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
文:xiaobai
文章配圖來源於網絡
【成語名字】汗牛充棟
【成語拼音】hàn niú chōng dòng
【成語釋義】汗牛充棟是一個漢語成語,指用牛運書,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書,要放滿整個屋子。形容藏書很多。
【成語出處】出自唐·柳宗元《文通先生陸給事墓表》(又作《陸文通墓表》):「其為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
【成語造句】
1.歷史,是早就鑄成的山丘,無人能夠撼動,只可以汗牛充棟地堆在圖書館裡,供戴著老花鏡的歷史學家們尋章摘句、皓首窮經地研究。
2.這位老先生藏書之多,用汗牛充棟這句話來形容,最恰當不過了。
3.武打小說一時興起,汗牛充棟,真假"金庸"、"古龍",令人難以辨別。[3]
4.唐宋是我國封建文化的鼎盛時期,尤其是詩詞作品汗牛充棟洋洋大觀,繽紛的作者群舞文弄墨抱膝長吟。
5.中文系資料室的藏書雖說不上汗牛充棟,但基本上也夠用了。
6.國家圖書館裡的書多的不計其數,汗牛充棟。
【成語故事】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後世尊稱他為聖人,當時就有三千人跟隨他學習。當時為了教學的需要,孔子曾經整理和修改過《春秋》等。
孔子說「春秋以義」,也就是要用《春秋》來讓人們明白「義」。但是孔子一生沒有寫什麼自己的著作,只是「述而不作」。
《論語》中說,有一次子貢向孔子請教「天道」的問題,孔子說:「我不想說這個。」子貢說:「夫子如果不說的話,我們如何能照著去做呢?」孔子說:「天道怎麼能說得清呢——四季因它而運行,萬物因它而生長。天道怎麼能說得清呢?」這也許是孔子不寫的原因吧。
唐代柳宗元說:「自從孔子修改過《春秋》以後,給它作傳的人就多起來了,當時就有五家《左傳》、《公羊傳》、《穀梁傳》、《鄒氏傳》、《夾氏傳》。後來歷朝歷代,都有成百上千的人為它們作注講疏,寫出了很多見解不一的著作。這些書堆起來能塞滿屋子,運出去要使牛馬都累得出汗。」
推薦公眾號一天一個成語,這是一天一首古詩詞的姊妹號,每天定期推送一條成語,講解它的來源,敘述它背後的故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每天成長一點點,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