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與柳永寫相同的詞牌,千百年難較高下,兩位可謂是「王中王」

2020-12-11 貓叔談史

一說宋詞,腦海中最先浮現的就是歐陽修這個人名,他可謂是當時文壇的領軍人物,但同樣的,後期也有很多優秀的後起之生。

蘇軾就是後起之生的典型代表,他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一句簡單的詞,卻寫盡了人生的無奈與寂寥。

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總是會特別留意像蘇軾這樣名氣很大的人,而一些名氣小的很少察覺,「柳永」這個名字一定有人感覺陌生。

其實他的詩詞天賦也是很高的,柳永他說婉約派的代表,蘇軾為豪放派的代表,兩個人做比較,柳永的才情要比蘇軾高一些,不信我們從兩個人的詞中去看看。

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宋代:柳永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他首先說登樓引起了「春愁」。全詞只有首句是敘事,其餘全是抒情,但是只此一句,便把主人公外在的形象像一幅剪紙那樣凸顯出來了。

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欄意」春草,鋪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陽的餘輝下,一種極為悽美的景色,再加上「殘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層感傷的色彩,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調。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打算把放蕩不羈的心情給灌醉,舉杯高歌勉強歡笑反而覺得毫無意味。

讀者越是想知道他的春愁從何而來,他越是不講,偏偏把筆宕開,寫他如何苦中求樂。他已經深深體會到「春愁」的深沉,單靠自身的力量是難以排遣的,所以他要藉助於酒,借酒澆愁。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我日漸消瘦下去卻始終不感到懊悔,為什麼這種「春愁」如此執著呢?至此,作者才透露出這是一種堅貞不渝的感情。

他的滿懷愁緒之所以揮之不去,正是因為他不僅不想擺脫這「春愁」的糾纏。心甘情願的被春愁所折磨,即使形容漸漸憔悴、瘦骨伶仃,也是值得的,也絕不後悔。

這首詞妙緊拓「春愁」即「相思」,卻又遲遲不肯說破,只是從字裡行間向讀者透露出一些消息,撲朔迷離,千迴百折,直到最後一句,才使真相大白,戛然而止,激情迴蕩,又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蝶戀花·春景宋代:蘇軾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花兒已經凋謝,樹枝上開始結出了幼小的青杏,語氣中透出憐惜和喜愛,有意識地衝淡了先前濃鬱的傷感之情。

將目光從一花一枝上移開,「綠水人家繞」沒有突出的景物表明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顯得沒有著落。而燕子繞舍而飛,綠水繞舍而流,行人繞舍而走,這一「繞」字,則非常真切。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枝頭上的柳絮隨風遠去,愈來愈少;普天之下,哪裡沒有青青芳草呢?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這一場景頓掃上闋之蕭索,充滿了青春的歡快旋律,使行人禁不住止步,聆聽著這令人如痴如醉的歡聲笑語,蘇軾在藝術處理上十分講究藏與露的關係。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牆院裡女子的笑聲漸漸地消失了,而牆外的行人聽到笑聲後卻心緒難平。

這裡的「多情」與「無情」常被當愛情來解釋,有感懷身世之情,有思鄉之情,有對年輕生命的嚮往之情,有報國之情等。

蘇軾發出如此深長的感慨,那「無情」之人究竟會撩撥起他什麼樣的思緒呢?

也許是對君臣關係的類比和聯想,也許倍增華年不再的感慨,也許是對人生哲理的一種思索和領悟,作者並未言明,卻留下了豐富的空白,讓人回味、想像。

柳永的詩寫的很傷感,也極為深情蘇軾的詞則更富有感染力,同時字裡行間也顯露出憂愁,兩首詞都是在寫情,角度不同但都在寫那種深厚的情感,正是因為這種寫作方式,兩首詞才難以一分高下。

柳永的詩詞很多人都說適合情竇初開的小女孩去看,蘇軾的則更加的大氣,廣闊。以我來看兩位詩人的詞各有千秋,不過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蘇軾的詞。

蘇軾這個人一生極為坎坷,但他的詩詞充滿了豁達的心境,這一點我很佩服,正如那句「也無風雨也無晴」簡單幾個字卻足以顯現蘇軾的樂觀人生。

讀蘇軾的詞,不管是在遭遇困惑時,還是人生得意時,他的詩詞總會給你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感受,或喜或憂,或明或透。

