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端午習俗:王太原蛟龍駿水點睛儀式

2020-12-22 廣州搵著數

又到了一年一度龍船季(傳統端午節)

大家除了吃粽子和看賽龍舟之外

其實有沒有了解過龍船呢?

今天小編大嵐就帶大家去了解一下

關於龍船的傳統文化

王太原龍船

這次介紹的王太原龍船,是一艘標準傳統龍

總長41.28米,寬1.08米

廣州龍舟有一個傳統

扒龍舟之前有個儀式叫「採青」

在龍頭龍尾的地方會放上一棵禾秧

採完青,龍舟才算是從一年的沉睡中醒過來

採青之後,就會請道士在船廠祈福

燒了香敬了酒之後,眾人會進行祈福

大聲講出」新船落水,順風順水「的吉利話

經過一番隆重的傳統拜祭儀式之後

便會開始「畫龍點睛」——用雞冠給龍頭點睛

龍頭眼睛瞬間有了神韻

像是蛟龍出海,呼之欲出

然後用柚子葉給新龍舟撒上聖水

一番功夫下來,大約用時一個多小時左右

準 備 就 緒

由於準備場地有限

所以龍舟裝上旗子、羅傘

還要裝鼓,船才能開始駿水

這裡有一個風俗

打鼓的元老一聲吆喝出發

大鼓聲敲一下(咚),龍舟就往前移動一步

這一刻,他就是龍舟指揮員

鼓聲停,抬手就停

眾人齊心合力,一起把龍舟抬到水裡

龍船駿水

駿水寓意:

為什麼不叫進水而是駿水呢?

龍舟是在水上滑行,如果說進水

不就讓人誤解成「船隻進水」?

因此駿水的寓意

是希望龍船能扒的跟駿馬一樣飛快

回去車陂湧的一共有2條龍舟

分別是:郝太原龍船坤甸木傳統龍

王太原龍船杉木傳統龍(就是今天我們介紹的龍舟)

大家仔細看,可以看出他們顏色都不一樣的哦~

(圖最右為郝太原龍船坤甸木傳統龍)(從右數第三艘為王太原龍船杉木傳統龍就是今天我們介紹的龍舟)

看完龍舟出村

接下來就讓大嵐

帶你們走走尚書王公祠

尚書王公祠

這個祠堂就是大名鼎鼎的「尚書王公祠」,祠堂是重新修葺過的。聽老一輩的人說,光是翻修,就大概用了100多萬。而龍船飯就是在祠堂裡面展開的。

這是為紀念南宋兵部尚書、抗元名將王道夫而興建的。逢喜慶、節日等特殊日子,居民也在此聚會歡慶、擺酒。如端午龍舟節,居民會在此吃龍船飯,

一擺就是三天。

祠堂三進的一側,擺放著村裡賽龍舟的裝備,包括龍舟鼓、龍頭、龍舟賽的獎盃等。

陂王姓一共有四條龍舟,端午龍舟賽後,龍舟藏入水中,其他裝備都是存放宗祠裡面。祠廟中間有個銅鼎,寓意著「子孫昌盛」。

中堂,堂正中懸掛「元氣堂」木匾

兩個側面分別為「升日」和「恆月」

龍船飯

龍舟從龍舟基地出發到車陂湧

大約需要1個半小時左右

差不多中午的1點半左右就能進村了

接下來就是準備吃龍船飯的環節了

此時,小編的肚子都咕咕叫了

讓我帶大家看看今天晚上龍船飯吃什麼吧

燒肉、燒鵝、炸魚等豐富的菜品

讓你忍不住垂涎三尺

下圖是整塊的燒肉

像這樣均勻大塊的吊起來

到下午3點多的時候

師傅就會把肉放到後面的燒烤爐進行烤制

燒鵝

這個就不用我多介紹了

大家也常常吃的一個特色菜

這次的龍船飯

是車陂王族人舉辦一場大聚會

本次宴席大約有100來圍

只要你是王家族的都能參加這個盛宴

龍 船 進 村

新龍船回家也有一定基本要求

就是要用老龍舟帶新龍舟一起進村

讓小編介紹一下龍舟的文化:

太原一共有5艘龍船

分別是3艘坤甸龍船和2艘杉木龍船

從這個橋底進去就是龍船塢了

龍船塢的口非常狹窄

進入龍船塢需要精準的角度和技術

否則可能造成龍船卡住的尷尬局面

出 發

開始接新龍船了

我們就在這裡等他們一起回來吧

上圖就是一艘6年的坤甸老龍

出去迎接新的杉木龍船回來的實拍

以上,就是今年車陂景王太原參賽龍舟的駿水全過程!端午將至,接下來我們還會繼續跟進龍舟的相關事宜。如果大家對傳統文化感興趣,請繼續關注我們,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幫我們點個讚哦!

