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端午節,親愛的小夥伴們,在你們那裡端午有什麼習俗呢?是包粽子,扒龍船,賽龍舟,還是在門前插艾葉,打掃院落或者吃龍舟飯……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記念楚國大臣屈原(湖北秭歸人)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在秦軍攻破楚國後,於五月初五在寫下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湖南汨羅江身亡。
所以,為了記念屈原,民間舉行了一系列與水相關和保平安避邪的活動,例如賽龍舟和門前插艾草避邪。談起端午賽龍舟,當屬南方最盛,而在南方賽龍舟最為流行最核心的地方,就屬廣州天河車陂村了。另外,「車陂村扒龍舟」項目曾入選廣州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那麼,車陂龍舟到底有多好看?車陂端午龍舟文化底蘊到底有多特別,有多深厚?含笑孤煙直為大家細數車陂龍舟之「最」!
01.車陂賽龍舟悠久:150多年歷史
車陂始建於唐宋時期,至今已逾千年,南臨珠江,北眺崇山,因村中有條河湧貫穿其中,而這個村是由南宋大學士王龍溪建制,後人為記念他改名稱為龍溪。因龍溪這名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有,又因本村屬車陂堡,後人為了區別其它地方,就叫車陂。
有史可究的車陂村龍舟文化至今已有150多年,1868年,車陂蘇氏後裔建造「龍船公」——東坡號。自此以後,車陂龍舟文化一直在村中開花結果並傳承開來。
02.車陂龍船離不開祠堂文化
自從車陂有了廣州最早的一艘龍舟~東坡號後,就開始大量組建龍舟隊,他們組隊的形式都是以姓氏為主。而在車陂村內,每個姓氏都有屬於自己的祠堂,於是在每年的端午前後,車陂各祠堂間都會組織一場熱鬧非凡的龍舟賽。
在目前的車陂村,以黃姓、梁姓、王姓等9大姓氏命名為村中之最,他們分別代表各自的姓氏,分別給自已取一個好聽的龍舟隊名,例如江夏黃、沙美梁、東平梁、王太原,並且都有自己的戰旗和鼓手。是不是很有形象和頗具儀式感呢?
不僅如此,除了本村的龍舟戰隊以外,還有其它附近村的棠下,珠村會進行「探親」,加入到車陂龍舟賽之中,這也使車陂龍舟影響廣泛。
03.五月五是端陽,車陂河湧到處挖龍舟
每年的五月五前夕,在車陂村的河湧邊,會出現四處挖龍舟景色,好不熱鬧。
俗語說「四月八,龍船透底挖!」經過上一年的龍舟競渡,車陂村的幾條龍船都在河底沉睡了足足一年。而每年的端午前,村民就說是時候「叫醒」龍船了,讓它們大顯龍威!
村民對龍船都心懷敬意,一個「起」字也凝聚了無數心血。以前是泥藏龍船,要用手指頭去把龍船挖出來,把手指頭都挖出血了。後來車陂村也搞個文化的叫法,叫「起龍舟」。
村民把龍舟從泥中挖出,還要給足它儀式感。放鞭炮、敲鑼鼓,將船洗刷乾淨,然後在太陽下爆曬幾天,然後進行檢修,往龍舟上打桐油,往龍舟上刷油漆,把整個龍舟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既傳統又現代。親愛的小夥伴們,你們家鄉的龍舟賽有這樣的講究嗎?不妨告訴我。
04.車陂龍船飯,簡單卻最好吃
在龍舟節期間,當然少不了吃傳統的車陂龍船飯。龍船飯是在龍舟比賽前,或者賽後慰勞划龍舟的隊友和鼓手,同時也寓意一種好意頭,廣州人是最講意頭的地方。吃過龍舟飯,預祝你在一年裡都會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一生平平安安。
在車陂的龍舟飯裡,當然少不了白切雞和燒鵝之類的菜品,還有菜心是必不可少的,寥寥無幾雖然簡單也不夠豐盛,但在端午節期間村民的口中,它比山珍海味好吃多了。
05.每年都吸引上10萬人前來,熱鬧堪比春節
車陂,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的千年古村,在每年的端午節賽龍舟期間,都有上10萬人聚集到車陂湧觀看比賽。
一河兩岸及車陂橋上站滿了遊客,河湧邊彩旗飄飄,鑼鼓震天,場面好比中國的春節,好不熱鬧。
但是因為今年疫情的原因,村內不讓民眾聚集,所以2020年車陂的龍舟賽也取消了,希望疫情早點結束,讓車陂的龍船景重現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