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公裡,20小時,他騎自行車到武漢大學報到

2020-09-07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劉洋)9月5日是武漢大學研究生新生報到的時間,在眾多新生中,一名推著自行車、風塵僕僕的學生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他是來自江西萍鄉的葉志,從老家到武漢的380公裡,他是蹬著自行車來的。

9月7日下午,葉志告訴新京報記者,他一直很期待騎行之旅,但因疫情沒有實現,這次從家鄉騎到學校算是實現了這個願望。

路上下雨,葉志加了件雨衣鞋套。受訪者供圖

凌晨5點出發,最快時速30公裡

葉志說,今年5月,得知考上武漢大學研究生時,他就萌生了要從老家江西騎到武漢的想法。他的終極目標是從成都騎到拉薩,這次騎行報到,算是為將來的長途跨省騎行做一個準備。

葉志是在工作三年後,考上了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的研究生。他的運動習慣開始於本科就讀的大連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從新生體能測試的2.4公裡長跑,到後來每天跟著學長們練習長跑,讓他越來越喜歡極限運動。此後的多年間,他開始嘗試長跑、百公裡徒步、騎行等多項運動,並在畢業後堅持每天鍛鍊。

在葉志的朋友圈,新京報記者看到,每到月末他都會曬一份手寫的月度鍛鍊表,每天他都有一項運動記錄,時間20分鐘到一個多小時不等,或騎行、或燃脂操和籃球。葉志說,此前他最長的一次騎行記錄是240公裡,而老家到武漢的距離約380公裡,所以他有信心騎到學校。父母知道他有多年騎行經驗,也很支持他。

9月4日凌晨5點,葉志吃下母親為他煮的一碗萍鄉特有的麵條,在父母的叮囑下上路了。

這次出發,葉志除了一身騎行裝備,只帶了雨衣、鞋套、充電寶、手電等必要裝備,行李則提前寄至武漢大學。

他選擇了較近的從湖南省穿越的線路,沿著G106和G107兩條國道,一路向北騎行。「我在路上很少休息,只偶爾喝口水。」葉志說,他最快的速度飆到30公裡每小時,但在12點左右,進入湖北段後天上下起了小雨。於是他在國道旁的一處屋簷下避了會兒雨。

葉志一身汗騎到學校報到,引起學長學姐關注,為他拍照留念。受訪者供圖

獨自騎行 收穫路人「加油」

一路上有山和平原,但他更喜歡觀察各地的人文風情。給葉志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進入湖南瀏陽市的路段,當地以種植菸草、花卉為主,還有從事木雕、石雕等木業家具的,產業多樣化。而相較之中,他發現嶽陽市平江縣有十數個在建樓盤,毛坯房也很多,感覺縣政府政策偏向於房地產的收入。

路上買水時,也有老鄉操著不是很清楚的普通話和他寒暄,因為很多騎行愛好者都是成群結隊的,他只有一個人。在得知他一人騎車到武漢去上學,當地人都為他加油。

天色漸暗對葉志的騎行帶來了很大挑戰。到了晚間,國道環境黑暗,路上的小客車通行都開著遠光燈,會車時刺眼的燈光非常影響他的視線,他只能放慢速度騎行。4日晚上十點左右,為了安全起見,葉志決定在湖北鹹寧市崇陽縣的一個小旅館裡落腳。