相關焦點

  • 臺灣端午習俗趣談 「午時水」與鄭成功
    臺灣的小朋友或許不一定知道端午節的意義,但從幼兒園開始,在端午節一定都玩過一個遊戲,那就是「立雞蛋」:誰能在端午節當天正午整點,把一個雞蛋立起來,就能得到好運。一般認為端午節正午,陽氣最重,所以能將雞蛋立起。這個習俗來由已不可考,可是從小到大都玩得樂此不疲,玩的時候也各出奇招,有點像是一種儀式在玩了。
  • 臺灣這樣過端午:嘉年華、百分粽、午時水
    本報記者 賀 勇攝端午佳節是臺灣習俗三大節慶之一,民眾也有一天假期。連日來,島內各縣市推出了一系列慶端午的活動。從6月16日開始, 「水岸臺北端午嘉年華」一連3天在大佳河濱公園舉辦。嘉年華結合臺北市城市意象、水岸發展及端午龍舟競渡民俗文化等元素,其內容包含龍舟練習、體驗活動,吸引不少島內外好手前來競渡。
  • 傳統亦有風味 看文人筆下「儀式感」滿滿的端午習俗
    作為中國傳統佳節,端午的民間習俗頗多,吃粽子、賽龍舟、佩香囊……都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慶祝活動。古往今來,不少文人都對端午習俗留下了生動有趣的描述,記錄著滿滿的「儀式感」。   龍舟爭渡,全城同樂 點擊上方↑↑圖片有驚喜喲   古詩詞中對端午習俗的描述數不勝數。
  • 汨羅江畔端午習俗主題文化活動周啟幕
    &nbsp&nbsp&nbsp&nbsp紅網嶽陽站6月7日訊(通訊員 黃松柏 黃敬波)故事巡演、龍舟打造、龍頭雕刻……6月6日上午9時30分,湖南省汨羅市「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汨羅江畔端午習俗主題文化活動周」啟動。
  • 廣州這座千年古村落:端午節千人扒龍舟,萬人共享龍舟飯
    小洲村是廣州難得一見的保存較為完整的古村,生態環境優美,不過現在被經濟浪潮席捲,很多房子租給人後被拆掉重建,寧靜不再,但小洲村仍保留著端午爬龍舟的習俗,從初一到端午,本村和外村的青壯年們劃著各式龍舟,敲鑼打鼓,沿著水道互相拜訪,每經過一個村就停下喝口龍船茶吃塊龍舟餅,晚上的話還可以吃到盛大的龍舟飯。
  • 曾吸引10萬人的廣州車陂端午龍舟景,賽舟吃龍船飯,場面堪比春節
    今日端午節,親愛的小夥伴們,在你們那裡端午有什麼習俗呢?所以,為了記念屈原,民間舉行了一系列與水相關和保平安避邪的活動,例如賽龍舟和門前插艾草避邪。談起端午賽龍舟,當屬南方最盛,而在南方賽龍舟最為流行最核心的地方,就屬廣州天河車陂村了。另外,「車陂村扒龍舟」項目曾入選廣州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那麼,車陂龍舟到底有多好看?車陂端午龍舟文化底蘊到底有多特別,有多深厚?
  • 天涯熱風:臺灣記者話兩岸端午節異同
    中新社海南澄邁6月22日電 題:臺灣記者話兩岸端午節異同  中新社記者 張茜翼  臨近端午節,又到粽葉飄香時,吃粽子,賽龍舟,洗龍水……中原文化與島嶼文化雜揉出別致的海南端午節。參加瓊臺兩岸媒體海南行的13家臺灣媒體21日在海南澄邁觀看「2012年中國龍舟賽(澄邁站)」比賽之後,講述了臺灣島過端午與大陸的「同」與「不同」。  「臺灣和大陸一樣,端午節最有氣氛、最熱鬧的是賽龍舟。此時的臺南市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龍舟賽呢。」臺灣新聞聯合網特派員張博森說。
  • 2020端午節什麼時候放假?端午節習俗有哪些
    【導讀】6月已經來臨,馬上就到端午節了,那麼,今年端午節什麼時候放假,端午節習俗有哪些?今年的端午節放假一共是三天時間,端午節放假的具體安排如下: 2020端午節什麼時候放假?
  • 『端午節什麼時候放假』端午節習俗有哪些
    關於『端午節什麼時候放假』端午節習俗有哪些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端午節什麼時候放假』端午節習俗有哪些,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端午節習俗,端午節相關的信息,下面分享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 您有一份臺灣帝王粽未籤收/龍匯端午特輯
    跟大陸一樣,端午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會賽龍舟、喝雄黃酒、門前掛艾草、小孩配香包、吃粽子等習俗,也保存著一些不同的習俗
  • 端午節習俗有哪些
    端午節啥時候定下來的,都有哪些民間習俗呢?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等,節期是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中秋節、端午節)之一。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祀龍祖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
