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周期間,一些著名旅遊景點的門票又在瘋漲,許多已經到了景區的遊客雖是依依不捨,也只能望門興嘆,默默地選擇離開。當然,有的景區管理者給出的漲價理由是可以理解的,諸如限制旅遊人數,保護生態環境及文化遺產之類,但也不能排除,有些景區確有乘機猛宰一刀的嫌疑。
而已經竣工且正在試運行的國家大劇院,每天都能傳來一個又一個於民有利的消息,國家大劇院是北京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其總投資達幾十個億人民幣,即便從整個世界上來進行考量,其殿堂的豪華和先進的功能,也是為數不多的。在此之前,無論平面媒體還是網絡,都對國家大劇院的未來進行過各種各樣的討論,其中說得最多的,是國家大劇院的門究竟將向誰開?普通的老百姓,是否能有機會與之親近?多數的結論,是國家大劇院完全有可能成為人們望塵莫及的象牙之塔。因為僅從市場運作上論,國家大劇院要收回投資,一個觀眾席,最低也要達到六十萬元,這還不包括其他運行成本,假使僅考慮這一點,一場演出的門票幾百元甚至上千元,也是能夠說得通的。然而國家大劇院近日宣布了一些政策,諸如突出公益性和人民性,讓大家心裡覺得很舒服。所謂的公益性,就是除了特殊的商業演出之外,每年至少要有三百場是針對大眾的,不為掙錢,只以提高國民的文化素質和藝術鑑賞能力為目的。而人民性呢?則是多推幾十元上百元的中低檔票價,甚至還有十元錢的站票。這樣一來,老百姓走入國家大劇院,就不再是一種夢想和奢望,只要你願意,盡可以大大方方地走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