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長」都好當,唯獨家長不好當!智慧型的父母應該怎樣做?

2020-10-19 小樂老師教育課堂

你是不是感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力不從心,什麼是力不從心呢?我的解釋是,你付出的並不比別的父母少,但大部分的時間裡你會發現你的收效並不大。

其實孩子是不笨的,你不要責罵孩子,要找原因的話,可能還需要從你身上著手。可能是你的方法出了問題。

記得在一次家長會上,一位父母憂慮地對我說:「我發現教育孩子越來越成為我的一塊心病,平時也在孩子身上花了很多時間,可總是沒有效果,我現在都不知道該怎麼辦。」

而另一位父母也感慨地說:現在什麼「長」都好當,唯獨家長不好當。

對於所有的父母來說,沒有比他們更愛孩子了,因此,他們為孩子付出了無數汗水、心血。每個父母都會認為,付出總有回報。

是的,付出總會有回報的,不過,我們應該相信,有時候因為方法和技巧的緣故,很多家長付出的多是無用功。這就是為什麼付出了卻總不見成效的主要原因。

那天我到一個親戚家辦點事,吃完晚飯之後,我和親戚家的孩子聊了起來。他今年初中一年級。剛開始的時候,他有點害羞,慢慢地,他開始對我敞開心扉了。

他偷偷地對我說,他很害怕放假:「每次放假在家,爸爸媽媽都上班了,只有我一個人在家,我很孤獨也很害怕,沒有人和我說話。而爸爸回到家的第一句話就是:作業寫完了嗎?」這一天你都幹什麼了?他只問我的作業情況,卻從不知道我在想什麼。

和其他的同學不一樣,我希望我一直都呆在學校,這樣,我就可以經常和同學們在一起了。和同學在一起我感到很開心。」

我問他能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爸爸,他說:「我不敢。」

孩子的話,讓我的心感到一陣酸楚,既為孩子難過,又為孩子的父母傷心。沒有比我這個親戚還愛孩子得了,但他愛孩子的方式卻並不為孩子接受——孩子連想法都不敢和父母講,這就是父愛的結果嗎?

這讓我想起了在報紙上看到的一條關於教子的新聞:有一位少年非常嚴肅地站在父母面前說:「我要說一件事情,你別嘲笑我,將來我結婚後不生小孩,因為我受不了負擔一個小孩長大的責任,做父母太難、太累、壓力太大。」

現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常常被很多問題困擾著,比如因為知識水平的限制,或者教育方法出現了問題,都會讓自己的意願和期望值有很大的距離。

我不是說父母在教育孩子很愚笨,事實上,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所採取的方法是很不明智的。

正如我的這個親戚,他很愛孩子,但方法卻讓我不敢恭維。

當然,還有一些父母,因為忙於自己的事業,很少與孩子溝通、交流,還有的父母不善於與孩子交流,也有的父母與孩子交流時「好話不會好說」,當然也就沒有好的效果,特別是獨生子女在家裡缺少同齡夥伴,他們經常感到很孤獨。

作為一個好父母,就要做一個智慧型的父母。那麼,什麼是智慧型的父母呢?我想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多間問我們的孩子吧。我曾因此問過很多孩子,你們希望父母怎樣教育你們?

大多數孩子都希望:父母要能像朋友那樣,允許我們犯點小毛病,儘量寬容我們;能多抽出些時間陪我們一起學習和一起做遊戲;多和我們平等地交流;在給我們做決定的時候,多徵求一下我們的意見……

當然,作為智慧型的父母,還要善於通過言傳身教,把理性的教化、愛的滋潤、美的薰陶有機地融在一起,溫和而理性地指導孩子,讓孩子體會父母的愛。多給孩子一些自我發展的機會,多鼓勵孩子,欣賞孩子。

如果孩子連自己的能力都不相信,怎能藉助別人的力量來推動自己?

