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背後的動物工業線

2021-01-12 華夏經緯網

  奢侈品最本質的概念,是少數人擁有,多數人夢寐以求。現在的奢侈品卻走上了多數人擁有的道路,轉變為流水線生產、商業化運營。於是,奢侈品失去了文化土壤,只能以用料來強調自己的高端性。

  雅加達,善待動物組織(PETA)成員穿上服飾,戴上面具,走上街頭呼籲法國著名時裝及奢侈品的品牌愛馬仕(Hermes)停止出售用動物皮草製成的皮草製品

  南非,距離約翰尼斯堡500公裡的鄉間,是鴕鳥的家園。

  在開闊的熱帶稀樹草原和沙漠地帶,時常可見幾十隻2米多高的大傢伙,炫耀般地展開雙翼,以每小時50甚至70公裡的速度奔馳,讓人不禁驚訝,看似纖細的長腿,如何支撐著100多公斤的龐大身軀?

  它們奔跑著,發出響亮而重濁,如同獅吼般的叫聲。偶爾會衝進斑馬、羚羊、長頸鹿、角馬群裡,這樣,就能吃到被這些食草動物從草叢裡驚起的昆蟲和其他小動物。

  這些好鬥的大傢伙也會為爭奪配偶以及各種原因而互相打鬥,這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弱肉強食的法則不僅適用於種群之間,也適用於種群內部。

  只是,這一切和「愛馬仕鴕鳥」無關。

  在約翰尼斯堡鄉間的一個農場裡,曾經的愛馬仕皮具公司主席兼總裁克裡斯蒂昂。布朗卡爾特看到是另一種「鴕鳥」:一個個被稱為「愛馬仕之蛋」的鴕鳥蛋被分開放置,每一枚蛋均被小型木製圍欄單獨隔開。

  被冠以「愛馬仕」之名,意味著完全不同的命運。

  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雛鳥就只能過著隔離的生活。

  克裡斯蒂昂。布朗卡爾特在他寫的《LUXE》一書中說:讓群居的鴕鳥違背天性,是為了讓它們不會互相打鬥,甚至不會在奔跑時撞及任何障礙物。

  而這,又是為了讓這些鴕鳥的皮膚完美無損,不會有擦傷的痕跡。在這些鴕鳥被扒下皮製成包之後,愛馬仕的顧客能夠感受到愛馬仕「精益求精」的品質。

  雛鳥漸漸長成龐然大物,寂寞卻揮之不去。「愛馬仕」的鴕鳥只能在農場細緻入微的保護下獨自奔跑,不管他們如何用熱切的大眼睛,注視著遠方同類們擠擠攘攘共同狂奔時掀起的煙塵。

  沒有人知道,如果鴕鳥知道為何命運被如此設定,他們又會是怎樣的哀怨?

  在愛馬仕的體系裡,一隻鴕鳥的生命,禁不住一隻小小皮包的消耗。鴕鳥最終卻只有頸背部到尾部的皮革有價值——在人類眼中,只有這裡的毛孔最均勻,一顆顆凸起的小圓顆粒,不規則地構成圖案,且沒有兩幅是完全相同的。

  最終,由幾隻鴕鳥「貢獻」出的、一個肉眼很難看到的叮咬瘡面都沒有的皮革,匯聚到愛馬仕的工匠手中。

  越是稀少,越是珍貴。儘管每隻鴕鳥皮包標價幾萬甚至幾十萬元人民幣,依然有消費者在愛馬仕的等候名單上,加上自己的名字。

  在《變形金剛3》中,總統的女特使帶著驕傲的語氣,讓助理在手上的3個愛馬仕包中,專門拿出那個綠色的,鴕鳥皮的包。

  一個愛馬仕Birkin皮包,通常要在訂購半年到1年後才能拿到貨。如果要購買自行選擇皮料、扣件等的MADE-TO-ORDER(定製)Birkin包,等待時間甚至長達五六年。

