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標題下『民間養生』字體,按『關注』鍵,即可收到類似養生文章
說來慚愧,我本出生於中醫世家,祖父\父親\叔父都是中醫.但到了我這一輩,無論父親怎樣勸說我都不願學中醫,當年考大學時學的是中文,理想是做一名記者.離開父母離開家鄉在外求學,工作,打拼,理想倒是實現了,但是隨著年齡漸長,隨著因病求醫而屢受打擊,我在33歲這一年重新反思,開始學習中醫.越學越意識到此前的自己是多麼無知,越學越慶幸自己發現了瑰寶,越學越投入更覺祖國醫學的博大精深.
想起自己小時候在父親身邊時,有一次,因為得急性闌尾炎,被母親抱到醫院要開刀.因醫生護士在開會,要我等一會,就在這時,父親得知我要被西醫開刀切除闌尾(我才8歲),急衝衝闖進來把我搶走,(父親是醫院裡唯一的中醫)回家給我餵服他熬的中藥,服藥後才半個多小時,我就感覺好多了,不吐也不疼了,第二天背著書包去上學,把父親醫院的院長看得目瞪口呆.此後再未發作過闌尾炎.
下面是一篇摘自我博客裡的博文,也是父親,只在電話裡告訴我一個小辦法,就治好了我的腋下腫塊.我想表達的意思是:神奇的中醫,我真後悔當初沒有跟隨父親學習,而今疾病纏身才理解父親當年的苦勸和苦心!
前天發現腋窩下長了一個包,有大拇指頭大小,一觸還有點疼。真是過了30歲,你不找病,病就來找你了。有點恐慌,擔心別是腫瘤什麼的。第二天上班時,到單位醫務室問了問,醫務室的大夫也拿不準,說有可能是淋巴發炎也有可能是乳腺的問題,建議我到省中醫乳腺科去就診。下午,我來到省中醫乳腺科,掛了號,在外面候診時,我們坐在一起的幾個女的一交流才知道,我們都是患了同樣的病:都是因為腋窩下發現腫塊來就診的。終於聽到護士叫我的號,看病的是一個40歲左右戴眼鏡的男醫生,真有點讓人難為情呢。醫生詢問了我的病情,然後給我檢查,摸了摸的腋下的腫塊,神色嚴峻(我的心緊張地快要跳出來!)最後說得做個B超檢查一下才能確診。我拿著檢查單先去交費,60元,然後又去B超室做B超。做B超時,大夫同樣神色嚴峻,反覆地用探頭在我的腫塊上檢查,一邊還納悶地說:「咦?怎麼會這樣?」天哪,我不會得了什麼不治之症吧。做完B超,B超室的大夫拿著我的檢查結果和我一起去找醫生,這下我就更緊張了。只聽B超室的大夫對眼鏡大夫說:「她這個特別奇怪,也不像淋巴,排除是淋巴的可能,那就只可能是副乳了。」最後,眼鏡大夫給我確診是「副乳」,他解釋,女人天生都有副乳,哺乳期過後幾年會顯現出來,也不用過於緊張。我又問大夫:「那麼有什麼好的辦法使這個腫塊消除呢?萬一以後再長大怎麼辦?」眼鏡大夫回答:「目前沒有什麼辦法能讓這個腫塊消除,只能先給你開點藥吃去疼,如果再長大就得手術摘除。」他很快給我開了些藥,告訴我這藥得連續吃一個月,吃完再來找他。於是我又拿著處方去排隊劃價、交費(72元)、取藥。
回家後,我想起原來我在家時,好象父親給人看過這樣的病。就打電話問父親,父親給我說了一個很簡單的方法:用中藥王不留行籽3~6粒,放炒鍋內,大火爆開花,然後用膠布把爆開的王不留行籽貼在患處。一個星期準好。我將信將疑地上建聯中藥店花了一毛錢買了5克王不留行子籽,大概有100粒呢。取了6粒按父親說的辦法爆開,然後貼在腋下腫塊上(省中醫開的藥我沒有吃)。第二天早上一覺醒來,再摸腋下,奇了!腫塊已經小多了,而且也不疼了!噫!中醫真的很神奇啊!
唉!真後悔當初沒有聽父親的話學醫。現在看個病多麼難啊,就這次這個病,上省中醫掛專家號,6元,B超,60元,拿藥,72元,一共是138元,而我用父親的簡單辦法治療,只用了一毛錢就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