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中有梅、蘭、竹、菊四君子,他們代表著傲、幽、堅、淡四種品質,符合儒家文化對君子的要求,所以古代文人最愛歌詠的題材。
梅花的傲,不是傲氣,而是傲骨,代表高潔志士。
《山園小梅·其一》林逋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說到梅花,無論如何都少不了「梅妻鶴子」的林逋。
他終生不娶,以梅花為妻,可見其喜愛程度,有時候讀來都覺得肉麻。
像這首詩,根本不廢話,起筆就開始誇。
首聯,先一個「獨」字,就讚美了梅花不畏嚴寒,後一個「盡」字,又讚美了梅花的風姿。
頷聯,表面上是用文字在描寫梅花,實際上是用畫筆,先輕描淡寫,勾勒出梅花的「疏影」,這是形態,然後濃墨重彩,染出一片梅花的「暗香」,這是韻味。
頸聯,通過擬人手法,一實一虛,先寫白鶴喜愛梅花,想要靠近她之前先是「偷眼看」,這是作者觀察來的,是實寫。接著寫蝴蝶如果看到了她的美貌,也會「合斷魂」,這是作者想像來的,是虛寫。這兩句通過鶴和蝶的視角,寫得非常傳神,更進一步表達了內心對梅花的喜愛。
尾聯,這就是直抒胸臆了,在微吟淺飲中,與梅花親近,根本不需要世俗中那些嘈雜的樂聲。這是詩人的雅興,也是詩人的理想和真實人格——超然物外,清高淡泊。
《梅花》王安石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這首詩是在王安石兩起兩落,最後退隱山林時所作。
第一句寫梅花開在牆角,說的是環境簡陋。
第二句寫梅花獨自開放,說的是剛強無畏。
第三局寫遠觀梅花,潔白如雪,卻知道不是雪。
然後才能引出第四句:是因為她自有獨特的芳香。
啥意思呢,其實是用梅花自喻,說我老王雖然被排擠,退隱山林,所處環境不好,但是我依然堅持自己的信念。這裡是「傲」的點睛之筆。
接著以雪喻梅,是為了體現梅花的高潔,最後又點出「暗香」,隱含的結論是梅勝於雪。實際上是說自己,除了品行高潔,還有獨特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