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貼江蘇沿海開發國家戰略 實現海安經濟開發區跨越式發展

2020-12-20 中華會計網校

  《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於今年6月10日經國務院討論並原則通過,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對於地處江蘇沿海的諸多經濟開發區來說,新一輪國家開發的重大歷史機遇已經出現。記者在對以江蘇海安經濟開發區為代表的若干沿海開發區調研後認為,依託現有基礎,挖掘資源潛力,在更高層面和更新起點上打造開發區新增長極,成為推進沿海經濟開發區跨越式發展的新起跑線。

  四大機遇助推海安開發區跨越式發展

  江蘇沿海地區在全國區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江蘇沿海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意味著該地區的發展進入新一輪戰略機遇期,政策、資金、技術、人才要素開始向這裡集聚。

  海安經濟開發區隸屬南通市海安縣,於1992年經南通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6年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發改委核定,更名為「江蘇海安經濟開發區」。該區地處江蘇沿海三市之一的南通市北部,與鹽城相鄰,緊靠國家深水海港--洋口港,是江蘇沿海開發的前沿陣地。

  2008年,全區工業產品銷售收入、商務部確認的註冊外資實際到帳數僅次於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市排名第二;新批外商投資企業數全市第一。2007年,開發區建設水平在全省123家國家級、省級開發區中排名第32位,在全省112家省級開發區中排名第21位;發展速度在第二板塊(按照建設水平得分劃分)中排名第15名,相當於第一板塊中的第14名。

  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已有的產業基礎,使江蘇海安經濟開發區可盡享江蘇沿海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的獨特機遇期。具體分析,江蘇沿海開發將給海安經濟開發區帶來四大機遇。

  擴大對外開放,拓展招商引資的新機遇。海安經濟開發區既屬長三角區域,又是江蘇沿海的中部經濟帶,不僅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而且具有較強的產業基礎,是境內外資本和國際產業轉移的重要目標地區之一。

  承接產業轉移,加快區域合作的新機遇。隨著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進程加快,推進了包括蘇中、蘇北在內的多層次區域合作機制的逐步形成。江蘇沿海地區開發開放將加快這一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進程。

  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經濟轉型的新機遇。推進江蘇沿海地區新一輪開發開放,在產業調整和優化結構中,有利於企業與國內外知名大集團、大企業開展合作,以產業鏈配套,提升產業層次,提高產品附加值。

  實施區域聯動,發展物流產業的新機遇。海安開發區是江蘇沿海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隨著沿海地區的開發和城市規模的擴大,物流、人流、資金流的集聚以及信息水平的不斷提高,為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

  搶抓戰略先機,挖掘三大新增長極

  新的發展機遇必然對開發區的建設和發展提出新的要求,而海安經濟開發區經過10多年的發展歷程,目前也不可避免地面臨著種種制約,亟需尋找新的增長極。江蘇沿海開發機遇期的到來,為開發區挖掘新增長極,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可能。

  根據海安經濟開發區現有的產業基礎、地理位置、基礎設施等要素配置,海安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潘志立認為,至少可挖掘三大新增長極。

  一、充分利用沿海資源,做大做強新能源產業。

  新能源主要包括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電等清潔能源。「十一五」以來,江蘇省緊抓國家能源布局調整機遇,積極爭取新能源項目,布局重點向蘇北、向沿海有條件的地方傾斜。

  海安開發區臨港新區沿海灘涂即將圍墾延伸,在新灘涂開發利用規劃中,可安排風力發電新能源項目。同時,太陽能光伏產業,也可在已有雙能有限責任公司和雙能工業園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示範和推廣應用。此外,海安全年秸稈資源豐富,利用率低,引進秸稈發電項目,既可充分利用生物質資源,又能減輕環境汙染,創造可觀效益。

