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素雅姐姐,今天我們來講作文該如何寫出精彩的內容。前面我們講了開頭很重要,但內容更是作文的核心部分,我們只有把握好文章的內容,才能保證文章的質量和水準。建議多看幾次,把它消化吸收了,這對以後寫作文是有幫助的。
想要寫好文章的內容,要注意以下五個方面:
(一)合理安排文章結構
(二)要巧妙運用敘述方法
(三)語言表達生動優美
(四)恰當安排寫作順序
(五)大膽發揮想像力
(一)合理安排文章結構
文章結構是文章的骨架,如同建造大樓的骨架一樣,合理地安排好文章的結構,在骨架上「添磚加瓦」,把作文「大樓」建造起來就容易多了。文章結構的安排主要有四種形式:
總—分—總結構
並列式結構和
小標題式結構
日記式結構
下面我們來一一講解這四種文章結構的形式:
總—分—總結構
總—分—總結構是指先總體概括全文主題或中心思想,然後從各個不同的方面來敘述與主題有關的事件,最後點題並總結全文。
舉例:
我
總總說「我」的性格有「安靜」和「猴氣」兩方面。
分先說「我性格中」猴氣「的一面:聰明伶俐,有靈氣。
再說」我「性格中」安靜「的一面:喜歡讀書。
總結尾點題,總結」我的性格特點是「安靜」與「猴氣」並存。
並列式結構
並列式結構是指在寫作文的時候,按照並列的方式來組織材料,從不同的角度或層面來寫一個人或同一件事。
舉例:
我的家鄉很美
小作者使用了並列式文章結構,以時間為線索,分段介紹了「我」的家鄉在春、夏、秋、冬的不同美景,為家鄉賦予了豔麗的色彩和豐富的情感。這種寫法使文章條理清晰,結構緊湊。
小標題式結構
小標題式結構是指將文章分成若干小標題統領的具體內容。各標題之間的材料都從不同方面為文章主題服務,這些小標題是對相應的內容的總結。
舉例:
最美麗的感動
採用了三個小標題,每個小標題都是一個感人的畫面,這些情景從不同的角度寫出了母親對「我」的無私關愛與奉獻,讓人感動不已。
三個小標題:
一絲銀髮讓我感動
一把傾斜的傘讓我感動
一陣哭聲讓我感動
日記式結構
日記式結構是指按照日記的格式來寫文章,包括時間、天氣狀況等。寫作內容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一種心情,還可以是某種事物的進度觀察記錄。
泡豆子
以日記的形式,按時間順序把事情的經過梳理清晰:
第一天,交代了泡豆子的原因——「我」愛吃豆芽菜,但不知道豆芽是如何長出來的,因此想實踐一下,引出下文;
第二天,用擬人手法把豆子發芽的情形描述出來,同時,把自己興奮的心情,描寫得很真實;
第三天,細緻觀察綠豆的莖,對綠豆長成豆芽充滿好奇,並對豆芽的後期生長充滿期待,結尾令人回味無窮!
以日記形式,記述了小作者親手泡綠豆的過程,條理清晰,結構完整。小作者善於觀察,把綠豆芽生長的過程描寫得細緻入微,生動且充滿了童趣。
(二)要巧妙運用敘述方法
寫記敘文,要有一定的敘述方法。先寫什麼,後寫什麼,安排得恰當,才能敘述得條理清楚,滿足表達中心思想的需要。記敘的順序一般可分為順序、倒敘、插敘三種。
順 序
順序就是按照人物的經歷或事情發生發展變化過程的順序來敘述。
順序大致有四種:
一、按照事情的發展過程來敘述;
二、按照時間的推移來敘述;
三、按照作者的行蹤來敘述;
四、按照作者心理活動、認識過程的順序來寫。
運用順敘方法時要注意的:應該精心選擇要寫的材料,敘述要詳略得當,不要平均用力,避免寫成「流水帳」。
舉例:
請看看下圖是按什麼順序進行的?
