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il C51的一些有趣特性

2020-12-17 電子產品世界

首先得說的是我是菜鳥,在此論壇上學了很多的東東。但是今年以來,論壇上似乎沒有了去年一大幫高手討論問題的場面了,似乎失去了往日的風光了。在此我那出我近日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希望大家斧正。有啥不正確的,請一定告之與我。

Keil C51的一些有趣特性

Keil c51號稱作為51系列單片機最好的開發環境,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它的一些普通的特性大家也都了解,(書上也都說有)如:因為51內的RAM很小,C51的函數並不通過堆棧傳遞參數(重入函數除外),局部變量也不存儲在堆棧中,而是存在於固定的RAM中及寄存器中。那麼看一下下面的程序。

void fun1(unsigned char i)

{

}

正常情況參數i通過R7傳入函數,那麼它的實際地址在什麼地方呢?就是R7嗎?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keil c51的幾個有趣的特性(不考慮重入函數)。

一、函數在調用前定義與在調用後定義產生的代碼是有很大差別的(特別是在優化級別大於3級時)。(本人也不太清楚為什麼,大概因為在調用前定義則調用函數已經知道被調用函數對寄存器的使用情況,則可對函數本身進行優化;而在調用後進行定義則函數不知被調用函數對寄存器的使用情況,它默認被調用函數對寄存器(ACC、 B、 DPH、 DPL、 PSW、 R0、 R1、 R2、 R3、R 4、 R5、, R6、 R7)都已經改變,因此不在這些寄存器中存入有效的數據)

二、函數調用函數時除在堆棧中存入返回地址之外,不在堆棧中保存其它任何寄存器(ACC、 B、 DPH、 DPL、 PSW、 R0、 R1、 R2、 R3、R 4、 R5、, R6、 R7)的內容。(除非被調用函數使用了using特性)

三、中斷函數是一個例外,它會計算自身及它所調用的函數對寄存器(ACC、 B、 DPH、 DPL、 PSW、 R0、 R1、 R2、 R3、R 4、 R5、, R6、 R7)的改變,並保存相應它認為被改變了的寄存器。

四、使用C寫程序時,儘量少使用using n (n=0,1,2,3)特性。(這個特性在本人使用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不知算不算是一個小bug)

以下的試驗都是在(環境 keil c51 v7.20)中,優化級為default下完成。

先看第一個特性問題。

例1:

void fun2(void)

{

}

void fun1(unsigned char i)

{

fun2();

while(i--);

}

它的彙編代碼如下:

; void fun2(void)

RSEG ?PR?fun2?TEST

fun2:

; SOURCE LINE # 12

; {

; SOURCE LINE # 13

; }

; SOURCE LINE # 14

RET

; END OF fun2

;

; void fun1(unsigned char i)

RSEG ?PR?_fun1?TEST

_fun1:

USING 0

; SOURCE LINE # 16

;---- Variable 'i?240' assigned to Register 'R7' ----

; {

; SOURCE LINE # 17

; fun2();

; SOURCE LINE # 18

LCALL fun2

?C0003:

; while(i--);

; SOURCE LINE # 19

MOV R6,AR7

DEC R7

MOV A,R6

JNZ ?C0003

; }

; SOURCE LINE # 20

?C0005:

RET

; END OF _fun1

從中可以看到fun2()在fun1()前先定義,fun1()知道fun2()對寄存器的使用情況,知道R7沒有改變,而參數i存於R7中,即i既是R7。(;---- Variable 'i?140' assigned to Register 'R7' ----)

看另一情況

void fun2(void);

void fun1(unsigned char i)

{

fun2();

while(i--);

}

void fun2(void)

{

}

彙編代碼如下:

; void fun1(unsigned char i)

RSEG ?PR?_fun1?TEST

_fun1:

USING 0

; SOURCE LINE # 14

MOV i?140,R7

; {

; SOURCE LINE # 15

; fun2();

; SOURCE LINE # 16

LCALL fun2

?C0002:

; while(i--);

; SOURCE LINE # 17

MOV R7,i?140

DEC i?140

MOV A,R7

JNZ ?C0002

; }

; SOURCE LINE # 18

?C0004:

RET

; END OF _fun1

;

; void fun2(void)

RSEG ?PR?fun2?TEST

fun2:

; SOURCE LINE # 20

; {

; SOURCE LINE # 21

; }

; SOURCE LINE # 22

RET

; END OF fun2

fun2()在fun1()調用後定義,因fun1()調用fun2()時不知道fun2()對寄存器的使用情況,則認為fun2()改變了所有的寄存器(ACC、 B、 DPH、 DPL、 PSW、 R0、 R1、 R2、 R3、R 4、 R5、, R6、 R7)。因為fun1()認為fun2()改變了寄存器的值(包括R7),因此i雖然通過R7傳遞,但因已因調用fun2()而改變,所以不能再存在R7了,而上在RAM中額外的用一個Byte來存儲。

這也就解釋了在開始時的那個問題,參數i的存儲是看問題而定的。

是否很有趣呢。在節約RAM方面,這可是一個很有用的特性哦。(大家是否也為自己的節省了1Byte的RAM)

這個例子還解釋了第二個特性,函數調用函數時除在堆棧中存入返回地址之外,不在堆棧中保存其它任何寄存器(ACC、 B、 DPH、 DPL、 PSW、 R0、 R1、 R2、 R3、R 4、 R5、R6、R7)的內容。函數在調用函數前,儘量不在這些寄存器中保存有效的數據,實在無法避免,則把有效數據存入固定的RAM中。

對於中斷函數問題,當你看到下面的程序相差55 Byte時,不知你會怎麼想的。

例2:

void OSTimeDly(void); //using 1

static void Timer0OVInt(void) interrupt 1 //using 1

{

TR0 = 0;

TH0 = 100;

TL0 = 100;

TR0 = 1;

OSTimeDly();

}

void OSTimeDly(void) //using 1

{

}

void OSTimeDly(void) //using 1

{

}

static void Timer0OVInt(void) interrupt 1 //using 1

{

TR0 = 0;

TH0 = 100;

TL0 = 100;

TR0 = 1;

OSTimeDly();

}

它們的彙編代碼分別是,

; static void Timer0OVInt(void) interrupt 1 //using 1

RSEG ?PR?Timer0OVInt?TEST

USING 0

Timer0OVInt:

PUSH ACC

PUSH B

PUSH DPH

PUSH DPL

PUSH PSW

MOV PSW,#00H

PUSH AR0

PUSH AR1

PUSH AR2

PUSH AR3

PUSH AR4

PUSH AR5

PUSH AR6

PUSH AR7

USING 0

; SOURCE LINE # 24

; {

; TR0 = 0;

; SOURCE LINE # 26

CLR TR0

; TH0 = 100;

; SOURCE LINE # 27

MOV TH0,#064H

; TL0 = 100;

; SOURCE LINE # 28

MOV TL0,#064H

; TR0 = 1;

; SOURCE LINE # 29

SETB TR0

;

; OSTimeDly();

; SOURCE LINE # 31

LCALL OSTimeDly

; }

; SOURCE LINE # 32

POP AR7

POP AR6

POP AR5

POP AR4

POP AR3

POP AR2

POP AR1

POP AR0

POP PSW

POP DPL

POP DPH

POP B

POP ACC

RETI

; END OF Timer0OVInt

;

;

; void OSTimeDly(void) //using 1

RSEG ?PR?OSTimeDly?TEST

OSTimeDly:

; SOURCE LINE # 35

; {

; SOURCE LINE # 36

;

; }

; SOURCE LINE # 38

RET

; END OF OSTimeDly

; void OSTimeDly(void) //using 1

RSEG ?PR?OSTimeDly?TEST

OSTimeDly:

; SOURCE LINE # 22

; {

; SOURCE LINE # 23

;

; }

; SOURCE LINE # 25

RET

; END OF OSTimeDly

CSEG AT 0000BH

LJMP Timer0OVInt

;

; static void Timer0OVInt(void) interrupt 1 //using 1

RSEG ?PR?Timer0OVInt?TEST

USING 0

Timer0OVInt:

; SOURCE LINE # 27

; {

; TR0 = 0;

; SOURCE LINE # 29

CLR TR0

; TH0 = 100;

; SOURCE LINE # 30

MOV TH0,#064H

; TL0 = 100;

; SOURCE LINE # 31

MOV TL0,#064H

; TR0 = 1;

; SOURCE LINE # 32

SETB TR0

;

; OSTimeDly();

; SOURCE LINE # 34

LCALL OSTimeDly

; }

; SOURCE LINE # 35

RETI

; END OF Timer0OVInt

這個例子的彙編代碼很好的解釋了上面的特性1及3。

至於第四個特性,值得特別說明一下。看下例:

例3:

void OSTimeDly(void);

static void Timer0OVInt(void) interrupt 1 using 0

{

TR0 = 0;

TH0 = 100;

TL0 = 100;

TR0 = 1;

OSTimeDly();

