新時代賦予東莞的使命。

作為原址保護建造的博物館,蠔崗遺址博物館正探索打造中小學生「第二課堂」,讓歷史和文物「活」起來。博物館專門設置了互動展廳和陶藝實驗室,定期舉辦動手體驗「考古」、修復「文物」等有趣味科普性的活動,把遠古人類的廢址變為傳播知識的場所,不僅孩子們能在這裡體驗「看陶」「制陶」「畫陶」活動,市民也可以定期感受免費文化講座。

(劉獻兵、歐陽劍萍、南城宣)

[責任編輯:秦偉]

相關焦點

  • 東莞新增6家博物館入選「國家級」!還有哪家沒打卡?
    東莞新增6家博物館入選「國家級」!還有哪家沒打卡?由東莞市文廣旅體局指導參評的7家博物館全部入選,成功率100%:鴉片戰爭博物館晉升國家一級博物館;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袁崇煥紀念園、蠔崗遺址博物館、石龍博物館、錢幣博物館、唯美陶瓷博物館獲評國家三級博物館。加上此前已有東莞市博物館、可園博物館、東莞展覽館等3家國家二級博物館,我市共有國家三級以上博物館10家,僅次於廣州,與深圳並列排全省第二。
  • 東莞中學南城學校完成升級改造
    來源:東莞時間網-i東莞升級改造完成後,東莞中學南城學校校園環境煥然一新 記者 趙浛銳 攝端莊大氣的校門,蔥鬱有序的綠化,淺黃色調的嶄新教學樓,一群穿著藍白色運動服的學生在體育場盡情奔跑……這是記者走進東莞中學南城學校看到的新場景
  • 白雲機場空港快線大巴新增「東莞南城」線路
    民航資源網2015年8月19日消息:8月19日,空港快線將開通白雲機場往返東莞南城的客運專線,加上此前已開通的「大朗」、「萬江」,白雲機場前往東莞地區已有3條專線。此外,今年7月開通的「白雲機場-陽江」大巴線路,同日起增加「鶴山址山」經停站點。
  • ​東莞中學南城學校改造工程竣工 南城初級教育迎來新發展
    東莞陽光網訊(全媒體記者 李雪)為了讓學生能夠有更加優美舒適的校園環境,2016年以來,南城街道不斷加大教育投入,通過新建學校和改建已有校舍等措施,不斷加強硬體建設以進一步提升南城教育品牌。今天(9月10日),歷時四年的東莞中學南城學校校園改造工程正式竣工,這也標誌著南城轄區的初級教育將迎來新發展。來源:東莞陽光網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 東莞國家級博物館增至10家!城市文化成市民生活必需品
    12月21日,中國博物館協會公布了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東莞7家參評博物館全部入選,成功率100%,為「博物館之城」再添光彩。至此,東莞定級博物館數量達10家(市博物館、可園博物館、東莞展覽館為國家二級博物館),位居全省前列。  博物館是城市的文化名片,承載了一方水土的歷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目前東莞博物館建設百花齊放,建有54座博物館,規模和數量在全省排名第三。隨著《尋味東莞》、歷史文旅的走紅,城市文化逐漸成為人人可「吃」可「嘆」的生活必需品。
  • 權威發布|東莞新增3例,橋頭南城塘廈各一例!最新分布如下!
    13日當天全省新增確診病例20例,新增出院48例,累計出院332例。新增出院病例中,3例為重型病例治癒出院,其他為普通型或者輕型治癒出院。新增確診病例中,深圳市9例、東莞市3例、珠海市2例、廣州市1例、佛山市1例、肇慶市1例、湛江市1例、梅州市1例、惠州市1例。另有疑似病例17例。有2986名密切接觸者正在接受醫學觀察。
  • 東莞南城大動作建設停車場
    去年,東莞市南城街道加快停車場建設,全年新增公共停車位2500餘個。今年,南城街道繼續聚焦停車場建設,並將此寫進中共南城街道第十屆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報告中。   蛤地公園生態停車場、南之城廣場生態停車場、西平社區閒置用地停車場、雅園環城路充電站停車場……近年來,南城街道分街道自建、社區主導、市統籌建設等三種途徑大動作建設停車場,一大批新建的停車場串點連珠,共同勾勒出南城停車場建設發展的輪廓
  • ​東莞南城:用心呵護青少年陽光健康成長
    在東莞南城宏圖科技中心北門8號樓1樓,每天都有專業志願者在這裡接聽來電,或者接受現場面詢。無論是家庭困擾,還是成長疑惑,志願者都耐心傾聽,細心疏導,為他們解答疑惑,排憂解難。這裡就是東莞市南城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指導中心(下簡稱「指導中心」),又稱陽光成長工作室。一直以來,它以「健康、陽光」為工作宗旨,以建設和諧環境為工作目標,為南城及全市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服務,呵護他們心靈的健康成長。
  • 東莞東城和南城的區別是什麼 在東莞買房子要注意什麼事項
    現在有很多的朋友們會考慮去東莞買房子,東莞屬於國內一線的城市,其環境也是比較優越的,經濟發展比較快速,東莞是分為東城和南城的,可能很多朋友們對此並不太了解,那麼東莞東城和南城的區別是什麼?在東莞買房子要注意什麼事情?針對這些問題,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 東莞南城候機樓開通往澳門機場班車
