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媽媽會發現這麼一個現象,自己孕期很努力吃飯,體重增長了將近40斤,結果生出來寶寶只有5斤,可是有的媽媽孕期體重才增加了25斤,寶寶卻有6斤多,為什麼別人可以「長胎不長肉」,自己卻只能「長肉不長胎」呢?
長肉不長胎的4個原因:
1.孕前體重指數過低
一般來說,整個孕期增重25斤左右為宜,其中孕早期增重2公斤,孕中期和孕晚期各增重5公斤,然而這個標準僅針對理想體重(即體重指數BMI=18.5~23.9千克/米2)的媽媽,如果準媽媽孕前屬於低體重(即BMI<18.5),那麼整個孕期需要增重12.4~18公斤,也就是說越瘦的孕婦需要增加更多的重量,才能滿足胎兒的需要。如果你是個瘦子孕婦,那麼孕期增重了30多斤,寶寶生出來才5斤並不是件奇怪的事情。
2.孕早期吃太多
有的準媽媽並不是瘦子,可是同樣長肉不長胎,那麼有可能是孕期飲食沒有規劃好,一般來說孕早期胚胎體重增長慢並不需要過多的營養,而孕中期和孕後期胎兒生長速度很快則需要大量的營養,如果準媽媽在孕早期就拼命地吃,那只能是自己變成大胖子,而對寶寶用處不大。
由於母體的養分是優先供應給胎兒的,即使孕婦不吃飯,胎兒也會從母體吸收營養。於是,過早超重的準媽媽就會想,是否可以孕晚期少吃點,讓寶寶直接吸收自己身體裡的營養呢?李映桃醫師指出,只依靠身體儲存的蛋白質和脂肪轉化成糖分,這個過程會產生一些毒素,還會對胎兒產生不利影響,因此並不提倡早孕期惡補,孕中晚期嚴格控制體重。
3.孕期飲食熱量過高
孕期吃太多必然會發胖,可是有的準媽媽食量並不算大,體重卻增加很多,這裡面有一個原因是食物的熱量過高,身體吸收好有關,而這也跟食物的烹飪方式也有關。舉個例子,同樣是100克米飯和25克雞肉食材,如果是一份白米飯(116kcal)加一份蒸雞(45kcal),攝取的熱量就是161kcal,而如果做成雞焗飯,熱量就變成213kcal,一下增加了52kcal,這也是提倡飲食清淡的原因之一。
4.孕期少運動或不運動
孕期吃太多必然會發胖,可是有的準媽媽食量與孕前並沒有改變,體重卻增加很多,究其原因,多數為孕前經常運動健身者,每周1-2次劇烈體育運動如羽毛球或網球,孕期則封山育林停止所有運動,運動耗的能全省下長膘了,停止運動2個月體重就譁譁上漲啦。李映桃醫師指出,孕中期後,在沒有產科併發症以及其他運動禁忌症的孕婦,特別對肥胖的婦女,為減少母體肥胖相關的疾病發生的風險,強烈推薦孕期進行散步、遊泳、瑜伽、健身操、爬樓梯等運動。
如何長胎不長肉?
食物交換份法和手掌法則
很多女明星都是「長胎不長肉」的典範,網絡上也流傳著各種各樣的明星孕期食譜,那麼我們自己是否也可以制訂專屬於自己的孕期食譜呢?究竟怎麼吃才可能長胎不長肉呢?李映桃醫師建議媽媽可以參考兩種做法,第一種是食物交換份法,第二種是手掌法則。
食物交換份法:計算熱量來搭配食譜
第一步:計算標準體重
按照公式「理想體重=身高(cm)-105」來計算標準體重,比如一名孕婦身高165cm,那麼她的理想體重就是165減去105,即60公斤。
第二步:計算每日所需的總熱量
按照孕期的熱量供給要求(可參考妊娠期糖尿患者飲食要求),每日應攝入的熱能標準為30~38千卡/公斤體重/日,計算出全天所需總熱量為1800~2280千卡。
第三步:搭配每日的食物
一般來說,建議孕期食物中蛋白質佔總熱量的比例為15%~20%,脂肪佔總熱量的比例為25%~30%,碳水化合物佔總熱量的比例為50%。準媽媽可以參考「食物交換份」(可通過網絡查詢)來得知每種食物的熱量,來搭配出每天的食物。
手掌法則:用手來量出食物的量
如果覺得食物交換份法太專業,準媽媽們也可以考慮使用手掌法則來計算每天的食材攝入量,方法很簡單。
蔬菜—手抓量:兩隻手能夠抓住的菜量(1把),可相當於500克的量。
蛋白質—掌心量或兩指併攏量:50克的蛋白質相當於掌心大小、約為小指厚的一塊瘦肉,或者是相當於厚兩指寬,與兩指(食指和中指)長度和寬度一致的瘦肉量。每天吃50~100克的瘦肉可滿足一天的需求。
脂肪—拇指尖量:一個指節大小的油相當於10克。
此外,為了讓孕媽媽更方便地記住自己的飲食搭配,李映桃醫師還提出了孕中晚期飲食「九個一」標準,供準媽媽們參考。
「九個一」分別為:一杯適合的奶製品(250~500ml);一份糧食(250~300g)粗細搭配;一斤蔬菜(250g綠葉);1~2個水果(150~300g);100克豆製品;100克肉類(無腿>兩條腿>四條腿);一個雞蛋;一定量的調味品(油25g、鹽6g、 不用或少用糖);一定的飲水量(1000~2000毫升)。
針對孕媽媽關心的問題,小編今天給大家解釋一下:是不是媽媽們的肚子越大,肚子裡的胎兒就一定大呢?
