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不生病比治好孩子的病更重要,你是智慧型家長嗎?

2020-08-18 國臻中醫育兒

你是智慧型,學習型家長嗎?

如何做到讓孩子不生病?家長一定要學習,要變成智慧型家長、學習型家長。因為如果你不懂這些醫學知識,實際上你就對孩子的健康沒有根本的把控能力,你不知道什麼會引起孩子生病,不知道孩子生病怎麼辦,只有睜大眼睛求助於別人,永遠都是被動的。

母親和孩子一起看書

智慧的家長是什麼樣的呢?

好多家長整天在網絡上到處哭求:我的孩子老咳嗽怎麼辦;我的孩子總感冒,每周都要感冒一次, 怎.....總是在向外求助。有智慧的家長是什麼樣的呢?是掌握了中醫育兒知識以後,知道孩子的病是從何而來,然後主動去調整。

第一,他們不慌張、不抱怨。知道首先要把自己的情緒和家裡的氣場調好,彼此互相幫助,那麼孩子在這種氣場下就會心情愉快,心情愉快以後氣血運行就正常。也就是說,要讓孩子不生病或者生病後最快痊癒,不再復發,父母先要學會養心

學習中醫知識

我看見現在很多父母並不重視養心,壓根不知道養心對自己和孩子有多重要。就像我在微博上寫一個孩子的感冒方,一下子轉發幾百、上千,但我如果發一篇關於家長養心的文章,轉發的人就只有幾十個。

家長會覺得,自己養不養心和孩子生不生病有啥關係?實際上,他沒有想到養好心對自家孩子的健康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有智慧的家長對人體的功能、疾病發生的各個階段會有基本的了解。現在,大多數家長連孩子鼻涕的黃和白都分不出來,孩子感冒是風寒還是風熱完全搞不清楚,這樣完全可能耽誤孩子治病的最好時機。

中醫知識交流

所以,我建議家長一定要對孩子身體的機能,比如脾胃的功能是什麼、對孩子有什麼作用等,有一個基本的了解。這不僅對孩子,對自己和家裡的老人都是有好處的。只有這樣,才能未雨綢繆,疾病來了也不慌,更知道怎麼辦。而如果不懂這些的話,孩子有什麼病,你根本不知道怎麼來的,還可能讓其病情加重而不自知,最終耽誤了孩子。

無知的結果就是在透支孩子的生命啊

很多家長可能對我的說法不以為然,覺得現在醫學這麼發達,自己還有必要去學一些中醫育兒知識嗎?對付著過, 孩子也能養大,自己從小不也是這麼對付著過來的嗎?但是要知道,如果你真的因為無知造成了一個錯誤,可能就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到那時你再怎麼求醫問藥也調不過來,再後悔也都來不及了。

中藥

比如說,有的人不懂食物也有藥性,覺得孩子身體有點兒虛弱,身高、體重等發育指標不及別的同齡孩子,就給孩子吃補藥,結果孩子性早熟了,這時你想讓他變回來可就難了。孩子已經發育了,你怎麼讓他變回來呢?無知的結果就是在透支孩子的生命啊!

非智慧型的家長是什麼樣的?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我在一次去南方一個城市出差的時候,一個家長找我,說她的孩子不斷生病,身體也非常瘦弱,希望我幫助分析一下孩子的身體情況。我當時正在賓館,他們帶著孩子就趕來了。我一看到這個孩子,就覺得他確實比較瘦弱,於是我開始仔細分析。在這個過程中,我注意到孩子的媽媽滿臉不安的神情,讓她坐,她也不坐,一直侷促焦急地站在我的面前。在描述孩子病情的時候,這位媽媽甚至緊張得聲音都發抖,她不斷地描述自己孩子的各種問題:

「我的孩子這方面也有問題...還有,我的孩子還有一個問題....」其中有孩子各種不愛吃飯的情景、各種身體虛的表現。


焦急的父母

在後來我分析孩子身體狀況的時候,她不斷插嘴:「山藥可以吃嗎?魚可以吃嗎?海魚可以吃嗎?牛肉會不會對孩子有影響?」類似的問題,問了幾十個。同時,她還向我介紹了給孩子吃的各種藥、保健品等,當時我很無語。

