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法律人一樣思考:在確定性中尋找可爭議的細節

2020-12-09 吳曉波頻道

法律人的思維方式,就是在面對問題時,在既有的規則裡,嘗試所有可能路徑,爭取個人最大利益的方式。

文 / 巴九靈

「房東大哥,疫情的關係,我都三個月沒能回去住處了,能不能給我免除這三個月的房租呀?」

疫情進入到後半程,我們發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矛盾開始浮現。例如上面這個問題,你覺得應該怎麼做呢?

每個人看到這個題,大概率會立刻套在自己身上,用自己的經驗和處境去思考。但有一個群體,他們會說:每一個選項,都是正確的。

這個群體就是法律人。在他們看來如果房東和房客真的要對簿公堂,可能都有勝算。因為他們的思維習慣,所有選擇都是舍取的博弈,關鍵只是你站在什麼樣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這就是法律人的思維核心——思辨能力。

今天,我們推出了課程《詹青云:像法律人一樣思考》。希望通過詹青雲的解讀,讓大家對法律這個行業以及法律人的思維方式多一些了解。

在確定性中尋找可爭議的細節

我們可以講一個真實發生過的、非常有意思的案子,再解釋一下這種思維。

有一個老太太在麥當勞買了一杯咖啡,然後灑了一身,燙傷了自己,於是向麥當勞索賠,最終陪審團判定麥當勞賠償她286萬美元。

但很少有人知道事情的始末。實際上,最初這位老太太是想和麥當勞和解的,而且她一開始提出的和解數額只有2萬美元。

這筆錢是基於她當時已經花掉的醫療費用,以及她的女兒有一段時間要請假照顧她的損失。但麥當勞粗暴地拒絕了,所以才有了她的律師把麥當勞告上法庭的後續。

那麼為什麼老太太的律師可以把索賠的錢從2萬變成286萬呢?

因為他發現了一些有趣的可以引發爭議的細節:

首先,他採樣了同一個小鎮上其他咖啡店的咖啡,發現都要比麥當勞的咖啡溫度低11℃左右。

同時,他找到了一位專家證人,向法庭證明:88℃的咖啡只要在3秒之內,就會對人造成三級燒傷。

但如果是一杯71℃的咖啡,那就需要20秒才可能造成同等程度的燒傷。而那十幾秒的時間,就是一個人可以反應然後保護自己的時間。

更重要的是,他發現這個案子不是個例,在1982年到1992年這10年內,麥當勞其實收到了700份關於顧客被咖啡燙傷的報告,可是麥當勞卻無所作為。

所以在286萬的構成裡,其實只有16萬是補償性賠償,剩下的270萬都是懲罰性賠償,是陪審團想要懲罰麥當勞過去10年裡的不作為。

那麼,為什麼是270萬呢?

老太太的律師是這樣解釋的:因為麥當勞在咖啡上每天可以賺135萬美元,所以按它兩天的收入作為罰款,應該能讓它感受到一點點的懲罰跟警戒。

當然,在老太太的律師對面,麥當勞的律師團也並沒有那麼弱。他們在案件結束後作出了一系列堪稱完美的操作,關於這部分的內容大家可以在課程中具體了解到。

在尊重明確法條的情況下,法律人的生存方式則是在法條的確定性中,找到那些可以引起爭議的細節,為自己爭取更大的利益,這就是一個法律人思考問題的真實狀態。

法律人和不同利益派系的博弈

除了尋找那些值得爭議的細節,法律人的思考方式還包括關注事件之中,那些可能的相關利益者之間的博弈。

比如去年引發社會熱議的996事件,1895年,美國紐約州政府就曾針對這種超長的加班時間立過一部法律,叫做《麵包工人法案》。

因為那個時代的麵包工人工作非常辛苦,紐約州政府就出臺法案,規定他們每天的勞動時間不可以超過10個小時,每周不可以超過60個小時。

當時有一位麵包店的店主因為不遵守這個法律,被紐約州政府處以了罰款。

這位麵包店店主把紐約州政府告上了法庭,理由是紐約州政府侵犯了他以及他的那些麵包工人自由籤訂合同的權利。

最後,美國的最高法院判決這位麵包店店主勝訴。但法院給出的這份判詞是很抽象的,寫的是:

每個人都有籤訂合同的自由權利,而紐約州的州政府並沒有什麼實在的理由,去證明超長時間的工作損害了公眾利益。只要這些麵包工人都是自願籤訂合同的,法官看不出政府應該加以幹涉的理由。

今天我們回頭去看這個案子,大家憑直覺應該能夠感覺到,它不像這份判詞寫得那麼簡單。

它不是單純地探討自由跟公眾利益這兩個抽象概念,它的背後很明顯站著兩個不同的階級:一面是資本家的麵包店店主,另一面是這些普通的麵包工人。這是這個案子的一部分。

可是,當我們真的再走近去看,你會發現這個案子比階級鬥爭還要複雜。

為什麼紐約州在那個年代,會提出這樣一個很抗拒時代的自由主義潮流的法律?

這跟中國勞工有很大的關係。那時是移民的時代,有大量的移民,特別是中國移民,湧入紐約。

眾所周知,中國人非常勤勞,他們為了在麵包烘焙行業站穩腳跟,非常辛勞地工作。這個案子所提到的那些每天情願工作14、15個小時的人,有大部分是中國勞工。

這樣的中國勞工,觸動了誰的利益呢?那些當地的白人麵包工人的利益。

他們不願意投入這樣辛苦的工作。於是,他們影響了紐約州的立法者,用法律的手段,用強制的最長工時,把大家拉回同樣的起跑線,就是不允許你用超長時間工作這種玩命的方法來和我競爭。

而最高法院「以自由為名」的判決,一個看上去和資本家為伍的判決,事實上保障了中國勞工自願加班的權利和公平競爭的機會。

應該說,在每一個時代的具體情境裡,法律人的思維方式都包含著如何在不同的利益派系中博弈的方法。比如,所有大的律所每年會花很大的價錢買瀆職保險,防備它的客戶將來告它們瀆職。

用法律人的思維方式爭取個人最大利益

我們在現實當中會不停地面對各種問題和規則,這時候就需要我們用自己手裡不同的牌,為自己爭取利益。

而所謂法律人的思維方式,就是在面對問題時,在既有的規則裡,嘗試所有可能路徑,爭取人最大利益的方式。

當然,這樣的一種鬥爭跟思考,其實它不只屬於法庭,也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在這門課程中,我們會介紹改變歷史、影響時代的案件,但並不是為了重溫歷史,而是為了看這些案子裡律師跟法官的精彩表演,他們的腦洞,他們的思維方式,以及他們的八卦,他們作為人的偏見和遠見。

當然,法律和案例都不是萬能的。社會不停變化,許多案例漸漸不合於時代,許多問題從來沒有被法律回答,這些時候我們該做何選擇?

我們不得不回到那些宏大概念,比如公平正義,回到法律最初的目的:合同法應該讓人放心合作;產權法應該讓人放心賺錢;刑法呢,應該放下報復,走向懲戒和預防;憲法問題呢,我們到底想要生活在一個怎樣的社會?那就讓我們一同探討。

