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議員端午為屈原「正名」,屈原是楚國人,不是中國人?

2020-12-13 時代之聲V

編輯:晨星

端午節當天,高閔琳在個人社交網站上上傳自己包粽子的照片,並且配文「端午節快樂」。隨後就有網友在下面評論說她不把自己當中國人,為何要過中國的傳統節日?

蔡英文小學妹「臺獨」色彩重,端午節發表不當言論

眾所周知,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才有的。而高閔琳對此評論發表言論:屈原是楚國人,不是中國人,所以屈原是楚獨分子。她還諷刺網友沒有文化需要多讀書,並稱日本、韓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過端午節,越南也有粽子。高閔琳的此番言論,是「臺獨」強行帶著屈原「楚獨」,是媚外的表現。作為高雄市的議員,公開發表此種言論,實在是欠妥當。

高閔琳的歷史和我們的不一樣?

關於屈原「楚獨」的言論,充滿了高閔琳個人濃厚的政治偏見,且嚴重不符合史實,為何自己大言不慚還反勸網友多讀書?難道說高議員所學到的歷史跟常人的不同嗎?

高閔琳一直被冠以蔡英文「小學妹」的頭銜,本科畢業於臺大農學專業,研究生畢業於臺大「國發所」,在校期間擔任學生會一職。被標榜吹噓之後,學歷果然不得了,學到的知識也跟普通人不一樣。

韓國瑜時任高雄市市長期間,高閔琳作為議員一直公開與韓國瑜唱反調,大發「臺獨」言論,同時還通過各種綠媒傳遞自己的「反中」思想。不做議員該做的事,而是整天揪著韓國瑜的小辮子不放,放著市政工作不管,也不會是合格的好議員。很多市民反映,高閔琳不適合做民意代表。韓國瑜被罷免後,韓的粉絲團也掀起了一場罷高風波,將她列入到重點打擊對象名單內。

(免責聲明:本文由時代之聲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海峽導報。)

