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時今日,競爭激烈的美國總統大選難產,各自陣營都宣布取得了勝利。與此同時,出於對投票結果的不滿,美國一些地方出現了騷亂。這次大選已給美國社會帶來了嚴重的撕裂,又會否帶來國家的分裂,由此不由得讓人想起了160年前爆發的那場南北戰爭。
南北戰爭誘因
第一次工業革命後,美國憑藉著良好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礦產資源以及日益增長的人口,在19世紀五六十年代已成為僅次於英、法的資本主義世界第三號強國。但是,伴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疆域擴大,北方資產階級與南方種植園奴隸主的矛盾越發不可調和。1860年,當林肯在北方22個州的擁戴下成為新一任美國總統後,南方的11個州宣布退出聯邦,並於次年成立南部同盟,正式獨立。
不僅如此,南方還先下手為強,率先發起對北方的進攻,以阻止北方重新統一國家的念頭。這場內戰歷經4年,最終以北方一統南方而結束。北方之所以能打贏這場戰爭,除了林肯總統領導有方,格蘭特將軍所向披靡外,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北方的綜合實力較南方更勝一籌。哪怕戰爭初期,北方步步敗退,但是並未傷筋動骨,依然有實力扭轉乾坤。那麼雙方當時的實力差距有多大呢?
南北方經濟對比
經歷了獨立後近80年的飛躍發展,到內戰前夕,美國已經成長為一個經濟居然,工業產值在世界所佔比重達7.2%,如果按工業化水平計算,僅次於英國。戰爭爆發前,美國擁有鐵路5.3萬公裡,約佔世界鐵路長度的一半,比全歐洲的鐵路加起來還多3000公裡。
大部分輕工業中機器生產已佔優勢,現代冶金業也已經建立,機器製造方面甚至比英國還先進。單獨把美國北方拿出來,工業生產也能排到世界第四位,總產值近19億美元。總之,當時的美國北方已基本上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正迎接電力革命的曙光。
而在美國南方,實行的是種植園黑人奴隸制度,約有黑人奴隸400萬人,主要種植棉花、甘蔗等經濟作物,工業產值不足2000萬美元,鐵路裡程不足北方的一半。
軍事對比
在軍事實力方面,南北戰爭爆發前,美國總兵力雖然只有2.6萬人,大大低於世界其他列強。但是北方卻集中了全美三分之二的人口,約2200多萬人口和90%的工業生產能力,只有經過一定的戰爭動員,就能迸發出無限的潛力。
事實也正是如此,隨著戰爭的深入,美國北方逐漸成為當時全球最大的軍事實體。戰爭初期,北軍在戰場連吃敗仗,南軍一度兵臨華盛頓城下。特別是北軍在馬納薩斯戰役的2次敗仗,使得英國誤以為北方遭到重創,都準備要聯合法國承認南方獨立。
但是北方勝在底蘊雄厚,除了屢敗屢戰外,經得起一輸再輸。戰爭北方後,北方的工業迅速轉入戰爭體制,整個工業體系快速運轉起來。很快,北方士兵手中用上了武器精良的裝備,有刻有來複線的大炮、加特林機槍、連發步槍,這三大武器堪稱是北軍在戰場上克敵制勝的法寶。
北軍還藉助密集成網的鐵路系統,用火車把大批士兵運送至各個戰場,並藉助電報通信指揮部隊調動和進行彼此間聯絡。陸軍方面,北方先後動員了200萬軍隊,而南方只有80多萬,兵力最多時也沒有超過50萬。值得一提的是,戰爭開始一年後,北方政府開始徵募黑人入伍,先後有20多萬名黑人應徵參加,還有同等數量是黑人在軍中服務。僅從兵源這一項來說,南方就已慘敗。
海軍方面,到戰爭快結束時,北方海軍從一窮二白髮展成擁有600多艘戰艦的龐大海上力量。不僅裝備有最新式的鐵甲艦、魚雷、水雷、早期的潛水艇等新式武器,還有編織起了一張嚴密的封鎖網絡,遊弋在南方的各個港口,使得南方的海上貿易幾乎相遇癱瘓。
1863年,在決定美國命運的維克斯堡戰役中,北方軍隊在格蘭特的帶領下五戰五勝,以傷亡8000人的代價,殺傷俘虜了南軍4萬餘人。這場與葛底斯堡媲美的戰役其最大的價值不在於殺傷了多少人。而是將密西西比河從南方手中奪了回來,南方失去了大片的土地和人力物力資源,使得南方陷入了戰略上的被動,陷入防守態勢。
1865年南北戰爭結束,重新統一的美國廢除奴隸制,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障礙,用了20來年的時間就發展成了世界頭號經濟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