  二、發揮臨港新區灘涂資源潛能,提升沿海灘涂開發整體水平。

  海安開發區臨港新區在今年內擬完成3萬畝左右的圍墾任務。據此,海岸線將從目前的2180公尺延伸至4000公尺左右。根據2008年編制的沿海旅遊開發概念性規劃,如此大面積的灘涂將被定位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現在,要抓緊制定具體開發計劃,依託相關部門的緊密合作,分期實施,力爭早日完成,為開發區旅遊業發展增添亮點。

  同時可儘快為建設國家級中心漁港早做好前期準備工作,要以漁港為依託,大力發展海洋捕撈業、近海水產品養殖業和海產品深加工業,使沿海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三、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打造區域性物流中心和商品集散基地。

  海安位於南通、泰州、鹽城三市交界處,新長鐵路和寧啟鐵路在此交匯,沿海高速、江海高速以及328、204國道在此交接;通揚、通榆運河在境內貫通,具有發展現代物流業的良好條件。2008年6月蘇中醫藥物流城建成運營後,日均銷售額已達到200多萬元。

  目前,新長鐵路高速雙軌以及海安站址擴建已納入鐵路部門改造項目,年底可望開工,圍繞新長鐵路以及海安站的擴建,應及早研究開發區物流業大發展的整體規劃,努力打造蘇中地區一流的物流中心。

  多管齊下釋放區位優勢新活力

  江蘇沿海地區開發開放的戰略決策,賦予海安經濟開發區新的發展機遇,為其拓展新的發展空間提供了動力。若要快速推進新增長極構建,記者調研後認為亟需做好五方面對接。

  觀念對接。「這是做好沿海開發工作的思想基礎和基本保證。」潘志立說,臨港新區海岸線不長,但區位優勢好;開發區產業基礎很好,與國際國內重點產業配套發展的潛力很大;海安土地資源相對比較緊缺,但只要能很好地規劃整合,加大單位投入的力度,仍有較大發展潛力。當前最重要的是全區各級領導和廣大幹群要高度重視這一戰略機遇期,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

  規劃對接。及早研究制定開發區2010年至2020年發展規劃,以《開發區「十一五」經濟發展規劃》為基礎,與《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要求相銜接;認真研究怎樣建設沿海工業基地,在為南通港、洋口港、大豐港配套發展中形成海安發展的新優勢;發展目標要以主導產業為支撐,真正做到切合實際,科學合理。

  政策對接。潘志立表示,各級各部門要及時了解國家和省市在江蘇沿海地區布局的政策性重大項目信息,積極爭取政策扶持;要制定和完善推進沿海開發開放新的激勵政策和優惠政策,對於已出臺而目前已不適用的政策性文件要儘早予以清理。

  項目對接。「抓突破性、戰略性項目是重點。」潘志立說,圍繞開發性項目獻計獻策,擬出一些重點項目,對於招商引資中的合作項目,要及早做好與區內企業的對接,力求與產業鏈配套,確保引進一個,成功一個。應加快敦促楊浦(海安)工業園籤約項目的開工,著手第二批項目的洽談,儘快籤約,形成產業轉移規模效應。

  工作對接。重點圍繞促進資金、人才、技術等要素流入,完善投融資平臺、人才開發平臺、技術創新平臺、政府服務平臺。「重點是充分發揮政府在沿海開發開放中的主導作用,提高行政效率,突出服務性政府理念。」潘志立說。