相關焦點

  • 「屈原是楚國人不是中國人」民進黨昆蟲學議員胡言亂語,引島內群嘲
    端午節原本是彼此互祝安康的和樂日子,民進黨籍高雄市議員高閔琳卻借題發揮,瘋狂針對大陸,「屈原是楚國人,不是中國人」、「端午節起源於越南」……如此這般胡言亂語在島內引發群嘲,「感謝你讓我笑了」、「楚國人不是中國人難不成是韓國人?還是外太空人」。官方資料顯示,高閔琳畢業於臺大,本科專業是昆蟲學,研究生主修法學。
  • 港臺腔:他們又拿出「屈原不是中國人」的老梗了!
    他們鐵了心要「從大陸的全世界繞過」,卻發現撇不開紀念屈原與端午節的聯繫,只能釜底抽薪放大招——「屈原不是中國人」!民進黨高雄市議員高閔琳就叫嚷道:「屈原是楚國人不是中國人,屈原是楚獨」。民進黨桃園市議員王浩宇也同聲鼓譟:「屈原是楚獨分子,想要脫離周朝獨立」。論調荒誕不經,引來群「獨」競相唱和。
  • 高雄市議員竟稱屈原 「是楚國人不是中國人」,還勸人要多讀書,臺...
    【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友平】民進黨籍高雄市議員高閔琳聲稱屈原是「楚國人」不是「中國人」,還勸別人要「多讀書」,島內網友反問她:你去外面問問,有沒有任何一個臺灣人會認為孔子、關公與媽祖是外國人?網友還勸她應該多讀點書。
  • 高雄市議員稱屈原 「不是中國人」,還勸人多讀書,網友:你才要多讀書
    民進黨籍高雄市議員高閔琳聲稱屈原是「楚國人」不是「中國人」,還勸別人要「多讀書」,島內網友反問她:你去外面問問,有沒有任何一個臺灣人會認為孔子、關公與媽祖是外國人?網友還勸她應該多讀點書。臺灣「ETtoday新聞雲」報導截圖據臺灣「ETtoday新聞雲」等臺媒報導,6月25日端午節當天,高閔琳在個人臉書發文稱「端午節快樂」,貼文下,有網友留言嘲諷她:「都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還過端午節,太可笑了!這是紀念屈原因為被放逐,不能回去報效國家投江自盡的節日,你們知道嗎?」
  • 如何完美反駁媽祖不是中國人,關公是蜀國人,屈原是楚國人?
    對於那一些思想頑固,又沒辦法聽別人言論的人,你說啥反駁他都沒有任何用處。這一些人如同青蛙一樣呆在自己三分之地,自以為是的見解導致存在他們根深蒂固的傲慢。高閔琳的言論並不是首創,早在四年前,黃國昌就在划龍舟的時候說出了類似的話,屈原是楚國人,不是中國人。
  • 我們端午思屈原,屈原卻在《思美人》
    端午在屈原之前早已有之,但因屈原於端午之日悲憤投江,才令國人在兩千多年來,都於端午來祭奠這位浪漫主義愛國詩人,屈原的生,燦如夏花,屈原的死,烈如頑石,或許端午節也是中國如此眾多的傳統節日中,唯一與歷史故人有著關聯的節日。
  • 端午節的來源和屈原沒關係,因為屈原也過端午節
    又是一年端午節,祝大家端午安康啊!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源嗎?我想你一定會說,這誰不知道啊。小學課本上不是寫著的嗎,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但其實,這是騙人的。01 一個「騙人」的版本戰國時期的楚國有個詩人叫屈原,他寫詩歌寫得特漂亮,吸引了一大波粉絲,不管男的、女的,都喜歡他。但是,人出名了就容易被人嫉妒,他又是個耿直的漢子。屈原呢,出身楚國的貴族,說白了,楚國算是人家自己家的。天天看著楚王不好好治理國家,屈原可就忍不住了。
  • 「閱讀隨筆」端午節-粽子-屈原
    2005年,韓國「端午節」申遺成功的事情,國內鬧的沸沸揚揚。當時我在想,端午節不是紀念屈原的嗎?屈原啥時候成韓國人了。2009年中國的端午節也申遺成功,後來就也沒有深入思考探究此事。最近看《歷史很有趣》,其中一節講《屈原抱石投江》,來搜索端午節背後的事情,才發現對端午節,以及當年中韓「端午節申遺」之事有很多誤解。說到端午節,你可能首先想到的不是祭祀,而是屈原。端午節不就是紀念屈原的節日嗎?你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怎麼還和祭祀有關。我之前也這樣的偏差認識,這端午節為何要賽龍舟,和屈原有什麼關係。
  • 端午嘆屈原(雜文)
    ,戰國時期楚國的大政治家、大詩人屈原,往湖南汨羅江縱身一跳,自殺了。總在端午節這天,以吃粽子、賽龍舟等形式緬懷他,紀念他,年復一年,樂此不疲。但我有時卻生出一些遺憾來:如果屈公更堅強一些,不來那個尋死的一跳,豈不更好?屈原曾在他的《離騷》中寫道一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其意思是,人生之路漫長久遠,我要不斷求索真理,探索道路,以求得成功。既然如此,在國破民亡之際,為什麼不選擇學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以求復國救民呢?
  • 屈原終生為楚國,雖遭遇兩次被貶,卻仍不忘初心
    屈大夫屈原是怎樣的人?做過什麼樣的官?做過哪些事?以及得罪了什麼人?為何要自殺?這些問題時,我相信你腦袋已經開始混亂了。現在就帶領著大家捋一捋屈大夫的人生歷程!其實,當時的背景是處於戰國後期,秦國已經變成了戰國七雄裡的頭號強國,而我們的屈大夫是楚國人,並且是其中某一位楚王的後代,和劉備差不多,「山中靖王的後代」。
  • 為什麼有人會說「屈原是楚國人,不是中國人」,如何反駁這話
    「屈原是楚國人,不是中國人」這樣的話,是從海峽對岸傳過來的,最近才在中國大陸失火。使我們感到非常好笑,讓我們覺得說這句話的人,是不是智商太低了啊?這本是常識性的問題,但這些人竟說得如此過火。誰能說出這樣的話來?除了低智商的人?