  • 我國華南西南各地區端午節特色習俗
    關於過端午節的起源,較為普遍的說法是紀念屈原或伍子胥,但不少習俗在屈原之前已經存在。而端午節的習俗中又有惡日禁忌、龍圖騰等相關內容,因此歷代流傳的端午習俗可能是多種起源互相融合而成。端午節不少習俗都有禳毒驅疫的意義,是始於對「惡日」的禁忌。傳統上認為時值仲夏、疫厲流行的五月是「惡月」,人們在五月為了預防疫病,自上古即有不少清潔禳毒的措施。
  • 「端午節」的節日起源、故事傳說和文化習俗
    「端午」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晉名臣周處的《風土記》,這本書成了現代人們查考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習俗的重要參考。這部著作是周處給後世中國人留下的一筆寶貴遺產。不過在中國百姓心中,更為人們所熟悉的還是他除三害的故事。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夏季最重要的民間傳統節日。
  • 動聽968特別企劃「端午研究所」
    「千載悠悠,成習俗,天中端午。逢佳節,粼粼波上,百舟爭渡。」三天小長假如期而至,關於端午節,或許有很多你不知道的事。古人還有「五月躲五」的習俗。五月初五這天,父母要將未滿周歲的兒童帶到外婆家躲藏,以避不吉,也會將新嫁或已嫁之女接回家渡「劫」。因此一般不說「端午快樂」,說「端午安康」!
  • 廣東端午習俗多:燒艾條、祭河神、扒皇舟
    深圳有啥特殊習俗?無論在廣府、潮汕、客家文化交融的惠州,各地人口匯集的深圳,還是具有嶺南特色的廣東其他地方,習俗在傳承文化的同時,也讓端午更有節味兒。今天是端午節,深晚就來聊一聊那些端午的習俗。  粵地習俗  扒皇舟  代表地:深圳  做法:賽龍舟時在船上放置一把羅傘。後因羅傘逆風阻力,才逐漸消逝。
  • 端午安康 |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端午習俗 端午節從南到北,由西到東都有多彩的節日特色,賽龍舟,觀海潮,祭蛇神,驅毒荼,燒五毒,包粽子,蒸米飯,喝雄黃酒,戴香包……在全國各地端午過得都紅火多彩。1.吃粽子 粽子是中國傳統的節慶食物,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作為祭祀祖先、神靈的祭品出現,到了金朝的時候才成為了端午節的節慶食物。
  • 端午節習俗背後,原來還有這些含義
    本文轉自【新華視點】;今天是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掛艾草、點雄黃、佩香囊……端午節很多傳統習俗,不僅富有文化傳承,還與衛生防疫和身體健康相關,因此有人說端午節是我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投「角黍」於江中,用以表達對英雄人物的敬仰和祭奠,從此端午節也被賦予成有道德含義的節日。晉代時粽子正式定為端午食品,它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 兩千多年前,屈原在汨羅江懷沙自沉,傳說沿岸的人們悲痛不已,競相划船尋找打撈屈原遺體。此後每年端午期間,人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划龍舟等端午習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 【雲賞端午】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端午習俗 端午節從南到北,由西到東都有多彩的節日特色,賽龍舟,觀海潮,祭蛇神,驅毒荼,燒五毒,包粽子,蒸米飯,喝雄黃酒,戴香包……在全國各地端午過得都紅火多彩。1.吃粽子 粽子是中國傳統的節慶食物,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作為祭祀祖先、神靈的祭品出現,到了金朝的時候才成為了端午節的節慶食物。
  • 2020廣州越秀公園紙尖上的端午活動一覽
    端午將至,面對廣州難以捉摸的「龍舟水」,以及處處的防疫聚會限制,不知如何度過一個有意義的節假日?  針對疫情不方便集會運動等情況,越秀公園結合「廣州名片」通草畫和展覽形式,特別推出越秀山下看「紙尖上的端午」特別活動!
  • 福州舉辦端午民俗文化節 再現兩岸共同端午習俗
    記者劉可耕攝  中新網福州5月30日電 (記者 劉可耕)「春花半落坊巷中,初夏端陽映徑紅……」30日,80歲高齡的福州百六峰詩社社長陳明安在福州端午民俗文化節活動中,率領20位身著漢服的孩童用福州方言齊聲誦讀端午主題詩詞。  當天,恰逢端午佳節。以「品粽懷古過端午·樂享佳節返童真」為主題的端午民俗文化節活動在福州三坊七巷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