責任編輯:暖陽

相關焦點

  • 中國長絲織造協會二屆五次理事會暨產業發展論壇在江蘇海安召開
    9月8日,由中國長絲織造協會、江蘇海安市人民政府主辦,江蘇海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承辦,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海安分院、海安市化纖業總商會協辦的中國長絲織造協會二屆五次理事會在江蘇海安舉行。江蘇紡織企業同樣經受了市場的嚴重衝擊和考驗。今年1~6月,江蘇紡織規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565.84億元同比減少19.17%,實現利潤總額85億元,同比減少38%。
  • 新疆庫爾勒經濟技術開發區20年三大躍遷實現跨越式發展
    新疆網訊(記者 李衛疆薛玲)6月29日傍晚,一位來自於沿海地區的投資商帶著朋友一同來到了庫爾勒經濟技術開發區白鷺廣場,他說:我們選擇投資地,要先看投資環境,其中最重要的是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像庫爾勒開發區這樣產業與人居環境等量規劃均衡發展的環境是最適合長期投資的。
  • 新常態下推動瀘西經濟社會率先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思考
    面對全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入中高速增長,「三駕馬車」的有效需求有待進一步釋放,國家投資逐漸減少而民間投資亟需激活,經濟風險周期逐漸凸顯的「新常態」,如何在把握機遇中積極應對挑戰,在精心謀劃中爭取更大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率先實現跨越式發展?本文結合瀘西的基本情況,就新常態下如何推動瀘西經濟社會率先實現跨越式發展作出探討。
  • 俄羅斯在遠東建設14個跨越式開發區 鼓勵俄公民租賃土地
    自普京執政後,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開發政策、措施相繼出臺,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2012年,俄羅斯政府設立遠東地區發展部,統籌規劃遠東地區社會經濟發展。2014年底,俄遠東發展部確定在遠東建設14個跨越式開發區,政府提供在稅收減免、土地、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最優惠的條件。
  • 南通海工引領江蘇沿海開發轉型升級
    江蘇沿海風生水起,產業轉型步伐鏗鏘。6月18日,中國江蘇海洋工程產業發展戰略聯盟在南通正式成立。此前,省經信委已命名南通船舶與海洋工程產業為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其國家級產業示範基地也正在申報之中。
  • 鹽城濱海:"三港"聯動 壯大沿海經濟增長新引擎
    萬噸LNG儲運基地等項目快速推進……借力國家戰略疊加機遇,濱海沿海開發日新月異、風生水起,全面進入提速階段。隨著國家一類開放口岸的獲批,濱海港打通了與世界相連的海上通道,而淮河生態經濟帶國家戰略規劃的實施,促進濱海港與淮河中下遊城市和沿海地區互聯互通,與沿海高速、沿海鐵路等構建起綜合性集疏運體系,實現海河陸立體運輸的無縫對接,有利於在更大範圍內配置資源,加速要素流動,承接產業轉移,使濱海港成為吸引各類生產要素的強磁場。
  • 實現新一輪騰飛:東部沿海地區堅持率先發展紀實
    在更高起點上實現新一輪騰飛——東部沿海地區堅持率先發展紀實    新華社北京12月31日電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東部沿海地區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始終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全國前列。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面對新機遇、新挑戰,東部沿海地區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力求以更寬的視野、更新的思路在更高的起點實現新一輪騰飛。從膠東半島到南粵大地,處處湧動著爭創優勢、爭先發展的蓬勃景象。
  • 雲南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重大戰略構想——雲南省「十四五」發展...
    ,加強同周邊國家文化交流工作,促進民心相通;推動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奮力推動雲南高質量跨越式發展。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五大發展理念」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是我黨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也是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其落腳點是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雲南要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必須破解發展難題,厚植髮展優勢,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 海安建築業去年實現施工產值1228億元 獲魯班獎3項
    海安建築業去年實現施工產值1228億元 獲魯班獎3項 2018-02-22 07:38:16 來源: 南通網 南通網訊(通訊員 曹寅 記者 趙勇進)春節臨近,海安建築業26萬職工拿回的收入超過180