如此優秀的詩人,他的詩詞我們肯定不能放過的,蘇軾的詩我們學了不少,但詞了解的或許不是很多,今天把這本《蘇軾詞傳》分享給大家。

《蘇軾詞傳》從蘇軾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解讀,不做煽情者,只為闡述作者的心境。

這本書的每一首詞的寫作背景都是有介紹的,每一首詞也都是有解讀、注釋。可以說,一首詞從來到成的全過程,這本書都有記載。

蘇軾是宋朝的人,而且做過官,我們可以從他的詞中看到宋官的形象。

我們讀蘇軾的詞,你會發現有時候他真的可以醫心,他的詞中藏著好多的人生哲理品他的人生時,我們會聯繫到自己的人生,從而獲取力量。

《蘇軾詞傳》絕對不是一本簡簡單單的書,它可以作為迷茫時的指示牌,可以作為沮喪時的開心果,得意時的警示語。

除了《蘇軾詞傳》以外,這套書還有李清照詞傳、納蘭容若詞傳、辛棄疾詞傳、倉央嘉措詩傳、李煜詞傳。

這一套書,79元錢,一束鮮花的價格都不到,卻能換取終生的知識,我為什麼要拒絕呢?

相關焦點

  • 英雄兒女各千秋:柳永《雨霖鈴》與蘇軾《念奴嬌》|說詩文
    前者寫離情,「悲莫悲兮生別離」,這是詞的傳統題材之一;後者寫懷古,明確表現對歷史的感慨與沉思,這在詞的發展史上可謂前無古人。 這兩首詞都具有強烈的抒情自我化特徵,兩位詞人截然不同的人格形象,似乎真實地活躍在我們眼前。柳永一生宦遊浮沉、浪跡江湖,「深情密愛,不忍輕離拆」的主題,在他的詞作中表現得淋漓盡致。《雨霖鈴》中的主人公淚眼朦朧、哽咽無語、傷情醉酒,心中戀戀不捨的是「風情」,完全是一個纏綿憂鬱、孤寂奈何的漂泊者形象。
  • 蘇軾和李清照,各寫一首《點絳唇》,訴說愁緒,兩人難分勝負
    蘇軾和李清照,同為宋代兩位詩詞大家。他們的年齡雖然相差了兩倍,但一樣以詞宗之名,名垂青史,為後世學子敬仰千百年。他們一位是豪放詞代表,一個是婉約派代表,同為宋詞四大家,自然免不了多次被拿出來比較。而這兩人也頗有奇緣,都依照過同一個詞牌《點絳唇》音律寫過一首同樣表達相思情感的詞。其中所用意象,表達的傷心之感也十分相似。只不過一個是男子視角,一個是女子感官罷了。對比這兩首詞,哪一個更讓人感同身受,深入人心呢?
  • 抱歉,北宋詞的「正宗圈」,柳永蘇軾都沒資格進
    柳永自嘲「奉旨填詞柳三變」,多次之後墨醬便讀出了辛酸之感。柳永生活的當時乃至身後的許多年,他得到最多的評價就是「俗」,這「俗」包括「通俗」這樣的中性意義,不過更多的是「鄙俗」這樣的負面意義。柳永到底寫了些什麼而得到那些「士大夫」的唾罵呢?
  • 蘇軾與辛棄疾的詩詞大戰:半夜無眠各寫《西江月》,千年難分高下
    蘇軾與辛棄疾在中國的文壇歷史上,對於蘇軾和辛棄疾的高下一直爭論不斷。很多人都說辛棄疾跟蘇軾完全沒法比。他們給出了很多理由,比如蘇軾出自書香門第,詩、詞、散文、書法樣樣精通。兩首《西江月》,千年難分高下雖然兩人都屬於豪放派,但是在詞風方面上還是有所差異的,今天就來說兩首詞,這兩首詞都名為《西江月》,都是二人在人生艱難時期所作:蘇軾被貶,辛棄疾罷官回到家鄉。
  • 詞牌知識丨柳永首創的兩個詞牌,名稱很相似
    說詞牌,就不得不說「風流才子」、「奉旨填詞」的柳永!柳永不僅詞作成就不凡,而且他還擅長音律。在人們熱衷於小令的時候,他就開始獨立創作詞調,並且寫作了大量的長調慢詞,徹底改變了當時文人輕視慢詞的現象!柳永曾創作近百個詞牌,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兩個詞牌就是柳永首創,並且名稱非常相似:《迷仙引》和《迷神引》。
  • 為紀念歐陽修,蘇軾在同一地點寫首與其相似的詞,千年來難分高下
    蘇軾之所以能夠帶出這麼多優秀的弟子,其實和他自己的師父也不無關係,畢竟只有感受到被人提攜的善意,才會更願意釋放同樣的善意去提攜後輩。而本期筆者要介紹的這首詞就是蘇軾為了紀念恩師歐陽修所作,蘇軾作這首詞的時候歐陽修已經去世20年。
  • 唐詩宋詞之最,最稀有的詞牌名,至今沒人敢為其填詞