第二天一早是學校新生報到的日子,清晨不到5點,葉志再度出發,終於12點前從G107國道進入了武漢,總共騎行20小時,順利入學報到。

「剛進校園,一位老大爺看到我的樣子就說,你絕對是從外地騎車來的。一位學姐也趕緊給我拍照。」回憶起報到當天的情況,葉志很開心。

如今,葉志已經開始了武大的校園生活,他表示,如果學業不是繁重,也仍然會堅持運動。

新京報記者 劉洋 編輯 巫慧 校對 柳寶慶

相關焦點

  • 男子騎自行車到武漢大學報到:騎行20小時約380公裡,收穫路人「加油」
    新京報訊(記者劉洋)9月5日是武漢大學研究生新生報到的時間,在眾多新生中,一名推著自行車、風塵僕僕的學生吸引了眾人的目光。他是來自江西萍鄉的葉志,從老家到武漢的380公裡,他是蹬著自行車來的。受訪者供圖凌晨5點出發,最快時速30公裡葉志說,今年5月,得知考上武漢大學研究生時,他就萌生了要從老家江西騎到武漢的想法。他的終極目標是從成都騎到拉薩,這次騎行報到,算是為將來的長途跨省騎行做一個準備。葉志是在工作三年後,考上了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的研究生。
  • 一千五百公裡騎行!南工大新生騎自行車從內蒙古來南京報到
    十天時間,騎行一千五百公裡,沿途經過五省十市,南京工業大學安全學院2020級新生劉子航用與眾不同的方式,給自己的入學報到留下了難忘的回憶。他選擇了獨自騎自行車從家鄉內蒙古赤峰來到南京,每天騎行十多個小時。
  • 27歲女孩騎單車到瀋陽讀研 用特殊方式報到
    女孩兒劉秋池27歲的女孩兒劉秋池今年考上了魯迅美術學院的研究生,今日早晨7時30分她從北京出發,計劃一路騎自行車5天後到達瀋陽報到。」騎著自行車,穿越700多公裡的城市和鄉村,劉秋池要用這樣的方式到大學報到。魯迅美術學院研一新生劉秋池今日早上7時30分已準時蹬上自行車,從中國傳媒大學開始騎行瀋陽的徵程,一路上將陪在她身旁的是男友聶家弘。「選擇廣院(現名為中國傳媒大學)作為出發點,是因為四年前我從這裡走上社會。如今,我要和她做一個告別。 」劉秋池說到。
  • 24天2300公裡!19歲小夥騎著自行車,從四川到浙江上大學
    從四川什邡老家到上海杉達學院浙江嘉善校區,近2300公裡的路程,是19歲少年李治亨的上學路。和別的同學不一樣,今年第一次來學校報到,他的交通工具是一輛自行車。一路上,遇到過狂風暴雨舉步難行,也曾登高望遠,領略山花爛漫。實現騎行到學校的夢想,李治亨用了24天。
  • 260公裡上學路!寧波大學新生從寧波到杭州騎行17小時報到
    浙江在線9月14日訊(通訊員林曉瑩顧敏雅記者馬悅)一個人,一輛自行車,17個小時騎行260公裡,從寧波到杭州。  9月13日,浙江工商大學迎來4000餘名2017級新生。在新生中,一名身穿騎行服,黑色背包裡裝著車胎及自行車修補工具的男生顯得格外不同。他是經濟專業新生周宏達,而身上的這些東西就是他報到的全部家當。  周宏達來自寧波,小眼睛、高鼻梁,笑起來還有兩個小米窩,酷似名模張亮。  9月11日,他從寧波家裡出發,第一天騎行10小時到了上虞,第二天騎行7小時來到浙江工商大學。濃濃的眉毛,笑起來陽光帥氣,周宏達是個十分陽剛的男孩子。
  • 大學新生騎行22天4300公裡 從廣西到黑龍江報到(雙語)
    一名大一新生在被大學錄取後高興的決定騎自行車去報到,最後他用了22天騎行4300多公裡到達自己的學校。   林說,考上大學是人一生之中非常重要的成就,因此他決定不乘坐火車、飛機或公共汽車等更傳統的交通工具,而是用騎自行車這種獨特的交通方式去上學。   Riding there, I want to hone the spirit of persistence and fearlessness, he said.
  • 市民躺騎三輪自行車時速最高可達136公裡(圖)
    快時速高達136公裡蔡榮棟是今天出場的車隊——「騎邦戶外」自行車隊的領隊。他告訴羊城晚報記者,他們今天出動了5輛躺式自行車。其中,他自己騎的是兩輪躺式自行車,其他4人都騎了三輪躺式自行車。蔡榮棟的兩輪躺式自行車長約2.5米,與普通自行車不同,躺式兩輪車座位和車頭設計為流線型,腳踏板和鏈條均設在車頭,躺在車上時,雙腳可以直接踩到踏板。蔡榮棟表示,兩輪躺式自行車騎乘難度比較高,主要是因為騎車人不能只靠雙手掌握平衡,而需要用整個身體來掌握平衡。不過,由於阻力面減小了,騎自行車的速度可以達到136公裡/小時。比起兩輪車,現場的4輛三輪躺式自行車則更受市民喜愛。
  • 從湖北到北京,18歲女孩騎行上千公裡來大學報到
    從老家至北京,這位考取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新生14天騎行上千公裡,穿行十幾座城市,來京報到。今年高考,劉家文以603分考上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義大利語專業。8月中旬,拿到錄取通知書,她就開始琢磨如何來京,受到報紙上新聞的啟發,爸爸提議:「要不我們也騎到北京去吧!」「好呀!」劉家文雙手贊成。父女倆開始規划行程,並準備行囊。
  • 從湖北到北京,18歲女孩騎行上千公裡來大學報到