捉螢火蟲
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把捉螢火蟲的起因、經過、結果描述完整。
起因:清晨,「我」和弟弟隨外婆下地,農田裡的景色很美,但有一些「小不點」蟲子很討厭,外婆說這是瑩火蟲,是害蟲。自然引出捉螢火蟲的原因。
經過:用「我」和弟弟比賽捉螢火蟲的方式,把捉蟲的經過形象地展示出來,突出捉蟲的經過。
結果:捉蟲比賽以「我」的勝利宣告結束,「我」和弟弟的心情各不相同。
文章按照順序的方式敘述了「我」和弟弟捉螢火蟲的事:先通過外婆的話引出了螢火蟲,從而引出「我」和弟弟捉螢火蟲的比賽;接著描寫了捉蟲比賽的全過程;最後宣布比賽勝利的一方是「我」。全文使用了順敘的方法,所以結構清晰,層次清楚,敘述完整,語言流暢自然。
倒 敘
倒敘是先把事情的結局或某個突出的精彩片段提到前面來寫,然後,再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進行敘述。
倒敘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把事情的結局寫在前面,然後再按時間順序來敘述事情的發生發展;
二、把事件中最精彩或最緊張的片段寫在前面,然後再有順序地敘述事情的起因、發展及結局。先寫眼前的事物,由此引起回憶,再追述往事。
採用倒敘的寫法,有的是因為事情的結局或片段有特殊意義而先寫來加以突出說明;有的是因為事情的結局或片段能引起讀者的興趣或造成懸念,先寫出來以引人入勝。
運用倒敘方法時要注意的:要從實際出發,不要為了倒敘而倒敘。從倒敘轉入順敘時界限要分明,過渡要自然。
舉例:
難忘的一件事
倒敘部分(開頭):電視裡正在播放「我」參加「六一」文藝會演的錄像,以此引出「我」的回憶。
順敘部分(中間):按照事情的發展經過,把「我」當時參加「六一」演出的經過清晰地描述出來,並在結尾表達自己的願望——成為一名表演藝術家。
全文脈絡清晰流暢,因為將事情的片段提到了整篇文章的開頭,所以更能引起讀者的興趣。倒敘與順敘部分銜接自然,界限分明,運用的是典型的倒敘方法。
插 敘
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插入一些與中心事件有關的事,然後,再回到原來的敘述中,這就叫插敘。
插敘的作用:補充人物和事件,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鋪墊、照應、補充、說明,幫助讀者了解事情發展的緣由,還可以對有關人物的身份、思想性格做簡要介紹,使情節更完整,結構更嚴密,內容更充實,主題更突出。
插敘是在順敘的基礎上進行。插敘的內容一定要與主要事件有關,要注意銜接自然。這種敘述方法,可使情節更曲折地展開,多方面地展現人物性格,使文章內容更為豐富,起到深化中心的作用。
舉例:
一個熱愛音樂的人
文章開篇簡單幾句引出朋友蘇琳,蘇琳的外貌特徵:眉目清秀,有眼疾,但這並不妨礙她對音樂的喜愛。
中間用插敘的方式來介紹蘇琳崇拜的人物——貝多芬。這段插敘對蘇琳性格的描寫起到重要的作用。因為她和貝多芬一樣,雖然都遭受疾病的折磨,但對音樂的執著依舊。
最後用美好的祝福結尾,祝願蘇琳一生都有音樂相伴。
文章在敘述的過程中,插敘了貝多芬的事跡和人格魅力,把蘇琳和貝多芬的經歷放在一起做對比,突出蘇琳堅強與執著。這一段關於貝多芬的插敘,補充了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更襯託了蘇琳的堅強勇敢。
(三)語言表達生動優美
我們常說作文要語言流暢、優美,指的就是在寫作文的時候,要根據語言環境的特點和表達的需要,按照句子層次有條有理地寫得通順、具體、生動、形象。這就要求了作者要熟悉掌握基本語言句式,學會運用基本的修辭手法表達。