    在中國歷史上,唐詩宋詞已經成為一個時期的代表,詩就是以唐朝為巔峰,而詞當然是以宋朝為巔峰,這兩個朝代湧現出多少個驚豔的詩詞人,他們的詩詞也是流傳至今,作為兩者的巔峰代表人物就是李白和蘇軾了,這兩位都是後人所敬仰的,這些詩詞被中國文化添上了重要的一筆,對於詩人而言他們寫的詩的名字一般都是沒有任何規律的
  • 柳永的婉約詞和蘇軾的豪放詞,各有哪些審美價值和藝術價值?
    柳永的這種探索方式,進一步開拓和豐富了詞的形式、內容和內涵,為宋詞在後來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出生晚於柳永50多年的大文豪蘇軾(1037年——1101年),對柳永的評價極高,他說:人皆言柳耆卿俗,然如「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唐人高處,不過如此。
  • 蘇軾辛棄疾睡不著各寫首《西江月》,千年難分高下
    在宋代詞壇,辛棄疾估計是唯一能與蘇軾相提並論的詞人了!對於蘇軾來說,寫文是畢生所好,一生寫詩2700首,詞350餘首;對於辛棄疾來說,寫詞是閒居時最大的樂趣,一生寫詞600餘首。兩位是為數不多的既可豪放又能婉約的詞人,世人也是青菜蘿蔔各有所好!有人愛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就有人愛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悲壯;有人愛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中的深情,就有人愛辛棄疾「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絕美。
  • 蘇軾寫14字調侃秦觀,柳永躺槍,幾十年後李清照添7字成絕妙對聯
    蘇軾的毒舌在前幾期中我們都見識過了,無論是說調侃好友張先的「一樹梨花壓海棠」,還是調侃自家妹子蘇小妹的「額頭先到畫堂前」,都是讓人氣得不行的詩句。但這就是蘇軾最本真的率直,這些調侃本身並無惡意,卻總得一言說中要害,可謂相當精闢了。
  • 「奉旨填詞、白衣卿相」,柳永的詞在宋朝到底是個什麼水平?
    柳永也是這麼一位在詞牌史上相當關鍵的人物。詞牌在宋朝有三大變革,柳永首當其衝。另外兩人是蘇軾、周邦彥。他們都是在藝術上成就極高的同時推動了宋詞的發展。柳永打開了詞牌小令的體裁限制,開創了敘事寫景類的慢詞長調;蘇軾則以詩入詞,拓寬了詞牌的書寫對象,讓詞牌從根本上飛躍,成為能和詩對抗的文體;周邦彥則集中歸納制定了詞牌名、體式,在格式上大成,被稱作「詞中老杜」。這三個人在詞牌史上都非常重要。但是單論詞的藝術成就,不說辛棄疾、李清照,在這三人裡面,柳永是排在最後的。
  • 蘇軾與辛棄疾睡不著寫下同名詩,千年來難分高下
    在宋代眾多傑出的詞人當中,最著名的兩位詞人便是蘇軾和辛棄疾。他們同為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人物,為宋詞以嶄新的面貌躍上文壇作出了傑出的貢獻。蘇軾創立了豪放詞,辛棄疾繼而把它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他們的豪放詞都打破了男女柔情、綺麗婉約的傳統模式,寫男兒情懷,蘇軾在豪放中盡顯曠達,辛棄疾在豪放中傾盡悲壯。
  • 蘇軾和辛棄疾,夜裡無心入睡,都寫了首西江月,你喜歡哪一首
    但是說起宋詞,除了李清照,柳永這兩位婉約派的詞人之外,自然要說一說一直以豪邁和硬氣著稱的蘇軾和辛棄疾了。兩個人作為豪放詞的大佬級別的人物,處於宋詞的巔峰之上,如果要分一個高下,決一雌雄,又該如何區分呢?
  • 柳永抒寫別情的千古名篇,下闕一個妙處,還勾起了蘇軾的爭鬥之心