  也就是說,當鴕鳥還只是雛鳥,甚至還未破殼而出時,他們就已經被奢侈品的用戶所殷殷期待。

  文身豬的悲哀

  豬皮,本不受奢侈品牌青睞。它既不如蟒蛇皮、鱷魚皮、鴕鳥皮稀有,也不如水貂皮、狐狸皮有質感。

  被文身的豬皮,就不一樣了。

  2008年的北京,曾有一家「藝術農場」。在這裡,來自比利時的威姆。德沃伊(WimDelvoye)飼養了一批歐洲進口的豬。

  農場對外說:這些豬被按照藝術品的價值買了保險,在戶外活動時,還會被抹上厚厚的防曬霜以免曬黑。回到豬圈,這些豬也享受到了同類們可能無法想像的待遇---電風扇、暖氣片、活水渠。一天洗好幾遍澡。

  待遇好,是因為品相好。

  這些豬身上,都被文身了美麗的圖案:迪士尼人物、玫瑰花、天使、美人魚,以及香奈兒和LV的LOGO。

  北京媒體當時的報導說,對於文身豬的待遇,威姆。德沃伊認為理所當然,因為「豬就只是豬,不是大師設計的椅子或者電腦。只有當它們被精心地紋上獨一無二的圖案和花紋,才有了自己的精神和名字,豬的個體價值得到了提升。即使豬死去,文身作為豬的一部分卻可以長久地保留下來,成為了一幅有生命的畫卷。」

  對於給這些豬文身的過程,藝術家自己講述的是:「每次開工前都要給豬上足麻藥。而且豬每次昏迷的時間又不能超過兩小時,所以我只好把文身時間縮短到一小時。這麼一來,繪製那麼一幅作品就要花上數個月,這種速度大概比很多油畫家還要慢。」

  由天使之愛罹危流浪伴侶動物救護志願者團隊中的志願者發布的倡議書《敦請香奈兒停止關於動物文身類產品衍生品的製售交易》說:「豬皮文身,在豬幼小的時候就開始進行,在隨後的一年左右時間裡,隨著它的成長發育,要再進行幾十次補文,甚至幾百次。文身的時候,為了保證豬的存活,不能進行深度麻醉,只能保證控制其大幅度掙扎。方式是用一支電的文身槍扎刺其皮膚,還要填入不褪色顏料。」

  一本旅行雜誌也描述了一頭叫做「美人魚」的豬的文身經歷:「在一張鐵腿桌子上,『美人魚』被工人們按住,由醫生給它做全身麻醉。然後文身師拿著文身槍開始在豬屁股上作畫。」

  「開始,『美人魚』還算老實,但是不知道是不是麻醉劑打得不夠,它的短尾巴開始在屁股上打圈,後臀的肉不斷扭動著。隨著文身的進行,『美人魚』開始嚎叫,發出了『殺豬般的叫聲』。」最後,「『美人魚』似乎終於擺脫了麻藥的束縛,猛地站了起來,任憑工人們揪耳朵、拉前腿、按屁股,它還是掙扎著掉下了鐵腿桌子,此次文身告一段落。」

  奢侈品牌香奈兒因為這些豬,還險些將威姆。德沃伊告上法庭。但香奈兒不是為豬出頭,而是惱火品牌LOGO被濫用。最後的結果是雙方達成了商業合作,文身豬的皮,被香奈兒製成了限量版的文身豬皮包。

  水貂、浣熊、綿羊、狐狸們的故事

  不僅僅是文身豬和鴕鳥,更多的動物正因以奢侈、精益求精、保護皮毛的名義,受到摧殘。

  公開資料顯示,在白俄羅斯,每年有8萬多隻水貂被殺害。為了完整地獲得毛皮,人們通常用在肛門過電的方式讓水貂死亡。這種方法效率並不高,幾乎所有的水貂都必須經過多次電擊才會死亡。但相比使用毒氣,電擊成本低廉,因而被廣泛採用。