準確運用動詞、形容詞、成語
準確運用各種詞語,會增加文章的表達效果。
形容詞——可以使事物具體生動;
動 詞——可以使事物的動態形象逼真;
成 語——寓意深刻、內容豐富,讀起來朗朗上口,用起來言簡意明,可以增添文採。
舉例:
威武的老虎
老虎發出低沉而驚心的吼聲,嚇得弱小的動物筋酥骨軟。老虎一副滿不在乎的神態,嘴一張一合,步步緊逼。它那毛茸茸褐黃色的花斑條紋一起一伏,尾巴似豎著的大木棒從樹邊擦過,枝幹動搖。虎牙與須、眼與爪都充滿了雄渾的力量。
作者將動詞、形容詞運用得恰當而靈活。動詞「發出」「一開一合」「擦過」等,將老虎的兇猛描寫得很生動。形容詞「低沉」「弱小」等準確地描繪出老虎與小動物之間的強弱對比,更襯託出老虎的威武。
學會運用比喻句
比喻就是打比方,指描寫一種事物或說明一種道理時,用別的事物或道理來打比方,使要描寫的事物或說明的道理給人以生動具體、鮮明的印象。它是根據不同的的兩種事物之間的「相似點」來作比,沒有相似的地方不能作比,同類事物也不能作比。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種形式。
舉例:
西藏遊記
一夜之間,拉薩古城變成了銀色的世界!遠處,群山銀裝素裹,幾朵棉絮般的白雲從雪峰上掠過,天空顯得格外寬廣。山窩裡幾縷淡淡的雪霧緩緩升騰,在半山腰縈繞飄蕩,宛如一條潔白的哈達掛在仙女的脖子上。
本文段運用了比喻的手法。用棉絮來比喻白雲,用哈達來比喻雪霧,通過對雲朵與雪霧變幻的描寫,襯託了拉薩古城的美麗。把靜態的拉薩描繪出動態的效果。
學會運用擬人句
根據想像把物當成人來寫,讓物像人一樣說話做事,稱為擬人。擬人可以通過形容詞、動詞或名詞表現出來。擬人就是把事物當作人,寫成和人一樣有感情、有語言、有動作,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具體。
舉例:
學校的小路
筆直的水泥路上已經蓋上了一條長長的銀白色地毯,那麼純潔,那麼晶瑩,看起來真叫人不忍心把腳踏上去。路的左邊原是一片濃密的草坪,如今的小草都鑽到了厚厚的雪被下面,躺在大地母親的懷抱裡做起了甜甜的美夢;路的右邊是一排落光了葉子的柳樹,樹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
作者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小草像一個嬰兒一樣躺在媽媽的懷抱裡做著香甜的美夢,生動地描寫出隆冬時節路邊小草的樣子,也反映出小作者頑皮的心態。
學會運用排比句
把結構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語句連用的修辭手法,叫作排比。恰當地運用排比,可以增強語言氣勢,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舉例:
我家的小院
啊,小院!我家的小院,爺爺奶奶常在這院子裡澆花鋤草,歡度幸福的晚年;爸爸媽媽常在這院子裡讀書看報,談論著國家大事;我和弟弟常在這院子裡嬉鬧遊戲,度過這童年的時光。我深深地愛著我家這個充滿幸福、充滿歡樂、充滿生氣的小院。
小作者在描寫「我」家的小院時,把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我」和弟弟三對人物對小院的鐘愛組合成排比句描寫,不僅體現了一家人對小院的喜愛,也使文章讀起來更有層次感,突出了小院的溫馨與幸福。
學會運用誇張