  • 維舟:端午節為何祭拜屈原?
    惡節:術數思想下的端午節有關端午節的記載最早出現在戰國中期的齊國,這絕不是偶然的。這解釋了為何要在五月五日這一天紀念屈原,但這兩處記載都只提到粽子,沒提到龍舟,而他們所處的年代,距離屈原之死已有七百多年了。雖然屈原崇拜自有其意義,但在端午節起源的問題上,學術界幾乎普遍都否認了它與屈原之死有關,因為這既無法解釋更早的文獻記載,也不能解釋為何屈原不是唯一在這一天受祭祀的前賢。
  • 屈原:我自己也過端午節,我也吃粽子
    其中有一個諸侯國叫楚國,楚國有一位國王叫楚懷王。這位楚懷王,剛當上皇帝的時候,信任一位大臣,這位大臣就是大名鼎鼎的屈原。後來楚懷王聽信奸臣,不再重用屈原。再後來秦國攻打楚國,一路攻打到了楚國的國都郢都。
  • 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 屈原的故事 屈原的詩詞 屈原列傳 okex
    在抗戰相持階段的1942年,郭沫若的歷史劇《屈原》以古喻今,激起廣大民眾的愛國熱情,更讓屈原的愛國形象深入人心。1954年,屈原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名錄。宋穎認為,端午節本不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起,但是在發展過程中,端午節逐漸與屈原和愛國主義緊密聯繫在一起,並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 屈原:我是如何站上端午節C位的?
    「屈原,不是就應該姓屈嗎?我們從小到大都這麼叫啊!」 不,正確的答案是「羋」(音mǐ)。 屈原出生在戰國末期的楚國,他跟楚王是一個姓——羋。楚武王封公子瑕於屈,因而子孫遂以屈為氏,也就是說,屈原是羋姓、屈氏、名平、字原。
  • 這是一篇端午節與屈原的故事,端午節的由來……
    一、端午節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被人們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為我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很多人都不明白,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在有的地方還要喝雄黃酒,賽龍舟。傳說端午節跟我國古代一位名人有關——屈原,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戰國末期楚國歸鄉樂平裡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二、屈原與端午節有什麼關係?
  • 端午和屈原有什麼關係 他的事跡讓後人感動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清楚提到端午必定會想起屈原,屈原是我國一名偉大的愛國詩人,因眼睜睜看著祖國被侵略而無能為力,於是投江自盡,他的愛國精神得到了後人的稱讚。   端午節和屈原有啥關係?   南朝吳均所著的《續齊諧記》有這樣的記載「: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投汨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由此可見民間傳說也是有一些根據的。
  • 五月五過端午,深心一從心理學角度漫談愛國詩人屈原的人格特質
    農曆五月五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集祈福禳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主要圍繞著祭龍、祈福、攘災等形式展開,寄託了人們迎祥納福、闢邪除災的願望。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那麼在屈原傳說故事中蘊含著哪些心理學原理?故事人物的身上又體現了哪種人格特質?
  •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為什麼與屈原有關?
    端午節為什麼與戰國時的屈原有關係呢?在五月初五即將來臨之際,我為大家說說,也可以說是共同學習吧?端午也稱端五,「端」和「初」意義相同,「五」與「午」讀音相通。按地支順序五月正是「午」月。端午節起源肯定比紀念屈原故事要早,為什麼現在過端午節都說是為了紀念屈原呢?屈原,生於公元前340年,卒於公元前277年,戰國時代楚國人。
  • 歷史名人屈原:楚國的暖男,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這樣的人,最在乎的是他的「仁政」思想,他是個世界主義者,是個「仁」道主義者,可怎麼說也不能算是「祖國的暖男」。那到底誰能算是「祖國的暖男"呢?我看屈原夠格。屈原根紅苗正,是楚國貴族,又有才華,楚懷王最初對他很信任,仕途一片光明。可是上官大夫嫉妒屈原,想方設法詆毀屈原。楚懷王讓屈原起草一份政府文件,屈原還沒寫完的時候,上官大夫想要先 睹為快,可是屈原偏偏不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