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北京宋慶齡故居,1888年醇親王北府

2020-12-12 舊影閣

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故居,位於西城區後海北沿46號。始建於清朝康熙年間,為大學士明珠的府邸花園,乾隆年間為和珅別院,嘉慶年間為成親王永瑆王府花園,後為光緒父親醇親王奕譞府邸花園,清末又為末代皇帝溥儀的父親醇親王載灃的王府花園,即攝政王府花園。

新中國成立前夕,這裡已經荒蕪凋敝。後周總理受黨和政府委託,籌建宋慶齡同志在北京的住宅,於1961年將這座王府花園整飭,並在原有建築迤西接建了一座兩層小樓,築成了一座優雅安適的庭院。1963年至1981年,宋慶齡在此生活工作了18年,直至逝世。

這座宅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初。它原是康熙朝大學士明珠的宅園。他的長子、清初頗具才名的詞人納蘭成德就是在此宅出生的。到了乾隆朝晚期,權相和珅擅權,他垂涎明珠家藏的珍寶和富麗的宅園,屢向明珠的後人成安敲詐勒索未遂,被和珅羅織罪名,將其家產籍沒,宅園據為已有。

嘉慶四年(1799年)仁宗將和珅賜死,家產籍沒,將宅園賜給其兄、名書法家成哲親王永瑆,按照王府的規制將此宅加以重修改建,是為成親王府。光緒年間,又轉賜給醇親王奕譞作府邸。奕譞的原王府在西城區太平湖東裡(今中央音樂學院)。因光緒帝生於此府,成為潛邸。

光緒繼位後醇親王遷出,因此醇親王原在太平湖的王府稱南府,後海北沿的新王府稱北府。光緒十六年(1890年),奕譞去世,配享太廟,稱「皇帝本生考醇賢親王」,其子載灃襲爵。載灃(1883-1951年),字伯涵,奕譞子,光緒十六年(1890年)襲醇親王,宣統帝父,監國攝政王。

東部是王府本身,分為東、中、西三路。中路是其主體建築,自南而北,街門5間。進入外院後有二門,此門才是王府正門,面闊5間。此後為正殿銀安殿,面闊五間,東西有配樓各5間。正殿後是一組自成院落的屋宇,自3間過廳入,正面是正房5間及其配房,按規制此處應屬後寢。最後為後罩樓。

後寢成為供奉神、佛和遠祖的神殿。東路建築主要是家詞和佛堂及一些從屬建築。東牆外院落為王府馬號。西路有兩組院落並列,是醇王府的活動中心。主要建築為寶翰堂,即大書房。其後的院落,正廳名九思堂,是太紀居處,再後名思謙堂,是王妃住所。

王府花園整體為長方形,佔地近2.7萬平方米。其中山地面積約5500平方米,水面面積約3400平方米,陸地面積約5700平方米,園北側和西側隙地約8200平方米,其餘用地約4000平方米。園內原來四面是人造土間石的假山環繞,但東部山體很小。這樣府邸部分與花園一體感更強,且方便在府內觀賞花園景色。

花園建築從使用功能上,大致劃分為南部的遊賞區和北部的休憩娛樂區兩部分。其建築沒有明顯軸線,呈點、線和片狀分布。花園遊賞區由南山東南角山峰上的箑亭,西南角山峰上的聽雨屋,山北側的南樓以及南湖組成。休憩娛樂區由東西兩組院落組成。---【北京後海醇親王北府,1888年。攝影資料:SEE-TAY】

