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愛新覺羅·弘曆,大家十分熟悉的一位清朝皇帝,他在位六十年,退休後還做了三年太上皇,文治武功非常突出,堪稱勤政識體有作為的一代帝王。藉由最近大熱的清宮劇《延禧攻略》,乾隆帝又火了一把。
然而電視劇表現的無非是帝王將相與美女嬪妃之間的權力與愛情的糾葛,其他方面涉及是比較少的。關於乾隆就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就是他非常喜歡文藝,以至到了痴迷的地步。比如乾隆帝一生共寫下了五萬首古體詩,按照一天一首的速度,大約需要136年才能寫完!可見,乾隆帝必須每天在治國之餘,至少貢獻兩首詩才能有如此高的產量。
除了文學方面的成就,乾隆還特喜歡名人字畫,比如魏晉的字帖啊、唐宋的山水畫啊什麼的,作為一國之君,收集到這些古畫還是挺容易的。而且乾隆還是一個勤勉好學的書生,他欣賞完字畫後,會做做筆記,必須往字畫的空白處添加點什麼才甘心。
為此,他特遣人雕刻了一千多枚印章,包括自吹自愈的「十全老人」,為自己歌功頌德的「太上皇帝」等的一些刻文,目的就是為了給字畫加蓋自己的印記,一些特別著名的畫作尤其難逃一劫,幾乎畫面上空著的區域全部都是乾隆的印章。
其中唐朝畫家韓幹 畫的一幅《照夜白圖 》,活活被乾隆蓋上了50多枚章子。照夜白是一匹馬的名字,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坐騎,乾隆此舉,可能就是「英雄相惜」吧。大書法家王獻之的《中秋帖》也蓋滿了乾隆帝的藝術心。
其實乾隆作為一代帝王,蓋幾個章子倒還說得過去(不要太多),但是他還喜歡做筆記!並且不是想好了寫,而是想起什麼寫什麼,一幅畫上往往有十幾條甚至幾十條他的批語,看起來滿滿的彈幕既視感。
其中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只有28個字,原帖為:「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然而乾隆欣賞後,硬是給它提了上萬字的讀後感!儼然一副喧賓奪主之勢。
乾隆不僅喜愛文藝範兒,還涉獵於古董名器,很多有名的汝窯、鈞窯作品都被他加蓋了落款,其他還有一些珍稀文物都被乾隆「手動點讚」了,從而造成了一種現象:經過乾隆手的寶貝,都貶值了。
那麼,對於乾隆這種霸氣的做法,究竟應該給予肯定還是批判呢?他的這種鑑賞方式,到底是賞畫還是毀畫?
這個問題小解是無法回答的,畢竟咱永遠也無法知道乾隆帝當時的內心活動了,究竟是虛榮心作祟還是真心喜歡一樣東西,也無從得知了。不過小解認為,你喜歡就喜歡罷,蓋一個就行了,蓋那麼多甚至蓋滿了,是為了佔滿地方而不讓後人加蓋的意思嗎?
參考書目:《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