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子冤魂終古節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因為一個名字,三湘四水齊沸騰。
因為一個節令,湖湘父老放悲聲。
公元前278年,屈子一躍,留一曲離騷,便在天地間迴響了千年。
(圖源:西安漢韻軒)
近節情更怯。
用來紀念名人的節日不多,端午是其中一個。
每逢端午節,湘楚懷念屈原、江浙懷念伍子胥、江南一帶還有懷念曹娥的,三人代表著潔、忠、孝,給端午帶來了不同的意義。
兩千年了,也不知道他們會不會收到來自眾人投往汨羅江、錢塘江、曹娥江的粽子,有沒有感受到江面上賽龍舟的熱鬧,有沒有收到百姓震耳欲聾的思念。
或許到了五月初五,曹娥會備好竹葉自曹娥江到錢塘江與眼睛上蒙著白帶的伍子胥會合,一同前往汨羅江,同屈原一起包粽子,觀龍舟,偶爾學學凡間的玩意。
曹娥:我曾與父親紀念伍神
伍子胥:我曾為報殺父之仇,退楚滅越,成就吳王霸業
屈原: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曹娥:我為尋落江的父親,才投江。
伍子胥:我受奸臣離間,被吳王猜忌賜死,我留了眼睛在吳國城門上,吳王惱怒,將我沉江。
屈原: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曹娥:我向後人展現了孝道。
伍子胥:我向後人表現了忠道。
屈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
」......"
伍子胥:哥,咱可以不說辭了嗎?
屈原:我給後人留下了《離騷》」
"......."
伍子胥:「吃粽子吧我們」
想來倒也覺得可笑,提起端午,想到最多的便是屈原,我們紀念屈原可是也為他的《離騷》頭疼。上學期間也曾因背不過《離騷》而被懲罰,但是再讀《離騷》時,便只聞一白衣老人,立在江邊,江風吹拂衣襟,道骨仙風,卻決然跳入江中,頭也不回,隨江而去。
用最近微信的新功能描述就是,屈原拍了拍懷裡的胖(shi)粽(tou),低聲說道:「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