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說屈原

2021-02-13 側面矢弓

      端午節就要來了!作為文人,端午總要寫文章。一篇文章,一段故事。比如下面這篇老掉牙的舊文:

                                            端午弔屈原

      你生就一副鋼鐵的骨頭,且風華萬代,文冠千秋;你飽含一腔愛國的憂愁,但珠淚空拋,枉有良謀。只因不事權貴,不肯俯首,以致走遍天下,也懷才不遇,明珠暗投。怒目蒼天,一卷《離騷》何處有?蒼茫大地,半江碧水日夜流。哪裡去了?只剩下青山隱隱,綠水悠悠。

      啊!歲月埋葬了昏庸的楚王,罪惡的南後,而你卻永垂不朽,青史長留。看節日的粽子,端午的龍舟,雄黃美酒,哪一樁不是在呼喚:歸來吧?民族的精靈,人民的歌手;哪一年不是在祭奠:安息吧,文壇的巨星,詩界的領袖!

       說明:此文寫於1980年6月17日,那天也是端午。我在上大學二年級,正在河南省許昌市,參加學校校辦農場組織的麥收。我們辦了一份印油小報,刊名很牛,叫著《收穫》。此文就發在那天的小報《收穫》上。也算中文系學生的一番無病呻吟吧!

       這篇文章現在看來也算正能量。但故事在下一篇:

                                           端午說屈原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來了,人們照例子節日裡又是吃喝玩樂一番,而作為端午節的內涵,許多人來不及想,也懶得去想。是的,一位死了幾千年的讀書人,還犯得上每年都念叨念叨麼?

  那自沉汨羅江大老頭兒也傻得可愛。人家辛辛苦苦掙來的江山,人家愛怎麼樣就怎麼樣,犯得上你去說三道四麼?讀了幾句書,自以為了不起,居然敢在國王面前賣弄,殊不知你筆下的理論怎敵他馬上的經驗?不知天高地厚,以卵擊石,此其一傻也。
  老頭兒貴為大夫,也算白領階層。能經常出入王宮,對話的渠道也是暢通的。出有車,想必也食有魚。待遇不低,禮節不薄,還人心不足,得隴望蜀。結果是希望的沒得到,已有的也丟了,偷雞不著蝕把米,此其二傻也。
  國破家亡,吃虧的是楚王,人家能由太上皇屈就階下囚,你又何必咽不下這口氣?誰當頭兒也少不了你一碗飯吃,謀生的路也還多著呢。留得青山在,何愁沒柴燒,撞到南牆也不回頭。杞人憂天,此其三傻也。
  縱然是走投無路,也還能遁入空門,入不能經邦濟世,出可以隔岸觀火,當裁判比當隊員要輕鬆得多,也偉大得多。倘若當時唱完《離騷》,即便歸隱山林,安心著述,傳之後人,中國文學又不知該增添多少光輝。以一時血氣爭高下,年紀大了也不成熟,此其四傻也。
  於是,局外人吃罷肉粽,品罷美酒,只好一唱三嘆,虧哉!惜哉!但屈原依舊是屈原。
  說明:此文首發於《南陽日報》1989年6月13日,有點調侃,有點牢騷。其實,此文寫得很早,只是每年端午都找個出口。沒想到,那一年的此文給時任該報副總編的同學惹出了一定的麻煩。

      所謂麻煩,是在下半年同學要把「副總編」的「副」字去掉,遭到了同事的質疑和舉報。理由很簡單,很有點無限上綱,借題發揮的意思。當年沒有現在臭名昭著的「正能量」說法,說是「借題發揮」、「含沙射影」,「不講政治」云云。好在那時,當局也不想惹事,這種語言當時找不到響應者。於是,同學升官了,這事算完了。

      幾年以後,偶遇同學,他才說起這事,剛開始的事故,過去了就成了故事。我們感嘆歲月,感慨生活,覺得好好活著才是硬道理,屈原當時就不該跳江的。

       又是端午了,沒心思寫什麼新文章,發舊文,說往事,祝賀祖國,祝福民族,祝願自己。在多災多難的庚子年,去病棄疾,安康快樂!

