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一幅千年古畫,畫出了三重時空,如盜夢空間

2020-12-14 有畫說藝術

《盜夢空間》讓人們對於可能存在的多重時空有了認識,儘管現實當中沒有多重時空存在的證據,但這種如同俄羅斯套娃式的時空理論仍然讓很多人相信存在。

總有人說老美的想像力就是比俺們要超前,人家總是能創造出這種超前的科幻想像,而咱們總是只能沉迷在穿上古裝夢回大唐中,所以今天要讓大家來看一幅一千餘年前的古畫,你就會發現在想像力方面,俺們的老祖宗早已經架構出了多重時空的思維來。

五代重屏會棋圖

藏於故博的這幅古畫描繪了古人會棋對弈的畫面,這幅畫並沒有款識題跋,但此作充滿五代周文矩的繪畫基因,再結合材質年代測定以及後世的流傳記載,基本沒有爭議地被認定為正是五代南唐周文矩遺作,也就是說這幅畫距今大約以有一千零五十年左右的時間了。

這幅畫按照所繪內容來看應該稱為《對弈圖》或者《會棋圖》,但它有一個更恰當的名字——《重屏會棋圖》(圖一)。

古畫局部

正是「重屏」二字,讓這幅圖能顯現出先人超前的腦洞不輸好萊塢的大片。咱們先來瞧下這幅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對弈圖,畫面中是四個雅士圍坐,其中二人正在對弈圍棋,另外兩人旁觀,右側還有一個婢女侍立在旁,四人身後就是傳統的裝飾屏風。

妙就妙在畫中的屏風,這個屏風也是一幅畫,畫中竟然又是一個以屏風為背景的場景,畫中屏風又有一畫,畫中又有一個場景故事。

所以這幅千餘年前的古畫表現了三重畫,首先是我們看到的四人圍棋對弈,其次是四人背後屏風中有一幅男主即將就寢侍女在服侍的畫,而在男主床榻後面的屏風中又有一幅《大好江山圖》,三幅畫通過這種空間重疊毫無違和地出現在一幅畫當中。

但畫中套畫並沒啥厲害的,如果你拿兩個鏡子互照還可以出現無限個同樣的畫面來,妙的是這幅畫三重套所講述的場景和故事卻是有因果和時間線的,並不是簡單的空間重疊。

古畫局部

首先在主畫面中也存在三重時間線,圖二是畫面左側的一個投壺,這是一種拿著箭或者竹籤在一定距離投入壺中的娛樂活動,這時四人圍棋發生之前的活動,為過去式;圖三是現在式,也就是畫中人當下正在對弈;圖四是將來式,侍女已經準備好膳食置於食盒內等待主人們下完棋享用。

主畫面實際上是一個連貫的動態場景,將四人圍棋之前和圍棋之後都畫了出來,由此主畫就有了三重時間線,並且是緊密連貫的。

畫中屏風圖

再將目光移至畫中的屏風(圖五),就會發現屏風中的畫已經發生了時空轉移,這裡是另外一場正在進行的活動——主人準備睡覺畫面。

但這幅屏風中的畫也並不簡單,而是同樣如主畫面一樣有三重時間線——過去式是主人在讀書用功,累了之後進入現在式準備上床香香地睡覺了,而將來式就是他已入夢鄉。

而在床榻之後的屏風當中,赫然還有一幅江山圖,寓意著畫中主人公們乃坐擁江山之人——圍坐對弈的四人正是南唐王朝在位的和即將依次繼位的幾兄弟,當然,南唐這個短命王朝並沒有按照這幅畫的繼承想像延續下去,僅僅只存在了三十幾年就「sa you na la」了。

趙治民《重屏會棋圖》

古人對於皇室題材還有諸如星象宿命的一些玄道講究,比如此畫當中就還隱藏了星象玄機,不仔細觀察很難察覺,其奧秘就在於棋盤當中幾顆小小的棋子。由於沒有更高清的細節版本,不過您也可以從圖三中清晰地看到畫中棋盤之上的棋子——全為黑子且排列有序,構成一幅星象,至於此星象天機在此就不洩露了,您看出來是什麼麼?

