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旨填詞、白衣卿相」,柳永的詞在宋朝到底是個什麼水平?

2020-12-22 梧桐樹邊羽

柳永的詞在宋朝算什麼水平?

這實際上就是問柳永的詞在整個詞牌史上是什麼水平。

評論一位詩詞家是有兩個角度的。一個是從文學藝術角度來看,另一個則是從詩詞史的角度來看。

很多詩詞大家在藝術上登峰造極,同時也改變、發展了詩詞的走勢;但也有一些人在詩詞史上可能很關鍵,卻在藝術上未必衝頂;更有一些人在藝術上造詣非凡,卻不見得對詩詞的發展做出多大的貢獻。

這兩個方向其實並不相悖,只是偏重不同而已。

一個好的詩詞藝術家總會在客觀上對詩詞史的發展產生影響,只是大小不同而已。

李白是唐詩之頂,但是他於詩歌形態進步的貢獻就沒有杜甫大。

在宋詞領域,辛棄疾作品的藝術成就可以說是集前人大成,融會貫通,一氣行之,其他人難以匹敵,但是他於詞牌這種體制的發展並沒有什麼突破。

唐詩中上官儀、宋之問、沈佺期詩名遠沒有李白、杜甫、王維大,但他們是格律詩成型的關鍵人物。於藝術上次之,於詩詞史上地位卻一點也不輕。

柳永也是這麼一位在詞牌史上相當關鍵的人物。

詞牌在宋朝有三大變革,柳永首當其衝。另外兩人是蘇軾、周邦彥。

他們都是在藝術上成就極高的同時推動了宋詞的發展。

柳永打開了詞牌小令的體裁限制,開創了敘事寫景類的慢詞長調;蘇軾則以詩入詞,拓寬了詞牌的書寫對象,讓詞牌從根本上飛躍,成為能和詩對抗的文體;周邦彥則集中歸納制定了詞牌名、體式,在格式上大成,被稱作「詞中老杜」。

這三個人在詞牌史上都非常重要。但是單論詞的藝術成就,不說辛棄疾、李清照,在這三人裡面,柳永是排在最後的。

不過即使最後,也是第一梯隊的最後,就好像盛唐詩歌第一梯隊,李白、杜甫、王維。誰敢說王維的詩水平不行?

至於說「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這個只能夠代表他作品的傳唱度,並不能代表他真實的文學水平。

柳永的文學水平是高的,但並非是那些流行歌詞為他取得的地位。

這個也好理解,就好像唱爛大街的「兩隻蝴蝶」吧,或者其他爛俗歌曲,包括現在的抖音神曲,只怕傳唱流行早就超過了「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畢竟現代網絡傳播速度比千年前快了無數倍。

但你能說「親愛的,你慢慢飛,小心前面帶刺的玫瑰」代表了現代詩歌的文學水平嗎?

有正常認知的人都會笑掉大牙。

要討論柳永的文學水平,是肯定要自動屏蔽掉為他帶來名聲的花街柳巷低俗作品的。

我們從小讀書學到柳永的詞,都是精挑細選之後的作品。實際上柳永的詞有很大一部分相當豔俗,畢竟紅粉堆裡出狀元,你就算有這水平寫,別人沒這水平聽。

柳詞人要吃飯的,而且錢給得多,就把請他寫詞的美女名字寫進詞裡去,就好像今天做的收費文案廣告一樣。

才華再好,畢竟只是個勾欄廣告。

所以李清照說柳屯田的詞,雖然為「新聲」——這是指他為詞牌的體裁和寫法做出了開拓貢獻,但是「語出塵下」——寫的東西太俗了,簡直有些汙眼睛。

能夠體現出柳永真實文藝水平的,主要是他的羈旅詞。

比如《雨霖鈴》之類的,這也是我們初高中時期學過的柳詞之一。

這與他的生活有關。

柳永寫了首《鶴沖天·黃金榜上》,自稱「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換了淺吟低唱。」

這首詞是他不第後的憤懣自我消解,卻因此被皇帝給記在心上,以後只要看見他上榜就勾掉了。

當然更主要的原因可能還是因為他混跡歡場,豔名遠播,覺得他品行不端不足以出仕。

這個時候他還叫柳三變,排行老七,又名柳七郎。最後不得不把名字改成柳永,才矇混過關,進入仕途,成為「屯田員外郎」,所以又稱柳屯田。

但是他的前半生都是在青樓裡度過的,甚至因為皇帝讓他去「淺吟低唱」,便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也算是借風炒作的高手。