  在美國,養殖場也會用注射殺蟲劑到心臟的方式殺死水貂。通常,水貂會痙攣10分鐘之後才死亡。

  在印尼,浣熊被人用木棍敲擊頭部,或抓住尾巴整個舉起然後重重摔死。有些時候,流水作業的人顧不上動物還沒斷氣,就會用斧頭砍下動物的腳,然後將動物倒掛在鐵鉤上剝皮。一些動物保護組織網站上公布的視頻中,不乏這樣的場景:血肉模糊的動物掙扎著抬起頭,看著自己沒有皮毛的身體。

  在善待動物組織亞太分部的網站上,還有著這樣的故事:

  在澳大利亞,農民為了生產更多羊毛,專門培植了皮膚有很多皺褶的美利奴綿羊。羊的皮膚皺褶易於聚積尿液,潮溼的皮層吸引蒼蠅寄居並產卵。為了清除啃食羊皮的蛆蟲,每年都有數百萬隻羊在沒有麻醉的情況下,被硬生生切除臀部大塊的皮層和肉。

  在北美一個養殖場裡,狐狸從出生到死亡,一直都被關在籠子裡。一個大約0.75平方米大小的籠子裡,蝸居著4隻狐狸;貂的生存空間更小。國外動物學家發布這樣的研究報告:擁擠的囚禁生活,會促使狐狸、浣熊、貂等小動物自相殘殺。

  養殖場場主對動物保護組織的調查員說,注射巴比妥酸鹽殺死動物儘管人道,卻太過昂貴---每隻動物需要2元人民幣。他們的辦法是:用一個金屬套索吊住狐狸的脖子,從籠子裡拽出來,然後把一根電棒插入動物的直腸內,再將一根金屬導體插入它們的嘴裡。接著打開電源開關,讓240伏的電流貫通狐狸的身體。

  而調查員看到的景象是:「狐狸的眼睛通常是閉著的,身體會變得僵硬。有碎裂聲發出??有時牙齒會崩碎並從嘴裡掉出來。??插入肛門的電棒常常會掉出來。而這時狐狸會劇烈地抽搐、顫抖、哀嚎。」

  在美國加州的一個慄鼠養殖場,有時候,人們會一手扼住慄鼠的脖子,另一隻手抓住它下身,然後猛力拉脫它的椎骨,將脖子拽斷。有時候,人們會用鱷魚鉗的兩端分別夾住動物的耳朵和陰唇,然後打開電流開關,讓動物1~2分鐘甚至更長的抽搐中死去。但也有動物學家說,電擊很多時候只是使小動物癱瘓,它們雖然無法嚎叫或反抗,但實際上仍有知覺。

  奢侈品揮霍了什麼

  用動物毛皮製作皮具、服裝,有著悠久的歷史。圍繞動物命運而來的指責和爭論也始終沒有結果。比如,人們拒絕皮草服飾,是否也應該不吃肉、不穿皮鞋呢?在西伯利亞等寒冷的地區,很難找到比皮草更保暖的服裝材料,是否又該為了保護動物而改變延續上千年的傳統?

  在達尼亞看來,這似乎是個並不難以解決的問題。

  達尼亞來自白俄羅斯,在她的老家,禦寒少不了皮草,但達尼亞又是一些動物保護組織裡的活躍分子。

  「奢侈品滿足的是人們的欲望而非需要,而這卻帶給小動物額外的痛苦和傷害。」在達尼亞眼中,用動物材料製成的奢侈品,不僅價格奢侈,還有對生命的揮霍。

  業內熟知的一個事實是:一張鴕鳥皮真正被使用的部分只有1/3。

  一個鱷魚皮的包身,使用的只是鱷魚喉嚨以下到腹部的皮革,因為這裡紋理較寬,觸感更柔韌。通常製作一隻奢侈品手袋就需要1到2隻鱷魚皮。如果鱷魚因為打架而在這些部位留下了傷痕,就無法被採用。所以,「將養殖的鱷魚分別裝在翻身都困難的木箱子裡養殖,是目前非常常用的做法。」世界奢侈品協會中國代表處執行長歐陽坤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伴隨著奢侈品在全世界的大眾化、平民化浪潮,越來越多的珍稀動物被「奢侈」。

