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就信託新規公開徵意見:回歸本源 打破剛性兌付

2020-12-17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5月8日消息 銀保監會8日發布消息稱,為落實《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要求,規範信託公司資金信託業務發展,銀保監會制定了《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現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銀保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制定《辦法》意在補齊制度短板,推動資金信託回歸「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私募資管產品本源,發展有直接融資特點的資金信託,促進投資者權益保護,促進資管市場監管標準統一和有序競爭。該負責人表示,任何機構和個人參與任何資金信託,都要依法識別、管理並承擔投資風險。信託公司應當確保資金信託風險等級與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等級相匹配,打破剛性兌付。

在防範風險方面,《辦法》要求信託公司加強資金信託風險管理,限制槓桿比例和嵌套層級,實現風險匹配、期限匹配,防範風險向信託公司不當轉移或向金融市場外溢。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管理的信託資產合計21.6萬億元,其中管理的資金信託資產合計17.94萬億元。

據悉,公開徵求意見結束後,銀保監會將根據各界反饋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並適時發布。

以下為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答記者問:  

 一、制定出臺《辦法》的背景是什麼?

近年來,信託公司的信託業務發展較快,截至2019年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管理的信託資產合計21.6萬億元,其中管理的資金信託資產合計17.94萬億元。資金信託是基於信託關係的資產管理產品,在國民經濟循環中長期扮演著以市場化方式匯聚社會資金投入實體經濟領域的角色。近年來,由於內外部環境變化,資金信託出現為其他金融機構監管套利提供便利、盡職管理不當引發賠付壓力、違規多層嵌套、與同類資管業務監管規則不一等問題。因此,為補齊制度短板,銀保監會對照資管新規要求,研究起草了《辦法》,以推動資金信託回歸「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私募資管產品本源,發展有直接融資特點的資金信託,促進投資者權益保護,促進資管市場監管標準統一和有序競爭。

二、《辦法》制定的總體原則是什麼?

《辦法》制定主要遵循了以下原則:一是堅持私募定位。資金信託是買者自負的私募資管業務。任何機構和個人參與任何資金信託,都要依法識別、管理並承擔投資風險。信託公司應當確保資金信託風險等級與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等級相匹配,打破剛性兌付。二是聚焦資管新規。以加強產品監管為抓手,明確資金信託業務的經營規則、內控要求和監管安排,促進資金信託監管到位。三是嚴守風險底線。要求信託公司加強資金信託風險管理,限制槓桿比例和嵌套層級,實現風險匹配、期限匹配,防範風險向信託公司不當轉移或向金融市場外溢。四是促進公平競爭。精簡制度體系,統一監管規則,促進資金信託制度匹配,創造公平競爭的制度環境。

三、《辦法》的總體結構是什麼?

《辦法》共5章30條。第一章「總則」主要明確資金信託業務定義和管理原則。第二章「業務管理」主要明確信託公司的受託職責和經營規則。第三章「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主要明確信託公司內部管理要求。第四章「監督管理」主要明確資金信託相關監管安排。第五章「附則」明確相關用語的含義。

四、《辦法》對資金信託業務如何定義?

《辦法》將資金信託業務定位為基於信託法律關係的資產管理業務,具有以下特徵:一是由信託公司發起且以信託財產保值增值為主要信託服務內容。二是將投資者交付的財產進行投資管理。對於以非現金財產設立財產權信託,若其通過受益權轉讓等方式向投資者募集資金,也屬於資金信託。三是投資者自擔投資風險並獲得收益或承擔損失。四是對於以受託服務為主要服務內容的信託業務,無論其信託財產是否為資金形式,均不再納入資金信託,包括家族信託、資產證券化信託、企業年金信託、慈善信託及其他監管部門認可的服務信託。

五、《辦法》如何加強投資者適當性管理?