}

void OSTimeDly(void) // using 0

{

}

它的彙編代碼是

; static void Timer0OVInt(void) interrupt 1 using 0

RSEG ?PR?Timer0OVInt?TEST

USING 0

Timer0OVInt:

PUSH ACC

PUSH B

PUSH DPH

PUSH DPL

PUSH PSW

USING 0

MOV PSW,#00H

; SOURCE LINE # 24

; {

; TR0 = 0;

; SOURCE LINE # 26

CLR TR0

; TH0 = 100;

; SOURCE LINE # 27

MOV TH0,#064H

; TL0 = 100;

; SOURCE LINE # 28

MOV TL0,#064H

; TR0 = 1;

; SOURCE LINE # 29

SETB TR0

;

; OSTimeDly();

; SOURCE LINE # 31

LCALL OSTimeDly

; }

; SOURCE LINE # 32

POP PSW

POP DPL

POP DPH

POP B

POP ACC

RETI

; END OF Timer0OVInt

;

; void OSTimeDly(void) // using 0

RSEG ?PR?OSTimeDly?TEST

OSTimeDly:

; SOURCE LINE # 34

; {

; SOURCE LINE # 35

;

; }

; SOURCE LINE # 37

RET

; END OF OSTimeDly

此例中除了中斷函數使用了using 0之外,與上例中的程序並無區別,但是彙編的代碼相差卻很大。此例中的彙編代碼不再保存R0 ---- R7的值。(默認keil c51中的函數使用的是0寄存器組,當中斷函數使用using n時,n = 1,2,3或許是對的,但n=0時,程序就已經存在了bug(只有中斷函數及其所調用的函數並沒有改變R0 ---- R7的值時,這個bug不會表現出來))

一個結論是,在中斷函數中如果使用了using n,則中斷不再保存R0----R7的值。

由此可以推論出,一個高優先級的中斷函數及一個低優先級的中斷函數同時使用了using n,(n = 0,1,2,3)當n相同時,這個存在的bug 是多麼的隱蔽。(這恰是使人想像不到的)

最後再來看一例

例4:

void OSTimeDly(unsigned char i);

static void Timer0OVInt(void) interrupt 1 using 1

{

TR0 = 0;

TH0 = 100;

TL0 = 100;

TR0 = 1;

OSTimeDly(5);

}

void OSTimeDly(unsigned char i) // using 0

{

while(i--);

}

彙編的結果

; static void Timer0OVInt(void) interrupt 1 using 1

RSEG ?PR?Timer0OVInt?TEST

USING 1

Timer0OVInt:

PUSH ACC

PUSH B

PUSH DPH

PUSH DPL

PUSH PSW

USING 1

MOV PSW,#08H

; SOURCE LINE # 25

; {

; TR0 = 0;

; SOURCE LINE # 27

CLR TR0

; TH0 = 100;

; SOURCE LINE # 28

MOV TH0,#064H

; TL0 = 100;

; SOURCE LINE # 29

MOV TL0,#064H

; TR0 = 1;

; SOURCE LINE # 30

SETB TR0

;

; OSTimeDly(5);

; SOURCE LINE # 32

MOV R7,#05H

LCALL _OSTimeDly

; }

; SOURCE LINE # 33

POP PSW

POP DPL

POP DPH

POP B

POP ACC

RETI

; END OF Timer0OVInt

;

; void OSTimeDly(unsigned char i) // using 0

RSEG ?PR?_OSTimeDly?TEST

_OSTimeDly:

USING 0

; SOURCE LINE # 35

;---- Variable 'i?441' assigned to Register 'R7' ----

; {

; SOURCE LINE # 36

?C0009:

; while(i--);

; SOURCE LINE # 37

MOV R6,AR7

DEC R7

MOV A,R6

JNZ ?C0009

; }

; SOURCE LINE # 38

?C0011:

RET

; END OF _OSTimeDly

注意OSTimeDly()中此處的彙編代碼,

MOV R6,AR7

DEC R7

因為Timer0OVInt()函數使用的寄存器組是1 (using 1),而OSTimeDly()默認使用0寄存器組(默認使用的寄存器組是不會用代碼顯示改變的)。因此Timer0OVInt()調用OSTimeDly()時寄存器組仍然是1組,R7的地址是15,而AR7的地址為OSTimeDly()所使用的寄存器組中R7的地址,在0寄存器組中為7。因此當AR7為0時,這是一個死循環。

