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
五月五,又端午。
賽龍舟,
食粽子,
佩香囊,
塗雄黃藥酒。
「千載悠悠,成習俗,天中端午。逢佳節,粼粼波上,百舟爭渡。」三天小長假如期而至,關於端午節,或許有很多你不知道的事。
動聽968端午假期特別企劃——「熱粽子,冷知識,端午研究所」16日起播出。小哥哥小姐姐們,Pick一下?
1
端午節並非良辰吉日
最初是古代高溫預警
在古代,「五」是非常不吉利的數字,五月是「惡月」、「五日」則是「惡日」,因而五月初五最終被選定為提示大家趨利避害、躲避高溫的時間節點,並逐漸形成不少民俗活動。漢代時,「避瘟保健」成為最早的節日主題。古人還有「五月躲五」的習俗。五月初五這天,父母要將未滿周歲的兒童帶到外婆家躲藏,以避不吉,也會將新嫁或已嫁之女接回家渡「劫」。
因此一般不說「端午快樂」,說「端午安康」!
2
屈原和羋月
是親戚?
說起端午節,大家最先想到的除了粽子,應該就是投身於汨羅江的屈原了。額,等等,關於這個主題bug,我實在忍不住兮,必須一吐為快也!那就是,一直以來,屈原被叫屈原,他可能真的覺得很委屈!
據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咳咳,劃重點,屈原跟楚懷王同姓。楚懷王不認識?那楚懷王的妹妹你總認識吧?——《羋月傳》中孫儷飾演的女主角羋月。
說到這兒,你是不是覺得屈原是羋月的親戚啊?這一點已無法考證。但至少,屈原不姓「屈」,而跟羋月一樣,姓「羋」,屈是氏,字是原。
同樣與屈原同姓不同氏的歷史名人還有「西楚霸王」項羽,他也叫羋羽。這波操作是不是相當666?
3
古人
這樣過端午
或許端午節對於現代的我們只是放假回家吃粽子,古人是怎麼過端午的呢?
祛病。端午節一大早,大人們會把五色絲線把孩子綁在手腕、腳腕上,要等到端午過後的第一場雨,才能把線丟掉,意思就是讓雨水把大病小病統統衝走,還要喝點雄黃酒。端午當天,除了打掃屋子,還要把艾草、菖蒲、榕枝用紅紙綁在一起,插在門上,可以驅除不祥。驅鬼。傳說唐明皇生病的時候,夢到鍾馗捉鬼,醒後病就好了,他就要求全國人民都在自家大廳掛鍾馗畫像,用來驅鬼。
額,你的端午節,想必是跟手機過的。
4
甜鹹粽子
之爭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端午節吃粽子,那必須是基本操作啦!
關於粽子的來源,民間流傳莫衷一是,最廣泛的說法是,屈原在汨羅江跳江以後,老百姓為了不讓他的遺體被魚吃掉,就往江中投放粽子,年復一年,漸成習俗。
南北甜鹹之爭每年上演一次:
咦,鹹粽子你是怎麼咽下去的啊?我拒絕!
居然有甜粽子這麼喪心病狂的食物?
對於很多不挑嘴的吃貨來說,甜鹹粽子我都喜歡!
豆沙粽、蓮子粽、棗泥粽....歷史最悠久的甜粽子是西安的蜂蜜涼粽子,特點是只用糯米,無餡,煮熟後晾涼,吃時用絲線勒成薄片,澆以蜂蜜,入口瞬間那叫一個味美。
火腿粽、叉燒粽、鹹蛋黃粽….史上名聲最盛的鹹粽子屬浙江嘉興,嘉興粽子中,又以五芳齋最為著名,鮮肉粽四季供應,用筷子分夾四塊,塊塊見肉,芬芳和潤,酥爛嫩鮮,肥糯不膩。
但俗話說的好,每逢佳節胖三斤,仔細一瞧三公斤。粽子的熱量可不容小覷。
5
老外
也來湊熱鬧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但你可能不知道,歪果友人也會過端午哦。看來不止中國人愛湊熱鬧!
美國
龍舟賽風起雲湧
波士頓龍舟節是北美地區最早創建的龍舟節,迄今已有30多年歷史,龍舟賽每年都在波士頓與劍橋的查爾斯河舉行,吸引了數萬名觀眾前來觀看助戰。
龍舟賽按照中國傳統習俗,龍在12時點睛之後騰飛升起,而為點睛儀式增添聲勢的則是中國舞和腰鼓舞。
日本
端午節成「男孩節」
在古代日本,五月被稱為「齋月」,是插秧迎接田神的忌月。五月五日這一天,成年男人要全部下田耕作,女人則閉關家中「齋居」。
由於日語發音的諧音緣故,端午節漸漸變成了男孩子的節日。為了讓男孩們健康成長、事業有成,人們在家門口豎起鯉魚旗,擺上盔甲和戰帽,有「望子成龍」之意。
越南
吃粽子,求五穀豐登
越南也是在農曆五月初五過端午節。他們過端午的主要內容是吃粽子、端午驅蟲。越南人認為,吃粽子可以求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節日清晨,父母為子女準備糯米酒釀、黃姜糯米飯及桃、李、檸檬等幾種酸味食品和水果,並將雄黃塗在小孩頭、額、胸、臍各處以驅蟲。
韓國
端午祭
值得一提的是韓國,很多人以為端午節被韓國搶先一步申遺。事實上,韓國江陵端午祭其實與我國端午節不同。江陵端午祭實際上由舞蹈、薩滿祭祀、民間藝術展示等構成,這與中國人吃粽子、賽龍舟、紀念屈原是兩回事。唯一的相同點是,二者都是在中國的端午節期間舉行。
最後,祝大家端午安康,看世界盃,吃粽子,陪伴家人……這才是端午節正確的打開方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