誇張就是運用豐富的想像能力,故意言過其實,對所描寫的事物做誇大或縮小的描述,從而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修辭手法。誇張常與比喻、比擬、借代等修辭手法並用。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要從客觀實際出發才能用得合理,否則就成了大話、假話。誇張常用的情形有三種:把事物的性質、狀態、程度擴大或縮小;擴張數量;誇大時間。
舉例:
一件值得記憶的事
屋子裡一下子靜了下來,靜到都能聽到人們的呼吸聲,這時如果飛來一隻蒼蠅,那動靜也會像一架飛機發出的聲響。
小作者用誇張的手法形容屋子裡的安靜:「如果飛來一隻蒼蠅,那動靜也會像一架飛機發出的聲響」這句話,突顯屋裡安靜到了極點。
學會引用
寫文章時,有意引用現成語(成語、詩句、格言、典故等)以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此來說明或證明自己的見解,或者更恰當地描述自己想要形容的事物,這種修辭手法叫引用。它的作用一是可以增加自己觀點的說服力,二是可以使文章顯得更有文採。
文竹
「咬定青山不放鬆,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曾如此歌頌過青青翠竹,許多人也喜愛翠竹。但我卻只喜愛那嬌小的文竹,因為它給我帶來了歡樂。
「咬定青山不放鬆,任爾東西南北風。」這是鄭板橋對翠竹的讚嘆,但小作者卻偏偏與大詩人不同,她更喜歡嬌小的文竹,體現了小作者的個性。同時,正是這句詩句的引用,小作者的文採躍然呈現在讀者眼前。
(四)恰當安排寫作順序
事情的發展都有一定的順序,文章按一定的順序寫,才能條理清楚、脈絡清晰,中心思想才會清晰地表達出來。寫作文常用的順序有三種: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事情的發展順序。不同體裁的文章應選擇不同的順序:記敘文多採用時間順序和事情的發展順序,遊記多採用空間順序。
時間順序
按照時間順序來安排結構,可以使文章敘述流暢,條理清晰,在敘述過程中,顯得十分自然,讀者讀起來也暢快。
舉例:
風鈴
按照時間順序把一件事情描寫清楚:
過生日那天,媽媽送我一串精美的風鈴,由於對風鈴的喜愛,我寫了一篇短文,爸爸鼓勵我把短文投遞到報社;
五個月後,我的短文發表了,同學們都來祝賀我;
短文發表一周後,我被報社選為小記者,我高興得像吃了蜜一樣。
小作者按時間順序記敘了「我」發表第一篇文章的過程:「生日那天,突發靈感」——「於是,鋪開紙筆」——「五個月過去了,收到來信」——「一周後,成為小記者」,文章敘述流暢,條理清晰。
空間順序
以空間的變換來安排結構,常用於遊覽觀光類的寫景文,或者描寫建築物等說明文中。這樣寫,好像帶領讀者一起走進觀光勝地或建築物,顯得條理清晰。空間順序大致可以分為從上到下、從下到上、從內到外、從外到內、從遠到近、從近到遠、從整體到局部、從局部到整體等幾種方式。
舉例:
雪後的校園
以空間為線索,描寫雪後的校園。
首先,描寫雪後校園的小路:把小路兩邊的小草與小樹以擬人的方式進行描繪。
其次,轉換空間,描寫雪後校園的教學樓——好似一座冰雕的城堡。
再次,視線又轉到操場:桌球臺、籃球架、高低槓在白雪的襯託下,更加美麗。
最後,描寫同學們的表現。從靜態轉換到動態,讓讀者對雪後的校園印象更加深刻。
小作者在寫雪後的校園的時候,按照視覺停留的不同位置分別寫了校園的小路、教學樓、操場和同學們的表現,方位清楚,條理分明。
事情的發展順序
對於記事的文章,也可以按照事件的發生——發展——結果的過程來安排結構。這樣從事件的發生寫到事件結果,文章讀起來層次分明,條理清楚。
舉例:
愛心也要小心嗎?