此類家長,並不是個例,我見過很多這樣的家長。

起初我認為是孩子身體不好,才使得家長緊張,後來我發現,這兩者是相互刺激,最終形成互動的惡性循環。這位家長,是屬於那種容易緊張型的性格,為了把孩子養好,她甚至辭去了自己讓人羨慕的工作,然後把望子成龍的激情和壓力加到孩子身上。一旦孩子稍有問題,她就緊張,趕緊給孩子吃藥。她自己雖然不懂,但卻固執地認為所有的藥都是有用的,於是就多給孩子吃,之後孩子身體更不正常。她便更緊張,再給孩子吃更多藥,如是惡性循環。現在她的狀態,真可以說是惶惶不可終日。

不要總給孩子吃藥

對於這樣的家長,我就說她是沒有智慧的。其實孩子的身體很容易自己恢復,可是她這樣焦慮,會引起孩子的不安,而過度用藥,又會引起孩子新的問題。這次,在幫助分析孩子身體的問題之後,我特意用了很長時間來教育這個家庭的成人,告訴他們,必須放鬆自己,學習健康知識,這才是對孩子真正的負責。

滿腔的熱情和愛,無法代替醫學知識儲備

現在每個家庭基本都只有一個孩子,要想做一個合格的父母,一定要特別慎重地、特別智慧地對待孩子的成長。這不是心裡想想,更不是憑滿腔的熱情和深深的本能之愛就能做好的,對孩子的健康,一定要提前做好醫學知識儲備才行。

醫學知識儲備

推薦,臻心臻品

中醫傳承下來的食療方,八珍糕,由八種健脾開胃,消食祛溼的食物組成,精心調製成丸。日常食用,可讓孩子脾胃好,吸收好,個子長得高,提高抵抗力,自然不生病。點擊底部連結