相關焦點

  • 像法律人一樣思考:在不確定中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
    因為他們的思維習慣,所有選擇都是舍取的博弈,關鍵只是你站在什麼樣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這就是法律人的思維核心——思辨能力。今天,我們推出了課程《詹青云:像法律人一樣思考》。希望通過詹青雲的解讀,讓大家對法律這個行業以及法律人的思維方式多一些了解。法律人是如何思考問題的?
  • 《像烏鴉一樣思考》:讓您的孩子學會科學思考
    烏鴉喝水的故事,大多數人都耳熟能詳。日本NHK電視臺製作了科普系列紀錄片《像烏鴉一樣思考》,就是從烏鴉喝水這個寓言故事,啟發孩子觀察生活,獨立思考的能力。他們想要教導孩子科學方法的四個步驟:觀察、假設、實驗和評估,幽默的片段展示了科學方法的前三個步驟,而第四個步驟評估,則留給觀眾自己思考。具體是怎麼操作的呢?
  • 都說像法律人一樣思考,其實就是這六個思維方式
    原標題:法律人是如何思考的? 法律貫穿於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掌握法律思維,「像個法律人那樣思考」,不僅能使我們懂得權衡利弊,還能獲得一種解決問題的高效工具。因此,在法律人眼中,規則是維護秩序的核心,遵守規則就是行事、思考的第一重要原則。法律之所以區別於道德、倫理、習俗,最為重要的因素即它是一套用於維護社會秩序的、強制性的規則體系。法律人從不以個人的道德信仰選擇性地適用法律,即便以普通人的視角認為有不合理之處,法律人也會一視同仁地遵守和執行,不然會對整個法律體系的權威性和有效性造成極大危害。
  • 像富人一樣思考
    研究發現,這些人能夠為長遠的將來思考和打算,並且知道自己能夠通過堅持一個夢想或願景最終獲得財務成功。基於相信被延遲的回報,他們願意做出短期犧牲去實現長期的成功。 關於複利 阿爾伯·愛因斯坦對錢是如何通過複利方法翻倍的感到非常驚訝。
  • 強烈推薦 | 超級優秀的一部科普紀錄片《像烏鴉一樣思考》,讓孩子學會觀察和獨立思考!
    「如果我們是牛頓,原來生活中有這麼多蘋果被我們忽略了。」生活中微小的、容易被忽略的細節,往往更能啟發孩子思考。只有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我們的教育才有意義。排名前1%的孩子,不是靠天賦,不是靠智商,往往靠的是思維方式。愛因斯坦就曾說,「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
  • 如何幫助你的孩子像科學家一樣思考
    導讀:如何幫助你的孩子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如何幫助你的孩子像科學家一樣思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孩子天生具有科學家的頭腦。像科學家一樣思考並不難。
  • 李淼:像物理學家一樣思考
    當然,物理學的思維方式也影響著人類個體,像量子思維不確定的動態屬性就用到了企業管理中,企業家張瑞敏就曾大力推薦一本叫《量子領導者》的書,日本東京大學的物理學家上田正仁基於自己深厚的物理學修養寫了一本叫《思考力》的暢銷書。 所以物理到底有沒有用?
  • 法律人是如何思考的
    法律貫穿於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掌握法律思維,「像個法律人那樣思考」,不僅能使我們懂得權衡利弊,還能獲得一種解決問題的高效工具。一是規則思維。因此,在法律人眼中,規則是維護秩序的核心,遵守規則就是行事、思考的第一重要原則。法律之所以區別於道德、倫理、習俗,最為重要的因素即它是一套用於維護社會秩序的、強制性的規則體系。法律人從不以個人的道德信仰選擇性地適用法律,即便以普通人的視角認為有不合理之處,法律人也會一視同仁地遵守和執行,不然會對整個法律體系的權威性和有效性造成極大危害。
  • 資料|像計算機科學家一樣思考Python(中文版)
    from=leiphonecolumn_res0903內容簡介 · · · · · ·《像計算機科學家一樣思考python》按照培養讀者像計算機科學家一樣的思維方式的思路來教授python語言編程。全書貫穿的主體是如何思考、設計、開發的方法,而具體的程式語言,只是提供一個具體場景方便介紹的媒介。
  • 職場英語:像成功者一樣思考 成功,並不遙遠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職場英語>職場百科>正文職場英語:像成功者一樣思考 成功,並不遙遠 2012-11-22 09:14 來源:滬江英語網 作者:
  • 艾科思科學教育,讓孩子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像工程師一樣解決問題