這幅畫可能是最早將三重時空重重套娃創越的腦洞之作了,足足比好萊塢的盜夢早了千餘年時間,多重過去現在將來在畫中畫通過一個平面視覺架構了出來,時間空間星象玄機完美一重一重套娃,至今都可視為最有創意的畫。不少當今的藝術家都以此畫為模仿對象,比如趙治民曾多次臨摹此作(圖七),重慶畫家朱澄還以此畫了一幅《畫裡有畫圖》(圖六),並自稱是反其意而作,這幅畫看似雷同但實則是鏡中鏡像的無限重複。

(文:路過)

相關焦點

  • 故宮博物院這幅古畫,畫出了多重空間,三維空間中的三維!
    我們故宮博物院收藏了這麼一副古畫,他的空間極其豐富,畫出了三維空間中的三維,比西方的三維空間還要牛,我們的古人就是厲害,看到這樣的作品,幾乎讓今天的畫家沒臉見人了,你看現代人搞的那是啥,還藝術,直接給藝術抹黑。
  • 一幅千年古畫,出土後專家愣了:誰家熊孩子畫的?
    提到祖國歷史上留下的優秀畫作,人們首先想到的便是《清明上河圖》,讓你一看就能感覺到歷史的厚重感。再如《富春山居圖》,看著就是一派大國氣象。有沒有看著就樂的古畫呢?有!比如下面圖一裡的這幅東晉古畫,看完不準你笑估計是不行的,所以您可以邊看邊笑。
  • 故宮一幅800年前的古畫,畫下了《蘭亭序》最後一次面世的身影
    寶島藏《蕭翼賺蘭亭》在故宮藏有一幅八百年前的古畫,它將《蘭亭序》失傳前最後一次面世的畫面記錄了下來,也是《蘭亭序》在世間最後一次露面的身影。同樣的古畫還有另外兩幅,分別藏於遼博和寶島,三幅畫大同小異全部是畫下了同一件事情,三幅古畫均出自宋代(其中遼博為北宋本、寶島為南宋本)。雖然三幅畫均以描繪《蘭亭序》最後存世的畫面,但其實只有遼博所藏的那幅畫具體對《蘭亭序》進行了描繪。
  • 故宮古畫複製師把哆啦A夢畫進古畫引網友熱議[圖]
    原標題: 故宮古畫複製師把哆啦A夢畫進古畫引網友熱議  這組「穿越」系列的圖是80後故宮博物院古書畫複製師王赫的創意作品。他說創意來自於今年五月份的靈光一閃,如果「機器貓」能出現在古畫裡會多麼有意思。於是他的第一幅作品《藍胖子之任意門》就誕生了。  哆啦A夢穿越到清代《乾隆皇帝殪熊圖》  王赫說他創作的藍本都是書畫名作,甚至包括一些宋代的佚名作品。
  • 千年古墓出土一幅古畫,專家發現時愣了:誰家熊孩子穿越了畫的?
    而古畫多數是被古人刻在這些陶瓷製品之上,又因為陶瓷不易氧化、腐蝕,這些畫才得以保存下來。而相對於陶瓷,紙質的古畫就沒那麼容易保存了。不過在1964年新疆吐魯番的一座千年古墓中,考古專家發現了一個紙質捲軸古畫。經過專家的研究和確認,認定此畫為東晉時期的文物。這也是我國目前所見保存完好、時代最早的紙畫。專家們在打開這幅古畫時,先是一愣,之後邊看邊忍不住笑了起來。
  • 千年古畫《嬰戲圖》,畫面放大45倍,兒童玩具真稀奇
    千年古畫《嬰戲圖》,畫面放大45倍,兒童玩具真稀奇古今中外,兒童的成長永遠都離不開玩具,不知70後80後們還有多少人記得,我們小時候玩過的那些遊戲和玩具?《秋庭嬰戲圖》在一幅古畫中發現了幾種很有趣的玩具,相信有很多網友看了都會覺得很稀奇。
  • 千年古畫《嬰戲圖》,放大10倍,兒童玩具真高級!
    ,我們透過繪畫也了解到了當時的歷史,今天我們介紹的一幅畫是千年以前的一幅古畫叫《秋庭嬰戲圖》,看到這裡以後大家是不是也非常的感興趣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幅古畫吧!這幅古畫《秋庭嬰戲圖》是出自北宋著名畫家蘇漢臣之手,當我們看到上面的這幅畫時大家是不是也回憶起了自己小時候的童年生活呢?我們看到兩個小孩正在院子的圓桌上玩著遊戲,看到這樣的一幅畫大家是不是也感受到了畫家蘇漢臣畫技的高超呢?
