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怒之下,掀汽車、砸廠房、破壞生產線……印度「打工人」集中「暴雷」了。
近日,臺商在印度投資的一家蘋果手機代工廠,被工人打砸搶燒,甚至偷走難以計數的iPhone手機,損失只能用「慘重」二字形容。
外界普遍認為,騷亂起因是勞資糾紛。
工廠內部印度籍員工控訴,他們工作時長一漲再漲,而工資卻一降再降——當初工廠給工程畢業生許諾的月薪是2.1萬盧比(約合人民幣1864元),而最近幾個月縮水近一半。更有員工實際只拿到了500盧比(約合人民幣44元)工資,這引發了工人們的憤怒,直接導致了暴力抗議事件的發生。
而臺灣廠方則將原因歸咎於當地糟糕的治安。
他們在聲明中表示,廠方每月向勞務派遣機構足額支付了員工工資。同時強調這不是罷工,因為當地治安長期不佳,讓新廠房成為歹徒目標,外面的人跑到公司內部搗亂,並非員工。
儘管眾說紛紜,但蘋果廠被砸,留給人們的不應只有殘損的廠房和一地的狼藉,還應有更深層次的思考。
眼界與格局決定上限
被砸的蘋果工廠,由中國臺灣緯創科技公司2017年投資設立,距離有印度矽谷之稱的班加羅爾市僅60公裡。
臺灣緯創在大陸江蘇崑山曾設有一個蘋果代工基地。今年,緯創將崑山工廠出售,放棄了大陸業務,撤廠離開,轉而深耕新近設廠投產的南亞地區。
有人說,緯創撤離大陸的原因很簡單——隨著大陸經濟的發展,我們已經告別了廉價勞動力時代,為追求低成本,一些外資企業尋求將產能轉移到勞動力價格更加低廉的南亞、東南亞,這是符合邏輯的事。
也有人說,緯創的離開「並不簡單」——在中美關係逐步走低而美印關係快速升溫的大背景下,一些臺企「見風使舵」,赴印建廠和從大陸撤廠都不是絕對的出於經濟考量的決定,摻雜著各種政治上的「小算盤」。
無論是哪種原因,不知「逃離」大陸的企業,在打砸搶燒的滾滾濃煙中會不會有一絲懊悔。
業界普遍認為,印度勞動力成本固然低廉,但勞動力素質卻遠不能達到中國大陸的水準,導致生產效率大打折扣,加上棘手的貪汙泛濫、行政效能低下、投資及勞動法規繁瑣和文化差異巨大等因素,造成了投資的巨大風險,讓勞動力成本優勢消失殆盡。以致於有臺商感嘆,「在印度建立成熟的供應鏈,可能還需要10年時間」。
追逐利潤是企業的天性,在這個聯繫越來越緊密的世界裡,撥拉「小算盤」絕對算不出企業發展的上限,眼界和格局決定一家企業到底能走多遠、飛多高。
打砸,偶然中的必然
被砸的緯創蘋果工廠,被指「工資一降再降」,這就不得不提今年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
在疫情中,需求萎縮、產能不足,全球製造業的日子都不好過。作為工業風向標的國際油價,在4月下旬甚至創下負值的新低。印度是全世界感染人數第二多的國家,經濟全面萎縮,陷入技術性衰退,政府放鬆防控措施緩解勞動力不足的困境,以刺激經濟。一些廠商的做法更是簡單粗暴——裁員、降薪、加班。在這個背景下看,印度工人對工廠的控訴,也許並非完全是「血口噴人」。
另一方面,疫情深刻變革著地緣政治,美國的印太戰略讓一些印度政客「翹了尾巴」,在領土、商貿等方面處處與中國、巴基斯坦等鄰國製造摩擦,同時為獲得民眾對這種不理智行為的支持,又縱容和煽動國內的極端民族主義泛濫,讓社會變得脆弱、敏感、易怒,一個火星就完全可能釀成意想不到的「爆炸」。
疫情下的大背景,讓外資企業在印度深陷困境,成為偶然中的必然。
反觀緯創「逃離」的中國大陸,經濟在全球率先復甦,成為全球跨國投資的「穩定器」。不少外資企業將中國作為跨國投資的「避風港」,紛紛「加注」,前三季度外商投資企業利潤再投資以美元計同比增長25.5%。
與底氣相對應的,是開放包容的胸懷,中國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廠商來中國搭乘發展的「順風車」。今年以來,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進一步縮減,外商投資法開始實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進一步得到深化保障,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等開放新高地加快建設,一系列硬舉措讓眾多外資企業為中國投下「信心票」。
無數事實證明著中國的言出必果: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不要隔岸觀火、幸災樂禍
印度蘋果工廠被砸,緯創「吐槽」當地治安長期不佳,不能不說是他們的心裡話。
雖然印度一些地方上下聯合哄騙外資一度「聲名在外」,但實事求是地說,當地媒體自我炒作的「工人暴動」並不多見,尤其是發生在「印度矽谷」班加羅爾旁邊。這對印度的聲譽和營商環境的打擊可能是致命的。不少人認為,從此事件來看,印度的營商環境將會更進一步地惡化,從而令該國在全球產業鏈中逐步失去位置——
蘋果工廠觸目驚心的慘狀,足以使世界各大品牌望而卻步,讓產業鏈小心地繞開印度這個「是非之地」,去選擇其他能夠將自己的發展夢想變為現實的地方。
隔岸觀火、幸災樂禍決不是一種有益的態度。不能天真地認為,一家印度的臺企被砸,外資就會自然而然自發轉移到中國大陸。班加羅爾的前車之鑑,向世界所有渴望發展的國家提了醒:打造優質的營商環境需要久久為功,但毀掉一個地方的營商環境,可能只在一夜之間。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習近平總書記這樣強調。
投資環境就像空氣,空氣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資,打造公正透明的法律政策環境是最基礎性的「工程」——唯有法治才能創造公平的競爭氛圍,唯有法治才能平等充分的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唯有法治才能為各類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治安,唯有法治才能確保政府始終廉潔高效、悉心為企業提供公共服務。
我們有著「中國之治」的制度密碼,有著經濟高速發展與社會長期穩定這「兩大奇蹟」的強力加持,有著進一步開放的信心和決心,尤其是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讓世界對中國深信不疑:
中國,必將贏取更遠大的未來!
(來源:中央政法委長安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