智慧型的父母還應該成為孩子前進道路上的明燈,當孩子需要時給予及時的幫助,使孩子感到父母的愛。對於孩子來說,父母不僅僅是保護者與撫養者,更是孩子心中的榜樣和英雄。也就是說,父母要注重自己的形象和以身作則。

孩子們對父母的希望並不苛刻,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需求,我認為能做到這些的話,就是一個智慧型的父母。

相關焦點

  • 為了孩子,請拼盡全力做智慧型父母
    孩子頂撞了一個前輩你打了他,這是你幼年時頂撞母親時必遭受的懲罰,而你會不會想到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衝突,他為了忍耐這個前輩內心有多大的掙扎。所有的思考和感知,只有通過不斷學習,認真對待你的孩子,才能一點點認識等到。養育孩子,是孩子和父母共同成長的過程。
  • 看《教育的本質》,做智慧型家長
    網上有一句話說得很對:三流的父母當保姆,二流的父母當教練,一流的父母當榜樣。我們周圍大部分的父母都是三流,二流的父母。因為做父母的,並未持證上崗。如何做到一流的父母呢?且看《教育的本質》,做智慧型家長。
  • 讀懂孩子——做智慧型父母
    懷化新聞網訊(通訊員 楊夏玲 堯耀萍)近日,市四醫院心理健康服務中心鄭秋林組織了一場主題為《如何做賦能型家長》的親子教育專題實踐講座,讓父母學會放下成人的架子,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心理諮詢師鄭秋林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從教育的有理、教育的有法、教育的有度等方面闡述了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表明了愛孩子,要讀懂孩子;愛孩子,要有的放矢;愛孩子,要把握分寸。
  • 家庭教育公益講座:做智慧型家長 讓孩子快樂且優秀
    清華大學知名家庭教育專家王晶教授以「如何做智慧型父母」、「如何讓孩子快樂且優秀」為主題,與在場家長分享了自己的教育理念。   活動當天大雨傾盆,但依然擋不住家長們的熱情,三場活動共有逾4000名家長冒雨前來,走進家庭教育的「課堂」。該活動旨在幫助家長尋找更科學的教育孩子的方法,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 開展智慧型家長家庭教育講座活動
    為了讓賽罕區社區矯正對象更好的融入社會回歸家庭,學習有效、良好的親子教育技巧,減少矯正對象在家庭中與孩子發生的衝突、改善社區矯正對象在家庭與孩子之間的關係,賽罕區司法局聯合賽罕區婦聯於8月22日在賽罕區社區矯正中心開展智慧型家長家庭教育講座活動。
  • 孩子對父母的印象是什麼?父母應該怎樣做?
    作為父母,大人在聊天時的話題總繞不過孩子,有時聊到孩子的調皮搗蛋之處,不免互相交流一番,順便吐槽下自己的孩子,交換下育兒心得。但我們有沒有想過,孩子會不會什麼心理話也想對父母說?我們在孩子的心中究竟是怎樣的形象呢?
  • 「家長問答」父母英語不好,應該怎麼給孩子做英語啟蒙?
    在給孩子做英語啟蒙這件事上,家長要做的不是孩子的英語老師,不用糾結自己的英語好不好。父母的英語差,不會成為孩子英語英語啟蒙的阻礙,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學習。在家庭中,孩子需要的是父母而不是老師,大家只需要做好孩子啟蒙路上的陪伴者。
  • 讓孩子不生病比治好孩子的病更重要,你是智慧型家長嗎?
    你是智慧型,學習型家長嗎?如何做到讓孩子不生病?家長一定要學習,要變成智慧型家長、學習型家長。因為如果你不懂這些醫學知識,實際上你就對孩子的健康沒有根本的把控能力,你不知道什麼會引起孩子生病,不知道孩子生病怎麼辦,只有睜大眼睛求助於別人,永遠都是被動的。
  • 昂立國際教育李傑老師《做智慧型父母》大型公益講座暨鎮江狀元分享會!
    在 2014年8月9日下午2:30,昂立國際教育著名的親子教育專家—李傑老師蒞臨丹陽,在文化城四樓百姓劇場舉行了一場關於《智慧型家長》的講座,為家長們打開了一扇教育孩子新大門,分享他在教育孩子上的獨到的見解。
  • 孩子學習不好,厭學怎麼辦?家長應該這樣做
    孩子在學習中表現出學習成績不好,孩子不愛學習。這時候家長應該怎麼辦?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和情況。有的時候是老師直接反饋給我們的,有的時候是通過日常的生活中我們觀察到孩子不愛學習的。孩子的學習是我們家長最關心的問題,有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學習其實是來自於攀比。
  • 父母應該怎樣給孩子做榜樣?