  • 故宮隱藏最深得一幅千古名畫,被誤解千年,院長發現樹葉下的秘密
    其實這幅畫在之前,一直是被看成一幅佚名古畫,並不知道畫家是誰,只知道這是一幅千古名畫,流傳了上千年的歷史,有著悠久的歷史價值,但是對於藝術價值,卻一直未有定論。範寬《溪山行旅圖》一幅宋朝繪畫大師的畫作,卻被誤認為佚名的一幅古畫,很多人或許會說專家也太不靠譜了,其實並非如此,而是這位繪畫大師太精明了,因為在收藏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假畫、仿畫一類的作品
  • 故宮的這幅清代古畫,老虎滿臉驚慌委屈,放大後終於發現原因
    你見過哪些有趣的古畫,或者自己放大看過古畫嗎?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的《五牛圖》,是中國的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它是唐代韓滉的作品,也是目前為止最早出現的畫在紙上的中國繪畫。韓滉是唐玄宗時期的官員,縱觀他的為官生涯,總體來說還是很穩的。這幅《五牛圖》據說是他在出遊時看到田間耕牛景象時創作的,畫中有五頭牛在一條線上一字排開,外貌、形態各異,每頭牛單拎出來都可以獨立成為一幅畫。
  • 此人急用錢,6萬元賣掉祖傳古畫,專家買下後,大笑:6億也不賣
    好一幅田間耕牛圖,韓滉當即拿出了畫筆和紙,全神貫注的速寫出一幅幅耕牛圖景,回去後又反覆的修改,終於畫出了一幅令他滿意的畫面:五頭狀貌各異的牛。這幅畫就是後來的《五牛圖》,被後世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如今被收藏與北京故宮博物院中。
  • 18歲天才少年的遺世之作,一生只畫了這一幅,火了一千年
    宋徽宗第一次見這幅畫時驚嘆:「朕十八歲時,斷然畫不出此等青翠河山,此方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也!」這幅畫是幅「奇畫」!這幅畫就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國家一級文物《千裡江山圖》。請橫屏欣賞這幅傳頌千年的《千裡江山圖》原跡
  • 如何把一幅爛畫,迅速變成一幅好畫?方法很簡單|文人畫三題1
    簡簡單單幾塊石頭,墨色卻異常豐富,乾濕並用,濃淡並舉,畫出了體積感,畫出了苔痕斑斑的野趣。為了把一幅非爛非好的畫,變成一幅妥妥的好畫,王蒙用了一個特別簡單的方法:他不僅題了詩,而且詩興大發,一下子題了四首:
  • 王赫 讓古畫在重生中煥光彩
    本刊記者 王碧清  2018年3月17日,北京大部分地區飄雪如絮。這場悄然而至的雨雪,結束了京城145天無有效降水的紀錄。而在網絡上,一幅古畫「祈雪圖」與之呼應,點讚聲一片。  中國山水相遇當代「萌趣」  3歲時,王赫開始學畫,後考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設計系。大學畢業後,王赫進入故宮博物院工作,現為故宮博物院古書畫複製室組長、副研究館員,從事古書畫複製工作已經整整10年。
  • 臺北故宮新展:走進古畫裡的「動物園」,營造共學共玩情境
