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我以為做名好教師就是要心裡裝著學生,對學生有著「視如已出的關愛」就行。但是,經過這一年與學生的相處,我發現根本沒那麼簡單,因為每個人有他的脾氣,同樣,每個學生也有他的習慣。
在這裡,我有一些個人心得想和大家探討。
一、 放手給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應速度和理解答疑能力。
要成為一名優秀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有很好的傾聽習慣,而且要有機敏的分辨能力和觀察入微的洞察能力,將稍縱即逝的、富有開發生成價值的有效資源,轉化成學生的知識。所以,老師要把目光聚集到課堂上,逐步淡化牽引,放手給學生,逼迫自己不斷提高反應速度和理解答疑能力。使自己成為一條小溪,不斷地有甘甜、純淨的活水進來。
二、良好的語言駕馭能力。
先要說得清楚,才能讓人聽得明白。能用最簡潔的語言把要表達的意思表達清楚。說話的語速,既不能太快,要讓每個學生都能聽清楚,也不能太慢,這樣學生會思想溜號。語速要適當,而且要富有變化。語調也是這樣,或平鋪直敘,或疑問,或感嘆,抑揚頓挫,給人一種聽樂曲的美感。同時,儘量不要重複。
三、能巧妙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眼中要有學生,而且是在坐的每個學生。教師在課堂上要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思考、探究和研討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其認為學習不只是So easy,更是So happy,課堂上才能做到不走神。
四、處理好師生關係。
良好的師生關係要求:一則要擺正師生以往不平等的關係,創設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二則教學要平等,要面向全體施教,不能偏愛極少數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而對一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卻漠不關心。良好的師生關係與和諧愉快的課堂教學氣氛是學生敢於參與的先決條件。因為學生只有在不感到壓力的情況下,在喜愛所教老師的前提下,才會樂於學習。
五、相信集體的力量。尤其對於那些剛參加工作的教師更應如此。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可集體的智慧是無邊的。依託集體的力量使自己快速成長起來的人才是有智慧的。對於如我這樣剛參加工作的教師需要的是一個「勤」字。勤走、勤看、勤思、勤問、勤做。一些有經驗的老師,教學語言上幽默風趣,教學作風上扎紮實實,教學策略上靈活多樣,都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但是迫使我更多思考和學習的是他們是怎麼進行班級管理的,如時間如何分配、習題如何練習、怎樣與學生溝通等等。這樣可以使自己少走一些彎路,提升教學效率。
怎樣成為一名好教師?我還在路上——研究著、學習著、實踐著、總結著……
作者: 沈丘縣槐店鎮第三中學 李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