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我是Matt,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堅持科學育兒、理性育兒。
這次和大家聊的話題是:孩子自私該怎麼管
談起自私,很多家長都有一個共同的觀點是,「現在甭說孩子,哪個人不自私。」從我們身邊發生的事來看,好像是越來越多的人都表現出了自私的那一面,所以,在父母覺得既然大家都這樣,孩子自私怎麼了。
首先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家長不能因為別人的做法來決定孩子應該怎麼樣。其次,對自私的理解應該從傳統的含義轉向現代更多維角的度去,最後,當父母教育孩子關於自私這方面時也應該從什麼是正確的方向轉為什麼是準確。
自私,從人的本性來講這是很正常的一種表現,讓每一個人都能大公無私這隻存在理想狀態下,這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現實生活中,由於利益、生存、環境等多方面原因,人不得不去為自己去著想,尤其是現在自由意志的流行,更會讓人變得更加自私。
在家庭教育裡,父母對孩子的管教中,不能忽略對孩子的自私的教育,也不能以大家都自私所以我的孩子也要這樣為教育依據,更不能一味的教孩子去分享。
matt老師講案例——自私給孩子帶來的影響不止是性格的扭曲。
所有的父母都應該知道,在孩子6歲之前要給孩子打下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及道德修養的基礎,否則等到孩子出現問題時再想調整就有很大的難度了。
在這些行為習慣中,對於孩子自私的表現,很多家長不以為然,有些老人覺得孩子還小呢,很正常,大了就好了。這裡要糾正的觀點是,孩子從1歲以後自我意識的建立開始,以自我為中心的表現的確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但做為父母應該正確去引導孩子,避免孩子在成長過程方向出現偏差。
那些沒有被糾正的孩子長大之後就會有這樣的特徵。
1.從性格上來看,冷漠是最大的特徵。
自私的人都所有人都很冷漠,家長不要覺得這樣的孩子對別和對自己父母不一樣,自私的人對父母更是如此,形容他們是「白眼狼」一點都不為過。因為他們只會考慮自己,就算你是他(她)的爸爸媽媽又怎麼樣。
2.從社會上來看,自私的人是孤獨的。
自私的人不會有真正的朋友,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人願意和自私自利的人做朋友,這樣的孩子從小大多都是獨自一人,長大之後越顯孤獨,連愛情都會受到影響。
3.從成就上來看,目光短淺難有作為。
自私的人只顧眼前的利益,他們不願意吃虧,哪怕只有「蠅頭小利」他們也會想辦法抓住,而往往越是這樣的人吃虧越大,鼠目寸光的人何談成就呢。
「千裡之堤,毀於蟻穴;失之毫釐,謬以千裡。」看似越小的錯誤,往往都被忽略,但隨著孩子的成長,這些小錯逐漸影響著不僅只是行為習慣,還影響了孩子的一生。所以,當改不改,必受其害。
matt老師劃重點——理解正確的「自私」,父母硬核孩子才能被糾正。
對於孩子的自私的問題,應該什麼時候開始管教?如何管教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再明確一個概念。什麼是自私,現代社會不斷發展變化,不能再用傳統的思想去理解。
自私是以個人利益為重的行為表現,但是不能用損害他人的方式去獲得自己的利益。
所以,孩子在3歲之前的任何自私表現都可以不用去管教,但從3歲之後就需要家長給予正面引導,逐漸將孩子引向正確的方向上。
在如何管教的問題上,除了不要溺愛、不袒護、以身作則之外,還需要在生活的一些細中加以管教,這樣的話,孩子不僅在家裡在幼兒園裡也會受到老師的喜愛的。
1.有錯就要道歉。
犯錯道歉和自私的管教有關係嗎?有緊密的聯繫。當孩子懂得什麼是錯的時候,那以後再做事的時候就會考慮是否會影響他人,就會預先判斷自己是否該做,養成習慣之後,犯錯的情況只會越來越少。
2.知道什麼是長幼。
在家裡6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所以孩子當然認為自己是中心,所以,教會孩子知道什麼是長幼之分,如果連這點規矩都沒有,家長還用指望孩子將來孝順自己嗎。
3.學會分享但不刻意要求。
家長可以鼓勵分享,讓孩子明白分享樂趣,但不要強迫孩子實時分享,孩子也要有自己的權利,但是有一點要明確,學會分享的目的是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所以,不用過度刻意要求。
4.嘗試吃虧受點挫折。
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從來不會讓孩子受一點委屈,這種對孩子的過度保護並不能讓孩子獲得真正的成長,所以,偶爾讓孩子吃點虧並沒有什麼壞處,比如,拒絕孩子的要求,從事事順從到有選擇的拒絕,讓孩子明白,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要求都應該得到滿足。
5.真心表達謝意。
孩子都會說謝謝,有些是真心在感謝,有些就是應付家長的要求,學會謝謝的目的是讓孩子明白,不是所有人都理所應當為他做什麼,孩子所有的獲得都應該首先去感謝,感謝父母和家人。
家庭教育中父母實施管教的時候,在必要的時候好的方法也需要「硬操作」,也就是說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家長更應該堅持原則,這本身就是一場博弈的較量,如果家長心軟那麼所有的付出就會功虧一簣。
另外,不要忽視小錯的作用,當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演變成大問題,那時候受到傷害的不光是孩子,也會讓父母嘗到反噬的威力。
今天講的是:孩子自私怎麼管,我是Matt老師,感謝大家關注,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