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販賣」一詞的含義非常廣泛而複雜

2020-12-12 蔡雅奇刑法

對分則條文所使用的「販賣」一詞,必須根據不同條文的表述及其描述的犯罪類型進行解釋。概言之,對有的分則條文所使用的「販賣」一語,只能解釋為出賣或者出售,而不可能按通常含義解釋為買進後再賣出。

例如,《刑法》第155條第2項規定,「在內海、領海、界河、界湖運輸、收購、販賣國家禁止進出口物品的,或者運輸、收購、販賣國家限制進出口貨物、物品,數額較大,沒有合法證明的」,以走私罪論處。一方面,對其中的「販賣」只能解釋為出賣。因為「販賣」之前列舉了「收購」行為。另一方面,行為人將自己原本就合法持有的,但禁止進出口的物品或者國家限制進出口的貨物、物品(如禁止或者限制出口的名貴中藥材),在內海、領海、界河、界湖出賣的,也應以走私罪論處。既然如此,就不能認為,販賣必須是先收購後出賣。

又如,《刑法》第240條規定了拐賣婦女、兒童罪,而其第2款規定:「拐賣婦女、兒童是指以出賣為目的,有拐騙、綁架、收買、販賣、接送、中轉婦女、兒童的行為之一的。」顯然,對這裡的「販賣」只能解釋為出賣,因為「販賣」之前列舉了「收買」行為。即使解釋者認為,上述第155條、第240條錯誤地使用了「販賣」一詞,但是,為了合理地界定處罰範圍,並使刑法具有體系性,也不得不從規範意義上將「販賣」解釋為出賣。

再如,《刑法》第347條第1款規定:「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無論數量多少,都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予以刑事處罰。」這裡的「販賣」只要求單純出賣,而不要求先買進毒品後再賣出毒品。例如,行為人接受他人贈與的毒品後出賣的,撿拾毒品後又出賣的,將父輩、祖輩遺留下來的毒品予以出賣的,都只能認定為販賣毒品罪,既不可能宣告無罪,也不可能認定為其他犯罪。

