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要分股份酒和集團開發酒,這些外行不一定明白,但內行都知道,股份酒才是真正的老汾酒。」4月11日,在山西汾陽市杏花村鎮,一名汾酒銷售商指著店內各種各樣的汾酒告訴記者。
都是汾酒,股份酒和集團開發酒到底在內行眼裡有何不同?
按照經銷商及汾酒集團內部人士說法,股份酒是指山西杏花村汾酒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汾酒廠)生產的汾酒,這是汾酒老廠,而集團酒是由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其他子公司生產的酒水,它們由各個開發商自行設計包裝品名銷售,所以也稱為「開發酒」。
新京報記者在山西太原、汾陽等地調查發現,汾酒廠生產的股份酒,其市場批發和零售差價不大且穩定,而批發價30元一瓶的「開發酒」,對外零售價能達到600元左右。除了價格,記者還注意到很多不同品名的「開發酒」,包裝上雖都印有「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品」、「杏花村」等字樣,但無法查詢具體開發商和酒水生產廠名廠址等信息,更有一些不良開發商和經銷商藉此漏洞,用三無散酒灌裝冒充汾酒。
「集團開發酒」零售價超批發價20倍
位於山西汾陽市境東北部的杏花村鎮,是我國著名的酒都之一,因盛產汾酒而馳名,是全國最大的清香型白酒生產基地,也是汾酒集團所在地。
杏花村鎮汾酒大道和307國道兩旁,排列著上百家銷售汾酒的店鋪,每家所陳列的樣品酒都達數十種,品類繁多。
「這麼多種類的汾酒,但我們自己只喝股份酒。」4月12日,其中一家店鋪的老闆王攀介紹,包裝上印著「山西杏花村汾酒廠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是股份酒,印著「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品」的是集團開發酒。
公開資料顯示,汾酒廠是汾酒集團的全資控股子公司,汾酒廠主要生產和銷售汾酒系列、杏花村系列、竹葉青系列、白玉汾酒系列的自營汾酒品牌。
王攀介紹,在整個汾酒集群中,汾酒廠自營生產銷售的汾酒比起汾酒集團的產品種類要少很多。「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品的汾酒種類遠多於汾酒廠,其價格也是五花八門」。
在王攀店內,一瓶使用了汾酒集團註冊商標「杏花村」的黑瓶53度白酒的零售價格為688元。類似包裝的汾酒集團酒種類近十種,有黑瓶、紅瓶,也有酒罈包裝。外包裝上附有顯示白酒信息的二維碼,其中包含對應白酒的價格信息,記者逐一詢價發現,近十種汾酒集團的白酒單價均在300元/瓶至600元/瓶之間。
和汾酒廠自營的汾酒相對透明的售價不同,這種標註汾酒集團的白酒價格浮動較大,不同地區零售價不一樣。店主王攀告訴記者,在外省這種酒基本上都走二維碼上的價格,但實際批發價很低。
以其店內一箱標著「杏花村原漿」的開發酒為例,一箱六瓶批發價180元,折合每瓶30元,但其二維碼顯示零售價每瓶高達688元,零售價是批發價的20多倍。
類似不同包裝的「集團開發酒」,在王攀的店裡多達幾十種。
在鍾強的店鋪裡,汾酒集團出品的白酒批發價還可以低到20元以內,而市場零售價格被定在了每瓶400元左右。
記者探訪發現,在杏花村鎮街道上的數百家銷售白酒的店鋪裡,幾乎每一家都批發或者零售汾酒集團的白酒,每瓶價格從幾十元到數百元不等。「只要是汾酒集團出品的白酒,價格區間就很靈活,利潤空間龐大。」王攀稱。
數量眾多的「集團開發酒」品牌
鍾強和王攀一方面是汾酒銷售商,另一方面也是汾酒集團的「合作開發商」。
4月15日,汾酒集團公司定製產品事業部負責人張玉明向記者介紹,集團開發酒是由汾酒集團方面授權一部分有資金、有資源的個人或公司,自行設計酒瓶和外包裝,由汾酒集團灌裝酒水後,被授權方將「杏花村」商標和汾酒集團公司的名字印在外包裝上進行銷售。這種模式下的個人或者公司,被視作被授權方,統一稱為「開發商」。而被授權的產品被稱為「集團開發酒」、「集團酒」或「汾酒合作酒」。
「如果單純來統計汾酒廠自營的白酒,是能有具體的數據的,但是要加上集團開發酒,這個量就龐大到一時難以統計。」張玉明介紹,「外行不一定明白,但是內行都知道,汾酒要分股份酒(汾酒廠自營)和集團酒(集團開發)。」
張玉明說,集團開發酒和股份酒的價格不一樣,酒水品質也不一樣,股份酒更好,集團開發酒只是汾酒集團的加盟酒水,如果價格公開的話,自然是一分錢一分貨。
一名白酒業內人士表示,開發商模式曾讓汾酒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1998年山西朔州假酒案後,汾酒受到波及,銷售受到影響,省外市場快速流失。受益於合作開發模式,汾酒在2004年之後迅速崛起,利用集團開發模式,讓汾酒在白酒市場裡站穩腳跟。
汾酒集團加盟招商部的一名經理張華說,汾酒的品牌最多的時候在1000多個左右,與開發商合作的品牌很多,後來經過整頓,減少到300多個。公開報導稱,2008年以後,汾酒自有品牌有120多個,合作開發的品牌有160多個。
張玉明介紹,近年來,汾酒集團一直在壓縮開發商數量,但是開發商還是佔據了汾酒集團銷售額相當部分的佔比。按照張玉明的描述,「開發商一方面是汾酒集團的商標授權商,也是汾酒集團具有強大購買力的客戶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