正因為這種奇特的際遇,他無法在仕途進取,作為官二代的柳七郎,又不缺錢,那就到處旅行散心。

每到一個地方,就憑藉著在都城打出來的名聲,去結交青樓頭牌,為女將們寫新詞。

用今天的話說,那是憑著幾兩墨水,騙財又騙色,女子們還心甘情願。因為大名鼎鼎的柳三變肯為她們寫帶入名字的新作,意味著她們的價碼直接飆升。

在這樣的到處遊歷、留情、寫作中,柳七郎經歷了一場又一場戀愛,寫下了一首首動人心扉的纏綿作品。

但是咱柳哥兒是無比清醒的一個人。

他為每一個美女寫作,但是從來都是「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他一個人來,他一個人走,口裡婉轉纏綿,腳下走得比誰都灑脫。

我們看他的作品,有大量送行流淚的詞作,但是遍覽《樂章集》,就會發現不管文字裡感情多麼深,他都是一個人在旅途中。他從來沒有讓誰黏上,脫不了身的。

這樣的花叢王者,在一個人的旅途中,雖然灑脫,肯定是寂寞的,而且他是個才情極高的文人。再加上當年的行程,多走水路,在漫長的旅途中,不用為了稿費寫詞的時候,他的作品,就帶入了情感、身世、鬱悶,從單純給歌女演唱而娛樂,轉變為抒發個人情懷的作品了。

這種作品,才是柳永真實文學水平的體現。

《雨霖鈴》,就是這種作品,屬於柳永最上乘、最有代表意義的作品。

雨霖鈴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這首詞應該沒必要賞析了吧。

總之,柳永詞的水平和特色,就在這首詞裡面可以找到。

柳永對詞牌發展的貢獻超過了他對詞牌文藝水平的提升。

因為婉約派雖然分為雅派(晏歐派)和俗派(柳永),但是婉約一直是詞的基本特色,並不算新鮮。而將詞寫得婉約而不俗氣,才是清派詞人(晏歐、秦觀、李清照、姜夔、納蘭性德)一脈相承,甚至整個詞牌史都是婉約為主,也就人才輩出,各有勝場。

