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幕牆上,寫滿社恐不敢說的話

2020-12-12 騰訊網

「我叫你一聲,你敢答應嗎?」

「這個妹妹我是見過的……」

「我從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

「俺也一樣!」

你有沒有試過,一個人百無聊賴地翻煲老劇,總有那麼些經典的名場面,希望有人和你一起會心一笑?但往往,在興衝衝醞釀了一個帖子之後,等待回應的時候就能熄滅大半的分享欲。

在這個問題上,俺也一樣。

有痛點就有生意,有需求就有市場。於是,在遙遠的東方,有人天才般地發明了一個即時反饋的好東西——彈幕。

2006年12月,「niconico動畫(仮)」在日本上線,YouTube視頻右側的評論首次將用戶評論疊加到視頻螢屏之中,實現了更強烈的同屏觀影效果。

此後,AcFun和bilibili相繼將這一形式引入中國,也很快催生出了別開生面的中國彈幕文化。

前不久,B站公布了2020年度彈幕,那些頻頻在老劇打卡的網友們,以五百多萬條彈幕的聲量,將「爺青回」刷上了全年榜首的位置。

老劇翻炒、鬼畜混剪、UP主互動,對於那些不甘寂寞的朋友,一個視頻有沒有充足的彈幕,往往就是兩個風味

在伏地魔念出「Avada Kedavra」之後,那些當年錯過了貓頭鷹的信的少年們,當然可以跟著哈利一起,齊刷刷地宣洩一句:「除你武器!」

在UP主辛辛苦苦還原一道二次元料理,或是完成一次荒野求生冒險之後,面對卑微的「一鍵三連」請求,難道不應回一句飽含敬意的「下次一定」?

在老版四大名著和歷代翻拍金庸劇,甚至……喜羊羊的視頻中,都已經能夠收割一波時代的眼淚,讓00後刷上滿屏唏噓的「爺青回」。

小時候沒法上網的年輕人都長大了……

不用懷疑,即便在其他平臺,你肯定也有過或多或少相似的表達欲。只是,能治好社交恐懼症的,唯彈幕而已。

咦?原來你也在這裡

雖然,網際網路是一個自由奔放的世界,但對於一隻初入江湖的網際網路萌新來說,愉快上網第一件事除了交網費,當然是找組織

JRS在虎撲尋到直男的一片天,聊球聊車聊漂亮妹子,懟天懟地懟死敵球迷。據聞人家最近還上線了一個模型APP,號稱要讓男人做回男孩。

大神們在起點中文網筆耕不輟,書粉催更的催更,建群的建群,有人和你解構劇情,有人為自己嗑的CP寫同人,有人相約一起給拖更的作者寄刀片。

有人在豆瓣各色小組如魚得水,齊刷刷給電影打分,樂呵呵為愛豆吃瓜。網際網路不可一日無瓜,八卦不僅養活了豆瓣,還有曾經的貼吧和天涯。

哪怕你自認奇葩,都能在網上找到同類。

從闖進網際網路這片江湖開始,我們最初都是肆意闖蕩的少俠,也都曾輾轉見證過一個個「組織」的潮起潮落。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是「組織」給了你圈地自萌的領地,給了你消解現實的空間,給了你成為大神的機會。

楊德昌說,電影的誕生,讓人類的生命至少延長了三倍。那麼,網際網路的誕生,又讓不同身份的「虛擬人生」延長了多少倍?

啊!我們想到一塊去了

歸根到底,上網就是一個尋找同好的過程。

而彈幕所帶來的,其實是一種更加高度契合網際網路精神的「速食同好關係」——在這一刻、這個視頻、這個鏡頭、這一秒鐘,我們就是同道中人了。

即興的語言狂歡,靠的是同好的默契。它最重要的價值是,我們作為一個群體,發出了相同的聲音。

在「下次一定」這件事上,最容易達成一致。

很多人都還記得,百度貼吧曾經流行過行為藝術一般的「爆吧」。兩個本應圈地自萌的貼吧的小小摩擦,便可以引發一場到對方貼吧「洗版」的爆吧行為。聲勢最浩大的一次,莫過於以李毅吧為首的各大足球貼吧,聯合「出徵」權志龍吧,讓一名追星女孩微不足道的過激言論,升級成一場荒誕的語言狂歡。

後來,那些因為「帝吧出徵,寸草不生」而不講武德的年輕人,還順勢成為了表情包大戰的鼻祖。

嗯,這是尺度比較小的一種。

對方沒有大意,當然也閃不了,只是這樣的狂歡,未免野蠻了一些。

今天,因為同人網站AO3年初被搞的一場鬧劇,很多人對追星女孩有組織的刷評論、舉報和應援行為嗤之以鼻,但這又有什麼區別呢?