  和奢侈相對應的,卻是奢侈品逐漸走下了神壇。

  「奢侈品最本質的概念,是少數人擁有,多數人夢寐以求。但現在的奢侈品,卻走上了多數人擁有的道路。越來越多家族化經營,手工生產的奢侈品,轉變為流水線生產、商業化運營。奢侈品失去了文化土壤,只能以用料來強調自己的高端性。」歐陽坤說,成熟的奢侈品消費者並不認可這一點,所以,在歐美,很多奢侈品不斷流失最高端的客戶。

  現在,奢侈品將力挽狂瀾的希望寄託中國市場,「中國消費者還剛剛走進奢侈品的大門,高昂的價格,奢侈的用料,炫目的包裝,還能製造出巨大的吸引力。也正是因為不成熟,中國的奢侈品消費者還不知道,今日他們為之顛狂的奢侈品其實早已淪落,讓他們一擲千金買單的那些商品,在歐洲,非但不能彰顯身份和地位,反而越來越遭受非議。」唐拓說。他在上海一家奢侈品代理公司工作多年,一直擔任買手的重任。「中國人和外國人,雖然購買的奢侈品牌幾乎完全一致,但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他們看待同一奢侈品牌的眼光有著極大差別。」

  「現在的中國消費者,應該思考的是,這些價格高昂,代價重大的商品,真的還是奢侈品嗎?帶給消費者的,究竟是什麼?」唐拓說。

    來源: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 

 