但是這些人對詞牌都沒有推動,如果沒有柳永的話,慢詞、長調的誕生只怕還要晚很多年。周邦彥、吳文英、姜夔這些格律派詞人的藝術水平也就未必能在前人肩膀上走得更高。

柳永的藝術水平雖然在婉約俗派中穩拿第一,但天生缺乏政治視野,讓他的作品無法與蘇軾等人匹敵,更不要說和經歷了戰爭洗禮的李清照、辛棄疾來比較。

從氣勢上,天生就短了一頭。

柳永在宋詞中大概就是這麼個位置。流俗婉約派第一,但從宋詞整體來說在第三、第四的樣子,不過還是在第一梯隊裡面。

我們能稱他為「一流詞人」,但不能加上「超」字。

相關焦點

  • 奉旨填詞柳三變
    據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引《藝苑雌黃》云:「柳三變喜作小詞,薄於操行,當時有薦其才者,上曰:『得非填詞柳三變乎?』曰:『然。』上曰:『且去填詞。』由是不得志,日與儇子縱遊娼歌酒樓間,無復檢率。自稱云:『奉旨填詞柳三變。』」    這種說法闡述了柳永這位風流才子功名仕途上的不幸,以及他對這種不幸所採取的態度。因此,後人對柳永「懷才不遇」的感慨也便源源不斷而來。
  • 奉旨填詞柳三變: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其實,他生於一個極具儒家思想的家庭,但他天性卻桀驁不馴,放蕩不羈,熱衷於出入「秦樓楚館」,其實就是酒肆青樓,煙花柳巷,在宋朝,民間的教坊,青樓等大興,坊間歌伎以歌舞,唱詞吸引顧客,那時的坊間的詞,多半由當時盛名詩人所填,大詩人如王之渙,王昌齡,白居易等詞亦為流傳坊間,而柳永這位詩人,可謂是與歌伎相處甚深,可以這麼說,柳永流連教坊,經常為歌伎填詞
  • 柳永這首詞被皇帝讀到,惹得龍顏不悅,只能「奉旨填詞」去了
    從這些宋詞我們能夠看出,柳永是很有才華的,低吟淺唱也有精彩之語。不光是在今天的文學史對他的詩詞大書特書,即便在當時,也是能夠和蘇軾相提並論的人物。但是這樣的一位猛人,卻在仕途和求功名之路上遭遇坎坷,最終不得不「奉旨填詞」,偎紅倚翠之中浪跡天涯。
  • 北宋時期的娛樂天王柳永到底有多紅?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永詞
    說到風流才子,相信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不乏其人,李白、杜牧、蘇軾都是盛名一時的風流才子,但說到首屈一指最純粹的風流才子卻非柳永莫屬,可以說以上這些史上很牛的風流才子都難望其項背,因為柳永本身就是一個常宿怡紅院偎紅倚翡「奉旨填詞」者,獨一無二的「白衣卿相」,瀟灑不羈的花花公子,他從三十歲左右因為科舉不順而淪為青樓頭牌「自由撰稿人」,居然也能讓這些充滿風塵意味的豔詞字字珠璣
  • 柳永,奉旨填詞柳三變。老兄,為你喝彩、為你鼓掌
    柳永是個天生註定要填詞的詞人,這倒不是說他身上有一股自命清高的窮酸味,甘心一生以此為業。他是真不想要這股窮酸味,無奈甩了一輩子楞是沒甩掉。按照正統的觀念來看這位老兄,可不是一個有骨氣的人。不過這世上有骨氣的人那麼多,缺他一個也很好。
  • 何謂「填詞」?唐代的宮廷音樂機構叫什麼?
    何謂「填詞」?說到填詞,不禁讓人想起了關於柳永的一個故事,以白衣卿相自封的他在《鶴沖天》中寫道:「對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且填詞去。」這真可謂是因言得禍。皇帝說了這話,意味著柳永的前途算是絕瞭望,但他倒也灑脫,由此便自稱「奉旨填詞」。其實填詞簡單說來就是倚聲作詞,因為詞都有需要遵循的音樂或詞牌,填詞就是把新作的詞填到已成的曲調中去。填詞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完全保持原來的曲調進行填詞,第二種是隨新詞的需要,對原有的曲調進行一定的修改和加工,但原來曲調的風貌仍然基本上保持著。
  • 解讀柳永(3):在宋朝比閱讀量,蘇東坡的詞為什麼難超柳永?
    然而,如果要在宋朝,比閱讀量,蘇東坡的詞卻超不過柳永,具體情況我們已經在《在宋朝,如果比閱讀量,蘇東坡的詞能超過柳永嗎?》一文中已經分析過。宋朝多數人認為柳永的婉約詞才是詞壇正宗,甚至還有很多人認為蘇軾的詞不是詞,只是「(長短不齊的)詩」。
  • 白衣卿相柳永——奉旨填詞,為宋詞開創了一片天,自己卻活在尋花問...
    自此柳永便有了「白衣卿相」的稱呼,同時他的「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也在隨後誕生了一個「奉旨填詞柳三變」的趣事。 柳永與歌姬 柳永對宋詞的貢獻概括起來講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流傳範圍改變,宋初詞只是士大夫舞榭歌臺的唱詞,柳永之後宋詞「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第二、柳永擴大了宋詞的描寫範圍和用詞內容
  • 柳永很深情的一首詞,開頭3句就寫盡流浪之悲,最後14字冠絕今古
    首先一點在於詞調的豐富,柳永一生中用了200多個詞牌,其中150多個是他自己譜曲創作的,這極大地豐富了詞的體裁和內容形式,給了後人更多的發展空間。第三則是在詞內部的改革,比如變雅為俗的文學理念,柳永混跡青樓酒館間,對於民間流傳的市井文化了解頗深,詞句中經常出現當時流行的俚語俗語等等;同時,他也開了以詞來抒發自己情感的先例,注重抒情的自我化,如他的「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這一點也影響到了後來的歐蘇、辛棄疾等人。
