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劉靜妍/文 趙傑 錢念秋/攝)流傳千年的唐寫本《妙法蓮華經》、北宋刻本《禮部韻略》,還有珍貴的南三閣四庫全書零種、四庫底本……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了《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752部)》,南京圖書館107部入選。南京圖書館副館長全勤介紹,除國家圖書館外,南圖是入選數量最多的古籍收藏單位。
這些新晉國寶,究竟長什麼樣?浩如煙海的古籍中,為什麼它們脫穎而出?11月18日,現代快報記者前往南京圖書館,得以一睹真容。
【亮點】
「白富美」四庫全書,難逃「彈幕鼻祖」魔掌
四庫全書堪稱這批古籍中的「白富美」。
△南京圖書館歷史文獻部副主任周蓉
四庫全書分為經史子集四部,分別對應綠、紅、藍、灰四色封面。這本史部古書,原本紅色的封面褪色,已經儼然變成黃色。不過,翻開內頁,紙張除了邊緣略有泛黃,基本保持潔白如新。南京圖書館歷史文獻部副主任周蓉說,這是因為紙張的質地好。
如此有顏值、有內涵,也難逃「彈幕鼻祖」乾隆帝的魔掌。乾隆帝因為喜歡在字畫上題詩、戳大印,被網友調侃為「彈幕鼻祖」。對於自己下詔編修的四庫全書,當然也是不肯放過。記者看到,書上赫然落著「乾隆御筆之寶」「古稀天子之寶」方印,大印橫跨四五欄,是其他藏書印的四五倍大,高調霸佔著最顯眼的位置。
△《益部方物略記》一卷 南三閣四庫全書本
四庫全書修成後,共抄7部,分別藏在7處,其中鎮江、揚州、杭州的三處被稱為「南三閣」。南京圖書館藏的這一卷《益部方物略記》,就是南三閣散落的零種。
△《雪磯叢稿》五卷 清抄本四庫底本
南京圖書館館藏,除了四庫全書零種,還有29種四庫底本,其中28種來自杭州丁氏八千卷樓,還有一部來自蘇州顧氏過雲樓。底本,也就是修纂四庫全書時依據的「母版」,來自當時全國各地公私進呈。清抄本《雪磯叢稿》五卷,就是四庫底本之一。如何判定它是四庫底本?因為,書上鈐蓋了翰林院的滿漢文方印,還有四庫館臣的批語。
「灰姑娘」北宋字典,是科舉考試必備
北宋刻本《禮部韻略》,乍一看毫不起眼。紙張保存至今,顏色已經很深,粗糙得能看到明顯的纖維,還有明顯汙損的痕跡。仔細看,字跡密密麻麻,大小不一,錯落有致。在眾多高顏值古籍中,就像一個「灰姑娘」。它剛被發現時,是「散裝」的狀態,經過國家圖書館修復後,有了嶄新的線裝書外觀。翻開,筒子葉像「金鑲玉」一樣被嵌入,展現出「兩翼」翻飛的蝴蝶裝原貌。
一頁宋版,一兩黃金。宋刻本古籍存世量少,因此尤為珍貴。「提到宋刻本,一般南宋本比較多,北宋本更加稀有。」周蓉介紹,此次入選的《禮部韻略》五卷,就是珍貴的北宋刻本,由北宋訓詁學家丁度等人纂修。
△《禮部韻略》五卷 北宋刻本
這是一部什麼書?它是科舉考試必備的工具書。宋初科舉考試要考詩賦,這就需要考生牢記字韻,又不能犯諱。一本在手,可以幫考生「避雷」。
如何斷定它是北宋刻本?宋仁宗景祐四年賈昌朝請修《禮部韻略》,修成之後行用24年,因王安石變法取消科舉考試中的詩賦,而被廢置。之後就隨著不斷的政治變革而一再被啟用或廢置。該書自成書到最後徹底廢置不到30年。又根據書中的避諱字來看,書中沒有找到趙禎的「禎」字,但沒有發現避諱後兩任皇帝的名字,比如入聲第五中就直接出現了宋神宗趙頊的御名「頊」字。
這部《禮部韻略》,刊刻於北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 至英宗治平三年(1066) 之間,為海內外孤本,也是現存《禮部韻略》最早刻本,被譽為「近年來古籍界的重大發現」。2013年,《禮部韻略》入藏南圖,平時連工作人員都難得一見。