    從老家至北京,這位考取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新生14天騎行上千公裡,穿行十幾座城市,來京報到。今年高考,劉家文以603分考上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義大利語專業。8月中旬,拿到錄取通知書,她就開始琢磨如何來京,受到報紙上新聞的啟發,爸爸提議:「要不我們也騎到北京去吧!」「好呀!」劉家文雙手贊成。父女倆開始規划行程,並準備行囊。在騎行App上搜索攻略,他們選擇了最短最平坦的一條路線。
  • 鬱悶 想在南湖公園騎自行車 只能30元/小時租園內的
    >  「私人自行車不準騎進去,只能租他們的車,每小時要30元,好貴哦!政府開闢綠道,鼓勵市民騎車低碳出行,然而,昨日市民郭先生騎自行車到南湖公園遊玩時,卻被公園保安連人帶車攔了下來。保安說,公園有規定,市民不能騎私家自行車到園內觀光,要騎車可以到公園內的服務亭租車。  公園太大 私家自行車卻不讓騎  昨日是「五一」小長假的最後一天,市民郭先生騎自行車來到南湖公園遊玩。
  • 西安8歲娃騎17公裡找媽媽 騎5公裡被交警攔下
    因為媽媽去了小姨家,8歲的他突發奇想騎著自行車要去找媽媽。按照騎行路線約17公裡的路程,他走出約5公裡就被交警攔下並通知了家長。「大概過了不到20分鐘,男孩的爸爸就趕了過來,明顯感覺到他非常生氣,我們一再勸說,家長還是打了孩子兩下。」邢智傑說,家長解釋,當天下午孩子在位於西斜七路附近的小區院子裡騎自行車,他一不留神發現孩子不見了,接到電話後急忙趕來,「我後來發現家長明顯是非常擔心,表現得非常激動,一氣之下把孩子打了之後也顯得有些後悔,我們勸說教育了一下就讓他們離開了。」
  • 海克:你一天騎幾公裡自行車?(1)
    作者:海克·(Heike Pirngruber.德)你一天騎幾公裡自行車?
  • 義龍新區投放380輛共享電動自行車
    日前,義龍新區在頂效街道、木隴街道、魯屯鎮、鄭屯鎮和龍廣鎮投放了380輛「黔電出行」共享電動自行車,更好地方便了群眾短距離出行。興義民族師範學院學生 秦婉琳:我們從學校師院那邊過來也不用坐公交,(電動自行車)在路上停車也很方便。義龍新區頂效街道群眾 卜珍麗:現在他們投放這個車挺好的,出門又方便又實惠才兩塊錢,我們現在出門逛超市、買菜都特別方便、很實用。
  • 騎自行車的好處和壞處 如何正確騎自行車
    自行車是國家目前倡導低碳生活中最環保的交通工具,它不僅可以鍛鍊身體,還可以保護環境。眾所周知,騎自行車是對人體的健康是好處的,那除了好處,騎自行車有沒有壞處呢?一起來了解一下騎自行車的好處和壞處。騎自行車的好處1、自行車是克服心臟功能毛病的最佳工具之一。
  • 4天3夜騎行300公裡回武漢 她的故事再次令人淚奔
    甘如意笑說,「辦法」總比問題多,經歷了騎自行車、搭車、步行,但從沒想過退縮。事如其名,甘如意「如其心意」,而參與疫情救治,則是她接下來需要直面的工作。「我騎車也要回去,騎一段少一段」「我們科室只有兩人,疫情這麼嚴重,我必須要回去。而且另外一位同事58歲了,他已經連續工作十多天,也能減輕他的壓力。」甘如意回憶。
  • 6歲的兒子從抗拒騎自行車,到騎行8.5公裡,我是這麼做的
    行程14:00從家裡出發一起騎自行車,到咖啡館一起看書,聊天,喝茶;17:00 從咖啡館出發,一起騎自行車到楊梅園19:00到家,開心吃飯。,兒子竟然騎行了8.5公裡,這期間有8次上大坡,他從未中途放棄,都是堅持騎到坡頂,然後開心的衝下坡,期間他媽媽和他妹妹還有我一起給他鼓勵加油。
  • 揚州大學楊琬瀅23天騎行2465公裡 從黑龍江到揚州報到
    一個人,一輛自行車,一個背包,一路風塵,楊琬瀅就這樣悄悄出現在揚州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揚子晚報記者18日從該學院了解到,該學院計科1501班的楊琬瀅同學,從黑龍江獨自騎車過來報到,共歷時23天。直到開學一周多,同班同學看到她的空間騎行日誌時,才得知這位「東北妹子」的「壯舉」。
  • 19歲小夥騎行2300公裡上大學
    19歲小夥騎行2300公裡上大學 身高一米七,體重55公斤,看似瘦弱的少年,身體內卻蘊藏著大能量。 從四川什邡老家到上海杉達學院浙江嘉善校區,近2300公裡的路程,是19歲少年李治亨的上學路。和別的同學不一樣,今年第一次來學校報到,他的交通工   原標題:這也太酷了吧!
  • 牛人大膽挑戰:騎自行車從60米高的大壩速降,時速接近120公裡!
    牛人作死挑戰:騎自行車從60米高的大壩速降,時速接近120公裡!老外總會作死的挑戰一些極限運動項目,雖然過程刺激,但是也總會伴隨著危險的發生,牛人作死挑戰:騎自行車從60米高的大壩速降,時速接近120公裡!
  • 公共自行車騎得累怎麼辦 還掉就地租電動汽車吧,14元/小時
    今後你會在南京街頭見到這種可出租的電動汽車。 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記者 萬程鵬 攝自從有了公共自行車,不少南京人出門買菜或去地鐵站方便多了。不過,公共自行車有個缺點:無法騎行太遠,而且有些費力。揚子晚報記者從南京公交出行宣傳周新能源汽車免費開公益活動上獲悉,目前南京交通部門正著手布設第一批「自行車+電動汽車」租賃點,公共自行車騎累了就還掉,再用手機刷一刷就可以在旁邊輕鬆租借到一輛電動汽車,跑遠路再也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