    艾科思科學教育,讓孩子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像工程師一樣解決問題 作者:盧楠 發布時間:
  • 《像烏鴉一樣思考》 12紀錄片
    日本NHK教育頻道製作了兒童科普系列紀錄片《像烏鴉一樣思考》,其片名正是從《烏鴉喝水》這個寓言故事中得來,啟發孩子觀察生活,獨立思考的能力。本系列旨在教導孩子科學方法的四個步驟:觀察、假設、實驗和評估。通過教導孩子科學方法的四個步驟,培養孩子能夠像烏鴉一樣,用行動和思考去解決問題。
  • 嚴飛:如何像社會學家一樣思考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文|程千千《穿透:像社會學家一樣思考》作者:嚴飛定價:68.00元……生活中,諸如此類的問題常常會讓我們陷入沉思,甚至與人就此展開辯論。而若想理解社會萬象背後的緣由,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需要學習社會學。社會學是我們認識世界、思考問題的工具,可以幫助我們看清社會運作和發展的基本規律,擺脫「理所應當」的思考方式。本月,清華大學社會學家嚴飛推出新作《穿透:像社會學家一樣思考》(理想國)。
  • 合同中的「法律適用」與「爭議管轄」
    合同是經濟社會中非常重要的法律文件,是推動經濟運行、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每一個做生意的老闆都希望能多籤合同而合同無論大小,都是由不同的條款組成,在合同的最後幾個條款中,常常會見到這樣兩個條款:「本合同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管轄和解釋」和「本合同發生爭議的可以向某某法院起訴」。前一個條款,我們管它叫「法律適用」條款,法律適用指的是合同依據哪裡的(國家或者地區)法律制定,當發生合同爭議時或者需要打官司時,根據哪個法律進行解釋、審理和判決。
  • 法律人應該具備的法律思維——讀《民法思維:請求權基礎理論體系...
    隨著工作閱歷的增長,我對書中所說的法律思維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個人認為一個法律人真正需要的能力有三種:法律知識、解決爭議和法律思維,但很多初學法律的人往往只注重前兩種,而忽略了法律人應具備的最重要的能力,那便是法律思維。一個法律人能否走的長遠、走的持久,往往由其具備的法律思維能力所決定。
  • 專訪|嚴飛:如何像社會學家一樣思考
    ……生活中,諸如此類的問題常常會讓我們陷入沉思,甚至與人就此展開辯論。而若想理解社會萬象背後的緣由,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需要學習社會學。社會學是我們認識世界、思考問題的工具,可以幫助我們看清社會運作和發展的基本規律,擺脫「理所應當」的思考方式。本月,清華大學社會學家嚴飛推出新作《穿透:像社會學家一樣思考》(理想國)。
  • 《像烏鴉一樣思考》 10紀錄片
    日本NHK教育頻道製作了兒童科普系列紀錄片《像烏鴉一樣思考》,其片名正是從《烏鴉喝水》這個寓言故事中得來,啟發孩子觀察生活,獨立思考的能力。本系列旨在教導孩子科學方法的四個步驟:觀察、假設、實驗和評估。通過教導孩子科學方法的四個步驟,培養孩子能夠像烏鴉一樣,用行動和思考去解決問題。
  • TED演講 | 面對未知與危機,像母親一樣思考
    面對世界上最緊迫的危機,有一個簡單而有效的方法,Yifat Susskind認為是,像母親一樣思考。正如她所說:「當你像母親一樣思考時,你優先考慮的是多數人的需求,而不是少數人的奇想。」演講中,她分享了世界各地體現這種心態的人的感人故事,並展示了這種心態如何也能幫助你超越痛苦,採取行動,建設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 布魯諾·拉圖爾 | 如何像國家一樣思考
    正是這種在黑暗中摸索的感覺,讓人難以描繪,尤其是當它是由數百萬人在自己的生活中進行摸索的時候。破壞任何求統治的國家意圖的東西,不是制度本身的必然性,而是它設計其認知能力、認識論和知識獲取理論的具體方式。用李普曼的話來說,人們不允許國家以一種它可以學到的方式恰當地思考什麼構成了共同利益。用這個比喻來說,國家元首從來沒有獲得過任何現實的獲取知識的工具。他們被描繪成要麼全盤皆知,要麼完全愚蠢。
  • 為啥中國精英媽媽,該要求孩子像烏鴉一樣思考?
    可水瓶瓶口太細,水又不夠滿,喝不到。故事的結尾,是聰明的烏鴉,通過思考,叼來石子丟進水瓶,終於喝到了水。儘管當年不能完全理解這則故事的深意,卻在我們心中埋下了用「思考改變人生」的種子。1觀察,是思考的開始《像烏鴉一樣思考》類似晨間劇,每集只有10分鐘,一共20集。每集包括三個部分:在觀察中思考、德德尼翁動畫以及思考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