結論,使用不同寄存器組的函數(特殊情況外)不能相互調用

相關焦點

  • Proteus 與 kilec51聯機調試入門實驗
    昨天開始搞kilec51與Proteus 聯機的調試,首先軟體得自己從網上下下了你的還會裝,開始下了哥 kile 2.0的,進行
  • 解析單片機中的keil常見問題
    關於reentrant的使用keil的官方論壇上有詳細的討論。  Andy Neil(官方工程師)建議  "Are you sure that you really need to make everything reentrant?...
  • STM32 keil printf的使用
    請在MDK(keil)工程屬性的「Target「-》」Code Generation「中勾選」Use MicroLIB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1/315976.htm前提是你有一個完整keil的工程 比如ADC的調試的時候很多時候用到串口
  • Keil編譯警告:function "assert_param" declared implicitly的...
    1 問題描述新建STM32的keil工程,在編譯時出現警告「..FWLIBsrcstm32f10x_rcc.c(273): warning: #223-D: function 「assert_param」 declared implicitly」,接下來一堆警告和錯誤。
  • keil5.24創建uCOSIII工程實現stm32實時作業系統(環境配置)
    自從ARM keil升級到keil5系列版本後,Keil工具對作業系統,以及各種庫文件的移植大大簡化了只需要動動手指,勾選一些庫文件就能實現移植工作了。1:假設你安裝了keil 5.24(稍早點版本支持的os偏少),並且下載了你需要的支持包。
  • Keil編譯常見問題
    需要將.C文件添加到工程文件中warning: #1-D main.c(7): warning: #1-D: last line of file ends without a newline當使用keil編譯時,彈出這樣的警告信息:main.c(7): warning: #1-D: last line of file ends without a newline
  • keil c51如何實現2進位操作
  • 單片機與C語言——keil c51教程:數據類型
    它的值是一個二進位位,不是0就是1,類似一些高級語言中的Boolean類型中的True和False。7. sfr特殊功能寄存器sfr也是一種擴充數據類型,點用一個內存單元,值域為0~255。利用它可以訪問51單片機內部的所有特殊功能寄存器。
  • 在進行C51程序設計時如何精確延時的常見方法介紹
    用51彙編語言寫程序時,這種問題很容易得到解決,而目前開發嵌入式系統軟體的主流工具為C語言,因此很有必要了解用C51寫延時程序時需要的一些技巧。>led=0;for(n=500;n>0;n--)//延時3for(m=114;m>0;m--);led=1;k=90;//延時4while(k>0)k--;led=0;}}下面將介紹如何建立Keil工程,並分析延時時間的精確計算方法,利用keil
  • Keil uvision4 C51版軟體安裝教程
  • 【編程基礎學習教程】Keil(MDK-ARM)介紹、下載、安裝與註冊
    3.支持晶片KeilMDK-ARM支持的器件包含Cortex-M、Cortex-R、ARM7、ARM9、Cortex-A8系列等多大幾千種。1、MDK-ARM安裝包下載目前(2016年10月)Keil MDK-ARM官方最新版本是V5.21a。
  • 單片機C語言教程:C51函數
    函數還能被反覆的調用,因此一些常用的函數能做成函數庫以供在編寫程序時直接調用,從而更好的實現模塊化的設計,大大提高編程工作的效率。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70574.htm一.函數定義通常 C 語言的編譯器會自帶標準的函數庫,這些都是一些常用的函數,Keil uv 中也不 例外。標準函數已由編譯器軟體商編寫定義,使用者直接調用就能了,而無需定義。
  • WTF Python:有趣且鮮為人知的Python特性
    Python 是一個設計優美的解釋型高級語言,它提供了很多能讓程式設計師感到舒適的功能特性。
  • keil 中常見的幾種警告
    keil中常見的幾種警告,固然,相對於錯誤的,警告的程度不及錯誤的嚴重性,有時候忽略,會出現意想不到的錯誤。先看看常見的幾種錯誤,分析出來現的原因。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9/296870.htm  1.
  • 《寶可夢》與樹果有關的五個特性,一些利用得好可以很泛用?
    樹果是寶可夢對戰中常見的道具的一種,通過樹果可以有效續航或者是達到一些附加效果,除了常見的回覆HP之外,也有諸如利用樹果來配合睡覺然後瞬間解除睡眠狀態的套路,那麼在對戰上,就自然擁有和樹果有關係的一些招式和特性,招式上就比較多了,諸如啄食這個招式就是可以在給對方造成傷害的同時消耗掉對方身上的樹果
  • keil添加PC-lint代碼靜態分析工具的方法
    function boundariesOptional strong type checking (typedef-based) with a rich option set to detect nominal type differencesUser-defined semantic checking for function arguments and return valu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