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這個公號,變成別人眼中博學多才的人
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
來啊,造作啊
文:xiaobai
文章配圖來源於網絡
【成語名字】不欺暗室
【成語拼音】bù qīàn shì
【成語釋義】欺:欺騙自己;暗室:人家看不見的地方。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不做見不得人的事。
【成語出處】漢·劉向《列女傳·衛靈夫人》:「此其人必不以暗昧廢禮,是以知之。」
唐·駱賓王《螢火賦》:「類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成語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衛國國君規定:國人路過王宮門前時,必須行禮鞠躬,以示對國君的敬意。
規定剛剛頒布的時候,衛國人人都遵守,但是時間一長,人們的心思就開始鬆動了。特別是到了晚上宮門緊閉的時候,因為沒有人看見,人們都不願再遵守這一規定。
有一天夜晚,衛國國君衛靈公與王妃正在飲酒,突然聽到宮門外傳來一陣馬車的聲。這馬車在宮門外停頓了一會兒才隆隆而去。
衛靈公問王妃:「這是誰呢?」王妃答道:「我敢肯定此人必定是蘧伯玉。」衛靈公問:「愛妃怎麼能這麼肯定呢?」王妃說:「遽伯玉大夫是一個嚴格遵守法律和規定的人,他做任何事情都很自覺,不管有人無人在場都能律己。剛才經過王宮門前的人一定是他,儘管沒有人看見,但是他還是停下車來行禮。遽伯玉是一個不欺暗室之人,所以我知道一定是他。」
衛靈公還是有一點懷疑,說:「要是不是遽大夫呢?」王妃說:「要是錯了罰我喝酒。」
於是衛靈公派人出宮門去了解情況。宮人回來向衛靈公報告說,剛才路過宮門之人正是遽伯玉。
衛靈公很佩服王妃的分析和見解,但是他跟王妃開了一個玩笑。他對王妃說「愛妃錯了,剛才路過的不是遽伯玉而是別人。」
王妃聽了,連忙斟酒向衛靈公說:「恭喜大王!」衛靈公不解:「愛妃預言有誤,為何敬我呢?」
王妃答道:「原來我以為我國只有一個遽伯玉,沒想到還有另外一個。有一個遽伯玉,我國已經是很幸運,要是有兩個遽伯玉,那不是更加幸運嗎!所以我要恭喜大王。」
王妃說遽伯玉「不以暗昧廢禮」,後來演化為成語「不欺暗室」,或者「暗室不欺」,用來讚揚那些慎獨自律、光明磊落之人。
一個人在別人能看到他的時候,言行有度,舉止有禮,這是容易做到的;但在別人看不到他的時候,還能保持操守,不改舉止,那就不容易做到了。我們稱後者為君子。真正的君子是不欺暗室之人,他們無論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始終都能做到言行如一,這是值得人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