    所以,各位做父母的為了孩子好,就一定要讓自己做得更好。那麼,做父母的應該怎樣做一個好的榜樣呢?第一,待人處事方面要做好。這是最重要的一個,關係到孩子以後的人品。我家孩子從小就有禮貌,見到熟人就叫,嘴巴挺甜的。另外一個孩子的奶奶就說我家孩子好像跟誰都親,就是說認識的,她都對人家特別親切,挺好的。
  • 親子溝通效果不好?別急著批評孩子,也許家長應該這麼做
    很多家長在做了父母之後會發現說了更多的話,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為了讓孩子聽話,能夠更懂事一些,往往會苦口婆心地對孩子說教。但是孩子雖然小,卻也有自己的獨立思想,看著小小的一個人兒,有時說出來的反對父母的話聽起來卻讓家長不能反駁。
  • 父母最應該教會孩子的是什麼?
    從孩子出生開始,父母的一言一行就開始影響孩子的每一步的成長,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取決於父母都教會了孩子什麼。父母需要教給孩子的東西很多,那麼,父母最應該教會孩子的是什麼呢?一、自食其力的獨立生存能力父母賦予了孩子生命,養育孩子長大,但是父母不可能一輩子都陪在孩子身邊。世界上絕大多數的愛都是以團聚為目標的,但是,唯獨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是以分離為目標的。
  • 家長和孩子衝突不斷?先從認知層面化解矛盾,教你做智慧型父母
    女兒:「你就是覺得我什麼都不好,好好吃頓飯都不行。」母親:「那你好好吃,你同學都一米八四了。」女兒:「……」孩子沉默不語,不願意與母親繼續交流,為什麼呢?答案顯而易見,是母親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到孩子的身上。這位強勢的母親,在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一直在絮絮叨叨地給孩子施加壓力。母女倆的對話內容不在一個頻道上,所以孩子不願意和母親繼續交流下去,只好選擇沉默。
  • 孩子間打架不可避免,聰明的家長應該怎樣做?
    做父母的應該都深有體會,特別是男孩子,經常前一秒還互稱是好兄弟,轉眼就廝打在一起。作為父母往往不願意看到自家孩子吃虧,可是又害怕過度維護會讓自己的孩子變成不招人待見的小霸王。這就引發了家長們的矛盾心理:孩子太「軟弱」,成了同齡小朋友的出氣筒;孩子太「霸道」,長大後會沒有朋友。
  • 研究生考試時,家長應該做些什麼?很多父母容易「弄巧成拙」
    同時,這個數字的變化也牽動著700餘萬家長的心。從小學期末考試到中學招生考試,從高考到考研,人生中每一次重要的考試都離不開家長的陪伴。這幾天,有很多家長私信留言:孩子即將迎來研究生考試,父母又可以做些什麼?其實,對於這個問題並沒有標準的答案,但我還是想站在考生的角度,來聊一聊我的經驗。
  • 陳鶴琴:怎樣做父母?
    父母,不是容易做的,一般人以為結了婚,生了孩子,就有做父母的資格了,其實不然。做父母的,要想把孩子養得好,在未做父母之前,應該問問自己:是否懂得養孩子的方法?有什麼資格做孩子的父親或母親?怎樣養育孩子,使得孩子身心兩方都充分而又正當地發育?這些,都該弄得明白,才配做孩子的父親或母親。現在根據我十數年來的經驗,把怎樣做父母的道理和各位談談。
  • 做智慧型家長:對孩子放手但不撒手!
    當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得到家長、學校和社會的廣泛認可。但是在具體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往往有困惑:應該管什麼不應該管什麼?怎麼把握家庭教育的「度」以達到好的教育效果?如何掌握對孩子既放手又不撒手的分寸,真正幫助而不束縛孩子的成長?這些都是值得每一位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思考的命題。
  • 我們應該怎樣做父母?
    我們應該怎樣做父母? 生兒育女、繁養子嗣,這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一件事。但是,「怎樣做父母」卻是世界上最難的一件事。對於大部分父母來說,當我們還是一個不成熟的孩子(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時,我們的孩子就已呱呱墜地,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效仿我們的父母對我們所做過的一切,去做父母。
  • 鍾美美現象的背後:家長應該怎樣做
    但,換個角度想,鍾美美作為一名13歲的學生,大概是小學六年級或初一的年齡,面臨著小升初或進入中學,本應該很忙,把精力更多投入在學習上才對,而他卻接連錄製模仿老師上課的視頻,成為網紅。十幾歲的學生成為網紅的背後,說明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