一是堅持合格投資者管理。信託公司在資金信託推介、銷售及受益權轉讓環節,都要履行合格投資者確定程序。二是堅持私募原則。資金信託只能由信託公司自行銷售或委託銀行、保險、證券、基金及銀保監會認可的其他機構代理銷售,且只能通過營業場所或自有電子渠道銷售。三是堅持風險匹配。要求信託公司合理確定每隻資金信託的風險等級,評估每位個人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等級,向投資者銷售與其風險承受能力等級相適應的資金信託。

 六、《辦法》如何加強資金信託期限管理?

一是信託公司應當做到每隻資金信託單獨設立、單獨管理、單獨建帳、單獨核算、單獨清算,不得開展或者參與具有滾動發行、集合運作、分離定價特徵的資金池業務。二是開放式資金信託所投資資產的流動性應當與投資者贖回需求相匹配。三是封閉式資金信託期限不得低於九十天,且所投非標資產的終止日不得晚於封閉式資金信託到期日。

 七、《辦法》如何加強對資金信託投資非標債權資產管理?

一是限制投資非標債權資產的比例。明確全部集合資金信託投資於非標債權資產的合計金額在任何時點均不得超過全部集合資金信託合計實收信託的50%。二是限制非標債權集中度。全部集合資金信託投資於同一融資人及其關聯方的非標債權資產的合計金額不得超過信託公司淨資產的30%。三是限制期限錯配。要求投資非標債權資產的資金信託必須為封閉式,且非標債權類資產的終止日不得晚於資金信託到期日。四是限制非標債權資產類型。除在經國務院同意設立的交易市場交易的標準化債權類資產之外的其他債權類資產均為非標債權。明確資金信託不得投資商業銀行信貸資產,不得投向限制性行業。

八、《辦法》在強化穿透監管方面有哪些規定?

一是向上穿透識別投資者資質。資金信託接受其他資產管理產品參與的,應當識別資產管理產品的實際投資者與最終資金來源。二是向下穿透識別底層資產。對於資金信託投資其他資管產品的,信託公司應當按照穿透原則識別底層資產。三是不合併計算其他資管產品參與的投資者人數。

九、《辦法》關於資金信託事前報告有何安排?

《辦法》將涉及關聯交易的資金信託和普通資金信託區別對待,將涉及不同關聯交易的資金信託區別對待,不再要求所有信託產品逐筆事前報告。一是信託公司將信託資金直接或者間接用於向本公司及其關聯方提供融資或者投資於本公司及其關聯方發行的證券、持有的其他資產,應當提前十個工作日向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報告。二是信託公司及其關聯方對外轉讓信託公司管理的資金信託受益權的,信託公司應當提前十個工作日逐筆向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報告。三是信託公司以固有財產與資金信託財產進行交易,應當提前十個工作日逐筆向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報告。

 十、《辦法》關於過渡期有何安排?

《辦法》過渡期要求與資管新規關於過渡期的規定一致。銀保監會對過渡期具體安排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對於整改壓力較大的機構,按照資管新規補充通知的精神,明確對於過渡期結束後因特殊原因而難以處置的存量資產,由相關機構提出申請和承諾,經監管部門同意後採取適當安排,妥善處理,維護資金信託業務持續健康發展。