    2019年7月5日起,想看動物的兒童除了去動物園外,還可以去臺北故宮博物院參觀。澎湃新聞獲悉,今年夏天,臺北故宮博物院首度與臺北市立動物園、新竹市立動物園、高雄壽山動物園及海洋生物博物館合作,聯手為小學童策劃「故宮動物園特展」, 將真實動物的照片、標本和古畫同臺呈現。
  • 北宋時期的古畫,牡丹和狸貓一起出現,很有寓意
    900年前的一幅古畫,牡丹花下一隻貓,旁邊還藏著一條蛇!這幅畫比較有意思,是把牡丹花與一隻貓相結合起來,但還有一條疑似蛇的動物在旁邊,又或者是一根繩子,作者這一種創作的繪畫有意思,而且令人費解。但凡是古畫作品,中間一定是隱藏著內容性。這一張畫也不例外,但所謂的故事有一些特別,而且也有專業的學才做過研究。這是北宋時期的一張《富貴花狸》作品,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館,整個作品並不大,但珍貴的程度卻極高。首先第一個珍貴的原因就是此作品是屬於北宋宮中流出來的作品,是宮廷專業畫師所畫,畫中隱藏著一些細節也是令人深思。
  • 齊白石畫一隻猴子,賣了460萬,此人也畫了一幅,結果賣出3.62億
    國畫大師齊白石,一幅「猴子」賣460萬齊白石曾畫過這樣的一隻猴子,這隻猴子通體的毛色是白色的,人們常常將這樣的猴子稱為「靈猴」,這幅畫就是《白猴獻壽圖》。齊白石作品中,最受歡迎的動物是蝦,齊白石畫蝦已經到達了一種「無人能及」的地步了,有很多人都臨摹齊白石畫蝦,可是怎麼也畫不出那種生動的感覺。齊白石的山水畫比他畫的猴子要受歡迎多了,齊白石畫的《山水十二屛》在2017年的北京保利秋季拍賣會上賣出了9.3億,成為了最貴的中國藝術品。齊白石的猴子為什麼才賣出460萬呢?
  • 故宮冰窖餐廳落戶
    親身體驗故宮文創產品改造後的海上皇宮裝修設計借鑑紫禁城平衡、對稱的設計思路,且鑑於三面環海的絕佳優勢,巧妙地引入涓涓碧水之景,置身其中如入壺天之境。主打項目為書院文創區,該區域對應故宮書院及文創商店,陳設故宮出版社的高端圖書、國禮之選、文房雅玩類的高端產品,書院以「橋」為設計元素,使每個功能分區之間形成勾連,營造出江南水鄉的意境。一樓另外一個重要功能是餐廳。據了解,改造完成後,原海上皇宮一樓部分區域將建城一個「冰窖餐廳」,食物以帶有宮廷色彩的冷食為主,也將有北京烤鴨等特色美食。餐廳預計可容納二三百人。
  • 原以為是一幅無名古畫,直到放大後找到藏著的名字,網友:躲貓貓
    小生有畫說 | 畫外討論有這麼一幅古畫,原本默默無聞,被人認作是一幅不知創作者的畫。直到專家拿放大鏡放大看這幅畫後,才在一處樹枝的下面發現了作者的藏著的名字。圖為風度翩翩的作者本期這幅古畫的名字叫做《早春圖》,起初人們只知道這是一幅宋人的畫作,下面先來看一下這幅作品。
  • 理科男解讀"盜夢空間":三大重要數學思想(圖)
    資料圖  新科技電影帶來腦力風暴 專家稱時空錯亂有可能  《盜夢空間》自9月1日在國內上映,首周五天即輕鬆入帳
  • 1500畝稻田,造出讓人震撼的「盜夢空間」
    稻夢空間「我們的夢想、我們的虛擬實境,這些我們喜愛並且整天掛在嘴邊的抽象事物,它們是現實的子集。也許每一層現實都是真實存在的。」《盜夢空間》結局官方如此解釋。無獨有偶,在瀋陽市瀋北新區興隆臺錫伯族鎮興光村,夢想變成了現實。稻夢空間始建於2012年,於2014年正式對外開放,佔地1550畝,現為國家AAA級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