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古畫」畫兩年 這所學校開了壁畫臨摹選修課

2020-12-17 央視網

曾旭老師在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用五年時間繪製的壁畫作品

  輕柔的古琴聲飄來,沉香若隱若現,學生們專注地勾線、上色……一段中學生壁畫臨摹作品展被傳到了網上,一零一中學的美術老師曾旭和他的「古代壁畫臨摹」選修課在網絡上火了。「一幅作品要兩年才能完成,太強了,畫得好精細,簡直跟古代壁畫一樣。」網友們看後紛紛表示。畫畫的學生也說,「在繪畫過程中感受到了內心的平靜,感覺在和古代文化進行交流……」

  期待

  畫一幅完整的古代壁畫

  昨天中午,走進一零一中學高中辦公樓的陽光大廳,一幅幅壁畫臨摹修選作品正在展出。

  大廳中間,巨幅《引路王菩薩》正是曾旭的臨摹作品。「我開選修課,就是想做一個引路人,希望能引導學生感悟匠人精神。極致專注,沉靜精細,畫一根線條都要有始有終。」

  《靈芝玉女》含蓄而柔美,《水月觀音》特意將字寫得深淺不一,其「做舊」效果格外突出……「很感謝壁畫臨摹課,讓我得以切身感受到壁畫中細微的線條墨色變化,伴著淡淡的墨香,慢慢體會歷史的沉澱。」高淼在自己的作品《靈芝玉女》前說。

  快下午兩點了,高一的學生潘悅瀅提早走進了教室。

  「今天是新學期第一堂『古代壁畫臨摹』選修課,早點來,佔個好位置。」走進教室的高一學生潘悅瀅邊說邊翻看著手機中曾老師的壁畫作品。

  潘悅瀅告訴記者:「上初中時就被曾老師的國畫課迷住了,成了曾老師的粉絲。太喜歡他畫的壁畫了,也盼著早一天能跟曾老師學習這門藝術。這不,一上高中,我就搶了這門選修課。」

  「在新學期中,我很期待能畫好一幅完整的壁畫作品。」潘悅瀅說。

  首課

  四米長卷展示壁畫世界

  「你們去過敦煌嗎?你們都看過哪些壁畫?」下午兩點,隨著曾旭老師的介紹,古代壁畫選修課拉開了序幕。

  一幅兩米寬、四米長的壁畫臨摹作品展現在學生們眼前。

  曾旭介紹:這是一幅局部臨摹的《朝元圖》。原作收藏在山西永樂宮,畫中近400個人物栩栩如生,代表了元代壁畫的最高典範。「我的作品主要截取了部分人物畫面進行臨摹,2014年在北京完成勾線後,為了更真切地還原壁畫的色彩,2015年我特意帶著這幅畫去了山西省芮城縣永樂宮。」

  「當年去山西時,這幅畫可是享受專車接送的。」曾旭笑著對學生解釋,因為畫的尺寸比較大,無法攜帶乘坐高鐵,就只能驅車上千公裡,前往山西永樂宮。在永樂宮,曾旭邊看邊臨摹,整整畫了15天。回京後,又不斷修改完善,才形成了今天的作品。

  「也太厲害了!」「這幅畫做舊了嗎?這種黃色跟古畫似的,怎麼調出來的?」聽了曾老師的介紹,勾起了學生們對這幅壁畫的好奇心。他們紛紛蹲下身子仔細欣賞,還拿出手機拍下壁畫細節,準備回家慢慢回味。

  新意

  新課程效仿古人合作作畫

  「這學期課程的安排,和以往相比將有些區別。你們不再是『孤軍奮戰』,單獨完成一件作品,在座的所有學生將完全仿效古代壁畫作坊的制畫形式,合作完成一幅長寬各四米的大尺幅壁畫。」一聽這消息,學生們興奮不已。

  「那我們畫不完怎麼辦?」一名學生大膽地提問。

  「如果高二結束這幅作品還沒有畫完,會有學弟學妹們繼續接力。大家畢業後回到母校,都會看到這幅熔鑄了你們兩年心血的作品。」曾旭認為,這種形式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也是對古代壁畫作坊傳統運作模式的還原。

  「其實,一件好的壁畫作品,畫個兩年,並不算長。」曾旭介紹,畫壁畫至少有四步:打稿、拓稿、勾線和上色。說起來只有八個字,但其實每一個步驟都很精細複雜。就拿第一步練習勾線來說,1米多長的線條,細如髮絲,要勾得準確,有神採,就得調整氣息和心境。心靜才能手穩,手穩才能畫好線條。

