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3日,紫雲等9個貴州最後的貧困縣正式退出貧困序列。至此,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我想這真是特別的一天,對所有貴州扶貧人來說這都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
張沙沙(右一)在貧困群眾家我叫張沙沙,興仁市委政法委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2018年1月17日,我正式成為一名扶貧幹部,跟我的同事一起到波陽鎮大田角村開展貧困戶幫扶工作,由此開始了我長達3年的扶貧之旅。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對於鄉村我有一種天然的親切和熟悉感。在那時的我看來,大田角村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小山村,沒什麼特別的。但當我走進村裡,走進我的貧困戶穆順學家裡的時候,我被眼前的畫面震撼了:泥地裡一棟破舊的瓦房矗立著,屋外是一個簡陋的牛圈,屋內除了一個電磁爐再無其他電器。走進臥室,一張老式架子床上堆滿了衣服,床只有一人寬,屋裡黑黢黢的,好在屋子已被打掃乾淨,這讓整個房間有了一絲「家」的味道。 初見穆順學,他顯得頗為冷漠,話語不多,這讓我碰了個「釘子」,沒能獲得想要的效果。 該怎麼幫助他們一家呢?回到村活動室,我立刻向駐村第一書記反映了穆順學一家的情況。但書記也很頭疼,因為村裡像穆順學家一樣困難的貧困戶並不鮮見。幾番努力下,我最終通過民政救助為穆順學家協調到了3千元救助資金。我想必須先用這點錢來幫他把牛圈修好,對於以養牛買賣為生的穆順學一家來說,這是他們的「剛需」。後來國家出臺了危房改造政策,這對需要改善居住環境的貧困戶來說都無疑是雪中送炭。
張沙沙與貧困戶交流2018年的6月,我幫助穆順學家順利申請到了18500元的危房改造資金。靠著這筆錢,穆順學將之前的瓦房改造成了現在的平房,家裡也不再漏雨了。牛圈修好了,住房也改善了,但是我總覺得他家裡還缺少一些家具。在單位領導的幫助下,我們很快為穆順學一家購置了碗櫃、鞋櫃、餐桌等簡單家具。年底,穆順學靠養牛賺了幾千塊錢,於是他便給家裡購買了一個冰箱。 居住環境好起來了,但穆順學又為兒子的工作問題發起了愁。 穆順學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在廣州打工,二兒子在福建打工,三兒子還在服牢獄。2020年4月的一天,穆順學給我打電話說道,「『張書記』(所有幫扶幹部他都稱為書記),你之前幫我這麼多,我養牛你幫我爭取補助,中秋節給我買月餅,還時常給家裡送牛奶,我真的非常感謝你。但今天我還想麻煩你幫我辦一件事。」穆順學告訴我,他小兒子將於5月27號刑滿釋放,希望我能幫其找一份工作。多番聯繫後,6月中旬,我為其小兒子在園區一家工廠找到了一份工作,為此穆順學沒少跟我說謝謝。作為一名幫扶幹部,能為他們解決一些困難,讓他們能通過努力過上更好的生活是我最開心的事。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方林
編輯 劉詩雅
編審 楊儀 楊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