了解更多。

八珍糕

相關焦點

  • 想治孩子的病,必須先治家長的病
    高中時,一位數學老師與眾不同,最大的樂趣,是考試的時候,找個藉口不監考,和學生們一起考試。令我們驚訝的是,雖然是數學老師,竟然也做不到次次滿分(我們經常認為語文老師考語文會考滿分,數學老師考數學會考滿分,以此類推)……數學老師對此不以為意,他最大的樂趣,是和班裡的學霸一爭高下。
  • 去幼兒園總生病?家長在家做好3個準備,讓孩子遠離小病困擾
    導讀:去幼兒園總生病?家長在家做好3個準備,讓孩子遠離小病困擾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去幼兒園總生病?家長在家做好3個準備,讓孩子遠離小病困擾!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寶寶生病了-家長不應該無理取鬧!
    而是需要醫生來幫你權衡,不是給的藥越多、越早,就意味著醫生越負責。孩子生病以後,所有的家長都希望孩子身體儘快恢復健康,但是我們應該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健康是有一定指標的,而不是一天之內恢復或者馬上恢復,那也不現實。很多家長也會說:「你說的這些我都懂,但是孩子現在正在生病,能不能先把病快速治好?等這次病好了咱們再慢慢談。」
  • 家庭教育公益講座:做智慧型家長 讓孩子快樂且優秀
    清華大學知名家庭教育專家王晶教授以「如何做智慧型父母」、「如何讓孩子快樂且優秀」為主題,與在場家長分享了自己的教育理念。   活動當天大雨傾盆,但依然擋不住家長們的熱情,三場活動共有逾4000名家長冒雨前來,走進家庭教育的「課堂」。該活動旨在幫助家長尋找更科學的教育孩子的方法,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 孩子頻繁眨眼,是病嗎?需要治嗎?
    因為頻繁眨眼,而由家長帶來看病的孩子 眼科醫生每天遇到的真不少 眨 我家孩子這個是不是病,需要治嗎? ..... 眨眼對眼睛很重要 頻繁眨眼,眼睛怎麼了?
  • 看《教育的本質》,做智慧型家長
    刷抖音時常能看見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氣得亂吼、心肝疼。甚至為了不動手打人而給孩子戴上頭盔,給自己綁上雙手。也有家長說,天天跟孩子的作業跟得很緊,可是孩子的成績就是上不去。,修人品,善學習從這四個部分的內容可以看出,陳錢林作為雙重身份的智慧型學者,既能夠從教師的角度給教學中的老師提供可行的建議,又能夠從家長的角度出發,讓家長學習如何讓孩子自律、自學、自立,做智慧型家長。
  • 孩子生病,請問你是在幫忙還是在添堵?
    小孩子可愛是可愛,但就是不能生病,一生病全家人就急得手忙腳亂,立馬變成一鍋粥。我們看看家長們面對孩子生病時的狀態。寶寶生病了不舒服,第一時間要把寶寶送到醫院,醫生是最權威的人,要相信現代的醫學技術,也要相信醫生的治療水平,如果你對醫院和醫生的治療意見不滿意,可以多走幾家醫院,但是千萬不能擅自做主,盲目地自我治療。二 忌上網亂搜。許多年輕的父母,當孩子生病的時候,第一時間不問醫生,而是去問百度,問搜狗,問寶媽群,其實這樣是不可取的。
  • 智慧型家長的神操作,規劃孩子未來的同時,更注重語言溝通藝術
    一個智慧型的家長,最突出的標誌就是要學會提前設計孩子的未來,怎麼設計?你得研究高考,就我再說說我自己的孩子,我這個孩子不是小學五年級上完以後,就調到北京了,結果一到了北京,你想我在北京孤家寡人,舉目無親,把那個行囊一放幹啥的,到第二天領著老婆孩子去了北大,我這孩子一看北大這種百年名校的風採,深深的打動了她,我孩子就想,說老爸,原來北大這麼漂亮,我將來一定要上北大。
  • 孩子生病排到800多號,為何兒科無人看病?原因引人深思
    引導教育孩子是門藝術,之所以會有很多家長掌握不了這門藝術,是因為他們沒意識到,問題的根源出現在自己身上。樹立錯榜樣的家長,怎麼可能教的好孩子呢?在抱怨孩子不懂事的時候,家長們可能不知道,在別人眼裡,他們也同樣「不懂事」,沒規矩。
  • 優卡丹重要提醒:孩子磨牙是病得治!
    偶發性的小孩睡覺磨牙可以不用理會,但是如果長期性的習慣性的小孩睡覺磨牙,優卡丹提醒家長朋友一定要引起注意,那麼首先優卡丹帶大家了解一下小孩睡覺磨牙是什麼原因?民間傳言,夜裡磨牙,肚裡蟲爬。所以很多父母首先想到的是:孩子肚子裡是不是有蛔蟲?