  曾旭邊介紹,邊向學生們演示:線的粗細要求一樣,勾線要一筆完成,不能來回描,顏色要反覆上好幾遍甚至幾十遍,才能達到壁畫要求的「厚重」效果,還要通過砂紙打磨、水洗、手蹭等方法來做舊,才能最大程度地還原壁畫本身的樣子……

  傳承

  將壁畫帶入更多家庭

  「壁畫是一門從古代傳承下來的藝術。要想走近它,就要切身感受古人繪畫環境。所以,我在教學生作畫時,會特意設置一些場景。」曾旭指著教室的陳設說,播放古琴洞簫的古曲,在教室的一角燃一支檀香營造一點點氣氛,「學生們會在這種環境下,將身心慢慢穿越到古代,沉浸其中。達到靜中作畫,無我無他的程度。」「畫線稿前,還要讓學生反覆查閱、反覆辨識,將那些斑駁殘破、漫漶不清的畫面形象盡最大可能完整化。」曾旭認為,這就是一個與古人對話的過程。

  每次臨摹課後,學生們都會用手機把作品拍下來,回到家將照片展示給父母親朋。看到孩子的每一次進步,父母的讚許都會化成一條條感謝曾老師的簡訊。「我就是想通過這門課,通過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將中國古代的壁畫藝術帶入更多的家庭,讓沉睡的寶藏煥發生機。」曾旭欣慰地表示。

  擇取一支毛筆,蘸取適量墨汁,學生們趴在桌上,眼睛隨著畫筆的走向而動,為了保證線條能夠流暢地一筆勾下去,學生們常常需要屏住呼吸,一筆畫完後……曾老師將學生繪畫的過程、完成的作品曬到朋友圈中,不少好友都評論:「這嫻熟的手法真像是受過專業訓練藝術院校大學生畫的。」

  師說

  在校老師成了「旁聽生」

  在母親的鼓勵和影響下,從小就喜歡畫畫的曾旭,在高考填報志願時,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主修的方向是工筆畫。

  曾旭回憶,十八九歲時,自己隨父母到西山,下山途經法海寺時,被寺內壁畫的神秘和美所吸引。自此之後,他便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壁畫……大學畢業後,曾旭選擇當一名中學老師的理由很簡單,可以有時間兼顧工作和繪畫。但工作的年頭長了,他漸漸「沉迷其中,無法自拔」。「能影響到一些人跟你一起喜歡一種東西,這種樂趣是做很多工作體會不到的。」2014年,在一零一中學,他試著開了「古代壁畫臨摹」選修課,受到學生和家長的追捧。幾年的培養,隨著學生作品的成熟,舉辦展覽後,壁畫臨摹的知名度越來越高,連在校的老師都被吸引過來,工作之餘成為了這門課的「旁聽生」。(實習記者 師悅)

