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還是考研,是所有大學生都需要面臨的問題。
21屆的大學生臨近畢業時,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看著一邊是考研人數飆升到400萬,落榜率高達75%,一邊是應屆生就業人數突破840萬,又因為疫情,就業市場步入寒冬。
擺在眼前的兩條路,似乎都困難重重,所以考研還是就業,就成為了大學生最為糾結的問題之一。
而今年,還有著一個特殊的情況,就是各大高校都開始擴招研究生了。
教育部宣布今年研究生將大幅擴招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研究生報考人數的逐年增加,今年更是預計將突破400萬,國家為了應對這一變化,也在逐年增列碩士博士點,以滿足社會的需求。而又加之今年的特殊情況,教育部更是宣布今年研究生將大幅擴招。
針對於此,一些大學生認為,擴招會使考研會變得簡單一些,還有一部分學生認為,大家都去考研了,就業就容易了。
那麼,面對今年研究生大幅擴招的現狀,對於應屆畢業的大學生來說,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呢?我想應該辯證來看待。
有利的一方面
對於準備考研的同學來說,確實是一次難得的機會。
每年報考的人數都在增加,從2016年的177萬人,到2020年的341萬人,僅僅四年的時候,報考人數就翻了一番,這樣的增長速度無疑是非常迅猛的。
而報考人數多,但錄取名額卻少,錄取率才會逐年下降,而在這種大環境之下,今年的研究生擴招政策,對於想要深造的大學畢業生們來說,無形之中增加了錄取成功的機會。
另外,大多數的大學生跟隨政策,都去考研了,那麼對於想要就業的同學來說,競爭壓力確實稍微小了一些,尤其是秋招,就可以率先抓住機會。
有弊的一方面
擴招的政策使得學生都蜂擁而至跑去考研,雖然錄取名額增加了,但是報考人數也大幅增加,真正算起來,錄取比其實跟之前是沒有變化的,同樣具備難度,甚至更大的難度。
另外,隨著研究生越來越多,大學本科的文憑無疑就會「縮水」,很多用人單位也會優先選擇研究生,而不會選擇本科生,所以在學歷方面,本科生可能並不佔優勢。
既然研究生擴招的政策,對於大學生來說,既有利又有弊,那麼到底應該怎麼樣去做呢?
其實國家的政策只是一個宏觀作用,而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則要切身規劃好自己的未來,看看自己究竟更適合去考研,還是適合去就業?
考研和就業,也並不是看哪一條路更加好走,而是要考慮個人的家庭、性格、想法、規劃等等各方面的因素。
真正了解自己更想、更適合去考研還是就業的時候,就找準一個目標,奮力前進,人一旦有了目標,再難的路也會走下去的。
對於大學應屆畢業生來說,無論是就業還是考研,只要是自己想要的,那就是最好的選擇。
對於大學生就業還是考研這個問題,你是怎麼樣看待的呢?
歡迎大家一起在評論區交流、討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