相關焦點

  • 在遊戲設計與遊戲研究中,gameplay一詞被廣泛使用,且含義多樣
    作為一種電腦軟體,電子遊戲中存在的人機互動行為,與其他形式的HCI具有許多共同的特徵,因此既有的HCI研究理論可以應用於電子遊戲的人機互動研究中,如Nielsen的「啟發式評估」理論、Wharton等人的「認知練習」等;另外在遊戲設計領域也運用了大量的HCI研究方法和理論,大大豐富和發展了電子遊戲中的人機互動理論
  • 學堂筆記丨刑法解釋方法在刑事辯護中的運用
    刑法解釋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為成文法總是通過文字表達,而文字天然地帶有多重含義,具有模糊性,所以對法律的解釋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任何一個概念除了核心含義之外,始終會有一個外延,外延就會延伸到文字的可能含義的範圍,這個就需要去做出解釋。比如衣服,是否包括褲子,是否包括鞋子。經過一再追問,我們舉例的物件就會距離衣服的核心含義越來越遠,到達了我們圖表中外延的虛線圈。由於文字的這一特性,決定由文字構成的法律也需要進行解釋。
  • 刑法中的「可以」具有三重含義
    來源:檢察日報同一刑法用語可能具有不同含義,在刑法適用時應作不同解釋。作為刑法用語,「可以」自身語義的模糊性,直接制約刑法規範的準確理解和正確適用。筆者基於刑法解釋學的立場和方法,探究刑法用語「可以」的規範含義,對於準確理解相關刑法規範、統一法律適用標準、實現司法公正,具有重要實踐價值。第一,基於規範目的,將「可以」解釋為「一般應當」。首先,原則上將「可以」解釋為「一般應當」。
  • 弟子一詞有什麼深層的含義
    弟子這個詞是「弟」字和「子」字的組合。弟子的含義我們都知道,與學徒,徒弟,學生差不多,但是也有細微的差別,差別那些方面,需要從弟和子兩個字的具體含義來說明。弟和子組成弟子一詞有兩種不同的解讀。第一種解釋。「弟」是次序,次第意思。(次就是順序中靠後的意思)。
  • 【規範適用】刑法中的「可以」具有三重含義
    同一刑法用語可能具有不同含義,在刑法適用時應作不同解釋。作為刑法用語,「可以」自身語義的模糊性,直接制約刑法規範的準確理解和正確適用。
  • 2013年司法刑法考試知識點:類推解釋
    類推解釋,是指把刑法條文字面含義擴大解釋到包含「相類似」的事物。無論對字面含義作擴大或縮小的解釋,仍然能與字面含義保持同一性質,沒有脫離字面含義。而類推解釋則過分超出了字面含義,僅具有「類似性」而不具有「同一性」。類推解釋是一種錯誤的、不可接受的解釋方法。
  • 刑法罪名詳解|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
    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是指走私、販賣、運輸、製造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嗎啡、大麻、古柯鹼及其他毒品的行為。該罪名是選擇罪名,依據行為人具體實施的行為方式來確定具體罪名。而且本罪的構成不以毒品的純度作為計算標準,而是按照實際查獲的數量計算。無論數量多少,一律處罰。
  • 論我國刑法中的無限防衛權
    1997年刑法典修訂時增加了無限防衛權的規定。然而,無限防衛權的刑事立法化所產生的效果並不像想像中的那麼理想,理論上和實踐上均存在著一些問題,未能達成一致意見。筆者在這篇文章中主要就以下幾個問題談了自己的看法:(一)無限防衛權的含義以及刑事立法化的價值取向;(二)行使無限防衛權的條件以及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三)無限防衛權在立法上存在的缺陷以及如何完善上的幾點看法。
  • 刑法對於販賣毒品是怎樣處罰的?收留他人吸毒也是犯罪你知道嗎?
    近日,湖北一禁毒民警以手擋刀,手臂被劃開一道約一公分深、六公分長的傷口,但仍負傷狂追一公裡擒獲毒販。那麼今天就由法律快車帶各位了解一下法律對於毒販是怎麼處罰的吧!一、刑法對於販賣毒品的處罰在我國法律的規定中,只要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無論數量有多少,都屬於刑事犯罪,予以刑事處罰。
  • 刑法解釋的基本方法
    法條應儘量避免繁瑣,所以立法是門技術活兒,所以法條中存在大量抽象、模糊的用語。即便是同一個用語在不同語境下也可能會表達出不同的意思。比如「偽造」這個詞,偽造有價票證罪的「偽造」,應包括「變造」,偽造貨幣罪中的「偽造」卻不包含「變造」。
  • 偽造販賣高中畢業證是否構成犯罪
    分歧意見:在案件審查中,對龔甲、龔乙是否構成偽造事業單位印章罪存在兩種不同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龔甲、龔乙不構成偽造事業單位印章罪。有關司法解釋對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二款作了擴大解釋,將偽造、販賣偽造的高等院校學歷、學位證明的行為,規定按偽造高等院校印章犯罪處理。
  • 獨角獸問答:刑法用語的解釋
    問:關於刑法用語的解釋,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A. 按照體系解釋,刑法分則中的「買賣」一詞,均指購買並賣出;單純的購買或者出售,不屬於「買賣」B.將盜竊骨灰的行為認定為盜竊「屍體」,屬於擴大解釋答: 體系解釋,是指將被解釋的法律條文放在整部法律中乃至整個法律體系中,聯繫此法條與其他法條的相互關係來解釋法律。它的具體形式是指對某個法律規定的即使結果R1與已被承認的有效的其他法律規定的含義R2相矛盾,那麼R1必須被承認為無效的。
  • 慧聽軒//《 穆斯林怎樣理解「白倆」(考驗)一詞的廣泛含義》
    作者: 蘇萊曼主播:YY穆斯林傳統用語中使用「白倆」一詞的頻率很高,往往遇到困難或災難的時候就說遇到「白倆」了,因此,許多穆斯林常常認為「白倆"指的就是災難。其實不然,「白倆」是個廣義詞,統指「考驗」的意思。
  • 廾匸是什麼意思含義 網上有很多非常有趣的詞
    廾匸是什麼意思含義 網上有很多非常有趣的詞時間:2020-05-29 10:16   來源:新趣頭條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廾匸是什麼意思含義 網上有很多非常有趣的詞 相信很多小夥伴都知道,現在網上有很多非常有趣的詞,但是有一些字真的是讓人頭疼啊,看都看不懂。
  • 刑法中的客觀主義與主觀主義
    總之,在大陸法系國家刑法理論中,由於存在「犯罪是行為」的這一根本命題,又由于堅持「沒有責任就沒有刑罰」的責任主義原則,客觀主義與主觀主義都接受這種命題與原則,因此,客觀主義與主觀主義不可能分別等同於客觀歸罪與主觀歸罪。
  • 刑法中非常重要的知識點——共同犯罪
    羅翔老師在刑法理論卷中寫道「共同犯罪是犯罪論中最複雜的問題,因此大家要在主客觀相統一的思路上對共同犯罪理論進行整合,主要掌握部分犯罪共同說、共犯從屬說、間接正犯、片面共犯、承繼共犯和共犯的脫離等問題」。共同犯罪不僅複雜,而且是法考中的「常駐嘉賓」。
  • 一字之差卻導致含義大相逕庭,今天聊一聊三組刑法術語
    刑法學科的術語特別考究,經常會出現這麼一種現象:一字之差,含義卻天壤之別。今天就來聊聊這麼三組刑法術語:1、緩刑VS減刑緩刑的上位概念是「刑罰的裁量」,減刑的上位概念是「刑罰的執行」。啥意思?因此,變造的發案率非常低。如果你是犯罪分子,你肯定會願意去偽造,而非變造。由於變造的發案率太低,「刑法不理會瑣碎之事」,所以,持有、使用假幣罪、出售、購買、運輸假幣罪和走私假幣罪的對象,都只限於偽造的貨幣,不包括變造的貨幣。
  • 刑法的解釋之補正解釋
    1、它是指在刑法文字發生錯誤時,縱觀刑法全文加以補正,以闡明刑法真實含義的解釋方法。補正的意思即「補充校正」。2、常見的補正解釋:【例13】刑法第63條的「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中的「以下」,與刑法第99條的「本法所稱以上、以下、以內,包括本數」中的「以下」,存在矛盾,通過補正解釋,對第63條的「以下」應解釋為不包括本數在內。
  • 販賣毒品罪預備行為的界定——以張某販賣、運輸毒品為例
    綜上,根據被告人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認罪態度及社會危害程度,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條第一款、第二款第(一)項、第七款、第三百五十六條、第二十三條、第六十一條、第六十四條、第六十五條第一款、第六十七條第三款之規定,判決如下:被告人張某犯販賣、運輸毒品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並處沒收個人財產二十萬元。
  • 販賣毒品罪預備行為的界定——以張某販賣、運輸毒品為例
    綜上,根據被告人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認罪態度及社會危害程度,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條第一款、第二款第(一)項、第七款、第三百五十六條、第二十三條、第六十一條、第六十四條、第六十五條第一款、第六十七條第三款之規定,判決如下:被告人張某犯販賣、運輸毒品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並處沒收個人財產二十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