相關焦點

  • 端午節的來源和屈原沒關係,因為屈原也過端午節
    又是一年端午節,祝大家端午安康啊!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源嗎?我想你一定會說,這誰不知道啊。小學課本上不是寫著的嗎,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但其實,這是騙人的。屈原害怕楚王把自己老祖宗的家業給敗光了,就天天給楚王提意見、表忠心。甚至還給楚王說:「你老婆不行,她怎麼怎麼樣,離她遠點!」換做我是楚王,我也忍不了啊。再加上有人天天說屈原的壞話,楚王就不怎麼搭理屈原了。結果,楚國就被秦國打到了家門口,還把楚王給俘虜了。屈原知道這事,傷心壞了。然後就在五月初五這天,抱著石頭投江了。
  • 端午嘆屈原(雜文)
    #端午節閒說#原創 賓澤文(大碧頭)2297年前的端午節這天,戰國時期楚國的大政治家、大詩人屈原,往湖南汨羅江縱身一跳,自殺了。總在端午節這天,以吃粽子、賽龍舟等形式緬懷他,紀念他,年復一年,樂此不疲。但我有時卻生出一些遺憾來:如果屈公更堅強一些,不來那個尋死的一跳,豈不更好?屈原曾在他的《離騷》中寫道一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其意思是,人生之路漫長久遠,我要不斷求索真理,探索道路,以求得成功。既然如此,在國破民亡之際,為什麼不選擇學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以求復國救民呢?
  • 端午節不能說的秘密:端午節起源其實跟屈原沒啥關係!
    後來楚被秦所破,楚王喬裝遁走,而屈原堅決不肯投秦,於是懷抱石頭投汨羅江,以身殉國。聽聞此事的老百姓們,都非常敬佩屈原,於是就相聚在江邊祭拜屈原。為了讓屈原的身體保持完好,他們就把飯糰餵給水中的魚兒,也有的把雄黃酒倒入水中。於是,這一天就逐漸成為端午節,人們也就在節目裡舉行划船、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等活動。
  • 我們端午思屈原,屈原卻在《思美人》
    端午在屈原之前早已有之,但因屈原於端午之日悲憤投江,才令國人在兩千多年來,都於端午來祭奠這位浪漫主義愛國詩人,屈原的生,燦如夏花,屈原的死,烈如頑石,或許端午節也是中國如此眾多的傳統節日中,唯一與歷史故人有著關聯的節日。
  • 「閱讀隨筆」端午節-粽子-屈原
    2005年,韓國「端午節」申遺成功的事情,國內鬧的沸沸揚揚。當時我在想,端午節不是紀念屈原的嗎?屈原啥時候成韓國人了。2009年中國的端午節也申遺成功,後來就也沒有深入思考探究此事。最近看《歷史很有趣》,其中一節講《屈原抱石投江》,來搜索端午節背後的事情,才發現對端午節,以及當年中韓「端午節申遺」之事有很多誤解。說到端午節,你可能首先想到的不是祭祀,而是屈原。端午節不就是紀念屈原的節日嗎?你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怎麼還和祭祀有關。我之前也這樣的偏差認識,這端午節為何要賽龍舟,和屈原有什麼關係。
  • 雲上端午!2020屈原故裡端午文化節即將開幕
    屈原故裡2020屈原故裡端午文化節將於 6月22日上午8:30在秭歸縣屈原故裡文化旅遊區屈原廣場開幕本次端午文化節由文化和旅遊部、湖北省人民政府主辦端午文化旅遊產品全球創意設計大賽端午原創文藝作品全球徵集端午文化旅遊產品網絡展銷會你設計的作品可能成為宜昌市「屈原故裡端午文化節」的節慶品牌和「屈原昭君故裡 世界水電名城」的城市形象LOGO
  • 端午說屈原,《九歌》裡出現了哪些神靈?有什麼樣的規律
    端午臨近,我們集中說說屈原作品裡的神靈。《九歌》作為屈原比較重要的作品,通過對天神的描寫刻畫,為我們保留了遠古的神話傳說。不過屈原《九歌》已經是「文人」再加工作品,它的體例本身是楚國一組祭神的樂歌。屈原在此基礎上加以抒寫,展現出不一樣的神靈世界。由於《九歌》被認為是第一次放逐時所寫,作品中自然也蘊含了家國憂思。今天我們主要說兩個問題,一是《九歌》為何是11篇;二是從《九歌》裡的神靈體系規律,判斷目前排列的11篇順序是否錯亂。
  • 端午節英語作文:屈原的故事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寫作>中小學英語作文>正文端午節英語作文:屈原的故事 2012-06-20 16:24 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
  • 維舟:端午節為何祭拜屈原?
    劉曉峰則在《東亞的時間》中提出「夏至節是端午節最重要的起源之一」,「與夏至的陰陽變化觀念結合,形成了端午節俗的基礎」。在關於端午節俗起源的說法中,民間流傳最廣的一種解釋,是說龍舟、粽子都是為了紀念國破之後悲憤投江的詩人屈原。
  • 『端午節真正的由來』端午節真的起源於屈原嗎?