    新快報訊 11月8日起,從東莞去澳門旅遊或轉機更方便了——南城候機樓開通到澳門機場的班車(需換乘一次接駁巴士),在珠海拱北口岸過關後可憑票換乘接駁巴士
  • 東莞又一家房企資不抵債,申請破產清算
    01 疑自持房產9億 依然資不抵債這家開發商曾經一度在東莞市場叱吒風雲,以東莞地產界文化先行者自居,是時代的弄潮兒。據一點樓市調查發現,綜藝開發公司實為東莞綜藝集團旗下子公司,成立於2003年10月17日,註冊地位於東莞市南城區鴻福路83號綜藝廣場26樓,法定代表人為鄧新偉,曾開發地標性項目南城綜藝曼哈頓廣場(即南城海雅百貨所在地)。
  • 東莞CBD變身南城國際商務區 三大主題區地標高400米
    CBD設計成果昨通過專家評審,定位為「領航東莞,連結全球的智慧型商務社區」 商務區細分為國際消費區、金融商務區和科貿創新區三板塊,地標世貿中心高約400米。   曾經的東莞中央生活區,後變身為東莞中央商務核心區,現在,他的名字叫東莞市南城國際商務區!經歷了變身、更名,昨日東莞CBD的名稱終於塵埃落定。
  • 東莞取消新車入戶「上門驗車」服務 新增4個查驗點
    車管所相關負責人介紹,東莞將增加4個新車入戶查驗點,加上原有的4個服務站的驗車場地和下橋舊車管所的驗車場地,東莞將有9個驗車場地,完全能滿足驗車需求。與此同時,寮步車管所新車入戶測試業務停止辦理。  新增4個驗車場地 驗車減少4-5個工作日  在東莞,辦理新車入戶時,一些車行會申請上門驗車服務,東莞車管所派出民警前往驗車。
  • 東莞南城人大齊發力 監督各部門審議工作
    ……在12月14日召開的東莞南城街道2021年預算草案預審、國有資產管理情況暨部分職能部門工作情況報告會上,市人大常委會代表密集發問。一年來,南城共整治城市「六亂」約2.5萬宗;整治拆除小型違章廣告牌約28宗,面積約246㎡;整治拆除大型戶外廣告41宗,面積約3458㎡;拆除「兩違」80.66萬㎡,實現新增違法搭建「零增長」和控違「負增長」;查處噪音汙染約
  • 東莞市區建10多個停車場!新增2000多個車位
    繼去年加快停車場建設,全年新增公共停車位2500餘個之後,2020年南城街道繼續聚焦停車場建設。截至2020年10月初,今年開設的12個項目中有10個公共停車場項目已相繼完工,共投放2300多個停車位,極大地方便了市民群眾停車。
  • 寶媽們的福音!​東莞將新增50多個公共場所母嬰室!
    寶媽們的福音!​東莞將新增50多個公共場所母嬰室! 新朋友點擊「莞香花開」可快速關注東莞的媽媽們有福了
  • 東莞中學南城學校禁毒宣傳陣地啟動
    東莞中學南城學校的禁毒教育展覽室裡,展示著各種不同類型的仿真毒品。在工作人員的耐心講解下,學生們不僅學到了有效識別毒品的知識,還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禁毒意識。12月24日,由東莞市南城禁毒辦聯合南城教育管理中心打造的東莞中學南城學校禁毒宣傳陣地正式啟動,通過校內建設禁毒教育展覽室及室外宣傳牆,提高學生拒毒防毒意識及自覺抵製毒品侵襲的能力,營造良好的校園禁毒文化。
  • 東莞這7家博物館獲評國家級博物館
    12月21日,中國博物館協會公布了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共有74家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221家被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225家被評為國家三級博物館。由東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指導參評的7家博物館全部入選,成功率100%:鴉片戰爭博物館晉升國家一級博物館;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袁崇煥紀念園、蠔崗遺址博物館、石龍博物館、錢幣博物館、唯美陶瓷博物館獲評國家三級博物館。加上此前已有東莞市博物館、可園博物館、東莞展覽館等3家國家二級博物館,我市共有國家三級以上博物館10家,僅次於廣州,與深圳並列排全省第二。
  • 南城又一條村被人敲定了?範圍比東莞CBD「第一拆」還要大
    近一年來,東莞陸續推進了74個城市更新單元,其中有40個已批覆同意。 毫不誇張地說,2019年是東莞城市更新的「爆發年」。作為南城新基舊村城市更新項目的前期服務商。
  • 東莞中學南城學校招聘教師5名
    學堂君第1915天推送東莞中學南城學校(東莞市南城中學)是由百年名校東莞中學教育集團與東莞市南城街道共建的一所公辦初級中學。集團化辦學以來,學校在南城街道支持下,投巨資將校園升級改造為「成長性、生態型、全天候」高規格的現代化校園。校園內花木扶疏,綠草茵茵,環境整潔優雅;學校擁有標準天然草皮足球場、400米八跑道塑膠田徑場、體育館、籃球場等;每間教室配有空調,高品質的直飲水直到教室、宿舍門前;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布局合理,各功能空間由一體化連廊串聯成一個有機空間,是「園林式單位」,「廣東省綠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