肚子大小與胎兒大小不成正比
1、並非肚子越大,胎兒就越大。一般而言,孕婦肚子大小與羊水多少、脂肪堆積量以及骨盆的關係較為密切。
2、與羊水的關係:孕婦肚子裡羊水比較多,則肚子會顯得大;反之,有些孕婦的羊水較少,那麼肚子自然不顯大。
3、與脂肪的關係:不同體態的孕媽,體內蓄積的脂肪都不一樣。肚子內部脂肪的多少與肚子的大小成正比。
4、與骨盆的關係:如果骨盆寬,肚子看起來便不會很大;如果骨盆狹窄,那麼肚子就會向前突出來,所以看起來就很大。
腹圍增長規律
為了了解胎兒的變化情況,在每次產檢的時候,醫生都會對準媽媽進行腹圍的測量。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單純測量腹圍多少不能作為胎兒發育的指標,主要是腹圍增長單位速度。就是說某一次的測量腹圍數不能作為評價的指標,應該動態觀察腹圍增長情況。
(1)孕20-24周時,腹圍增長最快,每周可增長1.6釐米;
(2)孕24-36周時,腹圍每周增長0.8釐米;
(3)孕36周以後,腹圍增長速度減慢,每周增長0.3釐米。
(4)孕14-40周,腹圍平均增長21釐米,每周平均增長0.8釐米。
孕婦腹圍偏大
腹圍的增長速度應該控制在一個範圍內,如果孕婦測量腹圍發現增長過快或過慢,很有可能是出現了一些病理性的變化。正常情況下,孕婦妊娠中晚期的腹圍一般不會超過95-100釐米,如果增長速度過快過大的話,要警惕以下的幾種情況出現。
(1)巨大兒:
不少孕婦懷孕之後,只顧著補充營養而忽略了運動,因而容易造成吸收和消耗嚴重不平衡,孕期營養過剩,容易導致巨大兒的產生。孕婦產檢時會發現腹圍超過了正常範圍,與妊娠月份明顯不符。巨大兒分娩時順產難度較大,難產率較高。
(2)羊水過多:
羊水量會隨著妊娠時間的增加而增加,妊娠8周大概是5~10ml,妊娠10周約30ml,妊娠20周約400ml,妊娠38周約1000ml,此後羊水量逐漸減少,到了妊娠40周時,羊水量約為800ml。羊水過多對胎兒對孕婦來說都不好,會使孕媽出現壓迫症狀,呼吸困難,不能平臥、下肢和會陰部水腫等,因子宮張力過高,容易發生早產,合併內科疾病等等;當羊水過多時,還要仔細排除有無胎兒的先天畸形。所以,如果是羊水過度而導致腹圍增大過快的話,需要引起重視。可通過B超幫助確診。
(3)葡萄胎:
當孕婦懷上葡萄胎(由於絨毛膜滋養層細胞異常增生,絨毛髮生水腫變形,呈無數個水泡相互連接,形似成串的葡萄)後,腹部增長速度會異常快,通過B超和血β-HCG能幫助確診。
(4)妊娠合併了腹部腫瘤:
如果妊娠前發現有腹部腫瘤史或妊娠早期檢查發現妊娠合併腫瘤,那麼腹圍也會比正常的孕周要大,這種現象通過超聲波能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