相關焦點

  • 故宮一幅千年古畫,畫出了三重時空,如盜夢空間
    總有人說老美的想像力就是比俺們要超前,人家總是能創造出這種超前的科幻想像,而咱們總是只能沉迷在穿上古裝夢回大唐中,所以今天要讓大家來看一幅一千餘年前的古畫,你就會發現在想像力方面,俺們的老祖宗早已經架構出了多重時空的思維來。
  • 故宮一幅800年前的古畫,畫下了《蘭亭序》最後一次面世的身影
    寶島藏《蕭翼賺蘭亭》在故宮藏有一幅八百年前的古畫,它將《蘭亭序》失傳前最後一次面世的畫面記錄了下來,也是《蘭亭序》在世間最後一次露面的身影。同樣的古畫還有另外兩幅,分別藏於遼博和寶島,三幅畫大同小異全部是畫下了同一件事情,三幅古畫均出自宋代(其中遼博為北宋本、寶島為南宋本)。雖然三幅畫均以描繪《蘭亭序》最後存世的畫面,但其實只有遼博所藏的那幅畫具體對《蘭亭序》進行了描繪。
  • 論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的時代意義
    大千先生才華橫溢,多才多藝,其詩、書、畫、印、鑑,堪當五絕。徐悲鴻先生尊其是「五百年來第一人」。大千先生的畫,蒼茫不失清潤,深厚中自蘊典雅。有人生動地形容道:如宋元明清諸家齊唱,合出一個當代藝術巨子。本文所要著重探討的是大千先生藝術道路上最重要的轉折:敦煌行及其文化價值。
  • 北京法海寺壁畫發現明初絹版(圖)
    陳康/攝   文物專家:壁畫粉本之謎有了最新線索  昨天,記者從法海寺管理處獲悉,南京一位收藏者所藏一幅大型絹本古畫日前被故宮博物院書畫鑑定委員會專家正式鑑定為明代「帝釋梵天圖」。法海寺研究人員確認該畫與法海寺大殿內所存北牆東半部分壁畫完全相同。研究人員稱,這使著名的法海寺壁畫粉本之謎有了最新的線索。
  • 津門名閨邵芳,陳少梅入室弟子,第一位到敦煌臨摹壁畫的女畫家,遠赴...
    後來邵芳到了昆明,介時參加了女青年會的畫展,她所繪的《翩美驚鴻》巨幅仕女畫高價賣出,收款用於慰勞抗戰的將士。不久邵芳參加了留法畫家孫福熙主持,骨幹有劉文清、袁曉岑、熊秉明、周杰等人的谷風畫社,他數次參與谷風畫展,獲得當地書畫家學者的認可。《中央日報》對她的評語有「精研中國古畫,對仕女造詣尤深,用筆秀逸,著色淡雅」。
  • 敦煌壁畫現狀臨摹的實踐探索
    現狀臨摹是對當初繪畫材料和技法的一種認知和拓展,在這一實踐過程中儘量貼近原壁畫一致的材料,換位思考原作者當時的情感表達。臨摹過程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記錄模寫流程並深入美術史和畫論的層面進行研究是很重要的經驗。   以莫高窟第285窟北壁忍冬禽鳥龕楣為例,解析目前現狀臨摹的繪製流程。
  • 一幅千年古畫,出土後專家愣了:誰家熊孩子畫的?
    提到祖國歷史上留下的優秀畫作,人們首先想到的便是《清明上河圖》,讓你一看就能感覺到歷史的厚重感。再如《富春山居圖》,看著就是一派大國氣象。有沒有看著就樂的古畫呢?有!比如下面圖一裡的這幅東晉古畫,看完不準你笑估計是不行的,所以您可以邊看邊笑。
  • 他畫一幅《虎嘯山居圖》,落款故意改成唐伯虎,結果被山寨百萬次
    在前幾年的網際網路上,流傳著一幅叫《虎嘯山居圖》的名畫。相傳是唐伯虎所作,但畫面中的老虎卻相當激萌現代,看起來有一股濃濃的山寨感。一時間,大量網友以此調侃,紛紛拿出畫筆再創造,還將自己的山寨畫作提上唐伯虎的名字,標榜價值不菲,將這個梗玩出了花。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分享遼博與榮寶齋的古書畫臨摹複製
    因為遼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的第一個博物館,所以很多工作都是具有開創性的,古書畫臨摹複製也不例外,為後來的博物館開展此項工作提供了經驗借鑑,我想這是一種貢獻。比如,記得當時有傳言說「遼博把絹和紙放在古畫上描摹、把畫都弄壞了,這不是保護,而是一種破壞」。其實在臨摹古畫時遼博發明了很好的保護措施,如放手卷的玻璃畫盒、兩端墊起的腕枕等,所以我們還特意製作了一套複製古畫過程的小樣,以便大家了解真相。
  • 高校開敦煌壁畫課?織毛線課剛上熱搜…
    近日,西北師範大學的壁畫臨摹課引發網友熱議。據了解,在這門課上,學生們可以親身體驗敦煌壁畫製作過程。在學習這門課後,可以更好地認識中國傳統文化。毛線製作課上熱搜,男生搶著上!除了壁畫臨摹,近日,西北師範大學的「網紅課」毛線製作課也一度衝上熱搜!
  • 中日畫家夫妻「紮根」莫高窟:臨摹壁畫冀海外展覽