責任編輯:李欣

相關焦點

  • 奢侈品品質,十分之一價格 「必要商城」模式能否砍掉奢侈品背後的...
    隨著宏觀經濟環境的再次微妙變化,奢侈品與中國中產階層的關係,再次進入主流媒體的視野。據貝恩公司發布的《2017年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顯示,2017年,中國消費者在內地市場的奢侈品消費增速已超過了海外市場,內地市場增幅達到了20%,其中女性的穿戴、珠寶和化妝品佔主導。總支出超過5000億,相當於買下全球三之一的奢侈品,到2025年中國消費者會買下44%的奢侈品。80、90一代已經成為主力,號稱已經佛系的他們,背後卻依然有著深深的焦慮。
  • 微信「朋友圈」裡奢侈品代購的背後-微信,朋友圈,奢侈品,代購,背後...
    記者隨機採訪了幾名手機用戶,發現大多數人的微信「朋友圈」裡都有人在做這樣的微信生意,集中在國際名牌LV、香奈兒、卡地亞等奢侈品,他們自稱為「奢侈品代購」。這是一種新的電商「朋友銷售模式」?還是暗藏的「假貨A貨圈」?「奢侈品」代購背後是怎樣的流程?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 這14個奢侈品大牌的副線 你知道幾個?
    特點是講傳統縫製手藝及科技引入時裝工業,追求清新自由感覺的現代、年輕服飾系列。  11.BOSS Orange、Boss Green等  BOSS Orange、Boss Green是BOSS集團的副線。
  • 價值30萬的奢侈品包包背後,是1億個生命沒了
    那些擺在高級櫥窗裡的奢侈品,價格不菲,象徵著高貴與地位,可揭開製作過程背後的真相,是無數的動物在掙扎著死去...⒉愛馬仕的皮包一直是不少明星名媛們的最愛,去年,愛馬仕的一款白色喜馬拉雅鱷魚鉑金包,在香港佳士得拍出294萬港幣的天價。這樣完美無瑕的皮革,竟是從鱷魚的身上生生活剝下來的。
  • 疫情倒逼奢侈品行業線上線下加速融合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陳晴)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人們足不出戶,奢侈品實體店無人問津。近期,不少奢侈品牌紛紛轉戰線上銷售。未來,奢侈品在線上賣貨會否成為一種趨勢?線下實體店還會恢復往日的火爆銷售場面嗎?
  • 香奈兒停止使用皮革,你所不知道的奢侈品背後的秘密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條消息,法國奢侈品Chanel(香奈兒)宣布停止在設計中繼續使用珍異皮革,並表示此舉完全是自願,出於保護動物權益。這些奢侈品接二連三的抵制使用皮革皮草,不經使人感到困惑。曾經正是這些品牌引領了皮製品的時尚潮流,生產出一個個精美的皮包,被炒到天價,而如今說抵制的也是他們。不得不承認那些奢侈的皮包、皮草真的很漂亮,但是背後卻是你不知道的血腥事實。
  • 奢侈品業開啟線上直播+閃送新模式
    核心提示:疫情期間,消費者紛紛開啟「宅家」模式,這對依賴線下門店體驗的奢侈品行業造成巨大衝擊,而線上奢侈品平臺則通過打通渠道,以直播+閃送的模式迎來一波新機遇。 疫情期間,消費者紛紛開啟「宅家」模式,這對依賴線下門店體驗的奢侈品行業造成巨大衝擊,而線上奢侈品平臺則通過打通渠道,以直播+閃送的模式迎來一波新機遇。 上半年消費額衝擊較大 疫情對奢侈品行業最直觀的影響體現在線下門店銷售的萎縮上。
  • 安潔利奢侈品鑑定師培訓機構,奢侈品行業專業人才的「黃埔軍校」
    2017的全球奢侈品增速回暖,亞洲地區反彈最高,增速達9%,而其中的中國大陸市場增速按固定匯率增速達到18%,是第二名(除日本、中國大陸以外的亞洲地區)的兩倍。上述麥肯錫的報告指出,2016年有760萬戶中國家庭購買了奢侈品,超過了馬來西亞或荷蘭的家庭總數。其中,家庭年均奢侈品消費達7.1萬元人民幣,是法國或義大利家庭的兩倍。
  • 奢侈品電商「第五大道」線下首家實體店北京三裡屯開業
    熱絡了兩三年的奢侈品電商行業正在尋求一種更新的模式以獲得新一輪的投資。  6月1日,一個全新模式被試水,奢侈品電商第五大道奢侈品網的第一家線下實體店開業。這種模式現在被稱為「O2O(onlinetooffline)」。第五大道將該實體店稱為「體驗展廳」。  這是國內奢侈品電商首次在線下開店。但是「O2O」的嘗試卻不是首家。
  • 100多家奢侈品品牌已入駐蘇寧線上線下