相關焦點

  • 信託打破剛性兌付 這些前提莫忽略
    無論是《關於加強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還是隨後的多個細則以及相關監管機構的表態,都多次強調,機構和個人投資資金信託應當自擔投資風險並獲得信託利益或者承擔損失,信託公司不得以任何方式向投資者承諾本金不受損失或者承諾最低收益。這也就是業界常說的「打破剛兌」。
  • 《信託受益權帳戶管理細則》獲銀保監會批准
    ,上報中國銀保監會審批。近日,銀保監會下達批覆,同意施行《帳戶細則》。2017年9月1日,原中國銀監會頒發實施的《登記辦法》正式生效,其中明確了「信託受益權帳戶是信託登記公司為受益人開立的記載其信託受益權及其變動情況的簿記帳戶」、「信託受益權帳戶由信託登記公司集中管理」的監管要求。
  • 打破「剛性兌付」 信託受益權帳戶管理細則獲批
    7月19日,中國信託登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登)在其官網發布消息稱,銀保監會已於近期批覆了《中國信託登記有限責任公司信託受益權帳戶管理細則》(以下簡稱《帳戶細則》),這標誌著由中國信登集中管理的信託受益權帳戶體系建設正式啟動。中國信登董事長文海興表示,《帳戶細則》健全和完善了信託受益權帳戶的管理規則,實現了集中管理的信託業受益權帳戶體系建設零的突破。
  • 全國統一信託受益權帳戶系統正式上線 助力信託行業回歸本源
    「但同時,信託行業長期以來依託信託合同確認信託受益人身份,缺少統一的受益權帳戶管理平臺,不僅信託公司無法進行統一的受益人管理,信託受益人管理自身受益權份額也極不便利。而且,信託受益權缺乏統一完善的行業風險緩釋機制,導致信託受益權的流動性極低,行業風險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緩釋。」
  • 銀保監會:集合信託投資於同一融資人金額不超過公司淨資產30%
    5月8日,銀保監會發布通知,就《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附件信息: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doc中國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答記者問為落實《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
  • 信託糾紛中的「剛性兌付」及其效力體系|金融匯
    可見,打破「剛性兌付」是監管部門的一貫政策,且監管力度不斷加強,但「剛性兌付」卻依然頑強地存在,這是有其深刻的現實合理性的,對於剛性兌付的認識也有一個演變和發展的過程。該條規定雖然未提及剛性兌付,但因信託公司如不採取剛性兌付的方式,其公司其他集合資金業務將被迫停止辦理,在這種規則的規制下,信託公司進行剛性兌付成為了業內潛規則,剛性兌付呈現快速的發展態勢。監管部門很快意識到這一問題,該通知在生效僅三年後即被廢止,此後的監管意見均對剛性兌付明令禁止。
  • 剛性兌付被判無效!安信信託承諾兜底的900億咋辦?
    安信信託反敗為勝,意味著行業潛規則「剛性兌付」真正被打破,但也引發網友質疑:「明知不能剛兌還出兜底協議,是不是涉嫌詐騙?」 安信信託為何能勝訴? 事情的起因是,湖南高速財務公司與安信信託籤訂《信託合同》,購買「安信安贏42號」產品,金額為4億元。
  • 打破剛性兌付後 信託理財產品還能買嗎?
    什麼是打破剛兌呢?就是買理財產品再也不保本了,金融機構不剛性兌付了,風險由投資人自己來承擔。在這樣的情況下,投資者應該如何選擇理財產品呢?經濟日報記者日前採訪了百瑞信託的理財經理王偉,由業內專業人士為大家分析一下如何看待信託理財打破剛性兌付?
  • 《中國信託登記有限責任公司信託受益權帳戶管理細則》獲批
    來源:金融界網站近日,中國信託登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登」)制訂的《中國信託登記有限責任公司信託受益權帳戶管理細則》(以下簡稱「《帳戶細則》」),經中國銀保監會批准施行,標誌由中國信登集中管理的信託受益權帳戶體系建設正式啟動。
  • 信託受益權帳戶管理細則獲批 信託打破「剛兌」再進一步
    日前,中國銀保監會批覆同意中國信託登記有限責任公司制訂的《中國信託登記有限責任公司信託受益權帳戶管理細則》(簡稱《帳戶細則》)。據悉,《帳戶細則》遵循「自願開戶、帳戶實名、一人一戶、信息保密」的原則。一是自願開戶原則。
  • 信託業落實資管新規出新舉措 中國信登印發信託受益權帳戶管理細則
    鳳凰網WEMONEY訊 7月19日,WEMONEY從中國信託登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登」)處獲悉,根據《信託登記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登記辦法》)的要求,經中國銀保監會批准,中國信登正式印發了《中國信託登記有限責任公司信託受益權帳戶管理細則》(以下簡稱《帳戶細則》)。
  • 銀保監會強化信託公司股東監管