    圖為饗場悅子就丈夫的畫給出意見。 楊豔敏 攝中日年輕畫家夫妻「紮根」莫高窟:臨摹壁畫冀海外展覽中新網蘭州8月10日電 (閆姣 馮志軍 高瑩)8月初,在甘肅敦煌莫高窟一間堆砌著畫筆、顏料及壁畫臨摹品的畫室裡,36歲的竇偉和與他同齡的日本妻子饗場悅子互不幹擾,各自忙碌完善著自己的畫作,偶爾也就不同的繪畫技巧「切磋」一番。
  • 段文杰|談敦煌壁畫臨摹中的白描畫稿
    (右)第66窟 觀音菩薩 佚名 (左)第172窟 觀音菩薩 佚名敦煌壁畫繼承了漢晉造型藝術的優秀傳統線描技法,並進行了新的創造和發展。研究敦煌壁畫的創造過程,同研究和掌握壁畫線描的特色是分不開的。從壁畫線描的功能講,有起稿線、定形線、提神線和裝飾線。起稿線是指壁畫作品第一步起稿中用粗略的線描勾畫出所繪物象的大概形象。
  • 拆房子發現一幅破爛古畫,他當廢紙賣了5塊錢,現在估價過億
    有一個人他在拆房子的時候,發現一幅破爛古畫,他當廢紙賣了5塊錢,現在估價過億。 被五塊錢賣出的古畫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江蘇一個非常普通的小鎮上,有一個村民打算拆掉自家老房的舊房蓋新房。
  • 齊白石畫一隻猴子,賣了460萬,此人也畫了一幅,結果賣出3.62億
    國畫大師齊白石,一幅「猴子」賣460萬齊白石曾畫過這樣的一隻猴子,這隻猴子通體的毛色是白色的,人們常常將這樣的猴子稱為「靈猴」,這幅畫就是《白猴獻壽圖》。齊白石作品中,最受歡迎的動物是蝦,齊白石畫蝦已經到達了一種「無人能及」的地步了,有很多人都臨摹齊白石畫蝦,可是怎麼也畫不出那種生動的感覺。齊白石的山水畫比他畫的猴子要受歡迎多了,齊白石畫的《山水十二屛》在2017年的北京保利秋季拍賣會上賣出了9.3億,成為了最貴的中國藝術品。齊白石的猴子為什麼才賣出460萬呢?
  • 千年古墓出土一幅古畫,專家發現時愣了:誰家熊孩子穿越了畫的?
    而古畫多數是被古人刻在這些陶瓷製品之上,又因為陶瓷不易氧化、腐蝕,這些畫才得以保存下來。而相對於陶瓷,紙質的古畫就沒那麼容易保存了。不過在1964年新疆吐魯番的一座千年古墓中,考古專家發現了一個紙質捲軸古畫。經過專家的研究和確認,認定此畫為東晉時期的文物。這也是我國目前所見保存完好、時代最早的紙畫。專家們在打開這幅古畫時,先是一愣,之後邊看邊忍不住笑了起來。
  • 王赫 讓古畫在重生中煥光彩
    而在網絡上,一幅古畫「祈雪圖」與之呼應,點讚聲一片。  原來,這是南宋畫家劉松年《四景山水圖》之冬篇,經一位「80後」畫家的奇思妙想,多了新味道——「飛艇撒雪」新奇有趣,雪意盈滿枝頭,一翁一童款款而行,當真是愜意。網友們大呼「可愛的腦洞」「大美」「雪霽天晴朗」……  這位畫家正是古書畫複製人王赫。早在2014年,他以一組《藍胖子山水冊頁》系列畫作名噪一時,之後一直筆耕不輟。
  • 原以為是一幅無名古畫,直到放大後找到藏著的名字,網友:躲貓貓
    小生有畫說 | 畫外討論有這麼一幅古畫,原本默默無聞,被人認作是一幅不知創作者的畫。直到專家拿放大鏡放大看這幅畫後,才在一處樹枝的下面發現了作者的藏著的名字。圖為風度翩翩的作者本期這幅古畫的名字叫做《早春圖》,起初人們只知道這是一幅宋人的畫作,下面先來看一下這幅作品。
  • 千年古畫《嬰戲圖》,放大10倍,兒童玩具真高級!
    ,我們透過繪畫也了解到了當時的歷史,今天我們介紹的一幅畫是千年以前的一幅古畫叫《秋庭嬰戲圖》,看到這裡以後大家是不是也非常的感興趣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幅古畫吧!這幅古畫《秋庭嬰戲圖》是出自北宋著名畫家蘇漢臣之手,當我們看到上面的這幅畫時大家是不是也回憶起了自己小時候的童年生活呢?我們看到兩個小孩正在院子的圓桌上玩著遊戲,看到這樣的一幅畫大家是不是也感受到了畫家蘇漢臣畫技的高超呢?
  • 故宮博物院這幅古畫,畫出了多重空間,三維空間中的三維!
    我們故宮博物院收藏了這麼一副古畫,他的空間極其豐富,畫出了三維空間中的三維,比西方的三維空間還要牛,我們的古人就是厲害,看到這樣的作品,幾乎讓今天的畫家沒臉見人了,你看現代人搞的那是啥,還藝術,直接給藝術抹黑。
  • 故宮古畫複製師把哆啦A夢畫進古畫引網友熱議[圖]
    原標題: 故宮古畫複製師把哆啦A夢畫進古畫引網友熱議如《藍胖子系列之飄搖》參考的是一幅宋代山水畫,原畫中狂風吹得山中草木都倒向一邊。王赫於是在圖中畫了戴著竹蜻蜓被風吹得在天上直翻跟頭的哆啦A夢和大雄;《藍胖子系列之時光機》參考的是明代藍瑛《仿黃公望富春山圖》;《藍胖子系列之漂流瓶》以清代畫家任熊繪的《萬壑爭流》;《藍胖子系列之竹馬》用的是清代宮廷畫家郎世寧的《乾隆皇帝殪熊圖》,原作畫的是正當壯年的乾隆皇帝在野外騎馬打獵,獨自一人與黑熊狹路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