  • 為啥孩子生病吃「黃桃罐頭」就能好?答案就是這3點,寶媽:現實
    但是如果孩子生病了,再問孩子們想吃什麼的時候,可能很多家長都會得到一個統一的答案——黃桃罐頭。也有很多寶媽都表示,只要孩子吃了黃桃罐頭,病就能好一半。黃桃罐頭真的有這麼神奇嗎?孩子生病吃個「桃罐頭」就好在小劉的印象裡,小時候自己要是有個感冒頭疼啥的,媽媽就會直接去買一罐黃桃罐頭給自己吃,吃完之後的效果也非常好。
  • 不知醫的媽媽「為不慈」,你是孩子合格的保護神嗎?
    因為有我這個中醫朋友,所以她孩子身體一有不舒服、小毛病什麼的,就給我打電話:「孩子又發燒了」「孩子又咳嗽她孩子發燒頻率還是比較高的。我說:「你怎麼不學點中醫育兒知識呢?我的書裡寫得那麼清楚,很多家長都受益了,你好好學學,就能少操好多心啦!」她說:「那還要你這個朋友做什麼呢?我打電話問你不就行了嗎?還學什麼啊!」那麼,大家想想,她這樣做有沒有問題?
  • 我的孩子不生病了
    ,我的病加重,我的病好一些,孩子又燒起來了,反反覆覆好幾年,每天提心弔膽的,擔心孩子受涼,擔心孩子咳嗽,全身心的陪伴孩子,也沒有把孩子帶好。,上班後陪伴孩子的時間少了,他反而不生病了,我很迷惑.....
  • 生病不去醫院,你到底跟孩子什麼仇什麼怨?!
    家裡有兩個孩子的就更忙碌了,一個生了病很容易傳染給第二個。造成兒科人滿為患的原因,最主要是病在孩子身上,大人無法親身感知,所以會比孩子更緊張,哪怕只是小病小災都要裡裡外外檢查一遍才放心。可是近年來,也有這麼一種情況,就是家長不放心帶孩子去醫院,而是流行在朋友圈給孩子看病。
  • 什麼「長」都好當,唯獨家長不好當!智慧型的父母應該怎樣做?
    你是不是感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力不從心,什麼是力不從心呢?我的解釋是,你付出的並不比別的父母少,但大部分的時間裡你會發現你的收效並不大。其實孩子是不笨的,你不要責罵孩子,要找原因的話,可能還需要從你身上著手。可能是你的方法出了問題。
  • 孩子上幼兒園為啥總「生病」?多數因為4點,家長要心中有數
    」,家長心急如焚小夢的孩子今年3歲了,是在今年的9月份上的幼兒園,在上幼兒園之前,孩子的身體一直都是十分的健康,這也是小夢十分果斷的讓孩子上幼兒園的重要原因,但是卻不曾想孩子上幼兒園後就開始頻頻出現了生病的現象。
  • 開學季:比關注孩子學習更重要的事,許多家長都忽略了
    而實際上,孩子開學後,還有比孩子學習學習更重要的事,許多家長都忽略了……關注孩子心理陽光比學習更重要現在的孩子,每天除了完成學校老師布置的許多作業,還被家長安排了各種各樣的培訓班,許多家長不去考慮孩子學習效果如何,而是抱著「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心理,認為學的內容越多
  • 孩子好不容易適應幼兒園,一句生病要歇兩周,寶爸直呼"病不起"
    早秋一天冷一天熱沒個準頭,後面就是一天更比一天冷了。而秋天一到,身邊生病的孩子也越來越多了。孩子生病,家長受罪,為什麼如詩如畫的秋天成了孩子們集體鬧不舒服的生病季了呢?孩子好不容易適應了一些,一場感冒卻給寶爸來了一個沉重打擊。"孩子昨天感冒了,今天跟我說'爸爸,我生病了,你還捨得我去幼兒園嗎',我肯定說捨不得呀,結果這孩子獅子大開口就要歇兩周,聲稱剛恢復後也很脆弱。連休兩周再上幼兒園的景象我不敢想,真是病不起呀。"寶爸在朋友圈裡感慨道。
  • 為了孩子,請拼盡全力做智慧型父母
    ,你卻沒有看到他為了取得好成績是多麼的努力,他需要有人教給他正確的學習方法。,你覺得成績好不好沒有關係,開心過日子才是最重要的。而你是否想過,孩子真的開心嗎?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成就才是讓人坦然平和的良藥。在學生時代,學習是孩子最重要的任務,重要的任務完成失敗,怎麼可能一句「沒關係」,就能消除失敗帶給孩子的挫敗,他能開心嗎?你的所謂通達,給了孩子自暴自棄的理由而已。
  • 孩子一上學就容易生病,根本原因不在學校,家長別搞錯了
    朋友家的孩子,今年九月份上的幼兒園,入園沒多久,就出現了感冒咳嗽的症狀,期間吃藥、打針治療效果都不明顯。後來,正好趕上國慶假期休息,孩子在家休養了近一個星期,病一下子就好了。但之後開學,沒多久孩子又生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