    中國銀保監會網站11月24日消息,為進一步加強信託公司市場準入工作管理,銀保監會發布《信託公司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在股東監管方面,《辦法》強化非金融企業入股信託公司資質要求。分析人士認為,《辦法》將引導信託公司完善公司治理,助推信託業轉型發展。
  • 落實打破「剛兌」監管 信託受益權帳戶管理細則實施
    中新經緯客戶端7月19日電 據中國信託登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國信登」)官網消息,經中國銀保監會批准,中國信登19日印發《中國信託登記有限責任公司信託受益權帳戶管理細則》(下稱《帳戶細則》)。中國信登負責人答記者問時表示,《帳戶細則》實現了集中管理的信託業受益權帳戶體系建設零的突破,信託受益權帳戶體系的建立,有利於落實資管新規對打破「剛性兌付」等的監管要求。關於《帳戶細則》制定的背景和意義,上述負責人表示,繼中國信登對全量信託產品進行集中統一登記後,信託受益權帳戶的集中統一管理對信託行業穩健發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 中國信登集中管理的信託受益權帳戶體系建設正式啟動
    摘要 【中國信登集中管理的信託受益權帳戶體系建設正式啟動】中國信託登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登」)制訂的《中國信託登記有限責任公司信託受益權帳戶管理細則》(以下簡稱「《帳戶細則》」)於近日獲銀保監會同意實施。
  • 銀保監會罕見狠批信託行業,信託的定位與轉型方向在哪裡?
    還有一個是中小企業融資,信託有相比銀行的比較優勢,然而自身能力當前還不足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中的風險管理問題,需要長時間培養。 楔子:銀保監會狠批信託行業,透露殺機 12月8日,中國銀保監會黨委委員、副主席黃洪在2020年中國信託業年會上的講話全文發布在銀保監會官網。
  • 銀保監會發信託新規:取消外資金融機構入股信託公司「門檻」
    11月24日,銀保監會正式發布《中國銀保監會信託公司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隨著信託行業的不斷發展、國務院「放管服」改革的不斷深入和進一步擴大開放政策的持續推進,為適應當前監管要求和行業新發展階段需要,銀保監會結合前期市場準入工作實踐,對《中國銀監會信託公司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進行了修訂,出臺了該《辦法》,著力於進一步強化監管引領,提升準入監管工作有效性,並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近18萬億元資金信託將迎監管升級 銀保監會嚴格限制通道類業務
    5月8日晚間,銀保監會表示,為落實《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要求,規範信託公司資金信託業務發展,銀保監會制定了《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現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管理的信託資產合計21.6萬億元,其中管理的資金信託資產合計17.94萬億元。
  • 銀保監會信託部主任賴秀福:當前信託行業風險整體可控
    信託業如何回歸受託人定位的內在要求,防範風險,避免盲目擴張,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針對這些問題,《金融時報》記者專訪了中國銀保監會信託部主任賴秀福,他同時也透露了下一步行業的監管方向。記者:請您談談2020年信託行業具體有哪些轉變?監管做了哪些工作?
  • 信託受益權帳戶管理細則來了!遵循「自願開戶、帳戶實名、一人一戶...
    7月19日,WEMONEY從中國信託登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登」)處獲悉,根據《信託登記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登記辦法》)的要求,經中國銀保監會批准,中國信登正式印發了《中國信託登記有限責任公司信託受益權帳戶管理細則》(以下簡稱《帳戶細則》)。
  • 年內逾百產品違約 信託公司破剛兌力不從心?
    而伴隨著資管新規延期預期的升溫,信託公司對違約產品是否剛兌也陷入糾結,從業者態度陷入分化。不少信託公司從業人士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直言,「打破剛兌」對信託公司的聲譽影響巨大,現在不具備「打破剛兌」的心理環境。在分析人士看來,「剛性兌付」的打破還需要循序漸進,仍需要有相應的配套機制,如真實履行信託的「信義」,投資者教育深入開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