相關焦點

  • 崑曲《畫堂春》助力宋慶齡故居打造京城「納蘭文化」
    12月12日,崑曲《畫堂春》建組會及媒體見面會在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舉行。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研究中心、宋慶齡故居管理中心主任艾多,原北京藝術創作中心主任、《新劇本》雜誌主編徐恆進,高級編劇、中國戲曲學院特聘教授張永和,旅日藝術家、現任日本京劇院院長吳汝俊等有關專家出席,與北方崑曲劇院主創團隊一起就納蘭性德故事、崑曲藝術進行探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展示新風採。
  • 宋慶齡的兩枚中英文戒指印章,時隔多年在上海「重聚」-宋慶齡,中國...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9月4日報導:宋慶齡所著《為新中國奮鬥》、宋慶齡保存的國民傷兵醫院服務章、宋慶齡在抗戰募捐收據上使用的金戒指印章、抗戰期間宋慶齡贈給美國友人的旗袍、國際友人贈送的紀念物、宋慶齡創辦的《中國建設》創刊號……一件件珍貴的文物,正無聲地講述著宋慶齡為締造新中國、建設新中國不懈奮鬥的歷史故事,講述著那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和建設道路。
  • 把「宋慶齡故居」錯寫為「宋慶嶺故居」 你還有心情在解放碑這家...
    「這家麵館把宋慶齡的名字錯寫為宋慶嶺。」日前,賴女士向上遊新聞熱線966966/上遊新聞APP投訴稱,渝中區解放碑中心位置一處戶外廣告牌上有錯字,把國人熟知的偉人宋慶齡的名字寫為「宋慶嶺」。「夜啤酒」幾個大字下面,是一幅重慶景點打卡閱覽圖,圖上標註有10多處重慶熱門打卡點以及到這些景點的距離及交通方式,包括長江索道、洪崖洞、十八梯、朝天門、大禮堂、李子壩軌道站、南山一顆樹、磁器口老街等景點以及周恩來、宋慶齡在重慶的故居。不過,圖中兩處宋慶齡故居被錯寫成「宋慶嶺故居」,顯得很是扎眼。
  • 孫中山給宋慶齡的結婚禮物竟是這?宋故居內「小先生」成一道風景
    宋奶奶是新中國的締造者之一,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唯一被授予國家名譽主席稱號的國家領導人…」在宋慶齡同志故居的院子內,經常會有小學生、中學生戴著綬帶,穿著中山裝和套裙,為前來參觀的遊客、外賓講解。這是宋慶齡故居著力打造的「小先生」講解員,推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滿足各年齡段參觀者需求的生動實踐。講解員王碩在宋慶齡雕像前向觀眾介紹雕像創作經過。
  • 初冬漫步在北京什剎海旁的宋慶齡故居,探尋納蘭性德的惆悵與才情
    宋慶齡故居,曾經是康熙年間納蘭明珠的宅邸,這裡有一株明開夜合樹,是納蘭明珠之子納蘭性德親自栽種。時至今日,仍然枝繁葉茂,來到此處,似乎仍然能感受納蘭性德一生的惆悵與幸福。西府海棠,已經有200年的歷史,是清代醇親王府栽原栽種的古樹,每年四月十日左右開花,宋慶齡曾經親自用這株海棠果實製作海棠醬。箑亭,是清代醇親王府原有的建築,其形狀像一柄扇子,人們親切地成為扇亭,亭子的匾額為光緒皇帝的父親所提。
  • 年宋慶齡的英文遺囑寫給誰?不是宋美齡而是他
    在上海宋慶齡故居陳列館,陳列著一份特殊的展品。這是一塊牌匾,上面刻著一份用英文寫成的遺囑。這份英文遺囑,出自宋慶齡手筆,寫於1975年。而且,鮮為人知的是,這份英文遺囑並非宋慶齡寫給自己世上唯一的至親——身在臺灣的妹妹宋美齡,而是一位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男性。
  • 孫中山的老照片
    1996年上海孫中山故居為紀念孫中山誕辰130周年編撰的畫冊,對該照片的說明改訂為:「1912年5月28日,孫中山在香山縣左步頭村孫氏祠堂前與親友合影。」9 兩種說明信息完全不同。通過放大這張館藏的老照片,其背景中的那副對聯,大部分字可以辨認出來。
  • 500名學生參加宋慶齡故居線上研學實踐活動
    12月8日至9日,宋慶齡故居連續開展兩場線上研學實踐活動,河北省阜平縣白河學校100名小學生、寧夏回族自治區彭陽縣城陽中學400名學生遠程參加。宋慶齡故居的老師以《我不能失信》課文為基礎,向阜平縣白河學校的孩子們講述宋慶齡的故事。
  • 宋慶齡與宋美齡合影原照等展出(組圖)
    徽記一旁是宋慶齡用鉛筆親筆籤上的「Song」。  這次展出的珍品中,還有一張姐妹二人在大草坪上的合影。這張照片中,宋慶齡身著深色旗袍,七分袖還有著寬大袖口,戴著格子有流蘇的圍巾,端坐中央。宋美齡戴著耳環,也穿著寬大袖口的旗袍站在姐姐身後。照片夾在藍色紙質相框中,右下端寫著 「北京同生照相」。
  • 李文杰:「太上皇」的煩惱——醇親王奕譞的心結
    接下來就是鹹豐的六弟恭親王奕訢,又稱「鬼子六」,這是因為他長期主持清政府的外交和政治活動,從1860年到1898年的三十多年中,對清朝的政治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並且幫助慈禧在1861年發動辛酉政變,奪取了大權。以上這些鐵帽子王都是對朝廷有重大的貢獻。那麼,醇親王奕譞又是怎麼被封鐵帽子王的呢?是因為他的親生兒子被過繼給了鹹豐和慈禧,繼承了皇位。
  • 晚年宋慶齡的英文遺囑寫給誰?竟然不是宋美齡而是他!