門戶之見、互相鄙視、鍵盤摩擦……最後不免得都成為了人多欺負人少的勝利。強力的碾壓之下,誰還在乎誰對誰錯,誰還在乎這個群體到底在乎的是什麼?

萬一,我又追星又看球呢?

嘿,狂歡還是有意義的

同樣的狂歡,彈幕顯然要更加真實。

當悟空和二郎神鬥法的時候,你能最真實的發現,當年的「五毛特效」有多麼深入人心;當寶玉被問最近看了什麼書,屏幕上很多人心有靈犀地報出自己最近讀過的書時,你還能窺探一下,喜歡這劇的人還是挺多元的……

小時候看搶答比賽憋著的衝動,全都發洩出來了。

今傳媒發布的《自由與狂歡:彈幕視頻的文化傳播策略》一文,曾從傳播學的角度分析彈幕對主流媒體文化的建構。在作者看來,彈幕族通過獨特的交流語言進行身份的區分與認同,正正暗合巴赫金的狂歡理論:

「狂歡的世界,是一個人人平等的空間。而充當這個狂歡場所的地方就是B站,這是一個無需顧忌的,可以與任何人親暱、交流的狀態與時空,是與他人產生共鳴的場所。彈幕族通過在這一場所的在線互動,展示一種有別於主流文化情境之下的自由狀態。」

混跡B站的人都知道,平臺對網友發彈幕的要求,往往就是一次「禮儀題」考試,以提醒你記得文明發言,遵紀守法。當你通過了考試,身份也就不再重要了。

你不會知道,今天一起刷「下次一定」的那位會不會在其他地方跟你完全不對路,也無需疲於應付一樓一樓蓋起來的罵戰,更無須顧忌組織之間的門戶之見而被迫站隊。

當然,有人的地方就有觀點交鋒,有彈幕的地方甚至還有表白這樣的中二行為,但你完全可以遵循自己的價值觀反駁or附議,不是麼?

你可能不走運成了屏幕上小眾的一方,大不了就……關彈幕嘛。

都這個樣子了,不關彈幕可還行。

雖然,如果B站沒有大量購買經典劇集,刷出「爺青回」的網友肯定沒有那麼多。但你不得不正視,那些在屏幕上如浪潮般的聲浪,就是新一代為自己建立的話語權

兩年前,B站的年度彈幕是「真實」。當時,社科院文學所學者鄭熙青曾說:「這種真實虛構的混合,本身並不意味著必然的賦權,也並不意味著反叛和獨立,但它有趣。而『真實』成為B站社群中年輕人的關注,也證明了當下年輕人對現實生活的關注。」

是的,得益於彈幕的匿名性,我們可以戲仿任何一個場景,可以解構任何一個劇情,可以為小時候的經典刷「爺青回」,也可以戳破那些虛偽的「偉光正」。

而一群素不相識的同好的集體發聲,就是年輕人建立話語權最大的靠山。

參考資料:

[1] 自由與狂歡:彈幕視頻的文化傳播策略|今傳媒

[2] 為什麼全世界只有中國人和日本人刷彈幕?|杜紹斐

[3] B站:2018年度彈幕 「真實」獲得年度最佳|新浪科技

END

文 | 青結工33號

圖 | 陳以正

相關焦點

  • 彈幕電影殺到廣東,不看敢說自己IN?
    彈幕電影殺到廣東,不看敢說自己IN?[第17期] 2014-08-08   「天明眼戴胸罩」「求8排美女電話」……如果你在電影院看電影時,銀幕上不時飛出這些字幕是不是很好玩?沒錯,在二次元世界風行的「彈幕」已經高調進入電影院了,更一舉登上網絡搜索熱榜。
  • 當代社恐的真實寫照:「對人過敏」上班如上刑
    就比方說,買衣服儘量不去店裡,害怕和店員溝通,尤其是對店員推薦詢問牴觸,能網購就網購;上班工作可以,但是害怕和領導匯報工作,一到自己就大腦一片空白,緊張到理不清邏輯語序顛倒,寫報告也比當面匯報強。社恐尤其討厭團建,好友聚會等活動。
  • 當代社恐的真實寫照:「對人過敏」上班如上刑
    就比方說,買衣服儘量不去店裡,害怕和店員溝通,尤其是對店員推薦詢問牴觸,能網購就網購;上班工作可以,但是害怕和領導匯報工作,一到自己就大腦一片空白,緊張到理不清邏輯語序顛倒,寫報告也比當面匯報強。03社恐對工作的影響隨著人成長接觸到的生活圈子變大,社恐症的影響會越來越大,許多人在讀書時只是不愛和同學玩,不敢上臺演講,隨著長大無法融入圈子,接受不了多人環境,不敢跟別人溝通,無法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想法,甚至不能正常工作,失去生活能力。
  • 看完這份《社恐情況調查報告》,我不慌了
    某公眾號調研用戶數據顯示,8成年輕人認為自己有社恐,他們認為自己非常不擅長和別人交流,甚至有些人一年中與陌生人的交流不超過5次……不敢跟人有眼神交流;見到同事,能繞道就繞道;實在避無可避,心裡便開始緊張如何打招呼;在與陌生人接觸時經常感到不自在……這些都是社恐人群的典型症狀,給社恐人群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
  • 社恐宅女的崩潰日常,你中了幾個?
    原來,有社恐的,不只我一個人。所謂社恐,叫社交恐懼症,是當下一種常見的心理病。社恐的人,主要有以下症狀——不喜歡跟人打招呼,認為全世界最恐怖的事是閒聊。不敢跟陌生人說話,一個人出去吃飯簡直生不如死。同事想找你午餐約飯,不停假裝自己很忙。周末只想宅在家,參加一場聚會比上班還累。簡單的來說,社恐就是一種社交障礙,而沒有社恐的人,只會把它當成無病呻吟和高級裝逼。
  • 對不起,你單身並不是因為社恐
    不喜歡被人關注,那你肯定是「社恐」。於是大家紛紛對號入座,給自己戴上了「社恐」的帽子。朋友覺得自己太普通,於是只是默默地關注著他,從來不敢靠近。有時,學長主動找她說話,她都會支支吾吾地躲開。朋友說:我可能是有社交恐懼症吧。明明很希望和他說話,卻又不敢靠近。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優秀的人反而沒人追?」有一個高贊回答是這樣的:「因為優秀的人可得性太低,而人的骨子裡都是害怕失敗的,一旦被拒絕會感到很沒面子。」
  • 社恐的我,一天有25個小時不想見人
    哦豁,是的,如果剛好你也是社恐,說不懂咱們會很聊得來哦。 初入職場,我對社交充滿期待卻又無能為力 在追求自由、個性化的今天,越來越多人不屑於社交,也有許多人迫於生計,在「社恐」魔爪下苟延殘喘。
  • 那些「笑死人不償命」的彈幕,明明很悲情的橋段,我卻笑了一整天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看小編的文章,如果你喜歡的話,給小編點個讚吧!易遙跳河的畫面,注意這幾位同學的表情,特別是中間這個女生,正在吃著薯片。這個場面真是讓人感覺很噁心,有沒有顧及到女主的感受啊。但是看到這裡的彈幕真是笑出鼻涕泡,彈幕:我是這條馬路上最靚的崽崽。
  • 半島物語 | 小菲:逃離社恐星
    「其實,我就是資深的『社恐星人』。社恐到了什麼程度呢?和別人說話,會逃避他們的眼睛,上課不敢舉手發言,只要在公開場合就不自她去在,更不要說上講臺,做展示。」「但是,這樣一個『社恐』的我,在17年夏天卻主動地站到了講臺上……」短短5分鐘的時間裡,小菲講了很多。
  • 你是「社恐」嗎?
    所謂社恐,並不是精神障礙,只是不善於交際或者是不喜歡交際。輕度社恐,表現為臉紅、發抖、尿頻、焦慮,但是嚴重的會驚恐,不能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喝酒是一門技術活,正所謂酒品即人品,會喝酒的話一定要會聊天,會溝通,會社交,其實這也是對社恐的一種治療。
