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魚城市戰爭
主要機場1-10月客流數據公布,廣州白雲機場的旅客吞吐量約3389萬人次,穩居全國第一。(據廣州日報報導)
深圳寶安機場則反超成都雙流機,排名全國第二,前10月旅客吞吐量達到3014萬人次。
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氣之高,可見一斑。
按照航空業內已公布的可對比數據,前十月白雲機場吞吐量僅次於美國亞特蘭大機場,排名全球第二。
不過,根據11月的最新數據,白雲機場的年度客流量超過亞特蘭大,幾無懸念。
今年前10月,白雲機場的吞吐量為3389萬人次,亞特蘭大的吞吐量為3569萬人次,與亞特蘭大的差距為180萬人次。
但根據11月份的數據,二者的差距還將繼續縮小。
近日,廣州白雲機場率先公布11月生產數據,單月旅客吞吐量達501.4萬人次,疫情後首次突破500萬大關,也是該月全球唯一一個超過500萬人次的超大機場。
而根據民航資源網的估算,亞特蘭大機場的11月的吞吐量365人次,和白雲機場的差距達到136萬人次。
根據以往的歷史經驗來看,白雲機場12月數據一般會好於11月,所以白雲機場全年吞吐量可能會在4400萬人次。
民航資源網還估算,白雲機場有很大機會在12月實現對亞特蘭大的超越,領先幅度大約在50萬人次。
如果白雲機場拿下全球第一,那將是中國民航發展史的罕見一幕。
白雲機場為何能有如此戰績呢?
一方面是受疫情影響,美國民航至今沒有恢復常態,國內京滬兩座城市的機場,則因為國際客流佔比較大,受影響也更大。
二是雙機場的分流因素,北京上海均為雙機場結構,特別是首都機場今年的客流量被大興機場分流,影響到單一機場的排名。
當然,白雲機場也是舉足輕重的國際機場,國際客流佔比也不少小,但由於疫情因素,不少旅客從香港機場分流到白雲機場,此消彼長之間,白雲機場受到的衝擊相對較小。
三是白雲機場自身的發展勢頭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外部環境的負面影響。自從2018年第二航站樓啟用之後,白雲機場的增速顯著提升,和浦東機場的差距逐步縮小,原本就有反超之勢。
而且,白雲機場的基礎設施也在升級,T3航站樓今年已經開工,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沒有第二機場的短板。
另外,廣清城際花都至清城段、廣州東環城際花都至白雲機場北段已經於上月開通,未來還將接入機場第二高速、新白廣城際、廣深第二高鐵,這都將為白雲機場導入新的客流量。
今年以來,隨著北京自貿區、杭州自貿區的貨批,機場納入自貿區似乎成為一種新趨勢。
在此意義上,期待白雲機場也能納入自貿區,和南沙自貿區實現南北呼應,在廣州構建「雙核驅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