    在上海宋慶齡故居陳列館,陳列著一份特殊的展品。這是一塊牌匾,上面刻著一份用英文寫成的遺囑。這份英文遺囑,出自宋慶齡手筆,寫於1975年。而且,鮮為人知的是,這份英文遺囑並非宋慶齡寫給自己世上唯一的至親——身在臺灣的妹妹宋美齡,而是一位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男性。而且,這封英文遺囑還曾經被保留在瑞士銀行的保險箱。這是怎麼回事呢?宋慶齡這份英文遺囑,是寫給一個叫鄧廣殷的人。
  • 宋慶齡在莫利愛路寓所展覽開展
    徽記一旁是宋慶齡用鉛筆親筆籤上的「Song」。   這次展出的珍品中,還有一張姐妹二人在大草坪上的合影。這張照片中,宋慶齡身著深色旗袍,七分袖還有著寬大袖口,戴著格子有流蘇的圍巾,端坐中央。宋美齡戴著耳環,也穿著寬大袖口的旗袍站在姐姐身後。照片夾在藍色紙質相框中,右下端寫著 「北京同生照相」。
  • 上海舉辦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寓所百年紀念展
    上海舉辦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寓所百年紀念展  【解說】2018年是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29號(今上海市香山路7號)100周年。北京時間6月26日,為了緬懷紀念這段歲月,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寓所百年紀念展在上海開幕,近半數文物首次對外展出。
  • 宋慶齡為什麼喜愛樟樹
    作家茹志鵑在《宋慶齡故居的樟樹》一文中曾寫到:上海宋慶齡故居的庭院中有兩棵樹。一天,周總理看到房子小了點,就勸她搬家。她卻不肯,說:"我捨不得這兩棵樹"。這兩棵樹就是樟樹。宋慶齡故居樟樹,是宋慶齡生前最喜愛的樹木。它鬱鬱蔥蔥,幽香沁脾,質地堅硬,品格高潔。作為二十世紀舉世聞名的偉大女性,樟樹無論外形還是內質都代表著宋慶齡的人格魅力,高尚品德。
  • 旗袍、書本、畫作……400件宋慶齡文物講述「為新中國奮鬥」的故事
    展覽名稱取自宋慶齡1952年9月出版的文集,開幕式上,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院長兼藝術總監蔡金萍朗誦了其中宋慶齡著作篇目《向中國共產黨致敬》。書中扉頁上有宋慶齡的獻詞:「獻給 朝鮮人民軍 中國人民志願軍——人民事業的英勇保衛者」。文集出版後,宋慶齡將部分稿酬捐獻給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委員會使用。該書首版現收藏於上海宋慶齡故居紀念館。該書的中文版和英文版分別由人民出版社和外文出版社於1952年9月出版,1953年12月,日本中國問題研究中心出版了《為新中國奮鬥》的日文版,名為《宋慶齡選集》。
  • 北府南悅,限競房減配時代的逆行軍
    「北府南悅」兩大新品以高強熱度的火爆熱銷,使得「金茂紅」席捲北京。  7月11日,「北府南悅」與意向客戶、業內同行及媒體朋友,共同見證熱銷傳奇,探討熱銷密碼。  一時間,「北府南悅」如同耀眼的雙子星座,以斐然的成績單在北京樓市熠熠生輝。  作為未來金茂府的業主,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向在場嘉賓詮釋了自己買未來金茂府的18個理由。     在2019年,面對潛在經濟增速的下行,投資渠道漸趨收緊,且潛在的風險無處不在。而另一方面,中國的人口周期、經濟周期等因素決定了房地產在中國經濟中長期的重要地位不可替代。
  • 宋慶齡珍貴展品開展 莫利愛路寓所歲月的見證
    為紀念宋慶齡誕辰120周年,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舉辦「不朽的歲月——宋慶齡在莫利愛路寓所」史料展。上海孫中山故居不僅是孫中山的紀念地,也是宋慶齡歷史見證地。 坐落於香山路7號(原莫利愛路29號)的孫中山故居是孫中山和宋慶齡一生中唯一一處共同的家,宋慶齡在此居住的時間跨度近20年。
  • 何大章:宋慶齡開創了新中國兒童事業的多個「第一」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1月30日電 (記者 王爔旋)1月27日是宋慶齡誕辰120周年紀念日。今天上午,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研究中心原常務副主任、宋慶齡故居原主任何大章做客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進行視頻訪談,與我們一同緬懷宋慶齡女士偉大的一生。
  • 清代,除了雍正的潛邸雍和宮外,北京還存在著哪幾個清帝的潛邸?
    清代,北京可不只有雍和宮一座潛邸。1864年,醇郡王奕譞分府出宮,道光就將原榮親王府賜予他為府邸。1872年,奕譞晉封醇親王,故而其府第稱「醇親王府」,俗稱「七爺府」。1874年,光緒即位後,醇親王府遂成為「潛龍邸」。成為「潛龍邸」後,「醇親王府」自然不能再作為其他人的居所,所以在1889年醇親王遷至後海北岸原成親王府。原「醇親王府」在奕譞死後,前半部改建為醇親王祠堂,後半部仍作為「潛龍邸」。
  • 宋慶齡上萬件遺物展出 展品多為首次露面(組圖)
    位於宋慶齡陵園內的宋慶齡紀念館陳列匯集了1000多件宋慶齡檔案文獻和50多段影音資料,不久前紀念館將陳列進行了局部補充,新增文物、實物、小場景、多媒體等展品展項。1月27日是宋慶齡誕辰120周年,上海宋慶齡故居、上海宋慶齡紀念館及上海中山故居都舉行了宋慶齡遺物展覽,市民紛紛前往參觀,緬懷這位偉大的愛國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