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廣州5月15日消息(記者鄭澍)由廣東外國語言學會、廣東省外國文學學會、中山大學國際翻譯學院聯合主辦,國際翻譯學院研究生會承辦的中山大學2018年「全球觀 家國情」粵港澳外語與翻譯研究生學術交流周5月11日至14日在中山大學珠海校區成功舉辦,來自粵港澳三地14所高校的專家學者和60餘名外語學科博士、碩士研究生齊聚珠海,對話學科前沿,提升學術發展,立足青年對話,共訴家國情懷。
12日上午,粵港澳外語與翻譯研究生學術交流周在伍舜德學術交流中心正式拉開帷幕,廣東外國語言學會會長、華南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黃國文教授,廣東省外國文學學會、廣州大學黎志敏教授,廣東外國語言學會副會長、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翻譯學研究中心主任莫愛屏教授、廣東外國語言學會秘書長、華南農業大學陳暘教授,廣東外國語言學會副會長、中山大學國際翻譯學院院長常晨光教授,國際翻譯學院黨委陳有志書記及200餘名青年師生出席開幕式,黃國文教授、黎志敏教授、常晨光教授致開幕辭,對與會師生致以誠摯的歡迎,並對青年學子學術發展寄予殷切期望。
黃國文教授和黎志敏教授發表主題演講,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視域下的生態語言學研究和中國英語教育的「文化瓶頸」與「文學路徑」兩個角度分享研究成果,解答學生疑問,並勉勵青年學生把握時代發展的潮流和機遇,在學術與科研的道路上追求卓越,深化粵港澳大灣區交流與合作,成為中國故事的青年講述者。
在隨後的三天時間裡,與會師生針對自身研究方向,從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翻譯研究、外國文學、跨文化交際及國別與區域研究五個方向交流學習收穫;優秀代表參與第三屆「粵港澳」外語與翻譯研究生學術論壇展示,角逐學術巔峰,帶來創新和突破;走進橫琴新區、青年創業谷,感受珠海城市活力,見證粵港澳協同與發展;登上港珠澳大橋,對話「中國驕傲」,暢談青年一代的責任與使命。澳門大學博士研究生陳曦表示,四天的交流活動收穫滿滿,不僅在學術研究上有了更多的啟發和思考,也感受到了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和變化,橫琴新區對於「人才引進」的投入與支持讓人心潮澎湃,期待有機會能夠參與和助力大灣區的發展與建設;香港中文大學碩士研究生王偲力表示,作為曾經的國際翻譯學院學生,重回珠海校區,切實感受到了母校的變化與騰飛,與專家學者面對面交流,活動籌辦方的周到服務,都讓這四天的經歷彌足珍貴。
中山大學2018年「全球觀 家國情」粵港澳外語與翻譯研究生學術交流活動(第三屆粵港澳外語與翻譯研究生學術論壇),自去年11月份啟動以來,得到了粵港澳及全國19所高校百餘位研究生的大力支持和積極響應,並得到了教育部港澳臺辦立項支持。這不僅有助於華南地區外語學科的創新和發展,也將對青年學子責任擔當與家國情懷的塑造起到推動作用,發揮外語學科專業優勢,投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向世界展現新時代中國的青年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