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常熟市民在一家零食店購買「某隆」牌每日堅果時,發現包裝袋內有雜物,於是到相關部門進行舉報。常熟警方抽絲剝繭,最終從一袋小小的堅果入手,牽出一個龐大的跨省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的產業鏈。
2020年1月,常熟市公安局治安大隊在接到群眾舉報後,會同轄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一家零食鋪進行聯合執法檢查,發現該店的「某隆」牌每日堅果存在異常,包裝袋裡裝著發黃乾癟的堅果,還有頭髮等雜物,外包裝盒與正品存在細微區別。後經廠家專業人員鑑定,該店每日堅果均為假冒產品。警方立即立案偵查。
經查,自2019年9月以來,該店老闆從外地低價購進假冒「某隆」牌每日堅果銷售,累計非法獲利5萬餘元。隨著調查的深入,警方發現,犯罪分子將假冒商品的加工窩點設在外地城鄉結合部,通過微信、QQ、電話聯繫,由下線將貨款轉帳給上線,上線安排快遞公司送貨,不直接見面、不直接收貨款、不直接交貨;從原料、外包裝到成品的銷售,涉案範圍輻射全國多個省份,形成了完整的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產業鏈。警方抽調精幹警力成立專案組,兵分多路趕赴各地開展偵查。
4個月後,一個以廣西桂林為生產源頭、山東微山縣為包材來源,生產銷售假冒「某隆」牌每日堅果的犯罪團夥浮出水面。5月下旬,常熟市公安局治安大隊在蘇州市公安局食藥環支隊指導下,組織多部門30餘名警力集中收網。偵查員分赴廣西桂林、山東微山、臨沂和河北滄州等地,抓獲犯罪嫌疑人17名,查獲未銷售的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假冒包裝材料及制假設備,涉案價值2000餘萬元。
民警在現場發現,制假作坊完全沒有食品加工許可,衛生條件極差,四處擺放著用於加工食品的原材料;工人沒有健康證明,更沒有採取任何衛生防護,徒手對散落的原材料進行加工、分裝,最後變成一袋袋休閒食品。這批偽劣商品看起來與正品無異,但在原材料的質量、規格以及生產的衛生標準等方面均不符合國家標準,嚴重危害群眾健康。目前,警方已對邱某、唐某、鄒某等5人以涉嫌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的行為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來源:荔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