  • 宰相向柳永求詞,柳永句句清狂,把自己誇得天花亂墜,誕生一成語
    奉旨填詞柳三變,風流倜儻真七哥。對於人生仕途而言,柳永的書算是白讀了;可對於宋代詞壇來說,柳永該當名垂千古。關於柳永的成語還有另外一個:白衣卿相,後世通常以此來稱呼這位失意的人間過客。白衣是指古代平民穿的布衣,卿與相則是指官員名士,連起來的意思就是尚未發跡的讀書人,而柳永直到等到發毛了也沒有發跡,這與他張狂的性格是分不開的。有一次,宰相呂夷簡過誕辰設壽宴,找柳永索詞,誰知柳永卻寫下一首無度的狂詞。
  • 柳永最抓心的十首「感傷詞」:斷鴻聲裡,立盡斜陽
    柳永最抓心的十首「感傷詞」:斷鴻聲裡,立盡斜陽柳永迷戀市井情場,卻又念念不忘仕途。於是他打著「奉旨填詞」的旗號,自詡為「白衣卿相」,以此來補償內心深處的那份失落。然而,無法獲得內心超脫的失意者,終究會走向沉淪。就這樣,「傷感」二字,佔據了柳永的心靈,進而滲透到他詞作中。
  • 柳永一首輕薄的閨房詞,難怪有人罵他墮落,把纏綿寫到了骨子裡
    「奉旨填詞」,是柳永個人仕途的不幸,卻是宋詞天下的萬幸,柳永對宋詞的貢獻可以用裡程碑來形容:他大力推崇慢詞,改變了小令一統詞壇的格局,使其平分秋色;他積極發明詞牌,兩宋之間他是創用詞牌最多的人;更為關鍵的是,柳永將俚俗語言發揮到了極致,大力抒寫市民的生活情調,尤其是對歌妓的深層解讀
  • 「奉聖旨填詞柳三變」,柳永混跡於煙花巷陌風生水起
    今天我們來說說柳永,這是北宋第一個以寫詞為專業的詞人,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填詞。柳永科舉上屢試不中,最後晚年及第,退休的時候官職也很低。想想也是,政治上比較失意,但又那麼有才,能不每天填詞嗎?柳永柳永的出現絕對是宋詞史上的一大幸事,他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大詞人,柳永的詞走向平民化、大眾化,使詞獲得了新的發展趨勢。
  • 《宋詞》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出自他手
    柳永,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名柳七。北宋最偉大詞人之一,仁宗時期的進士,因為所填「鶴沖天」中有「忍吧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而仁宗不喜,所以讓他去填詞,柳永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
  • 政延辛範,文啟蘇秦——楹聯同題:柳永 張鳳武主評
    詞倒適宜。 2.楊玉君  遼寧建平換了浮名,落得個曉風殘月,奉旨填詞,寂寂長亭留晚唱;斟些愁緒,吟許多苦旅寒蟬,憑欄醉酒,瀟瀟暮雨邈東流。 5.黎洪仁  湖北荊州總是勾欄畫鳳;曾經奉旨填詞。 6.李小傑  江西石城奉旨填詞,典雅文華,煙花巷陌,風情融筆底;屯田寄意,佳才駿逸,曲舞樓臺,世事落胸中。
  • 柳永:在以雅為主的正統文化圈寫俗詞會多麼艱難?
    且看在宋朝同樣是作詞,也有雅詞和俗詞之別,寫俗詞的作者同樣不受待見,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柳永了。柳永這一生大多數的歲月都屬於「野生文人」,再加上行為浪漫,生活作風也不登大雅之堂,被「正統文人」給了不少白眼。比如晏殊因為喜歡提攜後輩在當時非常有名,他提攜過的有比如範仲淹、宋祁、梅堯臣、歐陽修等。但是後來柳永去見晏殊,晏殊就問他說:賢俊作曲子嗎?
  • 柳永最特殊的一首詞,滿滿的彩虹屁,卻惹得龍顏大怒
    今天咱們就來欣賞一首「失敗」的應制詞,這首詞是柳永晚年在朝中任職時所作,本想借應制的機會拍皇帝的馬屁,結果卻慘遭貶官。眾所周知,柳永原名柳三變,據說他第一次參加科舉就被宋仁宗呵斥「屬辭浮糜」而落榜,因此憤慨之下作《鶴沖天》詞。不想第二次參加科舉又因《鶴沖天》被宋仁宗斥責「且去淺斟低唱」。所以柳永後來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雖然如此,柳永出仕之心卻不減,多年後他改名為柳永再次參加恩科,一舉中第。
  • 北宋第一音樂家柳永,為何四次落榜,卻堅持考試直至50歲及第?
    作為北宋風靡音樂界的大詞人柳永,世人提及最多的是他在宋詞上全面革新,乃至在詞史上的開創性地位。如首創長調慢詞,充分運用俚詞俗語:以適俗的意象,淋漓盡致的鋪敘平淡無華的白描等獨特的藝術個性。第一個在詞中大量運用白描手法,第一個專業創作詞的作家,等等。
  • 靜心讀詞《戚氏》柳永
    戚氏-晚秋天 宋代:柳永 晚秋天,一霎微雨灑庭軒。檻菊蕭疏,井梧零亂,惹殘煙。悽然,望江關,飛雲黯淡夕陽間。當時宋玉悲感,向此臨水與登山。遠道迢遞,行人悽楚,倦聽隴水潺湲。正蟬吟敗葉,蛩響衰草,相應喧喧。
  • 柳永最文雅的宋詞小令,字字書寫中年失意,開頭7個字最是驚豔
    北宋的柳永雖然生活在宋朝前期,但他的人生經歷和唐朝末年的杜牧很相似。柳永和杜牧一樣,都渴望能夠在試圖當中有所精進,有所建功立業,但是現實都和他們開了一個玩笑。杜牧生活在晚唐時期得不到建功立業的機會尚且可以理解,柳永用「奉旨填詞」調侃自己的生涯,更是無數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