  • 推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我們必須儘快摘掉貧窮落後的帽子,努力跨越傳統工業化過程中的某些階段,闖出一條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路子,打造「老少邊、和美富」的新名片。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必須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論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階段,基本特徵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 發展新型海洋經濟 促進港城高質發展
    海洋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環境和重要資源,是世界各國進入全球經濟體系的重要橋梁,成為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依託,成為世界各國提高綜合國力和爭奪長遠戰略優勢的重要領域。「21世紀是海洋開發的新世紀」,海洋經濟將成為世界經濟新的增長點。
  • 江蘇沿海高鐵大通道,今天全面貫通了!_新華報業網
    正如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廳長陸永泉在鹽通高鐵建成通車現場會上的發言所說:「鹽通高鐵是今年我省開通的第3條高鐵,也是蘇北腹地首條時速350公裡的高鐵,四年工期三年建成,正線全長157公裡,一舉打通了我省沿海高鐵通道,實現了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高鐵的全線貫通,串聯起『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多個國家戰略,必將成為一條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承載各類要素高效率流通的黃金高鐵線
  • 緊跟國家戰略 展現「高新」氣質——東湖高新集團跨越式發展觀察
    武漢東湖高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東湖高新集團」)緊跟國家發展戰略,經過26年跨越式發展,逐步從一家業務單一的武漢市轄區域企業嬗變為資產規模超過200億元、競爭國內市場、以高新技術科技園區建設運營為基礎的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控股公司。
  • 江蘇興華膠帶股份有限公司:「產學研」推動綠色發展
    原標題:江蘇興華膠帶股份有限公司:「產學研」推動綠色發展   江蘇興華膠帶
  • 區域發展40年:東部沿海率先崛起 長江中上遊閃耀
    在全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區域經濟發展也取得了顯著成績,各區域經濟總量均實現了歷史性的飛躍,不斷跨上新臺階。東部沿海率先富起來改革開放後,為充分發揮東部地區沿海的地理優勢,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上世紀80年代,國家相繼設立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和海南5個經濟特區,以及大連、秦皇島等14個經濟技術開發區,之後又相繼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南三角洲等開闢為沿海經濟開放區。進入新世紀後,國務院先後批准上海浦東新區和天津濱海新區為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先行試驗一些重大的改革開放措施。東部地區經濟發展迅速,成為帶動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核心區和增長極。
  • 沿海大省江蘇有了「海洋大學」,海洋經濟相對落後局面待解
    此前,沿海省份廣東、山東、浙江、遼寧等都有「海洋大學」,江蘇一直缺位。江蘇海洋大學獲批設立對於江蘇來說有著「破局」的意義。官方數據顯示,同為沿海大省,廣東省2018年海洋生產總值已逼近兩萬億元,山東也已達到了1.6萬億,而江蘇尚不足8000億。業界認為,海洋產業體系不完善,海洋科技和人才支撐不足,已成為江蘇海洋經濟發展的桎梏。
  • 高青: 「三篇文章」推進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
    編者按:12月19日至21日,淄博市組織進行經濟社會發展現場觀摩點評,分別對各區縣、高新區共36個項目進行現場觀摩,並對項目建設情況進行總結評價
  • 中美嘉倫:十四五規劃-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之長江經濟帶解析
    改革開放以來,長江經濟帶已發展成為我國綜合實力最強、戰略支撐作用最大的區域之一,和沿海地區共同構成了我國經濟發展的黃金走廊,具有非常獨特的經濟優勢和巨大的發展潛力。二、涉及區域及空間布局主要分布在滬蘇浙皖四省市構成的長三角城市群、湘鄂贛三省構成的長江中遊城市群、川渝兩省市構成的成渝城市群、雲貴構成的西南城市群,形成一軸、兩翼、三級和多點的發展特色。
  • 民生銀行海安支行:紮根海安七載 貢獻民生力量
    民生銀行南通分行參加海安金融服務高質量發展園區行活動中國江蘇網1月13日南通訊 2014年1月10日,中國民生銀行海安支行隆重開業。開業以來,植根海安這片創業興業的沃土,民生銀行海安支行聚焦重要節點、支持地方建設、服務實體經濟、注重品質增長,譜寫出一曲金融生力軍與海安當地共同轉型升級、強勁發展的壯麗華章。
  • 江蘇信息產業發展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研究
    作為地處長江三角洲的經濟大省江蘇,近年來信息產業的發展一直走在全國前列,面對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適時提出「優先發展信息產業,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決策,實現了信息產業的跨越式成長,推動了江蘇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加快了江蘇富民強省、實現「兩個率先」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