事情的發生:「我」與表姐到超市買東西,超市裡面人很多,很熱鬧,這時,出現了一個乞丐。
事情的發展:「我」很同情乞丐,想給他一元錢,但被表姐阻攔。一路對乞丐的真假進行觀察;(重點描寫)
事情的結果:乞丐搖身一變,成了一個闊少:西服——茅臺酒——打電話——奧迪車。這個結果引人深思。
小作者以事情發展順序安排材料,通過「遇見乞丐——同情乞丐——跟蹤乞丐——乞丐變身」幾個情節敘述了在大街上看到假乞丐的事情,對社會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引人深思。
(五)大膽發揮想像力
想像作文是作者對想像中的情形的描述,它給了作者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內容超越了空間、時間的局限,是打破了生活常規等種種限制的奇思妙想,是同學們對於未來的大膽想像。下面介紹三種寫好想像作文的方法:運用科學知識展開想像、從願望出發展開想像和運用主人公替換法。
運用科學知識展開想像
科學知識是想像的基礎,想像一定要以符合科學常識為前提條件。我們要儘量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留意身邊的生活常識和日常生活點滴,這樣才能拓展思維,根據自己所知道的科學知識想像出精彩的故事。
舉例:
未來海底漫遊
在未來世界裡,人們依靠高科技的便利幸福、快樂地生活著。
海底漫遊的起因:天氣炎熱,雖然用上了高科技的調溫椅,但仍然感覺悶熱,於是「我」和幾個朋友相約到海底世界避暑。
漫遊的準備工作:高科技的裝備——龍珠、潛水服、潛水鞋、防水探照燈、魚語翻譯器。
漫遊的過程:重點描寫解救魚群事件。
漫遊的結果:不僅瀏覽了海底世界,最關鍵的是幫魚類擺脫了災難。
小作者運用科學知識展開了豐富的聯想:「自動調溫椅」「龍珠」「潛水鞋」「防水探照燈」和「魚語翻譯器」這些也許會出現在未來的高科技設備,在小作者豐富的想像力下化為現實。小作者和他的朋友們藉助這些設備幫魚類擺脫了一次大災難。邏輯清晰,想像奇特,故事情節引人入勝。
從願望出發展開想像
願望是想像的助力。在描述自己的夢想時,我們完全可以大膽想像,放手讓思維飛翔,按照自己的意志「主宰」命運,使願望在作文中變為現實。
舉例:
20年後我的一天
簡寫:20年後「我」已經成為一家醫學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
詳寫:一天,「我」剛到研究所就遇到了一個棘手問題:我國西部地區有人誤飲了被汙染的水,急需「我」研製出解藥;幾個小時的努力沒有白費,「我」帶著解藥來到了出事地點,病人的病情得到控制,「我」勝利歸來。
略寫:家人對「我」的鼓勱及「我」的志向。
在這篇作文中,小作者根據自己的願望大膽地發揮想像力:20年後,「我」成為一家醫學研究所的專家,研製出新藥,為因喝了受汙染的水而病重的患者解除了病患,並因此獲得「醫學成果獎」。小作者根據自己的願望,寫出了成為科研人員的理想,並根據自己的理想想像出自己成為科研人員後的事跡,大膽而新奇,也很合理。
運用主人公替換法
把生活中發生的事記下來,將主人公由自己換成小動物或者植物,在結尾的時候總結出一個生活道理,一篇生動形象的童話就順利完成了。
舉例:
小兔問路
用主人公替換法來寫作,首先引出故事的兩位主人公——小兔貝貝和歡歡,它們要去骨頭村參加小狗晶晶的生日晚會;然後重點描寫兩位主人公問路的經過——錯把小象當爺爺,錯把烏龜爺爺當弟弟,錯把山羊哥哥當公公;最後簡寫經過一路的打聽,兩隻小兔終於到達了目的地——骨頭村。
小作者運用了主人公替換法,將生活中迷路時問路的經歷寫入童話,故事情節合情合理,說明的道理也十分深刻:在向陌生人問路時,一定要選擇恰當的稱呼,不要以貌取人,不然,不僅不能達到目的,還會鬧笑話。
作文如何寫出精彩的內容,到這裡就講完了,你會寫作文的內容了嗎?多看幾遍,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關註定閱號後給我留言,下期會接著教你如何寫出精彩的結尾,敬請關注,我是素雅,感謝您的觀看,再見!