  • 社交是自我實現的渠道:掙脫社恐的三種方法
    我不願意接受採訪,因為平時我就不知道該說什麼,大家談得來還行,要是感覺不對,我一句話也說不出,我覺得我有社交恐懼症」 。—— 範偉當今社會,人們總是不可避免的要進行社交,但是對一些人來說,社交簡直就是一場災難,如果要在公共場合講話,他們就會緊張、發抖、心悸,嚴重的甚至會過度緊張而休克。
  • 當代社恐大學生圖鑑
    --張愛玲社恐,這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前有形容社恐生活片段的Finnish  Nightmares(芬蘭人的噩夢)一詞上了Facebook熱門,後有西班牙女士因為不想在路上和熟人打招呼,謊稱「失明」28年,雖然做不到這麼狠,而我們中國的年輕人社恐起來也是不遑多讓。
  • 有網友說王源是活體彈幕,不知道你們大家認同嗎?
    有網友說王源是活體彈幕,不知道你們大家認同嗎?相信喜歡關注娛樂圈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娛樂圈裡的tfboys的組合吧!可以說tfboys的三小隻都是十分可愛的,特別是王源,很多網友都表示王源的長相十分的可愛,而且王源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十分喜歡賣萌的。
  • 走出社恐 | 帶你重拾自信,只需一個方法
    1 小明和小剛一起出去吃飯,小剛接了個電話以後對小明說他有個朋友小美在附近準備過來。小明突然覺得很緊張,一方面是對於陌生的人的不熟悉帶來的不安全感;另一方面是這個要來的人和自己的朋友是朋友,可能他們的聊天自己無法很好的加入。
  • 退休教師自學英語 家裡牆上寫滿單詞·都市快報
    一防老年痴呆 二將來教孫子 記者 方志堅 徐賢康 昨天,朋友圈裡有人曬了一組照片:家裡的衛生間瓷磚上、門背後、洗漱臺上……到處寫滿英語單詞。 朋友說:「在我們家,最愛學習的是我公公,好慚愧啊。」 昨天下午,我去了他家,這到底是位怎樣的老伯。
  • 每個社交恐懼者都該知道的事《社恐會讓你失去什麼?》
    在我被社恐困擾的那些年,尤其是最初那些年裡,有點像是在順其自然的去生活,用森田療法的話說那就是:與症狀和平相處。但結果讓我沒想到的是,我的社交恐懼非但沒有好轉,反倒越來越嚴重!到了後來,我的社交恐懼症居然已經開始病入膏肓,我甚至連雜誌上的人都不敢看,我甚至連家裡動物的眼睛都不敢看!再到了後來,我乾脆連家門都出不了了,我實在痛苦的不行不行的了......
  • 紓解年輕人「社恐」關鍵靠「自療」
    這種「社恐」心理不只表現為相關調查數據的高企,更有「線下獨處、線上『熱鬧』」的生活現實佐證。社交恐懼症在醫學上稱之為社交焦慮障礙,常發病於青少年或成人早期。不過,當下許多年輕人自稱的「社恐」尚未達到疾病的程度,只是一種對社交迴避、抗拒的負面情緒,但這種帶有傾向性的社交焦慮,卻需引發人們關注。
  • 社恐者,請原諒父母
    當然,寫本文的目的不是為了寫我在上海的所見所文或者寫我的私人訂製課程。我倒想說一說我與父親。父親見證過我很多次超級演講。當然,我的所有家人都見證過我的超級演講,我母親,我妻子,我女兒。但父親是見證我做超級演講最多的人。我有個特點,每到一座城市都會用超級演講的方式去感受這座城市。
  • 《小歡喜》房間裝透明玻璃,牆上寫滿「我恨」,劇情伏筆細思恐極
    特別是該劇一開始就懸念滿滿,英子房間被裝透明玻璃,季揚揚出租房牆上寫滿了「我恨」,一個個細思極恐的劇情伏筆讓網友們心裡充滿了好奇,後面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從電視劇一開場,最讓網友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宋倩和英子這對母女倆,宋倩作為單身媽媽本身非常強勢霸道,而且從她的一舉一動中都可以看出她對女兒英子極強的掌控欲。
  • 「熱播劇」假象調查 學生兼職寫彈幕網上造熱度
    幾乎當下的新劇都會看上那麼幾集,尤其是甜寵劇,真的是每部都會看,主要看劇情,也看顏值,所以如果不好看的劇,一般開局就會棄。 我看國產劇會比較多。一般倍速播放,而且有時候寢室室友不在的話,就邊開外放,邊做其他事情,總之非常方便。看了很多劇之後,明顯覺得自己的表達欲變旺盛了。如果遇上熱播劇的話,我還能和寢室的姐妹聊,但是一些比較冷的劇,真的「無處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