    北宋大詞人柳永擅作慢詞,並能「變舊調為新聲」修改詞曲。他有一首《雨霖鈴》,被認為是史上第一首「雙調慢詞」。詞牌本身自帶典故,詞曲正文更是金句層出不窮。非要去寫「江頭潮平」、「舟人報潮」,通過「婉約」的暗示來告訴聽者,這是船要啟航了,在催促戀人早早分手,而柳永就非要直說船夫來催促我上船。 雖然有些文人會認為柳永寫得「平鋪直敘」,但是普通人看了,卻對詞中感情一目了然。詞的上半闕對於分手的細節描寫得比較細膩,那種離別之間,無語凝噎的感覺也能讓大多數人產生共鳴。
  • 教你怎麼寫《浪淘沙》,詞牌寫作指南
    另有詞牌《謝池春》亦名《賣花聲》,兩者不可相混,切記。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小令別格:雙調五十二字,前後段各五句、四平韻柳永《浪淘沙·有個人人》仄仄平平(韻),平仄平平(韻)。收尾的四字句寫好了,不但能託住相鄰的七字句,還能託起整片,留下餘韻。是該詞的著重部位。該詞牌平仄稍寬,上下兩片又相同,適合初學填詞者。因為上下片完全相同的詞牌可以使用不同的布局,比如上景下情、上情下景、情景穿插交錯、上古下今、上今下古、今古來回切換等等。
  • 由詩而來的詞牌——浪淘沙、鷓鴣天
    詞牌,亦稱詞格,是填詞時候使用的曲調名。詞經過不斷的發展與變化,到了宋代主要是依據曲調來填詞,而詞的內容與詞牌名已經沒有太大的關係。當詞與曲完全脫離後,詞牌就是文字、音韻結構的一種定式。雙調,上片五句,押四平韻,二十七字,下片與上片相同,共五十四字。作此調者頗多。正體(加粗的為韻腳,中 表示 平仄皆可):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
  • 解讀柳永(3):在宋朝比閱讀量,蘇東坡的詞為什麼難超柳永?
    宋朝多數人認為柳永的婉約詞才是詞壇正宗,甚至還有很多人認為蘇軾的詞不是詞,只是「(長短不齊的)詩」。如女詞人李清照「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詩作頗為豪放,但在寫詞上,卻仍然批評蘇東坡說:「蘇子瞻,學際天人,作為小歌詞,直如酌蠡水於大海,然皆句讀不葺之詩爾。」甚至蘇東坡的弟子陳師道也說,蘇軾則是用寫詩的方法作詞,這就如同讓歌舞廳裡五大三粗的雷大跳舞一樣,可能動作都很整齊標準,但是並不能體現出本色(「子瞻以詩為詞,如教坊雷大使之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 蘇軾問:我的詞,跟柳永的比,誰高誰低?幕士的回答頗有玩味!
    禍從口出,柳永狠起來連自己都「坑」!我記得蘇軾有首自嘲詩,開頭第一句就是「自笑平生為口忙」。蘇軾此句不單單是自嘲自己的「吃貨屬性」,還附帶了對自己性格的自嘲。蘇軾一生起起落落,說到底還不是因為自己這一張心直口快的「嘴」!
  • 哪一個詞牌最深情?這3首分別寫於唐宋清的代表作,把相思寫絕
    也不論是舒緩還是狂驟,總有詞人感受到情緒,恰如柳永的「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歐陽修在雨中看見了愁緒,「雨後輕寒猶未放。只知道他是一個對音律精通的詞人,自號「大梁詞隱」,詞風像極了柳永,現在留存的詞作僅僅只有27首。我們無從知道他的愛情故事,但不妨大膽地猜想一番。像柳永一樣,年輕時的万俟詠屢試不第於是打消了從政的念頭,於是他遊歷山水千萬裡。只是家中必然有一個知心的她,在為他操持家務,為他深情以待。
  • 提起這些詞牌,你最先想到誰?
    一個詞牌在格律上可以有多種變體,一個詞牌更可以由無數詞人填出。在讀者心裡,可能提起一個詞牌,定會想起一位代表作者。可以說,詞牌是因為以下這些文人,才有了生命。 如此說來,《念奴嬌》本該千嬌百媚,但咱們東坡居士寫出了「大江東去」的豪放風格,也正是因為蘇軾的不拘一格,一說起《念奴嬌》,大家下一句就會蹦出「赤壁懷古」。 除此之外,蘇軾還有《水調歌頭》的「明月幾時有」,以及《江城子》《定風波》……看來,蘇軾真的是很擅長「霸佔」詞牌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