精緻!唐代手寫佛經,字字清秀流傳千年
比北宋刻本更「年長」的,是唐寫本《妙法蓮華經卷》。
△《妙法蓮華經卷》第三 唐寫本
這是唐代人手抄的佛經捲軸,紙張比一般典籍要厚。雖然沒有裝裱,但足以看出一千多年前的精緻。泛黃的紙張上,字跡端正清秀,一筆一畫,至今清晰可辨。工作人員戴著手套,輕輕展開,記者看到,卷首明顯殘損、斷裂。它沒有經過修復,保留著原來的樣子,又帶著自然老化的滄桑感。
手寫的經卷,為什麼看起來這麼整齊?仔細看,其實可以看到細細的框線,上下邊緣有橫線,每一列之間有豎線。這些框線,比現在鉛筆打的框還細,遠看幾乎看不出。周蓉告訴記者,這不是用鉛筆畫的,而是用竹片蘸了墨畫的。
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此次入選的古籍中,唐寫本《妙法蓮華經卷》不止一卷榜上有名,除了南京圖書館藏之外,還有敦煌研究院、四川博物院、國家圖書館的經卷。周蓉說,申報國家珍貴古籍名錄,以前南圖一般以文獻為主,這是第一次申報唐寫本經卷。
【數據】
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南圖總計入選631部
南圖現有古籍160萬冊(件),包括善本1.2萬餘部14萬冊(件),藏量位列全國第三,是全國首批古籍重點保護單位之一。
△南京圖書館副館長全勤
南京圖書館副館長全勤介紹,此次南京圖書館共有107部珍貴古籍入選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佔全國總量(752部) 的14.2%,是除國家圖書館外,入選數量最多的古籍收藏單位。「入選的古籍不僅數量過百,且版本多樣,珍品迭出,包括唐寫本、宋刻本、宋刻元明遞修本、元刻明修本、明刻本、明抄本、套印本、稿本、南三閣四庫全書本、四庫底本等。」全勤介紹。
此次評審中,經江蘇省古籍保護中心組織申報,全省共有9家單位127部古籍榜上有名,佔全國總量16.9%。除南京圖書館外,還有蘇州、鎮江、泰州、無錫、南通等地的8家古籍收藏單位20部古籍入選。
自2007年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啟動實施以來,先後評選並公布了6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累計收錄古籍13026部。南京圖書館總計入選631部,佔全國總量4.8%。江蘇共有1422部珍貴古籍入選,佔全國總量的10.9%。
【展望】
數位化全文發布,將來更多古籍可以在線查
下一步,如何開展古籍保護和利用工作?
全勤表示,對於已入選的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南京圖書館以及江蘇省古籍保護中心,將繼續遵循古籍保護「藏用並舉」的原則,加強原生性保護與修復,加快進行數位化建設,以更好地發揮古籍的價值。原生性保護,也就是加強庫房建設和古籍修復等工作。再生性保護也就是古籍的數位化、影印出版、整理出版等。
南圖將進一步加強古籍數位化建設。南圖館藏的1萬多部珍貴的善本古籍,目前已經完成數位化,讀者可以查閱電子掃描件。讀者到館內,利用區域網,就可以查閱這些數位化的古籍,其中少量可以直接在官網查閱。接下來,將完善數位化技術和平臺搭建,加大在網上全文發布的力度和深度,更便於外地讀者查閱。
南京圖書館參與了「江蘇文脈整理與研究工程」中《江蘇文庫·書目編》的編纂,協調全省古籍收藏單位,普查江蘇現存的古籍書目,摸清了江蘇的古籍家底,正在做進一步的整理工作,將形成「江蘇省古籍聯合目錄」。除了完成「書目編」,南圖還為史料編等提供相關的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