    最新消息,蘇寧珍品奢侈品集合店即將在南京蘇寧直播基地「趣逛逛」落地。該店經營的奢侈品涵蓋箱包、服飾、配飾、鞋靴、皮具等品類。店內即將出樣的品牌包括BURBERRY、PRADA、FENDI、CELINE、GUCCI、SALVATORE FERRAGAMO等40餘個國際知名品牌。  截至目前,已有100多家奢侈品品牌入駐蘇寧易購線上線下。
  • 盤點那些瘋狂的另類奢侈品:鱷魚糞避孕?
    很多人可能沒想過,很多種動物的糞便都是寶貝。也許有一天,你會用著動物糞便做的香水,喝著動物糞便做的咖啡,吃著動物糞便熬製的中藥…… 貓屎「泡」咖啡  貓屎咖啡的歷史比象屎咖啡悠久多了,它的天然產地和人工養殖場主要集中在印尼的蘇門答臘、爪哇等島嶼以及菲律賓等地,是全球最昂貴的咖啡之一,市場售價在1公斤400美元左右。
  • 西安:新一線城市排名上升,背後離不開奢侈品市場的活躍
    而關於「商業資源集聚度」分項的評選內容分別來自:大品牌青睞指數(品牌門店總數、入駐品牌數量、品牌門店增長數)、商業核心指數(商業區實力、核心商圈實力)和基礎商業指數(線上店鋪數量、餐飲門店數量、服裝店數量、超市數量和便利店數量)。
  •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成立奢侈品鑑定中心
    近年來,數據顯示在歷來針對奢侈品的線上消費投訴中涉及商品質量的投訴佔半數以上,作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國,中國消費者常常「跌入」假貨陷阱。雖然商家宣稱「保證正品、假一賠十」,其實消費者和商家在鑑定奢侈品方面存在天然的信息不對等,大部分專櫃不會給非專櫃出售的商品鑑定檢驗,而工商、質檢部門僅僅是對有質量標準的商品進行質量檢驗,無法鑑定商品是否為標識品牌的正品,因此消費者很難在對網購奢侈品存疑時拿出維權依據。
  • 可持續是奢侈品集團的下一個增長點?
    1962年《寂靜的春天》出版,環境問題進入大眾視野;直到1992年的裡約地球峰會,時裝工業中的環境問題才開始被關注。就像英國設計師Stella McCartney所說:「我意識到時裝業是地球上造成環境破壞最嚴重的行業之一。」裡約地球峰會上提出了一系列關於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等環境問題,這些討論隨後由期刊雜誌,與服裝工業結合了起來。
  • 盤點:那些世界最頂級十大奢侈品品牌背後的故事
    從某種意義上說,奢侈品資源大概是世界上最容易讓人愉悅的資源之一,許多人都難以抵抗它的誘惑,擁有一個頂級的奢侈品牌是所有人的夢想,它不僅僅是高貴身份的象徵,更能凸顯出我們不俗的生活品味。那些我們熟知的奢侈品品牌就如令人垂涎欲滴的毒藥,欲罷不得的欣賞著,讚美著它們天馬行空的設計與鬼斧神工的技藝。
  • 朋友圈裡的奢侈品廣告背後,到底都有什麼門道?
    朋友圈裡的奢侈品廣告背後,到底都有什麼門道?Make up forever 是奢侈品集團 LVMH 旗下公司,幾個月前,Dior 也在朋友圈投了香水廣告。再算上伯爵、積家、卡地亞、Longchamp……如果說大手筆的廣告是化妝品的慣用路數,那奢侈品向來以謹慎出名,為什麼這次會這麼有膽氣?要解釋這個事,可能背後牽涉到奢侈品品牌推廣的各個方面。不過,可以先言簡意賅地說一個小事:你發現了嗎?
  • 「拼單名媛」背後的奢侈品租賃產業鏈
    奢侈品租賃行業首先自線上租衣平臺。被衣二三借鑑的線上租衣鼻祖、歐美奢侈品租賃網站 Rent the Runway,曾獲得馬雲、蔡崇信通過藍池資本注入的2000萬美元融資,於2019年獲得了1.25億美元最新一輪融資,投後估值10億美元。
  • 線下實體店+直播賣貨 二手奢侈品迎來消費上行
    專業從事二手奢侈品的服務平臺奢收多聯合創始人邱振傑認為,中國二手奢侈品市場的巨大潛力。「在發達國家,二手奢侈品的消費額可以達到奢侈品消費額的20%以上,但我國二手奢侈品市場僅佔奢侈品行業市場規模的2%,目前處於市場發展的藍海階段,也期待更多玩家的加入。」
  • 奢侈品頻出「奇葩」周邊的背後,到底蘊藏著什麼營銷邏輯?
    奢侈品「奇葩」周邊頻頻出現 事實上,奢侈品推出食物這種「奇葩」的產品並不是GUCCI首創,在此之前,已經有不少大牌嘗試過推出各種各樣
  • MIUMIU是奢侈品嗎?MIUMIU屬於幾線品牌?
    miu miu 是奢侈品嗎? miu miu 當然是奢侈品。為大家熟知、喜愛的 miumiu 是來自義大利米蘭的一所時裝公司,現屬於 Prada 集團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