    關於『端午節真正的由來』端午節真的起源於屈原嗎?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端午節真正的由來』端午節真的起源於屈原嗎?,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端午節真正的由來,端午節相關的信息,下面分享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 屈原:我是如何站上端午節C位的?
    作者:任思雨製圖:倪雯冰6月7日,是端午節,也是端午小長假的第一天,在大家開始享受的時候,總是會開玩笑說
  • 2020屈原故裡端午文化節披「雲裳」而來
    長江之畔,情抒衷腸……」6月22日, 2020屈原故裡端午文化節在宜昌市秭歸縣揭幕,以全新的「雲端辦節」方式,將對屈原精神的緬懷和歌詠傳遞到全國各地,秭歸縣端出VR端午民俗館、文旅直播帶貨、舌尖上端午之旅等系列文旅大餐,激活文旅融合新經濟形態。
  •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為什麼與屈原有關?
    端午節為什麼與戰國時的屈原有關係呢?在五月初五即將來臨之際,我為大家說說,也可以說是共同學習吧?端午也稱端五,「端」和「初」意義相同,「五」與「午」讀音相通。按地支順序五月正是「午」月。端午節起源肯定比紀念屈原故事要早,為什麼現在過端午節都說是為了紀念屈原呢?屈原,生於公元前340年,卒於公元前277年,戰國時代楚國人。
  • 屈原:我自己也過端午節,我也吃粽子
    答案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屈原自己也要過端午節,他也吃粽子。早在屈原年代以前,端午節就已經存在了。當地的百姓,不想河裡面的魚把屈原給吃掉,就往河裡面扔粽子。他們想,河裡面的魚,有了粽子吃就不會吃屈原了。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把這一天定為了端午節。
  • 汨羅四大家領導端午祭屈原
    又是一年端午時,艾草米粽正飄香。6月25日上午,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的前提下,和著屈子祠悠揚的鐘聲,一場肅穆、莊嚴的祭屈大典在屈子祠舉行。喻文、朱平波、李馮波、閔秀明、彭千紅、王敏求、柳雁翔、舒文治、姚書茂等市四大家領導靜穆肅立,共同憑弔偉大愛國詩人屈原,表達對屈原的敬仰和緬懷之情。
  • 民進黨議員端午為屈原「正名」,屈原是楚國人,不是中國人?
    編輯:晨星端午節當天,高閔琳在個人社交網站上上傳自己包粽子的照片,並且配文「端午節快樂」。隨後就有網友在下面評論說她不把自己當中國人,為何要過中國的傳統節日?蔡英文小學妹「臺獨」色彩重,端午節發表不當言論眾所周知,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才有的。而高閔琳對此評論發表言論:屈原是楚國人,不是中國人,所以屈原是楚獨分子。她還諷刺網友沒有文化需要多讀書,並稱日本、韓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過端午節,越南也有粽子。
  • 湖北省舉行2016屈原故裡端午文化節新聞發布會
    —「2016屈原故裡端午文化節」將於6月在湖北宜昌舉辦。2013年9月,經國家清理和規範節慶活動領導小組批准,屈原故裡端午文化節作為國家保留的重要文化活動,將在宜昌市長期舉辦。文化部明確指定,「屈原故裡端午文化節」將是唯一的全國性端午節文化節慶活動。
  • 端午|屈原「拍了拍」胖粽
    用來紀念名人的節日不多,端午是其中一個。每逢端午節,湘楚懷念屈原、江浙懷念伍子胥、江南一帶還有懷念曹娥的,三人代表著潔、忠、孝,給端午帶來了不同的意義。或許到了五月初五,曹娥會備好竹葉自曹娥江到錢塘江與眼睛上蒙著白帶的伍子胥會合,一同前往汨羅江,同屈原一起包粽子,觀龍舟,偶爾學學凡間的玩意。
  • 2018屈原故裡端午節特別報導 _新華網
    6月14日晚,「中國端午•詩意宜昌」端午詩會在湖北宜昌成功舉行。16日,本次詩會總策劃、宜昌市文聯主席周立榮接受了新華網專訪。【查看詳細】由北京郵票廠影寫版印製的《屈原》特種郵票18日在屈原故裡湖北秭歸首發。
  • 端午的起源可不是為了紀念屈原!你真的了解端午節嗎?
    要說「端午」二字的由來,最早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記》:「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端」指的是「開端」、「初」的意思。因此初五也稱為端五。要說端午節的起源,人們馬上想到的是,屈原五月五日懷石自沉汨羅江,人們為了紀念屈原,舉辦活動,後來才演變成了全國性的節日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